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JD)

搜索文档
“0元奶茶”,究竟是谁买单?
财联社· 2025-07-10 21:24
电商平台年中激战 - 京东外卖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美团即时零售单日订单量超1.2亿单 [1] - 平台通过巨额补贴刺激消费,出现"2元一杯瑞幸"、"0元奶茶"等低价现象,消费者积极参与 [1] 商家参与策略 - 商家采用"以利换量"策略,平台每单补贴4到5元,虽单笔利润微薄但提升复购率 [3] - 部分商家销量增长明显,平台补贴力度大,每单利润比之前多赚1到2元 [3] - 商家参与活动存在"半主动半被动"情况,区域经理推动商家参与以完成指标 [3] 成本与利润分析 - 满减活动中,商家承担大部分优惠成本,例如56元减18元订单中商家承担12元,平台补贴6元 [4] - 平台每周收取"津贴扣款"每单1.92元至3元,免配送费(通常5元)由商家全额承担 [4] - 部分商家选择不参与大幅让利活动,订单量未受明显冲击 [4]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在外卖领域占据优势,京东增长势头良好,淘宝闪购通过即时零售补充本地配送生态 [5] - 消费者习惯从电商购物转向即时配送下的本地购物,即时零售市场逐渐成熟 [5] - 平台竞争本质是寻找更好的流量变现模式,补贴战可能长期持续 [6]
外卖内卷之谜:东哥在思考什么?
虎嗅· 2025-07-10 19:5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作者:CB,题图来自:AI生成 这就像是铁人三项到了最终的跑步环节,所有选手发现不对头,全部退回起点纷纷跳海重新从游泳开始。 岸上的观众目瞪口呆,以为是自己脑袋不清楚,或者是选手中了邪。 零和博弈下,亏了钱,股价下跌,还被券商发现缺乏协同效应。 谜面 全国外卖大战打得如火如荼,按这个态势下去,各家全年累计投入要奔着1000亿元去。 但整个事情中透着一丝诡异。 为什么在监管大举反内卷之际,各家要投入真金白银,重新争夺一个存量市场?是AI没什么好投了?是账上现金太多了?还是互联网盈利太好了? 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监管的看法。几年前,面对各家补贴下沉卖菜这件事,监管曾经雷霆出击,喝止了互联网巨头盯着菜篮子的行为。今年以来,民营 企业好不容易在几个科技方向上有所突破,赢回了一些欢心,转眼就重回外卖厮杀。 很反常。 他还在积极申请稳定币牌照。这些,都是需要政策端的大力支持的。缴足社保,也是一个示好的姿态。 如果说阿里、美团都是被迫迎战,不愿被偷家,而越卷越大,那东哥这个原点就显得比较奇怪了。 这中间看起来不免有所矛盾。矛盾的核心是外卖的补贴内卷是逆着政策趋势的,而其他所有行为都是顺着政策来 ...
超级LP回归:互联网三巨头重仓GP
FOFWEEKLY· 2025-07-10 18:18
互联网巨头回归LP战场 - 腾讯、阿里、京东三大互联网巨头近期集体回归LP领域,腾讯半年内三次出手累计出资6亿元,覆盖红杉、高瓴等头部GP [3][9][10] - 腾讯7月出资超2亿元参投晨壹基金,该基金由"并购女王"刘晓丹执掌,去年已引入阿里系高管 [7][8] - 京东7月出资5亿元成为深圳华控前沿科技基金最大LP,阿里参投无限启航海河创投基金 [11][12] 产业LP市场动态 - 2025年创投市场结构性回暖,LP决策周期缩短,科技类产业资本加速入场,朝希资本新基金产业LP占比达60% [15][16] - 宁德时代、康龙化成等产业LP近期活跃,投资领域聚焦机器人、AI等未来产业,出资逻辑转向"产业协同+生态控制" [18] 市场回暖驱动因素 - 政策松绑与科技突破双重共振:港股IPO提速、科创板重组激增、国资并购基金爆发,监管释放积极信号 [17] - 产业资本对市场触底反弹形成共识,认为2025年或成创投行业新起点,人工智能等领域受重点关注 [13][19][21] 行业整体趋势 - 互联网巨头回归与国资LP活跃度上升形成叠加效应,新基金备案量提升,市场呈现具象化回暖迹象 [21] - 尽管挑战犹存,但产业资本回归为行业注入强心剂,市场信心逐步修复 [15][21]
外卖大战的尽头,是骑手和商家的眼泪
36氪· 2025-07-10 17:26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分析 - 淘宝闪购启动"超级星期六"活动,联合饿了么展开补贴大战,美团随即跟进,外卖市场迎来新一轮竞争[4] - 淘宝宣布一年500亿补贴力度,远超百亿补贴级别,补贴力度堪比当年百度外卖、饿了么和美团的三国杀大战[4] - 京东高调宣布入局外卖市场,向美团发起冲锋,加剧行业竞争[4] 补贴大战对行业的影响 - 补贴导致奶茶咖啡品类订单量暴涨200%以上,远超传统餐饮品类[4][5] - 7月5日"超级星期六"当天,美团订单总量超1.2亿单,淘宝闪购订单量超8000万单[16] - 非餐饮即时零售交易占比低,美团仅2000万单,淘宝闪购仅1300万单,仅占总订单量的六分之一[17] 补贴大战的运营问题 - 奶茶店产能无法承接激增订单,导致出餐延迟和运力堵塞[24] - 外卖准时率显著下降,普遍出现15-30分钟延迟[20] - 平台为补足运力缺口提供每单10元奖励仍无法解决问题[25]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被大额红包吸引下单,但实际等待时间大幅延长[1][2] - 补贴导致奶茶咖啡消费激增,有消费者囤积冰箱[11] - 消费者最后才意识到闪购本意是购买非餐饮商品[18]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交易规模(GMV)仍占据70%市场份额,竞争未改变市场格局[16] - 即时零售被视为可能颠覆传统电商格局的战略方向[15] - 平台希望通过即时零售培养用户"30分钟送万物"的消费习惯[15]
外卖激战大街小巷,有骑手两天挣800
36氪· 2025-07-10 17: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时代财经APP ,作者庞宇 时代财经APP . 聚焦于企业财经新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230006 商家打单机"快冒烟"。 文 | 庞宇 编辑 | 罗丽娟 来源| 时代财经APP(ID: tf-app)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刚过去的7月第一个周末,外卖补贴大战掀起高潮,相关话题冲上多个平台热搜。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闪购、美团两大平台"天降"优惠券,彻底点燃消费者的 热情,史无前例的"爆单"盛况让商家和骑手始料未及。 "太突然了""一下就爆单了""骑手都忙疯了""后面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暂时关闭线上外卖渠道。"——回忆起这场补贴风暴,杭州本地某连锁超市的店长向时代 财经表示。 不停地吐出订单的打单机、忙得不可开交的店员和骑手、以及刷屏各大社交平台的"薅羊毛"晒图,共同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难得一见的即时零售对决图 景。 而这一盛况仍将持续上演。时代财经从接近阿里人士处了解到,上周六是阿里巴巴制定的百日闪购增长计划的第一个冲单日。自7月起,淘宝闪购推出"超级 星期6"活动,消费者每个周六都可在这里买到优惠力度更大的商品,领取涵盖5个时段的加码券包,包括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及夜宵时 ...
探索内生动力 解码经济活力|中国电商裂变:“冰箱囤奶茶”与“算法控成本”并行
搜狐财经· 2025-07-10 16:56
即时零售市场发展 - 中国即时零售市场形成阿里系(淘宝闪购+饿了么)、美团、京东三足鼎立格局,各方投入千亿元级补贴展开激烈角逐 [3] - 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突破百万,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 [3] - 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2亿 [3] - 美团外卖推出"0元吃""0元喝"频道,大量无门槛满减券通过多种方式投放 [3] - 商务部研究院预测即时零售规模将从2023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万亿元,消费场景从应急需求扩展到日用品、母婴、3C等高频领域 [4] 商家端表现 - 瑞幸、库迪、蜜雪冰城成为京东外卖首批销量破亿品牌 [4] - 迪卡侬参与淘宝闪购促销后户外野营扣环水杯成交增长350%,新品户外大容量登山双肩包成交超450% [4] - 连锁餐饮品牌小吊梨汤入驻京东外卖后整体营业额增长30% [4] 传统电商转型 - 主流电商平台从单纯追求GMV增长转向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和强化技术赋能 [5] - 天猫流量分配机制从"价低者得"转向"优者多得",品牌需用产品创新能力和消费者需求满足能力实现增长 [5] - 京东将AI技术作为提升效率核心驱动力,AI在各场景降本提效 [5] 生态协同策略 - 美团凭借外卖业务日均1.2亿单高频次将用户转化为酒店旅游等高利润率业务客户 [8] - 阿里巴巴将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与淘宝闪购深度协同构建完整闭环,淘宝App日活用户5个月内增长5000万,非餐订单占比达75% [8] - 京东外卖业务带动新注册PLUS会员超40万,PLUS会员外卖复购率较非会员高出2倍,复用自营物流网络在家电数码领域实现30分钟达 [8]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9]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直播电商行业 [9]
“史诗级外卖大战”为何此时到来,各家的核心战力又是什么
证券之星· 2025-07-10 14:25
外卖补贴大战升级 - 2025年京东强势入局打破美团与饿了么双雄并立格局 三方围绕即时零售流量入口展开激烈争夺 [1][6] - 7月电商巨头补贴力度空前 单日订单总量突破2亿单 美团餐饮日订单达1亿单 饿了么淘宝闪购日订单超8000万 [1][6] - 行业竞争实质是三大巨头凭借各自核心优势(美团履约效率 京东供应链品质 饿了么生态协同)争夺万亿级即时零售市场 [3][6] 即时零售市场前景 - 预计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成为零售行业下一条增长曲线 [9] - 超半数95后消费者希望当天收货并愿为快速配送支付溢价 即时消费已成为年轻人日常 [9] - 即时零售流量入口具有强连带效应 能为非餐类业务(如酒店旅游)持续导流 [7][9] 三大巨头核心优势 美团 - 拥有800万骑手和高效智能调度系统 构建覆盖全国尤其是下沉市场的即时配送"地网" [4][11] - 2024年底用户数达7.7亿 日均处理6000-7000万订单 市场份额70% [4][11] - 本地生活业务形成闭环 外卖业务2024年贡献经营利润325亿元 占核心商业利润60% [4][15] 京东 - 以"品质外卖+低佣金"策略切入市场 依托达达秒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 [6][12] - 40%外卖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 刘强东称外卖导流成本低于其他渠道 [14] - 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标杆品牌 7月8日实施 [10] 饿了么 - 市场占有率25% 日均订单2000多万 深度融入阿里生态(支付宝 淘宝 高德等) [6][13] - 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与飞猪协同作战 获全域流量支持 [14] - 阿里CEO吴泳铭明确将即时零售作为战略重点 [14] 行业格局展望 - 短期难分胜负 长期或呈现美团一超 京东饿了么多强格局 [14] - 竞争焦点将从补贴战转向效率战 平衡用户低价需求 骑手权益与商家盈利的平台将胜出 [15] - 三方凭借不可复制的核心能力(履约 供应链 生态)将长期共存分食2万亿市场 [3][15]
京东百亿启动“双百计划 ”,美团阿里加码发放外卖大额优惠券
搜狐财经· 2025-07-10 11:39
外卖平台竞争加剧 - 京东外卖宣布投入超100亿元启动"双百计划",目标扶持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1] - 首批战绩显示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品牌在京东外卖销量破亿,霸王茶姬、古茗等超10个品牌销量破千万 [1]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抛出500亿补贴,宣称日订单破8000万单 [3]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类订单超过1亿单 [3] 平台补贴策略 - 美团与阿里巴巴两大平台加码发放大额外卖优惠券,包括"满25减21"等多张无门槛券 [3] - 部分外卖订单实现"零元购" [3] - 京东外卖被曝要求商家"AA补贴",最高承担80%的成本 [5] 行业价格战趋势 - 头部品牌集体卷入低价漩涡,库迪咖啡美式价格下探至3.99元 [5] - 2025年一季度,太二、肯德基等知名品牌客单价持续下滑 [5] - 外卖大战最大战场转向低客单价市场,行业人士称"为了活下去必须走性价比" [5] 食品安全与舆论风险 - 蜜雪冰城郑州门店员工"脚踢水桶"视频24小时内播放量超500万 [5] - 肯德基因转基因标识不透明被查,同时在北京"食物驿站"协议中声明免责 [5] - 某炸鸡品牌创始人公开呼吁抵制"绑架式"让利和低价内卷 [5]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10日(周四)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7-10 10:58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0日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中,台积电以12024.43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分别以5789.49亿美元和2477.44亿美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3] - 排名前10的公司还包括小米集团-W(1891.26亿美元)、拼多多(1490.63亿美元)、美团-W(930.19亿美元)、网易(824.74亿美元)、东方财富(510.75亿美元)、中芯国际(460.89亿美元)和京东(455.51亿美元) [3][4] - 市值在100-500亿美元区间的公司包括快手-W(350.62亿美元)、腾讯音乐(315.2亿美元)、百度(304.79亿美元)、理想汽车(290.95亿美元)等 [4] 市值分布 - 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3家:台积电(12024.43亿美元)、腾讯控股(5789.49亿美元)和阿里巴巴(2477.44亿美元) [3] - 市值在500-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4家:小米集团-W(1891.26亿美元)、拼多多(1490.63亿美元)、美团-W(930.19亿美元)和网易(824.74亿美元) [3][4] - 市值在100-500亿美元的公司有13家,包括东方财富(510.75亿美元)、中芯国际(460.89亿美元)、京东(455.51亿美元)等 [4] - 市值低于100亿美元的公司有30家,最低为阅文集团(39.87亿美元) [4][5][6] 行业分布 - 半导体行业表现突出,台积电(12024.43亿美元)和中芯国际(460.89亿美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九 [3][4] - 互联网平台公司占据重要位置,包括腾讯控股(5789.49亿美元)、阿里巴巴(2477.44亿美元)、拼多多(1490.63亿美元)等 [3] -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三家公司上榜:理想汽车(290.95亿美元)、小鹏汽车(168.25亿美元)和蔚来(78.81亿美元) [4][5] - 金融科技类公司如东方财富(510.75亿美元)、同花顺(206.69亿美元)等也进入榜单 [4] 排名变化 - 部分公司排名出现显著变动,如常山北明上升11位至第43名,岩山科技上升14位至第46名 [6] - 金山软件排名下降2位至第35名,昆仑万维下降1位至第37名 [5] - 多数公司排名保持稳定,尤其是前10名公司 [3][4]

京东(花都)智能产业园开园 6家专精特新企业举办入驻仪式
广州日报· 2025-07-10 09:37
京东(花都)智能产业园开园 - 京东(花都)智能产业园于7月9日在广州市花都区开园,位于花都区花山镇,占地面积100亩,其中一期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 [1] - 园区交通优势明显,距离广州北站20公里、白云机场10公里,珠三角环线高速路口1公里 [1] - 园区定位为集研发办公、科技孵化、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综合体,重点发展声光电、汽车零部件及生命健康产业 [1] 政企合作 - 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探索政企协同发展新路径 [1] - 京东集团成为广州市"城市合伙人"计划的首批"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球招商合伙人 [1] 企业入驻 - 园区与6家专精特新企业举办入驻仪式,并为企业颁发不动产权证 [2] - 园区成为广州市首个批量式完成产证办理的园区,展现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