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全球货币支付格局生变:美元跌破47%,欧元突破25%,人民币稳居第6
搜狐财经· 2025-09-23 00:45
美元虽然仍是当之无愧的"货币之王",但其主导地位正受到侵蚀。 深度捆绑石油贸易和大宗商品计价权让美元短期内难以被取代,但46.94%的份额已较历史高点明显下滑。这种变化背后是全球去美元化趋势的加速,多国 正在寻求替代支付方案。 国际货币支付市场正在经历静悄悄的权力转移!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最新数据,2025年8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降至46.94%,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而欧元则大幅提升2.5个百分点至25.61%。 数据显示,CIPS系统2025年上半年处理业务金额达90.19万亿元,直接参与者176家,间接参与者1552家。 同时中国近期连续续签三大货币互换协议:欧洲央行3500亿、瑞士1500亿、匈牙利400亿,总计5400亿元规模,充分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斐然。 随着中国坚持高质量对外开放,GDP占全球比重持续提升,人民币吸引力将不断增强。虽然短期内美元霸主地位难以撼动,但货币多元化的趋势已经确立。 美元独霸世界实在是太久了,该是人民币出来走两步了。 欧元区的表现令人瞩目。25.61%的支付份额创下近年新高,持续"收复失地"显示出欧元区经济的韧性。相比之下,英镑和日元分别以6.76%和3.37% ...
“北向互换通”,上新!
证券时报· 2025-09-22 23:30
"互换通"通过两地清算所互联,在充分保留两地监管规则、市场结构和交易习惯的前提下,为境内外投 资者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安全的渠道。 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以来,"互换通"持续平稳运行,交易日趋活跃,已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人民 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 理机构等82家境外金融机构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合计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 币。 香港交易所介绍,未来,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在两地监管机构指导下,与所有市场参与者紧密合作,不 断丰富"互换通"产品,完善风险管理框架,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发展,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 平对外开放。 此外,从9月22日起,香港场外结算将现有的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的最长期限从 5.5年延长至11年,以方便境外投资者更好地管理利率风险。 据介绍,上述业务推出当日,31家境内外机构积极参与,累计交易笔数为53笔,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 元人民币。三方基础设施顺利组织完成首日的交易、清算与结算,业务和系统运行正常平稳。 香港交易所表示,贷 ...
点心债等为何成为企业境外融资的“新宠”?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3:19
在全球货币周期转换、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以及AI浪潮席卷全球等多重因素交织的背景下,点心债、零 息可转债等债券融资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境外融资的新工具。近期,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纷纷在 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俗称"点心债")和零息可转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美元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受损,全球投资者 开始寻求更具稳定性和潜力的资产,人民币资产逐渐进入视野。企业发行点心债等债券,能够吸引更多 国际投资者,拓宽融资渠道。 而零息可转债通过"零票息+股权期权"的独特设计,实现了发行成本、股权结构与市场信心的多重平 衡。零息可转债在存续期内不支付利息,到期按面值赎回,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设置初 始转股价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例如,阿里巴巴发行的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通过限价看涨期权 将转股价格抬升,既满足了低成本融资需求,又避免了短期股权过度稀释,同时向市场传递了管理层对 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吸引了众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 此外,在AI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巨头迎来了资本开支高峰期。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海外扩张等领 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通过发行点 ...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揭晓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新华财经· 2025-09-22 23:16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记者翟卓、刘玉龙)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 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 长潘功胜从中长期视角对五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明确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坚 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例如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 为金融治理效能;同时对标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六个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 节。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特别是去 年9月中央政治 ...
金融格局大洗牌,中国减持美债囤积黄金,美元霸权还能支撑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21
中国减持美债、增持黄金,这两年成了国际财经领域的热门话题。2025年9月中旬,在西班牙马德里的 中美会谈刚刚落幕,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中国手上的美债和黄金储备。 中国持有的美债如今只剩下7300多亿美元,比几年之前高峰时期的1.3万亿美元已经掉了三分之一还 多。这一变化背后,藏着中国对全球金融格局的敏锐判断和应对。 回头看过去两三年,中国对美债的调整走得非常谨慎。不是突然甩手清仓,而是分阶段、逐步减少,美 债每年都在往下缩。2022年以来,中国不但没让自己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反而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增加 黄金持有量。人民银行几乎每个月都在往金库里添砖加瓦,这一趋势一出,很多国家的央行也跟着加速 囤金。 与其把"鸡蛋"全放在美债一个篮子里,不如多备一份保险。黄金在国际金融体系里越来越吃香,不只是 中国,全球越来越多央行结束了过去"只认美元不认金"的历史。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一年里就购入超 过1000吨黄金,还有不少央行表态未来还要继续增持。这种趋势一旦蔓延,美债的吸引力便会走下坡 路。 在国际舞台上,日本和英国持仓的做法和中国形成明显对比。日本、英国不仅没有减持,反而还在加仓 美债。中国之所以选择自己的路,是 ...
“北向互换通”下新增LPR标的利率互换
新华财经· 2025-09-22 22:14
产品创新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银行间清算所合作 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新业务推出首日完成53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1] - 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提升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3] 市场意义 - LPR利率互换合约丰富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 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 新机制使国际投资者可无缝对接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 强化内地投资资产利率风险管理 [2] - 优化措施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 运行成效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持续平稳运行 已成为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 [1] - 截至2025年8月底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累计达成1.5万余笔交易 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1] - 香港银行可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人民币对冲工具 包括参考在岸商业和个人贷款常用基准利率的产品 [2]
“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170万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9-22 22:06
除潘功胜外,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也先后在发布会上发言,四大金融主管部门谈 到了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业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业内认为,透视过去取得的成绩,发布会所释放内容更加着眼于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健发展,从长期来看,这对市场生态的优化和稳定更具积极意义。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与"精度"同步提升。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 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开始,就直接回应了 市场对于此次发布会的期待。 回顾去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后,9月24日发布会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催生了A股的"9·24行情"。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让大家 对此次发布会充满遐想。 准 | " | Q Pa 8 1 e may a pay and in - 11:5 THE ...
互联互通再扩容!港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22:04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宣布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同时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4][7] 产品创新与优化 - 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LPR在我国贷款定价领域应用广泛 [4][5] - 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使境外投资者能更好地管理长期利率风险 [2][7] 市场参与情况 - 业务推出首日有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累计交易53笔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4] - 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以来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 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合计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7] 战略意义 - 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和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补齐中国国债风险管理工具不够丰富的短板 [4] -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5][7] - 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丰富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发展 [7]
互联互通再扩容!港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22:03
产品创新 - 北向互换通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1][2] - 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1][4] 市场参与 - 业务推出首日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完成53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2] - 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4]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交易[4] 战略意义 - 丰富境外投资者可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 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2][3]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3][4] -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4] 基础设施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上海清算所三方联合开展业务[2] - 通过两地清算所互联 保留两地监管规则和市场结构[4] - 业务和系统运行正常平稳 三方基础设施完成首日交易清算与结算[2]
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丰富多元化策略布局 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
中证网· 2025-09-22 21:49
核心观点 - 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分享应对债券市场波动及实现营收稳健增长的策略 深化营收驱动"三大收入"有效轮动是应对市场周期变化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1] 营收驱动策略 - 强化利息净收入 在净息差小幅收窄情况下通过生息资产规模增长保持平稳[2] - 拓展中间业务收入 加大财富管理和贸易结算等重点产品拓展力度以填补费率下降缺口 预计降幅逐步收窄[2] - 加强其他非息收入 通过市场研判把握利率变化机会 加快金融资产流转实现稳健增长[2] 业务基础夯实措施 - 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贷款投放力度以稳定贷款总量规模[2] - 强化负债成本管控 合理引导存款利率下行以响应"反内卷"政策[2] 债券投资策略方向 - 服务实体经济并优化资产投向结构 重点关注企业客户发行债券的投资价值以挖掘信用利差空间[3] - 丰富多元化策略布局 拓展离岸资产投资并深化多币种投资交易策略以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机遇[3] - 保持核心交易价值贡献 强化市场研判并提升主动波段交易能力以保持组合策略灵活度[3] - 控制组合久期以平衡风险与收益 防范市场利率波动风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