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VEMLY)

搜索文档
上证指数开盘报3423.47点,跌0.02%。深证成指开盘报10405.96点,涨0.26%。创业板指开盘报2132.93点,涨0.40%。沪深300开盘报3920.31点,跌0.04%。科创50开盘报992.30点,涨0.41%。中证500开盘报5877.67点,涨0.24%。中证1000开盘报6297.08点,涨0.32%。
快讯· 2025-06-30 09:29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开盘报3423 47点 跌0 02% 成交额48亿 年初至今涨幅2 14% [1][2] - 深证成指开盘报10405 96点 涨0 26% 成交额91亿 年初至今跌幅0 08% [1][2] - 创业板指开盘报2132 93点 涨0 40% 成交额39亿 年初至今跌幅0 40% [1][2] - 沪深300开盘报3920 31点 跌0 04% 成交额21亿 年初至今跌幅0 37% [1][2] - 科创50开盘报992 30点 涨0 41% 成交额1 3亿 年初至今涨幅0 34% [1][2] - 中证500开盘报5877 67点 涨0 24% 成交额17亿 年初至今涨幅2 65% [1][2] - 中证1000开盘报6297 08点 涨0 32% 成交额33亿 年初至今涨幅5 70% [1][2] 其他指数表现 - 北亚50指数现价1444 06点 涨0 31% 成交额3 7亿 年初至今涨幅39 14% [2] - 万得全A指数现价5277 10点 涨0 17% 成交额143亿 年初至今涨幅5 08% [2] - 中证800指数现价4243 25点 涨0 03% 成交额38亿 年初至今涨幅0 40% [2] - 中证2000指数现价2670 10点 涨0 19% 成交额44亿 年初至今涨幅13 71% [2] - 万得微盘股指数现价425296 76点 涨0 34% 成交额4 0亿 年初至今涨幅34 63% [2]
高特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储能BMS头部蓄势待发
全景网· 2025-06-30 08:54
公司概况 -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正式获得深交所受理,标志着这家专注于新型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企业迈向资本市场 [1]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核心业务为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且经济的新型储能BMS产品 [1] - BMS是新型储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电池系统数据采集、诊断、安全管理和主动维护等职责,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决定性作用 [1] 产品应用 - 储能BMS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的大型高压储能电站,以及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 [2] - 产品覆盖范围延伸至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后备电源BMS,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领域的动力电池BMS [2] - 基于BMS数据采集与聚合特性,公司研发出一体化集控单元及数据服务,实现微网设备监控、故障诊断及能量管理等关键功能 [2] 市场地位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跻身已投运电站装机占比前五位的BMS厂商行列 [3] - 在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BMS企业TOP10名单中位居榜首 [3] - 核心客户覆盖阿特斯、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中车集团、赣锋锂业、国家电网等头部储能集成商和电芯企业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441.62万元、77837.92万元和91851.98万元,复合增长率达63.31%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375.26万元、8822.92万元和9842.23万元,展现较强盈利能力 [4] - 计划募集资金8.5亿元,主要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 发展挑战 - 2022-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5亿元、4.02亿元及5.0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3.49%、51.62%和55.10% [5] - 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045.59万元、-11566.65万元和994.5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面临压力 [5]
IPO周报|本周1只新股申购,创业板迎电子树脂头部供应商
新浪财经· 2025-06-30 08:02
本周新股申购 - 同宇新材(301630)为覆铜板领域电子树脂供应商,主营业务包括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等系列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建滔集团、生益科技等知名企业 [1] - 公司申购时间为7月1日,发行价格84元,发行数量1000万股,网上发行1000万股,申购上限1万股,上限资金84万元 [4] - 同宇新材是领先的覆铜板领域电子树脂本土供应商,产品销量在同行业内资企业中名列前茅,尤其在无铅无卤覆铜板用电子树脂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4] - 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营收55.45亿元,平均PE 24.28X,平均毛利率14.78%,公司营收规模未达平均但毛利率处于中高位区间 [5] 上周新股表现 - 广信科技(920037)上周在北交所上市,发行价10元/股,首日收盘价60元/股,涨幅500%,中签浮盈2.5万元 [7] 上周IPO审核 - 奥美森智能装备通过北交所上市审核 [7] - 禾元生物将于7月1日接受上交所审核,该公司拥有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 [8] 港股动态 - 安井食品(02648)6月30日申购,富卫集团(01828)6月30日至7月2日申购 [9] - 上周20家企业递交港股招股书,包括微脉公司、豪威集成电路等 [10] - 北京首钢朗泽科技等3家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劲方医药等2家公司申请失效 [11][12] 投融资事件 - 星逻智能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用于新能源机器人产品化 [13] - 埃克斯控股获数亿元C+轮融资,为半导体智能制造软件服务商 [13] - 见真机械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聚焦超精密结构件制造 [13] - 脂代科技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建设研发基地和量产工厂 [14] - 魔视智能获数亿元D轮融资,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14] - 詹鼎材料完成2亿元融资,红杉中国等参投 [14] - 易控智驾完成超4亿元D轮融资,宁德时代领投 [14] - 赛力斯汽车引入9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投资50亿元 [15] - 明心数智完成近2亿元B2轮融资,专注AI应用服务 [15] - 朴烯晶完成近5亿元B+轮融资,浙能集团等参投 [16] - 航润技术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中金资本领投 [16]
投资对赌协议:创业者的“卖身契”
搜狐财经· 2025-06-30 06:12
对赌协议与创业困境 - 锤子科技因1500万借款纠纷一审败诉,需偿还本金并按年利率6%支付利息,诉讼费12.7万元一并承担 [3] - 2023年以来,百神药业、优迅医学、风和医疗等以IPO为对赌目标的企业接连触发回购条款 [3] -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对赌协议使用率高达90%,而硅谷仅为2% [3] - 全国1585万失信被执行人里,中小微企业主占多数,超60%的企业在被列入黑名单时已无资产可执行 [1] 资本市场的博弈与扭曲 - 对赌协议从风险平衡工具异化为"短平快"的博弈手段,创业者与资本的博弈演变成零和游戏 [1] - 部分投资机构将对赌作为护身符,只关注短期达标企业,忽略长期竞争力 [8] - 罗永浩、蓝城兄弟创始人、纽诺教育创始人等因对赌失败背负沉重债务或被迫离开公司 [6] - 90%的人民币基金项目设置了回购条款 [10] 港股成为对赌企业的"逃生舱门" - 当前约有13万个投资项目、涉及超1万家企业面临退出困局 [9] - 映恩生物在港交所首日暴涨113%,但其背后是18亿亏损和2025年上市对赌死线 [10] - 卡游若2026年未上市,需以年息8%赎回1.3亿美元优先股并赔付5200万美元利息 [11] - 周六福五次冲击资本市场,李氏兄弟背负1.6亿元回购压力转战港股 [11] - 2014-2024年间港交所IPO募资3030亿美元全球居首,2025年宁德时代、蜜雪冰城等巨头加入推动融资额突破600亿港元 [11] 国资与耐心资本的崛起 - 202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壮大耐心资本"理念,要求国有资本率先垂范 [4] - 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国资降低返投要求、提高容亏率、延长基金期限 [5] - 部分国资机构开始警惕对赌风险,认为其可能扭曲企业行为并引发连锁反应 [8] - 金融监管总局在18城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贷款占比上限提至80%、期限放宽至10年 [18] S交易与并购市场新趋势 - 2024年国内股权退出交易萎缩,S交易规模550亿元同比下降26%,但老股交易占比达29% [12] - 科勒资本与金沙江创投完成2.29亿元S交易,涵盖8个中国消费科技项目 [13] - 人民币S交易市场供需错配,机构常能以成本价或折价收购资产 [14] - 地方国资从基金招商转向直接收购上市公司,以30亿市值公司为例,收购30%股权约需9亿元 [17]
从出租屋创业到“行业宠儿” 这个“学霸团队”仅用了两年 这群“90后”在深圳拔节生长
深圳商报· 2025-06-30 01:1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两年前,创始团队仅3人,从出租屋起步,现已扩展至百人规模 [1][6] - 2023年底完成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24年4月完成8000万元A轮融资 [1][2] - 从概念到样机仅用一年时间,2023年9月产品通过头部晶圆厂和设备厂工艺验证 [2] - 公司签约落户宝安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6800平方米新厂房半年后投产 [1][5]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为质量流量控制器(MFC)和晶圆背气压力控制器(UPC),实现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 [2] - 产品性能对标日本HORIBA、美国Brook等国际一线厂商 [1] - 已累计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近40项,形成完备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2] - 研发团队占比超50%,含7名全球顶尖名校博士及20多名硕士 [6]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少数在半导体领域实现批量供应的国产供应商 [2] - 2024年连续斩获宝安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深圳市赛优秀奖、全国赛初创组第三名 [7] - 构建"2小时精密加工供应链圈",关键结构件本地配套率提升,物流成本下降 [5] 区域支持与营商环境 - 宝安区政府提供"归国人才创业包"和"专班专员穿透式服务" [4] - "亲清政企服务平台"实现政府资源快速对接,6800平方米厂房需求迅速解决 [4][5]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集聚半导体装备上下游企业,毗邻东莞松山湖、惠州大亚湾 [5] 团队构成 - 平均年龄32岁,创始人团队含帝国理工等名校背景 [1][6] - 两年内团队从3人扩张至百人,研发人员占比超50% [6]
同宇新材: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投资风险特别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30 00:17
公司概况 - 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宇新材")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万股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格为84元/股 [2][3] - 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证指数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38.62倍 [1][8]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等,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 [8][11] 发行定价 - 发行价84元/股对应2024年扣非后摊薄市盈率为23.94倍,低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38.62倍及可比公司算术平均数27.78倍 [1][7][9] - 滚动市盈率24倍(2024年4月-2025年3月)低于行业平均滚动市盈率36.03倍及可比公司平均数38.51倍 [9][14] - 定价综合考虑基本面、行业估值、募集需求等因素,东材科技、宏昌电子、圣泉集团被选为可比公司 [3][11][12] 发行安排 - 采用网上直接定价发行方式,不设网下询价,申购日期为2025年7月1日 [2][3] - 发行后总股本4,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8.4亿元,净额约7.6亿元 [16][17] - 新股无流通限制,上市首日即可交易,但存在因流通量增加导致的股价波动风险 [6][17] 财务数据 - 2024年扣非前/后EPS分别为3.5826元/股和3.5083元/股,发行前市盈率17.58-17.96倍,发行后23.45-23.94倍 [7][13] - 2024年4月-2025年3月扣非前后EPS-TTM为3.5442元/股和3.5000元/股 [14] - 宏昌电子因市盈率异常被剔除可比公司样本,东材科技因2024年业绩大幅下降被视为极端值 [13][14] 行业定位 - 电子树脂产品应用于覆铜板、印制电路板,最终服务于智能家电、汽车电子、通讯等领域 [8][11] - 行业分类依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年) [1][8] - 可比公司中圣泉集团的BPA酚醛环氧树脂、宏昌电子的无卤环氧树脂与公司产品具有替代性 [11][12]
深商评论|宝安:打造硬核创业的黄金“宝”地
搜狐财经· 2025-06-29 23:49
公司发展 - 蓝动精密是一家聚焦晶圆制造设备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的公司,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用两年时间实现从概念到样机的突破 [1] - 蓝动精密已累计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近40项,并获得国投创业领投的8000万元A轮融资 [1] - 影石创新成为科创板"智能影像第一股",创始人出生于1991年,公司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连续六年第一,市占率达67.2% [3] - 卧安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创始人34岁,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为全球最大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全球份额11.9% [3] 行业趋势 - "90后"创业者正通过科技创新重新定义全球科技版图,其创业起点更高、能力更强、视野更广 [3] - 宝安区作为深圳产业大区,正全力抢占"AI+终端"制高点,加速推动AI技术在终端产业的规模化应用 [4] 区域支持 - 宝安区实施"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全生产周期,帮助解决融资、空间、人才等难题 [4] - 蓝动精密在宝安区政府专班协助下快速获得生产场地,叠加区位和供应链优势抢占国产替代窗口期 [4] - 宝安通过"重商、惠商、富商、赢商"系列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硬核创业 [4][5]
解码创业板首单未盈利企业IPO:3年亏损13.42亿,预计明年扭亏
第一财经· 2025-06-29 13:42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成立9年即启动IPO [1][3] - 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SSD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生产环节委托给EMS代工厂 [3] - 是国内极少数具备"主控芯片+固件算法+模组"全栈自研能力的企业级SSD厂商 [3] - 2023年国内企业级SSD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6.4% [3]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2022-2024)合计亏损13.42亿元,预计2026年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7亿元、5.19亿元、9.62亿元 [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34亿元、-6.17亿元、-1.91亿元,2024年亏损幅度大幅收窄 [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5.9亿元,预计短期内无法进行利润分配 [4]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平湖大普海德科技,实际控制人为杨亚飞 [4] - 设置了特别表决权机制,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合计控制66.74%的表决权 [5] - 共有58名股东,其中40名为私募投资基金 [6] - 申报前12个月新增8名股东,增资定价99.74元/股和104.08元/股 [6] 行业地位 - 国内企业级SSD市场主要由国际厂商主导 [3] - 全球市场呈现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优势显著,美国、日本紧随其后,中国奋起直追的局面 [3] -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企业级SSD市场,但主要份额仍被国外厂商占据 [3] 经营情况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0.09%、-27.13%和27.28%,波动剧烈 [8]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高达98.13%、96.30%和97.31%,对世平国际(香港)依赖度达84.49%、62.56%和66.26% [8] - 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报告期内分别为1.97次、1.68次、0.88次 [10] - 销售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均值,报告期内分别为6.93%、12.89%、6.46% [9] IPO计划 - 预计融资18.78亿元 [2] - 资金用途包括下一代主控芯片及企业级SSD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企业级SSD模组量产测试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选择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 [7]
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北京海淀赛区启幕 建设全球AI产业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09:43
据介绍,北京市海淀区多措并举支持人才发展,制定一揽子人才政策——出台"人工智能20条"、实 施"海英计划"、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等;打造一系列创新平台——建设人工智能 创新街区,打造AI原点社区,落地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等;制定一盘棋培养计划——实施海淀区 大学生实习实践计划,开展"薪火共燃"计划等;营造一体化发展生态——举办"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 中关村论坛等,打造人才创新高地。 启动仪式上,海淀区特设优秀项目展区,集中展示了该区在人工智能、工业智能化、机器人、大数据等 领域的创新成果。赛事期间,海淀区将组织参赛项目团队近距离走进中关村科学城,实地参观考察各个 产业园区及重点科研平台,深入了解该区产业生态,助力全球创业者在海淀"创新无忧、发展无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HICOOL2025全球创业大赛海淀赛区启动仪式27日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举 行。来自全球220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赛道优质项目将展开激烈角逐,覆盖AI全产业链——从算力硬 件、算法创新到数据训练,以及机器人全场景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智能服务、特种作业及无人 机、无人船等智能无 ...
浙大学霸夫妻创业,干出个龙头!如今要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6-28 22:16
公司概况 - 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源自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是国产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企业 [3] - 公司主要提供机器视觉、科学仪器和专业影像应用领域的产品及定制服务,拥有九大产品系列和超过50种标准产品 [3]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欣洋、张艳霞夫妇,合计控制49.53%股份,两人均为博士学历并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经验 [5][6] - 公司员工401人,其中研发团队201人占比50.1%,包括20名博士和181名硕士 [6] 行业地位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工业成像CIS市场排名第三,中国第一,市场份额15.2% [3] - 2024年公司在全球科学成像CIS市场排名第三,中国第一,市场份额16.3% [3] - 全球CIS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391亿元增至2029年2103亿元,复合增长率8.6% [3]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8亿元、4.11亿元、6.04亿元,但2021-2022年净利润亏损3316.85万元和8314.81万元 [4]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04亿元、6.05亿元、6.73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7亿元,2024年增至1.97亿元 [4] - 面阵传感器产品收入占比2022-2024年分别为66.5%、67.7%、61.6% [4] - 毛利率从2022年76.2%降至2024年59%,主要因CMOS图像传感器和定制解决方案毛利率下降 [5] 上市历程 - 2023年6月申请科创板上市,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5年1月主动撤回 [3] - 2025年转道港交所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募资用途包括研发投入、建立传感器研发中心、扩展封装测试线、国际业务布局等 [8] 股东结构 - 创始股东包括上市公司奥普光电和凌云光 [7] - 后续引入高瓴裕润、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等知名投资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