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300207)

搜索文档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上涨0.59%,前十大权重包含天赐材料等
金融界· 2025-08-08 21:18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表现 -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CS电池,931719)上涨0 59%,报2633 73点,成交额344 4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4 76%,近三个月上涨9 09%,年至今上涨3 79%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 0点 [1] 指数成分与权重 - 十大权重股包括阳光电源(12 06%)、宁德时代(9 81%)、三花智控(6 26%)、亿纬锂能(5 61%)、格林美(3 49%)、国轩高科(3 27%)、欣旺达(3 25%)、先导智能(2 94%)、天赐材料(2 65%)、银轮股份(2 59%) [1] - 成分股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80 19%,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9 04%,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 77%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85 29%,可选消费占比12 14%,原材料占比1 54%,公用事业占比1 02%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跟踪基金 - 公募基金包括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C、富国中证电池主题联接C、大成中证电池主题C、富国中证电池主题联接A、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等 [2]
电池行业董秘薪酬榜:欣旺达筹划港股IPO融资 董秘曾玓年薪234万反超宁德时代蒋理
新浪证券· 2025-08-08 13:37
董秘薪酬总体情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达40.86亿元,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 1144位董秘年薪超百万,占比超21% [1] 电池行业董秘薪酬 - 电池行业(申万二级)106家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8514.05万元,平均年薪80.32万元 [1] - 欣旺达董秘曾玓以234.07万元年薪位列行业第二,公司正推进港股IPO融资计划 [1] 电池行业董秘薪酬排名及变化 - 中伟股份董秘廖恒星薪酬241.02万元,同比增长26.57% [2] - 欣旺达董秘曾药薪酬234.07万元,同比增长9.81% [2] - 宁德时代董秘蒋理薪酬222.80万元,同比下降14.13% [2] - 格林美董秘播班薪酬219.87万元,同比增长118.84% [2] - 中科电气董秘张斌薪酬200.83万元,同比增长78.34% [2] - 中国宝安董秘郭山清薪酬162.90万元,同比下降26.32% [2] - 富临精工董秘李鹏程薪酬152.30万元,同比下降57.89% [2] - 派能科技董秘叶文举薪酬144.01万元,同比下降54.23% [2] - 新宙邦董秘贺靖策薪酬141.12万元,同比增长18.09% [2]
人形机器人电池的技术、生态与经济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3
人形机器人行业概况 - 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企业融资活跃,估值达上百亿元,互联网大厂成为重要资方 [2]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63.39亿元,2035年将增长至380亿美元(高盛预测) [2] - 当前增长驱动力来自制造业、物流仓储等场景的自动化需求,特斯拉计划部署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执行焊接、搬运任务 [2] - 未来45%市场空间将集中于家庭服务与医疗康养场景 [2] - 国内极氪、美的、北汽、比亚迪等制造企业正探索人形机器人在产线的应用 [2] 电池技术的关键作用 - 电池是人形机器人的"心脏",决定其经济性、实用性和应用边界,厂商态度从观望转向积极布局 [3] - 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已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技术布局范畴 [3] - 电池占人形机器人成本约1%(特斯拉Optimus电池成本2180元,占比0.5%),低于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 [4]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500万台,电池需求达12.5GWh(按每台2.5度电计算),相当于25万辆续航500km纯电动汽车的电池量 [4] 电池性能与商业化挑战 - 电池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续航、充电频率和工作效率,需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考量(包括能源消耗、停机时间、维护成本等) [5] - 主流动力电池续航仅3~6小时,频繁充电推高运营成本,成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障碍 [5] - 天工Ultra机器人完成半程马拉松需更换3次电池,凸显续航短板 [6] - 当前70%人形机器人采用三元圆柱锂电池(能量密度250~300Wh/kg),部分厂商试点磷酸铁锂及半固态/固态电池 [6] 电池技术升级路径 - 欣旺达通过高镍高硅材料创新目标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350Wh/kg,并布局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500Wh/kg以上) [6][7] - 2025年或成技术路线分水岭,半固态电池若成本控制在150美元/kWh以下有望率先普及 [7] - 48V电压平台难以满足高负荷动能需求,需向更高电压、更强动力方向升级 [7] - 电池需实现3C级持续放电能力,循环寿命从200次提升至600次以上 [8] - 欣旺达采用全极耳设计降低内阻,开发智能BMS系统提升安全性与动能稳定性 [8] 电池适配性与行业协作 - 现有电池存在电芯一致性差、异形结构适配弱等问题,欣旺达创新"主躯干电池+关节微型电池"混合架构解决空间限制 [9] - 人形机器人电池需平衡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成本,推动技术向物理化学极限突破 [9] - 欣旺达通过定制化方案聚焦工业和服务高频场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速商业化 [9]
500亿深圳电池巨头赴港上市 加码海外产能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8:08
公司业务概览 - 欣旺达业务横跨消费电池、储能系统和动力电池三大领域 计划冲刺港交所H股上市 [1] - 公司成立于1997年 2011年深交所上市 2024年营收突破500亿元 [1] - 消费电池长期领先 动力电池位居行业第二梯队 储能系统增速显著但营收贡献有限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21.6亿元、478.6亿元及560.2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3.6%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2.89亿元 同比上升11.97% 归母净利润3.86亿元 同比上升21.23% [3] - 消费电池占比53.8% 动力电池占比24.8% 储能系统占比2.9% [3] 市场地位 - 手机电池出货量4.6亿个 市场份额34.3% 全球第一 [3] - 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电池出货量7000万个 市场份额21.6% 全球第二 [3] - 2024年全球销量前十手机厂商均为公司客户 [3] 动力电池业务 - 2024年销量25.3GWh 同比增长125.9% 市场份额2.1% [4] - 与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前十厂商中的八家建立合作 包括吉利、东风、理想、零跑、雷诺、日产等 [4] - 平均售价从2024年Q1的0.8元/Wh降至2025年Q1的0.5元/Wh [4] 储能系统业务 - 2024年销量9.6GWh 同比增长108.7% [4] - 与全球交流侧储能系统出货量前五供应商建立合作 [4] - 2022-2025年Q1平均售价仅0.1-0.2元/Wh 远低于行业平均报价0.583元/Wh [5][6] - 毛利率保持19%-25.5% 2025年Q1达25.5% [5] 海外战略与产能布局 - 2024年海外收入234.31亿元 占比41.8% [7] - 全球25个生产基地 海外6个分布于印度、越南、泰国及匈牙利 [7] - 越南生产基地总投资不超过20亿元 预计2026年试生产 2028年全面投产 [7] 募资用途 - 用于全球化战略、技术研发、数字化运营、产业链投资及营运资金 [7] - 重点开发新电池产品、优化电池模组设计、提升电池管理系统技术 [7] - 潜在投资收购上下游企业 发挥协同效应 [7] 行业参考案例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超410亿港元 H股较A股溢价超40% 为"A+H"股中溢价率最高 [8]
562kWh!大容量储能柜将主导工商储市场?
行家说储能· 2025-08-06 18:51
新艾电气新品发布 - 新艾电气发布PLUTO液冷系列PLU-270k-562储能解决方案,主打"无界"概念,包括扩容无界、兼容无界和创新无界 [2][3] - 该产品单双柜自由并联,单柜支持261/281kWh容量,与522/562kWh可任意混搭 [4] - 采用卧式水机+超薄PCS设计,减少占地面积30%,安装效率提升50%,工期缩短50% [4] - 支持2-4小时场景灵活切换,提供"自助餐"式电芯和模块选择自由,一个Pack分52串和56串两种配置 [4] 大容量储能柜行业趋势 - 22家储能企业已推出500kWh以上大容量储能柜,6成以上企业推出500kWh/520kWh/522kWh产品,超8成采用314Ah电芯 [6] - 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等多家企业推出835kWh/836kWh储能系统,如阳光电源PowerStack 835CS系列产品 [6] - 欣旺达推出840kWh的CTR直冷一体柜,用于大型工商业储能项目 [6] - 阿诗特LABEL液冷系列L1000容量达932kWh,是目前统计中容量最大的产品 [8] 多场景适配发展方向 - 亿纬锂能836kWh分体式模块柜采用分体设计,最大可扩展至5MWh [7] - 为恒智能PowerCore系统可进行1-5台模块化组合,容量扩至1.25MW/2.5MWh [7] - 新艾电气产品支持黑启动、单机、离网、多机并联等多种微电网场景 [4] - 产品创新方向包括光伏交流耦合及柴发互联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4] 主要企业产品参数对比 - 阳光电源PowerStack 835CS储能系统容量836kWh,采用314Ah电芯 [8] - 宁德时代TENER Flex容量752kWh,采用587Ah电芯 [8] - 亿纬锂能836kWh分布式储能柜采用628Ah电芯 [8] - 晶科储能海豚520kWh工商业储能系统采用314Ah电芯 [8]
eVTOL27.5亿美金大单背后,30GWh电池需求浮现
高工锂电· 2025-08-06 18:14
eVTOL商业化进展 - eVTOL实际订单密集落地 2025年初至今意向订单总数已超过1500架 金额可观 [2] - 时的科技与阿联酋Autocraft达成10亿美元协议 一次性交付350架E20 eVTOL [2] - 沃兰特斩获17.5亿美元订单 交付500架VE25-100型eVTOL 刷新单笔订单纪录 [2] - 适航认证加速推进 亿航智能成为首个集齐"四证"企业 峰飞航空V2000CG获单机适航证 [4] - 2025年eVTOL已站在商业化爆发临界点 量产与落地进程将迎来首个加速周期 [4]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支撑 - 中国供应链方案成本较欧美低30%-50% 研发周期缩短一半 制造成本仅为美国五分之一 [5] - eVTOL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合度达80% 可规模化移植技术经验与产业链优势 [5] - 成熟的汽车三电产业链成为eVTOL"造血库" 大幅降低研发成本与周期 [5] - 电池企业积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 [6] - 亿纬锂能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eVTOL电池研究 孚能科技SPS软包电池供应国内外客户 [6] 电池需求与机遇 - eVTOL商业化爆发为电池企业带来新蓝海 预计2030年将带来30GWh需求增长 [7][8] - 电池在eVTOL整机成本中占比20%-40% 周期性更换需求形成持续稳定增量空间 [8] - 低空经济对动力电池要求为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与安全性综合均衡挑战 [9] - 实现100公里以上载人通勤需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 [9] - 起飞时需瞬间输出数倍于巡航状态的功率 要求电池具备"爆发式"功率输出能力 [9]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达500Wh/kg以上 欣界"猎鹰"锂金属固态电池达480Wh/kg [12] - 固态电池具备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特性 适应超宽使用温域 [12]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第一代能量密度350Wh/kg 第二代450Wh/kg产品处于A样阶段 [13] - 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330-350Wh/kg 循环寿命超4000次 [13] - 欣旺达"欣・云霄2.0"最高能量密度360Wh/kg 功率密度3900W/kg 支持10C持续放电 [14]
欣旺达赴港IPO,为小米、荣耀供应消费类电池,业绩存在波动
格隆汇· 2025-08-06 15:49
公司概况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高盛、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1] -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包括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1] - 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由王明旺与王威共同创办[4] - 截至2025年7月23日王明旺、王威分别持有欣旺达A股19.60%、7.18%股份为单一最大股东[7] 创始人及股权结构 - 创始人王明旺1967年出生广东茂名人高中毕业后创业经历两次失败后于1997年与堂弟王威创立欣旺达[4] - 截至8月6日收盘欣旺达A股总市值约401亿元王明旺、蔡帝娥夫妇以115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4][5] - 王威50岁现任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持有公司7.18%股份[7]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派付股息约1.2亿元、1.49亿元、2.22亿元三年累计派息近5亿元[8]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营业收入分别约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122.8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2%、12.8%、14.6%、15.4%[23]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7.63亿元、3.31亿元、5.34亿元、0.3亿元2023年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23] - 2022年至2025年前三个月消费类电池平均售价从66.2元/只降至46元/只动力类电池平均售价从1.1元/Wh降至0.5元/Wh[23][24] 业务构成 - 消费类电池业务贡献53%以上收入动力类电池收入占比20%以上储能系统及其他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低[11] - 消费类电池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客户包括小米、联想、OPPO、vivo等2024年销量排名前十的全球手机厂商均为其客户[13] - 动力类电池产品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客户包括理想、小鹏、零跑、广汽等[13] - 储能系统覆盖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应用场景[14] 市场地位与竞争 - 2024年全球手机电池总出货量4.6亿个市占率34.3%为全球最大手机电池厂商[25] - 以21.6%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厂商[25] - 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竞争激烈前五大公司市占率约90%均为中国厂商面临德赛电池、比亚迪等同行竞争[25] 行业趋势 - 2020年至2024年全球消费类电池出货量从39.36亿个增长至41.59亿个复合年增长率1.4%预计2030年提升至59.68亿个复合年增长率6.2%[20] - 2024年手机电池出货量13.49亿个占整体消费类电池出货量的32.4%[20] - 2020年至2024年全球动力类电池出货量从183 GWh增长至1002 GWh复合年增长率53%预计2030年提升至3237 GWh复合年增长率21.6%[22] 研发与政府补助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约27.42亿元、27.11亿元、33.3亿元[25] - 同期获得政府补助分别约3.04亿元、2.37亿元、3.3亿元、0.53亿元[24] 客户与供应链风险 - 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8.1%、47.7%、44.3%及40.3%存在客户集中风险[16] - 海外销售收入占比40%以上面临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法规等风险[17] - 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2022年及2023年初钴酸锂及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17]
动力电池业务挤压欣旺达谋港上市补血
新浪财经· 2025-08-06 05:08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旨在为动力类电池业务筹集新资金 [2] - 赴港上市计划距离首次披露意向仅数周,进展迅速 [2] - 聘请高盛与中信证券作为承销商,预计IPO规模将超过1亿美元 [3] - 港股IPO市场近期回暖,宁德时代此前募资46亿美元创全球年初至今最大IPO纪录 [3] 动力类电池业务现状 - 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1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1亿元(约合20亿美元),增速领跑公司整体 [4] - 该业务2023年亏损15.6亿元,2020至2023年持续亏损 [5] - 2024年一季度动力类电池毛利率仅为12.9%,显著低于消费类电池业务的20.2% [5] - 客户包括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雷诺、日产等,但理想独占其2023年四成订单 [4] - 在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前五月累计装车量中,公司以2.87%市占率位列第七 [5] 行业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67%的份额,行业集中度高 [5] - 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微薄,亿纬锂能2024年动力类电池毛利率仅14.2% [5] - 电动车企降价传导成本压力,加剧电池供应商的经营困境 [5]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加速海外布局,泰国春武里府电池生产基地已获批准,两座工厂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6] - 2024年一季度公司整体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47% [6] - 消费类电池业务持续为公司提供现金流支持,截至3月末现金储备超过100亿元 [6] - 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差异化技术壁垒以突破价格战困局 [6] 公司历史与业务结构 - 公司成立于1997年,以消费类电池起家,现为该领域龙头企业 [4] - 2014年成立动力类电池事业部,正式进军电动车电池领域 [4] - 过去十年公司季度财报从未亏损,2024年一季度营收123亿元,净利润3.87亿元 [5]
欣旺达: 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结果暨股份上市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6 00:20
核心观点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成就 690名激励对象可归属707.9629万股限制性股票 归属价格为6.63元/股 上市流通日为2025年8月5日 [10][15][18] 激励计划概述 - 激励工具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股票来源为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普通股 [1] - 初始授予规模为1,460.1258万股 占公告日股本总额的0.7841% 覆盖730名激励对象 [1][3] - 授予价格经历两次调整:因2023年权益分派从6.90元/股调整为6.78元/股 因2024年权益分派进一步调整为6.63元/股 [5][6][8] - 激励对象人数最终调整为726人 授予总量调整为1,415.9258万股 [5][16] 归属安排与考核机制 - 归属分两个期次 每期归属比例50% 第一个归属期为2025年6月17日至2026年6月16日 [2][10] -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50亿元 2024-2025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1,180亿元 [2] - 个人绩效考核分A/B/C/D四档 A-C档归属比例100% D档为0 未归属部分作废失效 [3] - 2024年营业收入达标 具体数据未披露但满足考核条件 [12] 本次归属实施详情 - 实际归属690名激励对象 可归属数量707.9629万股 占已获授总量的50% [6][16] - 36名激励对象因离职或个人原因放弃 共作废41.40万股限制性股票 [6] - 归属募集资金总额46,937,940.27元 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7][18] - 股票来源为回购股份 故总股本不变 仅回购专用账户持股数量减少 [18] 合规性及程序履行 - 已履行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及激励对象公示流程 [3][4][5]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完成股份登记 [17][18] -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确认归属条件成就及程序合规 [18][19]
动力电池业务挤压 欣旺达谋港上市补血
新浪财经· 2025-08-05 21:55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谋求新资金支持动力类电池业务发展[2] - 聘请高盛与中信证券作为承销商 IPO规模预计超1亿美元[3] - 拟效法宁德时代募资举措 后者于今年5月募资46亿美元创全球最大IPO纪录[2] 业务结构分析 - 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从2022年127亿元增至2024年151亿元(约20亿美元)[3] - 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24.3%提升至2023年27%[3] - 消费类电池业务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达20.2% 动力类电池业务同期毛利率仅12.9%[5] - 整体盈利依赖消费类电池业务支撑 动力类电池业务2023年亏损15.6亿元[5] 市场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67%累计装车量[4] - 公司以2.87%市占率位列行业第七 与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处于2.99%-6.26%区间[4][5] - 客户集中度较高 理想汽车2023年占其动力电池订单40%[3] 战略发展方向 - 加速海外布局 2024年一季度海外销售额占比达40%[6] - 泰国生产基地获政府批准 两座工厂总投资额超100亿元[7]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 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7] 行业环境特征 - 动力电池行业存在惨烈价格战 挤压企业盈利空间[2][5] - 电动车企业为保销量持续降价 向电池供应商传导成本压力[5] - 行业处于快速迭代阶段 企业需持续进行创新投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