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电力:搭建红筹控A股权架构,明确水电资产整合平台
长江证券· 2024-10-08 10: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搭建红筹控A股权架构,国电投综合清洁能源旗舰平台再获明确 [4] - 经营业绩延续修复,特殊分红彰显价值 [4] - 后续集团资产证券化有望加速,公司内生及外延带来的成长价值和投资机遇 [5] 公司概况 - 公司作为国电投旗下旗舰上市平台,后续集团资产证券化有望加速 [5]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业绩分别为50.04亿、60.46亿和71.5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0元、0.49元和0.58元,对应PE分别为8.63倍、7.14倍和6.03倍,估值具备充足性价比 [5] 风险提示 - 新建项目投产进度与效益不及预期风险 [9] - 风况、光照资源不及预期风险 [9]
新东方-S:素养教培领跑,各项业务增长喜人
申万宏源· 2024-10-08 09:11
报告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0] 核心观点 - 新东方教育业务持续强劲增长,1QFY25收入同比增长32.9%,非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46.4% [6] - 非学科素养教培业务增长强劲,预计1Q收入同比增长51.1%至3.56亿美元 [7] - 教学网点快速扩张,1Q新开50余个网点,总网点数将突破1075个,同比增35.6% [8] - 电商业务收入占比逐步下降,预计将贡献收入约7.7亿美元,利润约0.22亿美元 [9] 财务数据 - 预计2025-2027财年非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亿/6.72亿/8.91亿美元 [10] - 预计2025-2027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38亿/69.16亿/88.44亿美元 [12] - 预计2025-2027财年毛利率分别为56.16%/56.98%/57.29% [15] - 预计2025-2027财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7.57%/10.53%/14.22% [15]
中国软件国际: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调研活动点评:中软国际携手华为、政府合作打造“AI新三角”,全栈布局AI能力
光大证券· 2024-10-08 08: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中软国际维持"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中软国际携手华为、政府合作打造"AI 新三角",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 [2] 2) 中软国际积极拥抱 AI,打造算力+大模型+AIGC 产品与服务+上层应用的端到端全栈 AI 布局 [2] 3) 中软国际有望凭借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优势、和"1+3 战略"领域内的良好布局,实现业务稳健发展 [3] 公司财务数据总结 1) 预测中软国际 2024-2026 年净利润分别为 7.2/8.7/10.3 亿元 [3] 2) 中软国际 2022-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005/17,117/17,252/19,040/20,998 百万元人民币 [7] 3) 中软国际 2022-2026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26/0.26/0.26/0.32/0.38 元人民币 [7]
石药集团:集采致短期承压增速放缓,新产品陆续获批未来可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4-10-07 14: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9.76港元,较现价有56.9%上升空间[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半年收入增速不达预期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62.8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16.5亿元,同比增长3.7%,毛利率71.6%,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1] - 成药板块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4.8%,但Q2收入环比出现明显萎缩[1] - 维C原料产品价格缓慢回升,但需求回落,板块收入上半年同比下降5.4%[1] - 抗生素原料板块受海外需求减少影响,收入8.7亿元,同比下降6.4%[1] - 功能食品板块受咖啡因产品价格下跌影响,收入8.8亿元,同比下降25.2%[1] 新产品助力神经领域维持增长 - 神经领域实现收入52.36亿元,同比增长15.0%[1] - 明复乐获批脑梗适应症,为神经领域增长注入动力[1] - 恩必普院外销售有广阔空间,公司已建立专职销售团队,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1] 集采导致肿瘤板块明显承压 - 抗肿瘤领域收入26.8亿元,同比下降10.2%[2] - 受京津冀3+N集采影响,津优力、多美素两款产品销售明显下降,集采影响尚未完全消化[2] - 多款新产品持续放量,但尚不能抵消集采导致的销售下滑[2] 新产品持续获批上市 - PD-1恩朗苏拜单抗已于6月获批2L宫颈癌,奥马珠单抗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有望于2024年获批上市[2] - 白紫II、多西他赛、乌司奴单抗、美洛昔康纳晶有望在2025年获批上市[2] - FDA已完成对两性霉素和伊立替康两款脂质体的GMP现场审查,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批准其在美国上市[2] - 随着新产品的持续获批上市,以及医保谈判对入院及销售的促进,成药板块有望在明年恢复高速增长[2]
龙源电力:政策推动电力央企重组,市场回暖加速估值修复
国元香港· 2024-10-07 14: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0港元 [7][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有利加快电力央企资产重组 - 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进一步强化并购重组资源配置功能,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 [5][9] - 预期"并购六条"出台将加快央企电力集团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望积极响应并购重组政策,将清洁能源资产分批注入龙源电力 [5][9] 绿电利空因素已反应充分,市场回暖有利估值修复向上 - 前期市场对未来电价趋势呈较为悲观预期,绿电板块估值持续承压下行,远低于1倍市净率水平 [6][10] - 近期海内外降息背景下,电力运营商作为重资产投入的利率敏感型板块,有望受益利率下行带来项目投资回报率提升和公司综合财务成本下降,助力电力运营商业绩稳定增长 [6][10] - 目前市场资金面、情绪和信心全面回暖情形下,绿电板块估值开始显著修复,特别是对于像龙源电力A+H折价较大的国有资产公司,有望率先修复,且向上空间较大 [6][10]
新世界发展:投资物业表现具韧性;维持买入评级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0-07 12:12
报告评级 - 报告给予新世界发展(17 HK)买入评级 [3] 报告核心观点 - 新世界2024财年收入同比降34%至358亿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核心盈利同比降18%至69.0亿港元 [2] - 受香港可交付项目数量下降影响,新世界2024财年录得亏损共196.8亿港元,但扣除所有一次性会计、非现金亏损以及相关税费后,核心利润下跌约48%至13.8亿港元 [2] - 租金收入录得增长,K11/整体租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9%/9.3%,K11 MUSEA/K11 Art Mall出租率维持于97/99%高位 [2] - 随着香港11 Skies、香港启德体育园以及深圳太子湾K11 ECOST均于2024/25年落成,预计租金收入将在2024至2027财年实现约23%的年复合增长率 [2] - 虽然出售新创建股份的亏损为预期之内,但公司计划加大去杠杆力度,预算于2025财年处置130亿港元非核心资产,加上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有助新世界节省利息、修复利润并对股价及未来香港房地产市场有一定支撑 [2]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财年收入同比下降34.4%至35,782百万港元 [6] - 2024财年核心利润同比下降47.5%至1,377百万港元 [6] - 2024财年每股核心盈利为0.55港元,同比下降47.5% [6] - 2024财年每股股息为0.2港元,同比下降73.7% [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净负债为123,657百万港元,净负债率为55.0% [6]
新世界发展:投资物业表现具韧性,维持买入评级
交银国际· 2024-10-07 12:03
报告评级 - 报告给予新世界发展(17 HK)买入评级 [3] 报告核心观点 - 新世界2024财年收入同比降34%至358亿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核心盈利同比降18%至69.0亿港元 [2] - 受香港可交付项目数量下降影响,新世界2024财年核心利润同比降47.5%至13.77亿港元 [2] - 租金收入录得增长,K11/整体租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9%/9.3%,K11 MUSEA/K11 Art Mall出租率维持于97/99%高位 [2] - 公司计划加大去杠杆力度,预算于2025财年处置130亿港元非核心资产,加上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有助新世界节省利息、修复利润并对股价及未来香港房地产市场有一定支撑 [2] 分类总结 收入与盈利 - 2024财年收入同比降34%至358亿港元 [2] - 2024财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核心盈利同比降18%至69.0亿港元 [2] - 2024财年核心利润同比降47.5%至13.77亿港元 [2] 租金收入 - K11/整体租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9%/9.3% [2] - K11 MUSEA/K11 Art Mall出租率维持于97/99%高位 [2] 去杠杆与降息 - 公司计划加大去杠杆力度,预算于2025财年处置130亿港元非核心资产 [2] - 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有助新世界节省利息、修复利润并对股价及未来香港房地产市场有一定支撑 [2]
TCL电子:高端化+全球化战略双线成效突显,提质增效拉动中期业绩高增
海通证券· 2024-10-07 10: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TCL 电子发布的研究报告给予公司"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TCL 电子在 2024 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高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 30.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46.5%。[3][4] 2. 公司通过降费用的措施,助推了净利率的有效释放,整体费用率同比下降 2 个百分点。[3] 3. 公司在显示、互联网和创新业务等多个领域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60.6%。[4][5] 4. 公司在全球化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TCL 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 9.2%,全球市占率提升 0.9 个百分点。[5] 5. MiniLED 电视产品出货量保持高增长,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均表现出色,有助于公司产品结构的升级。[7] 6. 公司未来 3 年的营收和利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 13.3/16.2/19.8 亿港元。[6][11] 分业务总结 1. 显示业务:2024 年上半年收入 301.35 亿港元,同比增长 21.3%,毛利率为 16.9%。其中大尺寸显示和中小尺寸显示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4] 2. 互联网业务:2024 年上半年收入 12.12 亿港元,同比增长 8.9%,毛利率为 54%。[4] 3. 创新业务:2024 年上半年收入 139.53 亿港元,同比增长 60.6%,毛利率为 14.4%。其中光伏、全品类营销等细分业务表现突出。[4] 4. 其他业务:2024 年上半年收入 10.95 亿港元,同比增长 8.6%。[4] 分地区总结 1. 中国市场:2024 年上半年收入 190.64 亿港元,同比增长 38.06%,TCL 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 5.4%。[4][5] 2. 海外市场:2024 年上半年收入 264.29 亿港元,同比增长 25.21%。其中欧洲、北美和新兴市场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47.14%、4.32%和 31.77%。[4][5]
中国电力:重组水电业务回A,整体估值提升可期
国元国际控股· 2024-10-07 10: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目标价4.50港元,对应2024年和2025年10倍和8倍PE,目标价较现价+23%上升空间,给予买入评级[7][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重组水电资产回A - 公司公告,国家电投有意通过A股上市公司远达环保整合其在中国境内水电资产,中国电力将以旗下水电资产作价出资,成为远达环保的直接控股股东[5][9] - 通过此次重组,将中国电力打造为国家电投的综合性清洁能源旗舰上市平台,远达环保成为国家电投水电资产的直接整合平台且为中国电力控股子公司[5][9] 水电资产回A有利于提升估值 - 国家电投集团拥有水电装机25.33吉瓦,中国电力持有的水电资产约595万千瓦,占集团整体的23.5%,未来3年内计划将更多水电资产注入上市平台[10] - 本次重组搭建的红筹控A资本架构将打通水电资产整合的有效渠道,充分利用A股市场对水电资产的高估值实现资本增值,优化财务结构控制负债率[10] 财务数据总结 - 公司2022年-2026年营业收入从43,689百万元增长至63,588百万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0.6% [8] - 净利润从2,481百万元增长至7,340百万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1.9% [8] - 每股收益从0.22元增长至0.59元,股息率从3.3%提升至9.0% [8]
新世界发展:管理层的不确定性阻碍了重估
建银国际证券· 2024-10-07 10: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新世界地产维持"弱于大市"评级。[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盈利前景黯淡但财务状况趋于稳定。公司2024财年业绩出现巨额亏损,主要是由于开发物业减值损失和投资物业重估损失。公司正通过出售资产和减少资本支出去杠杆。[2] 2. 管理层不确定性中长期仍然存在。公司行政总裁发生变动,可能会阻碍公司的运营。[2] 3. 潜在的重组与市场复苏机会。公司可能将启德体育园出售给控股公司,这可能是一种注资方式。同时,整体市场和房地产行业有望复苏,公司将成为受益者。但管理层不确定性可能会阻碍中长期的重估。[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预测和估值 1. 2024财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主要是由于开发物业减值损失和投资物业重估损失。[2] 2. 公司2025-2026财年的盈利预期下调20-34%,主要是由于净资产价值下降。[2] 3. 公司暂停派息,每股股息从2.4港元下降至0.2港元。[2] 交易数据 1. 公司股价在52周内的高低为6.20-15.96港元。[4] 2. 公司市值为26.42亿美元,自由流通股份占41%。[4] 股价相对于恒生指数 1. 公司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下跌37%,相对于恒生指数下跌50%。[6] 财务概要 1. 公司2024财年收入下降34.4%,净亏损从4.19亿港元激增至118亿港元。[7] 2. 公司2024财年核心亏损从14亿港元扩大至46亿港元。[7] 3. 公司2024财年净财务成本激增32.4%至43亿港元,总利息负担超过100亿港元。[7] 4. 公司2024财年净负债率从49.6%上升至57.2%。[7] 目标价格变动 1. 公司资产净值从35港元下调至29港元,下降17%。[8] 2. 目标价从8.75港元下调至7.25港元,下降17%。[10] 盈利预测变动 1. 公司2025-2026财年的收入预期基本持平,但核心盈利预期下调20-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