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持续走高,如何把握上车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5 14:36
行业表现与趋势 - 医药板块自4月9日反弹后表现亮眼,A股和港股创新药持续走强,机构加仓医药生物产业链标的 [1] - 创新药行业经历四年调整后进入修复期,政策环境从"控费为主"转向"鼓励创新",叠加AI技术助力产业升级 [3] - 2020至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84亿美元增至519亿美元,首付款从5亿美元提升至41亿美元 [4] - 2025年国内创新药对外合作首付款超25亿美元,总金额超500亿美元,其中单笔授权协议首付款达12.5亿美元创纪录 [5] 投资逻辑与策略 - 创新药投资分为四类:全球重磅品种公司、国内大单品放量公司、新兴创新药龙头、仿制药转型企业 [7][8][9] - 美国创新药占医疗费用70%-80%,中国仅20%,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 [5] - 工银瑞信医药团队偏好高质量公司,注重创新药科技成长属性,旗下多只医药主题基金长期业绩排名行业前列 [6][13] 市场动态与产品 -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规模从12.66亿元增至42.99亿元,增幅超200%,日均成交额4.266亿元 [11] - 科创医药ETF(588860)跟踪科创板50家生物医药龙头,提供差异化投资选择 [11] - 2025年或为创新药行情元年,产业趋势看好未来5-10年发展,可通过主动基金或ETF参与 [12] 机构持仓数据 - 公募一季报显示机构加仓艾力斯(持股2.22亿股/市值189.5亿元)、特宝生物(1.50亿股/117.4亿元)、药明康德(1.73亿股/116.6亿元)等创新药企 [2]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ETF净流入显著,反映市场对创新药板块偏好 [11]
张磊破法执
虎嗅· 2025-06-25 12:37
高瓴资本发展历程 - 高瓴资本由张磊于2005年创立,初期获得耶鲁捐赠基金3000万美元投资(2000万美元初始+1000万美元追加)[9][10] - 首笔标志性投资为2000万美元重仓腾讯(市值20亿美元时期),最终回报率达800倍[12][13][15] - 2015-2020年间投资版图横跨互联网(京东/美团/字节)、新能源(宁德时代/隆基)、医药(百济神州)、消费(格力/蓝月亮)等核心赛道[2][16][17] 经典投资案例表现 - **腾讯/京东**:早期互联网投资典范,腾讯单笔回报创造行业纪录[12][15][16] - **隆基绿能**:2019年以70元/股受让6%股份(158亿元),2025年减持时亏损70亿元,亏损幅度近80%[24][25][28] - **格力电器**:2019年416亿元收购15%股权,初期浮亏120亿元,2025年回升至44.64元/股(浮亏3.4%),累计分红收益140亿元[30][31][32] - **百丽国际**:2017年531亿港元私有化后分拆滔搏上市,但滔搏市值跌至171亿港元,新百丽IPO多次失效[34][35][36] 近期投资动态 - **一级市场**:2023-2024年共26个IPO退出,包括地平线机器人/禾赛科技等明星项目,但Keep/粉笔科技等破发[38][40] - **二级市场**:快速调仓特征明显,如宁德时代/凯莱英定增后1年内获利了结[44] - **减持操作**:2025年将百济神州持股降至4.89%(套现超百亿),孩子王/良品铺子持股分别降至4%和1.24%[48][52][53] 投资策略演变 - 从集中押注(早期腾讯All-in)转向全赛道覆盖(VC/PE/二级市场)[37][41] - 价值投资标签弱化,高频交易比例上升,如隆基/百济神州等长期持仓主动退出[25][44][48] - 管理规模扩张导致单笔投资影响力下降,天女散花式布局成新常态[41][43] 行业环境变化 - 2020年后全球资本退潮,软银愿景基金年亏1400亿元,ARK基金净值暴跌[21][23] - 中国资本市场风格切换,互联网红利消退,实体产业周期波动加剧[20][24][42] - 港股IPO从2023年冰点复苏,2025年高瓴在消费/新能源/医药板块密集布局[40]
港股医药ETF(159718)交投高度活跃,医疗创新ETF(516820)连续6日“吸金”,机构研判创新药资产重估仍将继续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50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下跌0.64%,成分股中诺诚健华(09969)领涨1.48%,联邦制药(03933)领跌5.07% [1] - 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下跌0.31%,成分股中新产业(300832)领涨1.39%,神州细胞(688520)领跌1.69% [3] ETF动态 - 港股医药ETF(159718)下跌0.12%,报价0.84元,近1周累计上涨1.69%,盘中换手21.07%,成交5359.06万元,近1月日均成交1.29亿元 [1] - 医疗创新ETF(516820)下跌0.57%,报价0.35元,近3月累计上涨2.05%,盘中换手0.77%,成交1124.28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4924.87万元 [3] 资金流动 - 港股医药ETF近1周规模增长231.01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2/4,近3月份额增长50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2/4 [1] - 医疗创新ETF近6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6357.46万元,日均净流入1059.58万元,连续8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最新融资余额达5605.15万元 [3] 行业观点 - 创新药行情是对商业模式的认可,基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公司在2024年或2025Q1通过BD或全球化实现扭亏,市场对盈利模式可持续性信心提升 [1] - 创新药龙头股上涨反映研发投入价值的系统性重估,研发资产价值逐步得到认可,推动板块估值中枢上移,行情驱动力源于产业升级的长期预期 [2] - 创新药行情是数据资产定价而非BD定价,只要研发数据优质且全球领先,市场会给予合理市值,BD节奏波动对整体行情影响有限 [2] 指数构成 - 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选取30只盈利能力好且具成长性和研发创新能力的医药及医疗器械公司,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57%,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等 [5]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选取50只流动性好、市值大的港股通医药卫生公司,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77%,包括百济神州、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等 [6]
《学习时报》称加快创新药研发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冲击三连涨,机构持续看好创新药为医药板块投资主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0:2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悉数翻红 医药板块继续活跃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涨1.53%冲击三连涨 成分股中荣昌生物涨超8% 贝达药业涨超7% 诺诚健华-U、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多股跟涨 [1]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的创新药ETF 且是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ETF产品 该指数实现A股+港股、创新药+CXO全面覆盖 [1] - 截至2025年一季报 该ETF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24.96%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9.51% 超额收益达5.45% [1] - 生物医药ETF(159859)上涨0.55% 盘中成交额超2000万元 近5个交易日累计"吸金"超1亿元 [1] - 生物医药ETF(159859)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399441.SZ) 为同标的规模最大产品 该ETF还配备了联接基金(A:011040 C:011041) [1] 政策支持 - 《学习时报》刊文指出创新药不仅是医药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 更关乎国家发展的全局 加快创新药研发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2]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医药企业的支持 继续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对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优势 支持已上市创新药企业再融资募资用于新药研发 [2] - 鼓励国有大型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对早期创新项目进行投资孵化 引导资本更多流向"硬科技"性质的原始创新项目 [2] - 营造良好的产业孵化环境 在生物医药集聚地区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药物孵化器和加速器 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2] - 完善创新失败的容错机制 对创新药企阶段性失败给予合理的融资便利和政策纾困 [2]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收益分享机制 激励科研人员和机构持续产出高质量专利和成果 [2] 机构观点 - 创新药仍是当前医药板块中产业趋势最为明确且具备未来成长空间的子行业 全年维度创新药作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不会变化 短暂调整后板块有望在分化中持续上涨 [3] - 建议坚守相对主流的优质创新药标的 以及将有BD或是数据催化的公司 同时建议关注有积极变化的AI医疗/医药相关公司 [3] - Q2逐步进入尾声 关注Q2业绩较好 或者有望逐步走出困境的细分板块及个股 [3] - 继续对医药板块在2025年走出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 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依然是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3] - 后续建议积极关注创新药临床数据更新 以及临近暑期带来的中药/药房/医疗服务和消费行情 [3] - 创新药十年持续投入后迎来成果兑现期 临床数据不断读出、海外授权持续落地及商业化加速有望为板块持续提供基本面支撑 短期回调迎来布局良机 [3]
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1.58%,云顶新耀涨超4%,机构:把握政策催化下创新药估值修复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07
市场表现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1.37%,成分股云顶新耀(01952)上涨4.52%,京东健康(06618)上涨3.16%,讯飞医疗科技(02506)上涨3.10% [1] - 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1.58%,冲击4连涨,最新价报0.58元,盘中换手3.98%,成交3.26亿元 [1] - 恒生医疗ETF近1月日均成交20.62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NMPA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简化临床试验审批流程,允许同步申报,有望缩短创新药研发周期 [2] - CDE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肿瘤、自免等领域临床试验数量稳步增长 [2] - 证监会明确创业板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并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拓宽未盈利创新药企融资渠道 [2] 资金与规模 - 恒生医疗ETF近1周规模增长1.46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3 [2]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恒生医疗ETF本月融资净买额达106.39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3.03亿元 [2] 收益与风险指标 - 恒生医疗ETF近2年净值上涨17.35%,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34%,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38.7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78% [3]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3.88%,排名可比基金1/3,近1年夏普比率1.66 [3][3]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回撤后修复天数43天,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5% [4][4] 估值与跟踪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27.44倍,处于近3年8.75%分位,估值低于近3年91.25%以上的时间 [4] - 恒生医疗ETF近半年跟踪误差0.041%,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4] 成分股与权重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34%,包括信达生物(01801)、百济神州(06160)、药明生物(02269)等 [4] - 百济神州(06160)涨1.62%权重4.44%,康方生物(9926)涨1.74%权重0.98%,京东健康(6618)涨3.16%权重0.72% [6]
方正证券:仍坚定看好创新药行情 重点关注三生制药(01530)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09:39
行业走势 - 申万医药指数本周(2025 06 09-2025 06 14)涨幅1 40%,跑赢沪深300指数1 6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6位 [1] - 截至本周五(2025 06 13)医药生物行业指数PE(TTM)为28 41倍,沪深300指数PE(TTM)为12 04倍,医药生物行业估值溢价率为135 95%,仍处于历史低位 [1] 创新药行情核心观点 - 创新药资产重估仍将继续,研发资产估值补偿远未结束,建议重点关注三生制药(01530)、康方生物(09926)等 [1] - 创新药热点包括二代IO、ASCO数据发布及pharma药企的估值重塑 [1] - 本轮行情是对创新药商业模式的认可,基于龙头公司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在2024年或2025Q1通过BD或全球化实现扭亏的认知 [2] - 行情是长久期资金认可并买入的贝塔行情,市场对创新药企盈利模式可持续性的信心提升,行业基本面呈现积极改善态势 [2] 创新药龙头股上涨驱动因素 - 市场对创新药企长期研发投入价值进行系统性重估,过去多年积累的研发资产价值逐步得到认可 [2] - 行情驱动力主要源于对产业升级的长期预期,而非单纯依赖学术会议的数据披露事件 [2] - 研发价值的持续兑现与产业趋势的明朗化是支撑行情的核心逻辑,即使学术会议周期结束仍有望延续 [2] 创新药定价逻辑 - 当今创新药行情是数据资产定价而非BD定价,BD是加速数据价值的催化剂而非定价基准 [2] - 只要研发资产数据优质且全球领先,市场会给予合理市值,短期内BD节奏波动对整体行情影响有限 [2]
医疗保障法草案首次亮相;万泰生物回应9价HPV疫苗保护率数据传闻丨21健讯Daily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08:08
医疗保障法草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共7章50条,系统规定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基金运行管理、服务优化和监督管理 [1] - 立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将成熟改革成果明确为法律制度,同时为未定事项留出探索空间 [1] - 着重规定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和基本制度,做好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统筹衔接 [1] 医疗器械监管 - 国家药监局召开会议部署医疗器械网络销售重点产品监测处置工作,强调坚持线上线下违法行为一体查处 [2] - 要求坚持网络监测、检查、抽检、处罚相结合,依法保障公众网购用械安全 [2] 药品集采推进 - 天津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集采结果落地,要求中选药品和耗材3个月内完成进院采购 [3] - 对不履行采购合同的企业将取消中选资格或给予失信评级 [3]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加强集采政策评估和质量监管,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 医疗信息化 - 湖北上线"医保影像云索引共享模块",计划2026年底前实现全省地市接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 [4] - 采用三级数据互通架构打破层级壁垒,未来将推动影像数据与医保结算等业务深度融合 [4] 新药研发进展 - 丽珠集团YJH-012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准,累计研发投入2573.86万元 [5] - 海思科HSK47388片新适应症IND申请获受理,拟用于自身免疫疾病治疗 [6] - 赛诺菲以最高5.45亿欧元引进JAK/SYK抑制剂gusacitinib [7] 创新药上市 - 百济神州双特异性HER2抑制剂百赫安®在中国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8] - 海创药业氘恩扎鲁胺软胶囊在国内多地开出首张处方 [9] - 复宏汉霖汉斯状日本桥接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0] 企业动态 - 万泰生物澄清网络关于其9价HPV疫苗保护率数据不属实的传言 [12] - 葵花药业副总经理马新因退休辞职 [13] 疫苗捐赠 - 盖茨基金会承诺未来五年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捐赠16亿美元 [6]
弘则研究-减肥药下一个爆款在哪里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减肥药行业 - **公司**:礼来、诺和诺德、联邦制药、信达生物、安进、戈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规模与格局** - 全球减肥药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达1500亿美元规模,口服制剂或占800亿美元[1] - 2024年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泰销售额预计超300亿美金接近400亿美金,替尔泊泰2025年增长预期高,外资卖方预测市场可能达1000亿美金以上,市场主要由礼来和诺德主导[2] - 中国市场2024年司美格鲁肽销售额约60亿人民币,超一半用于减肥,2025年初专门减肥版本销售未达预期,可能因糖尿病版本替代,替尔泊泰已上市但销售激进程度不及诺和诺德[2] 2. **产品特性与差异** - 减肥药消费属性明显,不完全依赖临床数据,仿制药冲击小,中国市场用药时长通常为两个剂量周期[4] - 礼来Bima有增肌和减脂双重效果,莱凯仅基于GLP - 1受体激动剂;Bisan存在潜在安全风险需进一步研究[3][24][25] 3. **研发方向与前景** - 新研发方向包括降低脂肪对代谢和肌肉影响、调整制剂降低不良反应、开发口服和超长效注射方式[5][6][7][8] - 新靶点如CCC和AMPK有潜力,可减少肌肉下降和调节代谢水平;小核酸药物在增肌类产品有前景,安全性优势或改变市场格局[12][21][22] - 增肌类减肥药物有潜力但面临挑战,礼来Acting AB双抗增肌减肥药有较高比例不良反应,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将与司美格鲁肽类似产品竞争[19] - 超长效减肥药面临安全性挑战,目前基于传统靶点剂量高易引发安全问题,思路尚未完全跑通[20] 4. **理想产品特性** - 理想减肥药应显著减少体脂、保持或增加肌肉量、减少反弹,给药方式简便,安全性高[16][17] 5. **价格与竞争因素** - 大规模使用司美鲁肽类似药物时,价格需考虑药物成本和市场竞争情况,新产品可能影响定价策略[10] 6. **减肥速度与安全性平衡** - 减肥速度并非越快越好,需平衡安全性,一年内减重20%或两个月瘦10%较理想,后续不反弹很重要[11] 7. **市场关注焦点** - 2025下半年到2026上半年新一代产品数据受关注,理想产品应每月注射一次、三次后无反弹、减重10% - 20%且无严重副作用[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B型糖尿病治疗中静脉注射改皮下注射是发展方向,但因双特异性抗体属性转换可能困难,礼来102与思美或提尔博泰混合注射问题需请教制剂专家[27] 2. 诺和诺德收购联邦制药UPT251项目显示其对快速减重药物信心,但减重质量同样重要,项目成功需综合多因素[28] 3. 口服药和注射剂发展前景取决于安全性比较,目前难下结论需商业化数据验证[29]
消费与医药分论坛 - 新格局 新供给 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会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新消费(包含宠物、母婴、老年消费、美妆护肤等)、体育、智能仿生手及机器人、化妆品 - **公司**:荣昌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艾力斯、药明、百普赛斯、奥翼科技、北京千寻机器人、灵出智能、特斯拉、智源研究院、达闼科技、天津朗诺公司、泡泡玛特、蜜雪冰城、霸王炸鸡、张亮麻辣烫、珀莱雅、函数、新瑞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医药行业 - **上半年表现**:从底部回暖到逐步走强,创新药板块亮眼,生物医药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制药板块涨幅达 28%。政策支持、资金回流、AI 技术催化及创新药出海推动复苏,前四个月国内创新药 BD 事件总金额达 550 亿美元,首付款超 50 亿美元[1][2] - **下半年投资主线**:创新药、AI 医疗技术、银发经济及 AI 赋能的新兴医疗技术(如蛋白质预测),制药公司在 A 股占比较高值得关注,中药板块相对较弱[1][4] - **创新药增长原因**: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政策利好预期(商保品类目录和仿制药集采政策边际向好),BD 事件频发提升相关公司市值和盈利预期[1][5] - **2025 年下半年前景**:重磅 BD 活动频繁,预计仍有大量 BD 预期;创新药企财报亮眼,收入和利润提升,创新药收入占比增加;临床数据驱动市值,多款国内创新药取得全球最佳或同类最佳临床数据[9] - **医疗器械和医疗 AI 趋势**:医疗器械复苏明显,前五个月公开招投标数据同比大幅修复;医疗 AI 应用扩大,龙头公司在 AI 应用方面优势拉大[12] - **其他医药消费细分领域**:中医中成药消费品如阿胶销售超预期;新生儿人口出生率下降限制二类苗增长,但成人疫苗如带状疱疹疫苗销售快速放量;医美行业关注有新品类推出的龙头企业和创新能力强、估值低的企业[14] 新消费行业 - **崛起原因**:消费者变化(Z 世代注重“悦己经济”,Y 世代偏向资产保值增值,X 世代引发退休经济)、产品创新(小米汽车、AI 眼镜等)、渠道和营销变革(直播电商、企业家 IP)、国货崛起(老铺黄金、毛戈平)、文化与情感需求(宠物经济、潮玩等)[30][32] - **宠物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2015 - 2020 年平均增长率接近 20%,2024 年市场规模达 3002 亿元。养宠新手比例增加,线上购买宠物比例上升,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推进。消费痛点有携宠出行难和看病贵,食品和医疗是主要消费领域,智能用品发展迅速,竞争格局分散[53][55][57][58][66][69] - **美妆护肤品行业**:多个百亿级国货品牌崛起,底层科技支持、注重营销策略、了解本土消费者需求是成功原因。行业注重成分叙事和科技叙事,供应链有优势,部分公司跨界进入医美领域[76][77] 体育行业 - **疫情后影响**:居民户外运动参与度提升,带动户外运动服饰、运动相机等需求增加,体育经纪业务、票根经济和文创衍生品是重要方向[78] - **职业商业赛事前景**:除足球和篮球外,网球、乒乓球等赛事逐渐商业化,有广大受众,未来机会增多[79] - **体育消费角色**:与个人健康和城市荣誉感结合,地方马拉松赛、公开赛等吸引大量潜在消费群体,未来机会多[80] 智能仿生手及机器人行业 - **奥翼科技**:通过探索应用场景,从虚拟现实设备转向智能仿生手,实现自主生产并开拓海外市场,核心技术有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机械结构、算法等,产品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探索核心技术在多领域应用并推出“手指外骨骼”产品[38][41][42][43][50] - **巨型机器人**:能自主完成复杂任务,但大脑(AI 算法)发展落后,训练方式成本高或数据利用率低,产业链发展快但全球具身智能产量低于预期[47][48][49] 化妆品行业 - **发展趋势**:注重成分叙事和科技叙事,新原料备案增多,供应链有优势,国内品牌适应平台机制,部分公司跨界进入医美领域[7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医保相关**:中国医保目录自 2000 年以来显著扩展,2024 年达 3159 种药品;医保谈判流程基本定型,确保科学公正定价;未来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老龄化、筹资压力等挑战,需发展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丙类目录)推出推动医药创新,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有意义,但执行面临挑战[15][16][17][24][26][27] - **宠物行业**:宠物主粮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更换主粮慎重;未来冻干粮、烘焙粮和鲜粮增长潜力大;异宠市场增长显著,饲养成本低且受年轻人欢迎;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宠物产业发展[81][83][72][73] - **中国企业国际化**: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具备全球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健康饮料和餐饮行业国际市场有竞争力,海外市场落地能力逐渐增强;科技创新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84][86][87][88] - **体育经济**:中国体育成绩领先但集体项目与经济地位不匹配,人均产值与欧美有差距,需提高人均 GDP 和促进全民健身意识与消费习惯转变[91]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上涨3.66%,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6-24 22:55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香港生物科技指数(CESHKB)当日上涨3.66%,报7559.76点,成交额达121.13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5.96%,近三个月上涨28.51%,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62.76%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2月12日,基点为2000.0点,旨在反映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整体表现 [1] 成分股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99%,其中康方生物(10.79%)、信达生物(10.03%)、百济神州(9.56%)位列前三 [1] - 药明生物(9.42%)、三生制药(8.09%)、再鼎医药(6.08%)分列第四至六位 [1] - 药明康德(5.59%)、科伦博泰生物-B(5.09%)、金斯瑞生物科技(4.34%)、亚盛医药-B(4.0%)构成其余权重 [1] 行业分布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生物药品占比最高达56.98%,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24.70% [2] - 化学药占比16.03%,医疗器械占比2.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