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新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受季节性影响? 10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
搜狐财经· 2025-11-03 21:25
每经记者:张 宏 每经编辑:董兴生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也中断了8月以来的上升趋 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注意到,处于制造业上游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以 及处于制造业中游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 间。同时,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产需两端较为活跃。 制造业PMI为何下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每经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10月制造业PMI指数下行,存在一定季 节性因素。在过去10年中,10月该指数"7降2升1平",环比9月平均下降0.29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秋节落在10月,导致当月工作日进一步减少,也会对10月制造业PMI指数,特别 是其中的生产指数有更大影响。这是10月生产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至49.7%、4月以来首次进入收缩区 间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剔除季节性因素和中秋节错期因素,10月制造业PMI指数仍然偏弱,主要是在内外部因素共振影 响下,当月制造业供需两端同步下 ...
崔东树:国内车市强势增长 新能源车在北方加速普及
智通财经· 2025-11-03 17:04
9月的C级车型走势较强,大空间的大三排车型表现较强。北京、上海、广东的大型SUV等表现较强。 1.区域市场的走势特征分析 智通财经APP获悉,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2025年9月乘用车区域市场流向分析》,其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需和出口多元化改变了区域车 市的结构。在国家"两新"政策促进乘用车内需消费的良好环境下,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同比增长9%,呈现2-9月国内车市强势增长的良好特 征。新能源实现在北方的跟进性加速普及。纯电动车型在北方省份的提升较快,插混近期走势偏弱。 "北强南弱"特征明显。从过去几年各地车市的发展状态来看,"北强南弱"格局持续,虽然北方车市2025年9月较上年同期的份额下降0.2个百分点,但 2025年较2022年的北方份额增5.7个百分点; 补贴政策鼓励中低端,经济型车回暖,体现了政策的公平。随着"双新"补贴的推动,华北、东北地区的A00级车表现优秀,大部分地区的A0级电动车 也呈现较强增长态势,政策补贴让经济性电动车受益最大是政策公平性的核心体现,补贴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发展的普及意义重大; | 国内省区 | 2017 | 2019 | 2022 | 2023 | 20 ...
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征收落地在即 小米、理想等车企发布补贴方案
中国经营报· 2025-11-01 04:54
随着2025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进入倒计时,众多车企纷纷推出"补贴方案",以锁定潜在消费 需求。 近日,继理想、蔚来之后,小米汽车宣布针对2026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推出补贴方案。 根据此前发布的政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续至2027年,但减免力度逐步调整。2024—2025 年,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2027年,购 置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这意味着,明年购买发票价33.9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需缴纳的购置税将超过1.5万元。 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车市有望实现超预期 增长。购置税政策退坡有望推动四季度市场表现,尤其在12月可能出现'翘尾'行情。若四季度车市能够 保持5%的增速,预计全年乘用车零售量将达到24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 车企"自掏腰包"兜底,是车企产能爬坡、交付周期长,以及车市传统促销期双重推动的结果。 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知行韬略合伙人杨继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 ...
【周度分析】车市扫描(2025年10月20日-10月26日)
乘联分会· 2025-10-29 18:15
新能源: 10月1-26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90.1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0%,较上月同期下 降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77.1万辆,同比增长22%;10月1-26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03.4万辆,同 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4%,较上月同期下降5%,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148万辆,同比增长29%。 10月1-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零售渗透率55.9%,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5.2%。10月1- 26日,全国纯燃料轻型车生产82.7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4%,较上月同期下降9%;10月1-26日,混合 动力与插混总体生产51.6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7%,较上月同期增长10%。 2.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走势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本文全文共 3762 字,阅读全文约需 12 分钟 本文详细资讯可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官网下载:www.cpcaauto.com 1.本周车市概述 乘用车: 10月1-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1.3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7%,较上月同期下降 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862.1 ...
崔东树:2025年1-9月汽车生产同比增11% 行业收入同比增7.8%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20:07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7日,崔东树发文称,1—9月份,"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纵深推进,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多重因素作用 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0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带动相关产品所在行业及链条 行业效益向好。 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下,2025年1-9月汽车生产2405万台,同比增11%。2025年1-9月的汽车行业收入78235亿元,同比增7.8%;成本68867亿元, 增8.6%;利润3483亿元,同比增3.4%;汽车行业利润率4.5%,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其中,9月的汽车行业收入 10186亿元,同比增9.8%;成本8978亿元,增11.3%;利润447亿元,同比增38%;汽车行业利润率4.4%,环比8月上升明显,相较去年9月的3.4%上升较 好。 各地大力度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有效释放内需活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汽车行业效益改善明显落后其它消费品。随着国家反 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上游钢铁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也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中央及 ...
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超20%,企业利润加速修复
新京报· 2025-10-27 17:47
工业企业利润整体表现 -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增速较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增速超过20% [1]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份以来各月累计最高增速,较1-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1] - 1-9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9月份有30个行业利润增长,增长面达73.2% [2] - 1-9月份有26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8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超过六成 [2] 利润增长的驱动因素 - 9月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主要受低基数效应、生产超预期上行和价格回暖的共同推动,2024年9月利润当月同比下跌27.1%形成低基数 [1] - 从量、价、利润率三要素看,9月生产的超预期上行是利润改善的主因,PPI和利润率也延续回升 [1] - 9月工业企业利润率为5.4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1-9月企业营收利润率为5.26%,较1-8月提高0.02个百分点 [3] - 9月PPI同比增速自上月的-2.9%升至-2.3%,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结束前期持续下跌局面 [3] - 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升至6.5%,上月为5.2%,企业生产活动加快扩张 [3] 企业营收与类型分析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较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9月份营业收入增长2.7%,较8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3] - 1-9月份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5.3%、2.7%,较1-8月份回升2.6个、2.6个、1.2个百分点 [2] - 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分别增长5.1%、4.9%,较1-8月份加快1.8个、4.0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2.8%加快1.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 [2] 行业结构特征 - 企业呈现量价齐升、利润率改善、主动补库特征,受"反内卷"政策和产业升级因素驱动,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速恢复显著 [2] - 利润分配更多向中上游行业倾斜,而下游消费制造业占比受到挤压,利润增速也出现放缓 [2] 未来展望与驱动因素 - 受上年低基数支撑,今年10月至11月企业盈利预计仍保持较高增速,但预计本轮企业盈利修复进程较为温和 [1] - 从库存周期来看,企业已初步显现乐观预期,适度增加备货和生产调节,如果需求能够延续边际改善,工业企业利润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4] - 内需扩张相关政策节奏是主要观察点,预计需求侧相关政策将持续推出并逐步落地,同时通过反内卷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以促进供需平衡 [5] - 外需与地缘风险是需要注意的因素,中美谈判的进展对外需提供一定支撑,若出口订单保持稳健增长将对工业企业利润和生产形成积极拉动作用 [5]
以“两新”促提质,加速释放政策效能
搜狐财经· 2025-10-25 12:22
政策实施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1] - 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 政策推动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并带动产业升级和对投资的带动作用 [1] 财政与资金支持 -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0.81万亿元,其中科学技术支出7105亿元,增长6.5%,有效支撑企业设备更新与科技创新 [1] - 各级财政加快债券资金使用,部分资金定向支持“两新”相关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升级领域 [1] - 地方配套资金与细化政策支持实施,例如山东通过设备购置补贴和数字化转型奖补支持企业,重庆出台“技改专项贷”政策并精准推送税收优惠信息 [2] 政策落实与优化 - 政策落实需坚持“时序性”原则,持续做好进展调度和督促落实,有序下达中央资金并按阶段细化任务 [2] - 政策落实需坚持“均衡性”原则,各地需细化资金使用计划并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均衡使用 [2] - 需强化政策协同以释放乘数效应,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统一流通标准体系、优化物流体系、联通跨部门数据加快补贴到位、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及加强质量价格监管 [3] 产业升级与长期影响 - “两新”政策推动设备淘汰更新,牵引技术工艺迭代升级,最终落脚于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系统性跃升 [3] - 政策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消费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产业创新和市场扩展提供空间 [3] - 持续推动政策落实能有效激发内需潜力,以更新促提质,将政策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3]
中经评论:以“两新”促提质,加速释放政策效能
中国经济网· 2025-10-25 11:30
政策效果显现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不断显现 [1] - 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1] - 前三季度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1] - 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斐然,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1] 财政与资金支持 -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1万亿元,科学技术支出7105亿元,增长6.5%,有效支撑企业设备更新与科技创新 [1] - 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部分资金定向支持"两新"相关项目建设,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1] - 各地配套相应的地方资金,细化支持政策,优化补贴流程,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2] - 山东通过设备购置补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2] - 重庆出台"技改专项贷"政策,通过线上税企互动平台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信息 [2]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两新"政策推动设备淘汰更新,牵引技术工艺迭代升级,落脚于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系统性跃升 [3] - 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促进消费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3] - 政策为产业创新和市场扩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传统产业将融入更多新的活力 [3] 政策落实与优化 - 保障政策实施需坚持"时序性"和"均衡性"原则,有序下达中央资金,按阶段细化任务 [2] - 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释放乘数效应,打通供需堵点,优化营商环境 [3] -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可以建立统一的流通标准体系,优化完善物流体系,提高商品要素流通效率 [3] - 在加快数智赋能方面,通过联通跨部门数据,减少审核环节,加快补贴到位 [3] - 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可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3]
多项数据印证 “两新”政策激活消费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6:18
“两新”政策资金到位与整体影响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完成发行,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资金已完全到位 [1] - “两新”政策落地显效,扩内需相关政策料进一步加力,促进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1][6]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9%,通讯器材类增长20.5% [2] - 截至9月10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换新车 [2] -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增长26.8% [1][3] - 家具、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2%和17.2%,智能家居产品如扫地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3] - 新扩围后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4]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4] 设备更新政策成效 - 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 [5] - 与设备更新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4%,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2.3% [5] -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4% [1][5]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4.0% [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0.5%,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6.4% [5] 政策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 “两新”政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家电领域带动节能冰箱、变频空调、节水洗衣机等绿色产品销量增长,在汽车领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6] - 未来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包括四季度上调以旧换新支持资金额度、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将非耐用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等 [6] - 行业将构建设备更新、消费品换新、回收循环、标准提升等长效机制,补贴领域将优化调整,服务消费领域将获得更多支持 [6]
多项数据印证“两新”政策激活消费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4:16
政策资金支持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完成发行,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 [1] - 今年分四批向地方下达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3% [2] - 前三季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9% [2] - 前三季度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5%,其中9月份增速比8月份明显加快 [2] - 截至9月10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 [2] - 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增长26.8% [1][2] - 前三季度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33.2%,灯具零售业增长17.2% [2] - 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2] - 新扩围后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2] -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3] - 以旧换新带动节能冰箱、变频空调、节水洗衣机等绿色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4] 设备更新投资增长 - 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 [3] - 前三季度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4%,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2.3% [3] -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3] - 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3] - 前三季度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6.4% [3] 政策未来展望 - 四季度上调以旧换新支持资金额度的可能性较大,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将非耐用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 [4] - 未来将构建设备更新、消费品换新、回收循环、标准提升等长效机制,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渠道保障政策连续性 [5] - 补贴领域将有所优化调整,服务消费领域将会得到更多支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