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VS朵薇 卫生巾新品牌首发销量“冰火两重天”:“透明工厂”是跨界敲门砖 流量差异成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23:07
跨界玩家入局卫生巾市场 - 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于6月16日首次进入女性护理市场 两款产品在App会员渠道开售10分钟售出超4000单 14小时销量突破30万包 [2] - 朵薇卫生巾5月18日开售15分钟卖出19.5万件 半小时达45万件 发售当晚直播实现4000万元销售额 [5] - 两家公司均采取"透明工厂"策略 东方甄选在工厂设置10余个监控点位 朵薇工厂配备5个24小时开放摄像头并接受消费者参观 [7][8] 产品定价与销售策略 - 东方甄选卫生巾会员价68.8元/6包 折合单片价格0.9-1元 处于中高端市场定位 [6][9] - 朵薇卫生巾240mm单片约0.65元 350mm单片约0.92元 价格更具竞争力 [9] - 东方甄选首战30万包销售额约344万元 朵薇首秀销售额达4000万元 [6] 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3年"315"晚会曝光卫生巾行业"翻新"黑幕后 行业正经历信任重构 [5] - 中国卫生巾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跨界者入场可能引发市场洗牌 [5] - 朵薇借助黄子韬明星效应强化情感营销 东方甄选依靠知识带货背景但初期推广较保守 [10]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东方甄选卫生巾项目孵化长达两年 2022年9月正式立项 [7] - 公司自营商品已覆盖洗护、日化类产品 计划下半年推出新款卫生巾和安睡裤 [11] - 两家企业均将"透明生产"作为核心卖点 针对废料处理等关键环节加强监控 [7][8]
联众(06899):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集团旗下“智力大师赛”落地儋州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23:02
合作签约 - 公司与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政府环新英湾建设管理办公室、环新英湾(海南)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智力大师赛"落地儋州 [1] - 合作采用"赛事+产业+文旅"模式,旨在激活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区域发展动能,打造数字时代体育文化新标杆 [1] - 环新英湾(海南)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海商报业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专注于环新英湾区域的综合开发与运营 [1] 合作内容 - 三方将整合政府资源、产业运营经验及数字体育赛事IP,在环新英湾地区举办"智力大师赛"系列赛事 [1] - 赛事将作为核心载体,丰富当地文化体育生活,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1] - 通过赛事全国性传播及数字化运营,融合旅游实验区政策,精准引流国内外游客,带动环新英湾旅游产业消费升级 [1] - 依托线上直播、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应用,赋能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体育+旅游+数字经济"跨界融合 [1] 区域发展 - 儋州环新英湾片区是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发展核心,正加速构建"国际智慧湾、自贸港新引擎" [1] - 环新英湾地区是儋洋经济圈的核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2] - 公司将通过赛事IP导入、配套产业孵化、文旅场景联动等多维度,推动环新英湾大开发大建设 [2] - 合作旨在助力环新英湾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2]
6月16日电,花样年控股在港交所公告称,重组支持协议的最后截止日期进一步延长至6月20日。
快讯· 2025-06-16 22:35
智通财经6月16日电,花样年控股在港交所公告称,重组支持协议的最后截止日期进一步延长至6月20 日。 ...
花样年控股(01777.HK):本公司宣布,2024年4月29日所订立的重组支持协议的最后截止日期,已基于所载条款进一步延长至2025年6月20日。
快讯· 2025-06-16 22:33
花样年控股债务重组进展 - 公司宣布将重组支持协议的最后截止日期从2024年4月29日延长至2025年6月20日 [1]
推出22元工作餐 海底捞瞄准“打工人”吃饭生意
北京商报· 2025-06-16 21:36
业务创新 - 公司在部分门店推出工作餐业务,包括22元自助午餐和10-35元不等套餐,北京已有20多家门店上线该业务[1] - 西安门店推出22元自助午餐包含3热菜3凉菜1水果2饮料2主食,供餐时间为12-15点[3] - 北京门店推出15元/份中餐套餐和30-35元下饭菜套餐,供餐时间为11-18点半[4] - 公司还提供12元盒饭包含一荤一素小菜水果和汤,部分门店提供送餐服务[4] 品牌矩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通过内部创业创立11个餐饮品牌共74家门店,包括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等[5] - 新品牌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不同消费场景[5] - 公司此前已推出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夜宵时段订单环比增长34%[6] 市场策略 - 工作餐业务旨在吸引外卖骑手、商场员工等消费群体,部分已成为包月顾客[4] - 公司通过露营火锅、演唱会接驳车、掼蛋等创新服务拓展场景[5] - 行业专家认为此举可丰富价格带并形成差异化竞争[6]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2025年达6500亿元[7] - 火锅人均消费从2023年80多元降至2024年70多元,反映性价比趋势[7] - 快餐市场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同质化现象凸显[7] 运营考量 - 工作餐时段非高峰时段,不会对门店经营造成压力[4] - 公司需平衡品牌形象与快餐业务,避免定位模糊[8] - 专家建议利用火锅食材优势研发独特菜品,并通过规模采购降低成本[8]
跨国药企押注中国AI研发:阿斯利康53亿美元绑定石药集团
观察者网· 2025-06-16 21:36
战略合作 - 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与中国药企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发合作,聚焦AI驱动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开发,目标为免疫疾病及多适应症慢性病领域 [1] - 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16.2亿美元研发里程碑付款及36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总潜在价值超过53亿美元 [1] - 合作采用分阶段权益分配模式,阿斯利康获得候选药物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石药保留研发阶段主导权并通过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获取收益 [8] 技术平台与验证 - 石药集团将运用其自主研发的"AI引擎双轮驱动"药物发现平台开展研究,该平台通过AI技术分析靶向蛋白与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优化小分子结构 [2] - 该技术已在2024年授权阿斯利康的心血管药物YS2302018(脂蛋白(a)抑制剂)研发中得到验证 [2] - 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继2024年10月签署价值20.2亿美元授权协议后,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深 [2] 公司业绩与转型 - 石药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1.9%,成药板块营收同比减少27% [5] - 2023年石药营收微增1.66%,净利润下滑3.58%,2024年实现营收290.09亿元,同比减7.8%,归母净利润43.28亿元,同比减少26.3% [7] - 公司加速向"AI研发+快速对外授权(BD)"模式转型,2024年至今AI管线累计潜在交易额已超50亿美元 [8] 行业趋势与出海 - 中国创新药BD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前5个月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首付款达22亿美元 [10] - 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2020年的92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523亿美元,首付款金额从6亿美元增长到41亿美元 [10] - 2024年国产创新药对外BD在全球BD中项目数量占比超14%,总金额占比达30% [11] 出海路径 - "借船出海"通过License-out快速实现价值变现,如2024年康宁杰瑞通过三项BD交易扭亏为盈,总交易金额超125亿元 [12] - "自主出海"代表企业亿帆医药耗时十余年完成F-627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上市审批 [12] - "联手出海"以NewCo模式为代表,如恒瑞医药将GLP-1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获得1.1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60亿美元总收益 [13]
“魔芋革命”引爆千亿赛道:卫龙美味凭借一根辣条撬动健康零食帝国
证券日报· 2025-06-16 21:1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辣味龙头"向"健康零食平台"转型,以魔芋制品为核心打造第二增长极 [2][4] - 漯河第七代智能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重塑辣味休闲食品价值链,融合AI质检、区块链溯源、光伏发电等前沿技术 [3] - 工厂实现原料筛选精度99.9%,每小时产能超万包,光伏供电占比30%,魔芋渣回收率100% [3] 生产效能提升 - 第七代魔芋设备自动化升级使溶胀成型工序人员减少1/3,切花机效能提升2倍至每小时3吨 [3] - 真空冷冻技术将冷冻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2小时,真空包装机速度从85包/分钟提升至150包/分钟 [3] - 工厂采用"黑灯生产""零碳实验""柔性智造"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2.66亿元(+28.6%),净利润10.68亿元(+21.3%) [4] - 蔬菜制品(魔芋为主)营收33.71亿元(+59.1%),占比从43.5%提升至53.8%,超越调味面制品(占比42.6%) [4] - 魔芋爽在同类产品市场渗透率达78%,市场份额34%,为第二名企业的4.7倍 [5] 行业趋势与竞争 - 中国魔芋制品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近五年CAGR达28%,远超休闲零食行业整体增速 [5] - 魔芋膳食纤维含量是燕麦3倍,热量为苹果1/3,契合健康化消费趋势 [5] - 公司创新产品形态如"酸辣火锅味魔芋素毛肚""辣椒炒肉风味魔芋爽",将地方菜系转化为零食 [5] 新品与渠道拓展 - 2024年计划推出麻辣小龙虾味大面筋等新品,并拓展海带品类 [6] - 布局零食量贩、兴趣电商、会员商超等新兴渠道 [6] - 东吴证券预测魔芋品类未来规模可达200亿元,与辣条相当 [6] 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股价涨幅达111.66%,港股通纳入后股价从10.12港元最高涨至18.1港元 [7] - 太平洋证券给予19.5港元目标价(基于2026年25倍PE及汇率0.938:1) [6]
内房股大涨,金辉控股飙升36%,有何消息刺激?
金融界· 2025-06-16 21:12
港股内房股异动 - 金辉控股(09993 HK)一度疯涨近90% 最终收涨3577% [1] - 雅居乐集团(03383 HK)涨逾7% [1] - 世茂集团(00813 HK)融创中国(01918 HK)华润置地(01109 HK)等多股跟涨 [1] 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 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9%和38% 与1-4月份基本持平 [2] - 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 多数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2] - 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4、04和05个百分点 [2] - 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05、04和05个百分点 [2] - 5月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4月末减少715万平方米 连续三个月减少 [3] 政策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4] - 扎实推进"好房子"建设 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4] - 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 优化现有政策 [4] - 广州市提出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 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 [5] 机构观点 - 国盛证券维持房地产行业"增持"评级 认为政策力度将超过2008和2014年 [6] - 看好一线+2/3二线+极少量三线城市 [6] - 配置方向可选:基本面alpha公司、地方国企/城投/化债、中介、边际催化、物业 [6] - 民生证券认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效果显现 城中村改造及收储有望下半年加速落地 [7] - 国泰海通认为2025年地产政策不存在模糊地带 收储进入实质工作期 [7] - 部分城市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到26%左右 对刚需购房有明显支撑 [7]
名创优品执行副总裁窦娜:与泡泡玛特客群有重叠 正积极探索发展自有IP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21:05
公司战略与品牌定位 - 公司致力于打造"超级品牌",具体拆分为五个维度:超级符号、超级品类、超级IP、超级门店和超级用户 [5] - 通过IP联名策略、极致单品开发及全球门店网络布局突破快消零售品牌的地域壁垒 [5] - 目前线下门店数量已超过7000家,覆盖不同国家和地区 [5] - 将流量分为心智流量、内容流量和线下流量三种类型,其中心智流量最为重要,通过沉淀消费者心智资产推动主动购买 [5] 产品与营销策略 - 公司提供实用价值+情绪价值的产品组合,与泡泡玛特存在客群重叠但价值比重不同 [1] - 与中美欧日韩等地的顶级IP合作,同时积极发展自有IP [1] - 内容型流量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刺激需求,线下自然流量通过性价比和场景化氛围实现转化 [6] - 强调持续推出爆品的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而非阶段性单一爆品 [6] 海外业务发展 - 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达15.9亿元,同比增长30%,超过集团指引上限 [7] - 海外开店采用直营与代理结合模式,重点市场优先直营,代理门店采用类直营管理方式 [7] - 选择代理商时注重零售专业背景,要求配备商品、营销、渠道等团队,并与总部协同工作 [7] -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强调可控性,需根据本地化情况构建全链路体系,避免单一产能集中 [8]
再论泡泡玛特 历史大顶!
搜狐财经· 2025-06-16 20:52
泡泡玛特股价与市值表现 - 泡泡玛特股价从262最高涨至283后回落至266,涨幅1.5% [1] - 公司股价两年多上涨29倍,市值增长3674.88亿 [11] - 上市后经历从104.783跌至9.768再反弹至266的波动,但这一趋势被质疑为市值管理而非市场检验 [11][13] Labubu拍卖与营销策略 - 131cm高的蓝色Labubu在香港拍卖会拍出108万天价,营销效果达2000万 [1][4][5] - 拍卖被指为左手倒右手的营销手段,实际价值与广告效应脱节 [4][6] - 公司通过限量供应维持饥饿营销,避免产能扩张导致控盘失效 [10][27] 产能与供应链争议 - 公司声称产能跟不上需求,但被质疑中国制造业实力下此说法不成立 [6][9] - 拒绝开放IP授权或代工模式,被指为维持炒作空间 [9][10] - 真实产能限制可能源于人为控制供给而非技术瓶颈 [27] IP运营与产品策略 - 公司从主推Molly转向炒作Labubu,但后者2018年已存在且此前未受关注 [18][19] - Labubu爆火依赖运气与营销,公司持续打造爆款IP能力未经验证 [19] - 潮玩产权中心化且供给无限,与黄金、比特币等去中心化资产存在本质差异 [25][26] 资本市场操作与股东行为 - 公司被指利用港股中概股回归预期进行市值管理 [15][16] - 管理层及大股东大幅减持,包括王宁持股减少3.21%、部分董事减持超29% [20] - 董监高清仓式套现与大股东减持行为引发对公司前景的质疑 [20] 潮玩行业价值逻辑 - 潮玩价值依赖短期共识而非长期消费需求,60%购买者为套利 [28] - 对比茅台50%消费需求,潮玩缺乏实际使用场景支撑 [28][31] - 历史案例显示供给无上限的资产(如郁金香、君子兰)终将泡沫破裂 [3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