Workflow
中欣氟材(002915)
icon
搜索文档
8.21亿主力资金净流入,PEEK材料概念涨3.87%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7:37
板块表现 - PEEK材料概念板块单日上涨3.87%,位列概念板块涨幅首位 [1] - 板块内34只个股上涨,其中兄弟科技、中欣氟材、金田股份涨停,新瀚新材、中研股份、唯科科技分别上涨12.66%、9.01%、7.33% [1] 资金流向 - 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8.21亿元,25只个股获净流入,6只个股净流入超3000万元 [2] - 兄弟科技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20亿元,中欣氟材、金田股份、光启技术分别净流入1.96亿元、6855.60万元、5173.47万元 [2] - 兄弟科技、中欣氟材、金田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分别为34.31%、32.50%、13.81% [3] 个股表现详情 - 新瀚新材换手率24.59%,主力资金净流入2794.50万元 [4] - 中研股份换手率15.10%,主力资金净流入2458.70万元 [4] - 唯科科技虽上涨7.33%,但主力资金净流出643.35万元 [5]
A股PEEK材料板块震荡拉升,兄弟科技、中欣氟材、金田股份均封板涨停,新瀚新材涨超12%,中研股份呢、华密新材、聚赛龙等跟涨。
快讯· 2025-07-14 09:54
板块表现 - A股PEEK材料板块出现震荡拉升行情 [1] - 兄弟科技 中欣氟材 金田股份均封板涨停 [1] - 新瀚新材涨幅超过12% [1] - 中研股份 华密新材 聚赛龙等个股跟涨 [1]
中欣氟材(002915) - 关于全资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2025-07-09 17:00
公司变更 - 公司全资子公司高宝科技变更经营范围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 - 变更后一般项目增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许可项目基本不变[2] 公司信息 - 高宝科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504236668776340[5] - 注册资本为贰亿柒仟叁佰万圆整[5] - 成立日期为2007年11月07日[5]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9日[8]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如何挖掘新材料投资机会(附投资标的)
材料汇· 2025-07-08 23:14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阶段,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和市场需求牵引下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2] - 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45年后达10万亿元级,将带动相关新材料需求增长 [2] - 人形机器人发展分为五个能力等级,从基础功能实现到全面智能实现,预计2045年后进入Lv5全面智能阶段 [20][21][22] - 政策层面,202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支持政策,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28][29][34] 人形机器人新材料投资机会 - PEEK材料因其轻量化、高强度等特性成为人形机器人关键材料,适用于骨架结构、传动齿轮等部件 [3][43] - UHMWPE纤维因其高比强度、柔韧性等优势成为灵巧手腱绳主流材料 [3] - 电子皮肤由柔性基体和导电填料组成,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是性能实现关键 [3] - 投资建议关注PEEK材料相关企业(中研股份、凯盛新材等)、UHMWPE纤维相关企业(同益中等)及电子皮肤相关企业(祥源新材等) [4] PEEK材料产业链 - PEEK产业链从萤石到最终应用需经过多个步骤,DFBP是合成PEEK的关键原料,占PEEK粗粉成本50%左右 [41][43] - 国内DFBP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新瀚新材(现有产能2500吨/年)和中欣氟材(现有产能5000吨/年) [53][54] - 全球PEEK生产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威格斯为全球最大生产商,中研股份为国内龙头企业 [64][65] - 国内PEEK厂商积极扩产,主流厂商合计规划产能约7000吨 [65][66] 重点公司分析 - 中研股份是国内PEEK行业龙头,掌握5000L反应釜生产技术,2024年PEEK销量达965.51吨 [64][68] - 凯盛新材具备PEKK完整技术体系,1000吨/年PEKK树脂项目已完成环评验收 [79][80] - 新瀚新材以DFBP和光引发剂双轮驱动,"年产8000吨芳香酮及其配套项目"部分产线已投产 [88][89]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重视相关新材料投资机会
民生证券· 2025-07-08 17: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阶段,国内市场规模 2045 年后有望达 10 万亿元级,将带动相关材料需求增长 [1][21] - 建议关注 PEEK 材料、UHMWPE 纤维、钢丝绳及机器人皮肤相关企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1 人形机器人时代已来,巨大市场空间等待开启 1.1 人形机器人仍处发展初期,未来市场潜力无限 - 人形机器人具有与人类相似特征,在人工智能赋能下从多方面模仿人类,目前主流形态分三类 [10] - 其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已进入智能化阶段,具备更智能的感知、交互和决策能力 [13][14] - 从功能实现分 5 个能力等级,国内应用处初期,未来市场规模可期,不同阶段有不同应用场景和规模预期 [16][19][21] 1.2 宏观层面政策频出,推动产业链集聚落地 - 2023 年以来鼓励性政策不断,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 [24] - 各地出台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集聚落地,市场融资热情高涨,2024 年行业投融资活跃 [27][29] 1.3 重视人形机器人相关新材料投资机会 - 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将触发相关材料需求,后续将剖析新材料投资机会 [31] 2 PEEK:帮助机器人减轻重量并且提升强度的材料 2.1 DFBP:合成 PEEK 的关键原料 - PEEK 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需多步骤,DFBP 是合成 PEEK 关键原料,占 PEEK 粗粉成本约 50%,也可作医药中间体 [35][38] - 国内工业化生产 DFBP 主要有三种方法,各有优劣,新瀚新材和中欣氟材有规模化生产 DFBP 产能 [41][43] 2.2 PEEK:材料性能适配机器人需求,我国厂商积极扩产 - PEEK 是特种工程塑料,具有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优点,性能适配机器人需求,适用于多个关键部件 [46][51] - 全球 PEEK 生产厂商呈“一超多强”格局,国内厂商有扩产计划,主流厂商合计规划产能约 7000 吨 [53][56] 2.3 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 - PEEK 是重要组成部分,DFBP 需求有望扩张,建议关注中研股份、凯盛新材、新瀚新材及中欣氟材 [58] - 中研股份是行业龙头,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59][67] - 凯盛新材具备 PEKK 完整技术体系,营收和利润有修复趋势,依托募投项目发展,预计 2025 - 2027 年业绩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69][74] - 新瀚新材“双轮驱动”,业绩有波动后重回增长,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业绩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76][85] - 中欣氟材构建一体化供应商,业绩有波动后回升,规划扩展新材料,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业绩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88][95] 3 UHMWPE 纤维以及钢绳系灵巧手主要腱绳材料 3.1 灵巧手发展历史 - 机器人多指手研究源于假肢手,历经多年发展,国内外有多个典型代表 [102][103][105] 3.2 腱绳式驱动系灵巧手的主要传动形式之一 - 驱动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欠驱动是发展趋势,腱绳传动适用于远距离传动,在已有案例中占比较大 [107] 3.3 主流腱绳材料介绍——UHMWPE 纤维 - UHMWPE 纤维可作机器人灵巧手腱绳材料,是第三代高性能纤维,综合性能优异,下游应用广泛 [111][112] - 其成熟工艺为冻胶纺丝 - 超倍拉伸法,分干法和湿法,各有优缺点,国内外企业采用不同工艺 [115][117] 3.4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 - 腱绳材料需求有望扩张,建议关注同益中、恒辉安防、康隆达及大业股份 [120] - 同益中是行业龙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产品品类丰富,产能领先,进军芳纶板块,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121][124] - 恒辉安防“双轮驱动”,营收增长,利润稳定,依托募投项目延伸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领域 [125][127] - 康隆达有手部防护和锂盐新材料业务,营收增长,利润转负,子公司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 [128][129] - 大业股份是领军企业,营收增长,利润转亏,产品应用于轮胎制品 [130] 4 电子皮肤:赋予机器人感知能力 4.1 电子皮肤需具备大面积拟人多模态传感能力 - 电子皮肤模仿人类皮肤,要求传感器柔性可拉伸,能承受机械应力,具备柔韧性、伸缩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131] - 机器人电子皮肤是拟人化柔性薄膜传感器,目前产业应用以传统触觉传感器为主,不同场景有不同应用特点 [134][135] - 触觉感知依赖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主要分压电式、压阻式、电容式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137][139] 4.2 电子皮肤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是性能实现的关键 - 常见电子皮肤由柔性基体和导电填料组成,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很关键 [145] - 柔性基体以弹性聚合物材料为主,包括弹性薄膜基体、水凝胶基体、3D 海绵基体等 [146] - 导电介质以纳米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导电材料为主,包括纳米导电填料、导电聚合物、离子液体等 [151] - 合理的几何结构是性能跃升关键,如多层复合、图案化等,但存在一些问题 [154] 4.3 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 - 电子皮肤材料需求有望扩张,建议关注福莱新材和祥源新材 [156] - 福莱新材是龙头企业,前瞻性布局柔性传感器,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157][168] - 祥源新材是聚烯烃发泡材料供应商,业绩有波动,超薄 IXPE 产品有望用于机器人,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169][173]
中欣氟材拟定增募不超2.26亿 连亏2年近5年共募7.12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0:42
发行股票预案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包括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合法投资组织,所有发行对象均以人民币现金方式认购 [1]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 [1]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6亿元,计划投资于年产2000吨BPEF、500吨BPF及1000吨9-芴酮产品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 募投项目 - 年产2000吨BPEF、500吨BPF及1000吨9-芴酮产品建设项目总投资1.94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59亿元 [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6716.3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6716.3万元 [3] - 两个项目合计总投资2.61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2.26亿元 [3] 股权结构 - 公司当前总股本3.25亿股,实际控制人徐建国直接持股3.09%,通过白云集团、中玮投资间接控制28.01%股权,合计控制31.10%股权 [3] - 本次发行完成后,徐建国持股比例将有所下降,但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预计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 [3] 历史分红及增发 - 2022年5月实施每10股转增4股并派息2.5元,2020年6月实施每10股转增5股 [4] - 2024年1月终止原计划的6.36亿元定增方案,该方案原拟投资多个建设项目 [5] - 2019年非公开发行1146.98万股,发行价23.54元/股,募资2.7亿元 [6][7] - 2021年非公开发行2591.5万股,发行价17.05元/股,募资4.42亿元 [8] - 近5年累计募资7.12亿元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11.97%;净利润311.55万元,同比增长22% [9]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264.49万元,同比增长76.6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14.39万元,同比下降408.44% [9][10] - 2024年营业收入14.04亿元,同比增长4.54%;净利润-1.86亿元,较2023年亏损1.88亿元略有收窄 [10][1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7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476.57万元 [11]
中欣氟材拟定增募资不超2.26亿元 对现有光学材料产品进行扩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3:07
定增募资计划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总额不超过2.26亿元 用于年产2000吨BPEF 500吨BPF 1000吨9-芴酮产品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扩产项目总投资1.94亿元 拟募集资金1.59亿元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2000吨BPEF 500吨BPF及1000吨9-芴酮产能 [1] - BPEF和BPF是重要的双酚化合物 主要用于制造环氧树脂 聚碳酸酯等高分子材料 下游包括精密光学镜头 液晶显示屏等行业 [1]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已有1500吨/年BPEF生产线 扩产后BPEF设计产能将提升至3500吨 同时新增500吨/年BPF生产线和1000吨/年9-芴酮生产线 [2] - 项目落地后将形成以BPEF为主 BPF为辅的芴系列新材料产品体系 [2] - 公司已完成萤石-氟化氢-氟精细化学品全产业链布局 本次募投项目将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布局 推动向高端化 板块化和规模化发展 [2] 业务发展与业绩表现 - 公司在巩固医药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优势基础上 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2019年完成对高宝科技的重组 2022年收购江西中欣埃克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4亿元 同比增长4.54% 净利润-1.86亿元 同比减亏 [3] - 业绩亏损主要受核心原材料萤石粉价格高位 农药中间体价格下滑 下游需求不平衡及产能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 [3]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深耕氟精细化学品 新材料及制冷剂业务领域 [4] - 正在推进浙江基地"高性能聚合物项目""二腈项目""苯乙酸项目" 福建基地"六氟磷酸钠项目" 江西基地"1234-yf项目" [4]
中欣氟材: 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22:13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7月7日以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30日发出 [1] - 应出席董事11人,实际出席11人,其中3人以通讯方式表决 [1] - 会议由董事长徐建国主持,监事及高管列席,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 [1] 股票发行方案核心条款 - 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元 [2] - 采取简易程序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包括基金、券商、QFII等机构投资者 [3][4] - 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的80% [4] - 发行数量不超过总股本30%,募集资金上限2.26亿元且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 [5] - 限售期6个月,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2000吨BPEF及500吨BPF项目(总投资2.61亿元) [5][6] 审议通过的关键议案 - 全票通过符合简易程序发行条件的议案(11票同意) [2] - 逐项通过发行方案议案,包含10项具体条款 [2][3][4][5][6] - 通过发行预案、论证分析报告及募集资金可行性报告 [8][9][10] - 通过摊薄即期回报的填补措施及承诺事项议案 [11] - 聘任北京中名国成会计师事务所为专项审计机构 [12] 程序性安排 - 决议有效期自2024年年度股东会通过至2025年年度股东会召开日 [7] - 所有议案均经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前置审议 [8][9][10] - 依据2024年股东会授权,本次发行无需再提交股东会审议 [2][8]
中欣氟材: 关于公司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事项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22:13
核心观点 - 公司拟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6,005,666股 募集资金用于扩产及补充流动资金 短期内可能摊薄即期回报 但中长期将提升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 [1][2][5] - 募投项目聚焦现有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延伸 包括年产2,000吨BPEF、500吨BPF及1,000吨9-芴酮产品建设 技术及客户储备充分 [5][6][7] - 2025年预测扣非净利润1,058万元(年化) 发行后基本每股收益可能从0.0383元降至0.0292-0.0438元 加权ROE从0.95%降至0.65%-1.13% [3] 财务影响分析 - 发行后总股本从32,546.84万股增至34,147.40万股 净资产规模扩大 测算显示2025年扣非净利润在846.4-1,269.6万元区间 [3] - 敏感性分析显示:若2025年净利润同比降20% 基本每股收益为0.0292元 若增20%则为0.0459元 稀释后指标同步变动 [3] - 2024年净利润为负 若2025年持续亏损则不会摊薄每股收益 盈利恢复后才存在摊薄风险 [4] 募投项目规划 - 扩产项目基于现有萤石-氟化氢-氟精细化学品全产业链布局 涉及医药、农药中间体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 [5][6] - 技术储备包括芳环多氟代反应、金属催化氢化还原等工艺 与浙江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 具备工业化生产经验 [7] - 已建立稳定客户关系 正开展新项目技术交流与商务对接 管理团队具备10年以上行业经验 [6][7] 公司应对措施 - 将加强募集资金专户管理 严格执行深交所监管指引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8] - 优化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修订利润分配制度 制定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 [8][9] - 控股股东及高管承诺不侵占公司利益 董事高管承诺薪酬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 [9][10][11]
中欣氟材: 关于最近五年公司被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交易所采取监管措施或处罚及整改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22:13
公司监管情况自查 - 公司最近五年未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 [1] - 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证监局出具的1份警示函(〔2022〕91号) [1][2] 警示函具体内容 - 全资子公司高宝科技会计政策变更未经审议且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子公司自2021年2月起调整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副产品不分配成本)但未履行程序 [2] - 公司存在收入、成本、费用确认不规范及内部控制问题 [3] - 时任董事长陈寅镐、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袁少岚、总经理王超被认定负主要责任 [3] 整改措施 - 公司于2022年9月20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子公司会计政策变更议案 [4][5] - 已按要求规范收入、成本、费用确认及内部控制流程 [5] - 组织董事、监事、高管加强证券法律法规学习并强化信息披露管理 [5] 其他说明 - 除上述警示函外,公司最近五年未收到其他监管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