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病

搜索文档
早报|白宫:特朗普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攻击伊朗;阿里离职万言信员工回应;美国将对赴美学生签证申请人实施网络审查
虎嗅APP· 2025-06-20 07:55
热点追踪 - 美国将对所有赴美学生签证申请人进行网络审查,包括F、M、J类非移民签证申请人,要求其社交媒体账户隐私设置为"公开"状态 [2] - 伊朗领空将继续关闭至当地时间20日中午,所有民航班机暂停 [3] - 特朗普将TikTok"不卖就禁用"法案执行宽限期再延长90天 [4] - 菲律宾多艘船只非法在中国南沙群岛海域活动,中国海警依法依规处置并强调主权 [5] 大公司新闻 - 阿里钉钉产研负责人元安离职,万字离职信揭露阿里在人、财、事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修复价值观、重整HR体系等建议 [6][7] - 筑梦岛APP因AI智能体对话存在低俗擦边内容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要求整改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11] - 智界产品总监回应HUAWEI SOUND音响标签出现奇瑞标识,解释为汽车行业常见的双标管理要求 [12] - 马斯克旗下X计划打造超级应用,提供投资、交易功能,并探索推出X信用卡或借记卡 [13][14][15] 金融圈 - 国家发改委推动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REITs发行,润泽科技和万国数据中心项目获批注册,预计带动新项目投资超1万亿元 [16] 新政新规 - 北京发布11项举措支持游戏电竞行业发展,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并优化发展环境 [17]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批摩托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涉及燃油箱、灯光等领域,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18] 外事儿放送 - 伊朗首都德黑兰传出巨大爆炸声,多个地点遭到轰炸 [19][20] - 白宫表示特朗普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攻击伊朗,美伊沟通仍在继续 [21] - 特朗普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其为"不太聪明的政客",不满其拒绝降息 [22][23] - 美国参议院推迟审议针对俄罗斯的新制裁方案,俄美关系缓和背景下进行试探性接触 [24]
科技周报|马云回应阿里离职员工万字长文;英伟达CEO回应任正非最新讲话
第一财经· 2025-06-15 12:11
阿里巴巴组织变革与AI转型 - 阿里巴巴内部对"大公司病"的反思持续升温,离职员工万字长文剖析公司发展问题,创始人马云回应称变化是必然过程 [1] - 公司面临组织文化重塑挑战,需借AI浪潮寻找新增长动力,但"刮骨疗伤"式改革难度较大 [1] 英伟达与华为芯片竞争格局 - 英伟达CEO黄仁勋承认中国可通过增加芯片数量弥补单芯片性能差距,华为有能力覆盖中国及其他市场需求 [2] - 英伟达在华市场份额从拜登执政初期的95%降至50%,黄仁勋称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存在根本缺陷 [2] 直播电商与AI技术融合 - 罗永浩数字人将在百度电商直播,此前首秀4小时GMV超5000万元,观看人数破千万 [3] - 合作兼具GMV目标与AI技术验证双重意义,既是个人IP延伸尝试,也是百度电商建立用户心智的契机 [3]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 腾讯音乐以28亿美元(201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喜马拉雅,较其2020年E轮估值缩水约100亿元 [4] - 喜马拉雅四度IPO未果后选择被收购,可获取腾讯资源并规避独立上市风险 [4] - 交易后腾讯音乐市值一度超越百度,反映资本更认可垂直领域盈利确定性 [5][6] 家电行业动态 - 美国对钢制家电加征50%关税,含钢铝成分高的产品出口受影响,可能推高美国本土零售价 [7] - 部分地区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暂停或限流,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额已超1.1万亿元 [8] - 空调行业转向技术竞争,海信发布自研变频芯片架构,格力芯片在家用空调中自研应用占比达30% [10] AI技术进展 - 火山引擎大模型使用成本降至三分之一,视频生成成本达行业最低水平 [9] - 360发布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实现跨平台深度搜索与任务自动执行 [11] - 3D大模型公司VAST获数千万美元融资,发布AI驱动的3D工作台Tripo Studio [12]
阿里离职员工万字长文背后,互联网大厂转型阵痛
搜狐财经· 2025-06-14 10:35
阿里巴巴内部问题分析 - 钉钉产研负责人元安离职时发表近万字长文,系统剖析阿里"大公司病",引发巨大关注 [3] - 创始人马云回应称"阿里在发生变化之中",但未直接回应具体问题 [3] - 文章指出阿里自2017年起显露疲态,外部收购多数失败,内部创新少有成功,官僚主义盛行 [3][4] 业务层面问题 - 外部收购多数未达预期:口碑、饿了么、优酷、Lazada等收购失败,仅高德、UC尚算成功 [4] - 内部创新稀缺:除电商衍生业务如阿里云、闲鱼外,独立创新业务屈指可数,钉钉、夸克成为少数成功案例 [4] - 收购失败根源在于急功近利,采取"砸钱搞运营、做数据指标"的粗暴方式,忽视基础工作 [8] 组织管理问题 - 人才管理失序:迷信外部"空降高管",新人"阿里味"不足,老员工陷入"361绩效内斗" [5] - 价值观稀释:早期"客户第一"演变为"老板第一","团队合作"沦为"胜者为王",诚信文化因数据包装受损 [5] - 职级通胀严重(如"水货P8/P9"),绩效晋升不透明,HR体系从"文化守护者"滑向业绩附庸 [6] 文化迷失与制度失灵 - 价值观让位于KPI的制度性蜕变,从制度失灵到价值观丧失,再到战略不明 [7][8] - 官僚主义盛行:中高层脱离实际、决策不专业,协同成本高,汇报层级过多 [10] - 恶性绩效制度导致员工行为异化,"野狗文化"盛行,"白兔现象"堆积,期权激励失效 [10] 改革与转型 - 阿里高层已释放变革信号:打通内网权限,重启内部转岗机制,CEO吴泳铭呼吁"回归初心,重新创业" [11] - 马云近两年三次内网发声,2024年发布《致改革致创新》千字长文,肯定新管理层决心 [11] - 阿里开始战略聚焦:2026财年将聚焦电商与AI+云两大核心,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8%,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11] 行业普遍现象 - 阿里的困境折射中国互联网行业集体转型阵痛,京东刘强东曾内部抨击"躺平现象" [12] -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坦言"担心字节作为一个组织正在变得平庸",将"逃逸平庸的重力"定为年度关键词 [12] - 中国互联网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阵痛,回归价值创造成为唯一出路 [12]
离职员工发万字长文痛批阿里,马云回应:写得很好
搜狐财经· 2025-06-13 09:59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 - 公司使命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成为活102年的好公司,曾吸引大量人才加入[1] - 1999-2010年抓住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机遇,GDP从1万亿增至11万亿美元,互联网用户从890万爆发至10亿,奠定增长基础[5] - 通过淘宝、支付宝、阿里云等战略布局构建电商生态,坚持长期投入如阿里云获得成功[6] - 独特的花名文化、价值观和期权制度塑造战斗力,2015年前团队凝聚力强[7][8][9] 公司面临挑战 - 2017年起互联网用户增速降至个位数,行业渗透见顶,增长红利消失[11] - 外部收购多数失败,包括口碑、饿了么、ofo等,仅高德和UC成功[12][13] - 内部创新除钉钉和夸克外鲜有突破,衍生业务依赖电商主业[15] - 收购策略存在短期KPI导向,忽视基本功建设导致整合失败[14] 组织管理问题 - 人才体系出现迷信空降高管、新人招聘标准降低、"野狗文化"盛行等问题[17][18] - 职级通胀严重,薪资与晋升机制失灵,奖惩不透明助长老板文化[19][20] - HR体系失职,价值观考核流于形式,员工反馈渠道失效[34][35] - 中高层战略执行能力下降,存在官僚主义和决策低效现象[23][36] 业务战略调整 - 实施"1+6+N"组织变革,分拆业务集团独立运营[52] - 关停21项非核心业务(占比39.6%),聚焦12个行业第一的盈利业务[50][51] - 新任CEO吴泳铭叫停智能云分拆,暂缓盒马菜鸟上市,确立闲鱼、夸克等创新业务[53][55] - 马云多次现身阿里园区和会议,释放拥抱AI信号[55][57] 文化价值观反思 - 原价值观"客户第一"演变为"老板第一",团队合作被内部竞争取代[29] - 战略频繁变动导致短期主义,诚信文化受到数据造假冲击[31][32] - 离职员工建议修复价值观、重整HR体系、改革管理制度[37][43] - 马云回应内部长文认可反思,表达变革决心[47][57]
员工“万字离职帖”再起涟漪 马云近两年内网3次发声:阿里焦虑仍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20:34
阿里巴巴内部反思与变革 - 原钉钉产研负责人元安在离职长文中指出阿里巴巴自2017年起"外露疲态",表现为整体大势降温、外部收购失败及内部创新少有成功 [1] - 马云罕见三次在内网发声,承认公司存在问题并表达变革决心,称"阿里会变会改",强调AI电商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5][6] - 阿里高管蔡崇信公开承认"阿里落后了",因忘记真正客户需求导致自食其果 [7] - 公司启动"1+6+N"组织变革但后续调整策略,撤回菜鸟上市申请并暂缓盒马IPO [8] - 管理层提出"重新创业"理念,打通内网转岗机制,复刻"湖畔小屋"以唤醒创业精神 [9][10] 战略调整与业务聚焦 - 阿里持续清理非核心资产,以131亿港元出售高鑫零售78.7%股权,74亿元出售银泰99%股权 [11] - 成立电商事业群整合国内外业务,形成AI+云、电商、互联网平台三大发展阵型 [12] - 2024财年阿里云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8%,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季度三位数增长 [12] - 公司明确聚焦电商与AI+云核心业务,计划塑造科技驱动的第二增长曲线 [12] 互联网行业普遍问题 - 多家互联网大厂面临"大公司病",京东刘强东抨击内部"躺平"现象并大幅涨薪激励采销 [13] - 字节跳动公开8项"大公司病"并提出改进方案,CEO梁汝波强调"逃逸平庸的重力" [13] - 行业普遍存在创新乏力问题,企业倾向短期见效的"降本增效"而忽视创新环境构建 [14][15] - 专家指出企业需在管理效率与创新环境间平衡,建议提高员工宽松度并保持基层沟通 [15]
马云罕见回应!离职高管发万字长文谈阿里“大公司病”
搜狐财经· 2025-06-12 18:58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司使命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早期员工因使命感召加入[1] - 经过15年发展,公司内部员工心态从关注产品社会价值转向过度关注KPI、薪资和股票等物质回报[1] - 公司外部社会舆论评价发生显著变化,从正面认可转向负面质疑[1] - 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长放缓,公司外部收购业务多数失败,内部创新少有成功,导致失去高速增长活力[1] 现存主要问题 - 战略层面存在不清晰、追求面面俱到的问题,运营数据存在营造虚假繁荣现象[1] - 管理层面官僚主义泛滥,从制度失灵到价值观丧失,再到战略不明[1] - 业务层面过度关注数据运营和客户收割,而非真实价值创造[1] - 公司规模虽大但变得平庸,眼中只有KPI缺乏使命感[1] 改进建议 - 重新加强文化建设,强调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战略清晰、激情敬业等核心价值观[2] - 重整HR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清理不合格中高层,统一并公开职级体系[2] - 公示绩效晋升机制,削减冗余业务,弱化过度运营,追求真实成效[2] - 为迎接AI时代进行组织变革,回归初心并重新创业[2] 高层回应 - 创始人马云亲自回应离职员工长文,承认公司处于变化过程中[2] - 董事长蔡崇信曾公开反思相关问题,CEO吴泳铭在2024年致股东信中承认存在大公司病[2] - 公司管理层近期多次呼吁回归初心,重新激发创业精神[2]
阿里十五年老员工离职发万字长文记录阿里成就和积弊,马云回复阿里在变化中经常回来看看
搜狐财经· 2025-06-12 18:01
公司使命与现状 - 公司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3] - 公司曾经的社会尊重来自品德与价值认可,但近年来内部员工心态已转变为过度关注KPI、工资、股票等短期利益[3] - 公司产品将客户和用户视为流量和数据,运营策略偏向数据收割而非长期服务[3] 发展历程与问题 - 公司辉煌源于时代机遇、创始人战略眼光、价值观凝聚力和良好制度保障[3] - 自2017年起公司出现疲态,外部竞争力衰退,内部管理积弊严重[3] - 外部收购多数失败(口碑、饿了么、虾米、优酷、Lazada等),仅高德、UC成功[4] - 支付和共享单车业务未拔得头筹,核心问题在于缺乏产品打磨耐心,重运营轻服务[4] - 内部创新乏力,除电商衍生业务(阿里云、闲鱼)外独立创新少,钉钉、夸克为少数成功案例[4] 内部管理问题 - 人力资源方面迷信外部新秀行业人才,新人"阿里味"不足[4] - 恶性绩效竞争和激励制度失灵导致员工合作成本高、真正做事的人少[4] - 存在员工级别通胀、奖惩不明、思想短期主义盛行等问题[4] - 公司层面战略不清、既要又要、运营数据带来虚假繁荣、官僚主义盛行[4] 改革建议 - 重整HR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清理不合格中高层[4] - 统一职级并公开、公示绩效晋升[4] - 削减冗余业务、弱化过度运营,追求真实成效[4] - 建议公司更好迎接AI时代到来[4] 组织变革 - 公司此前进行分拆求变,但组织变革和人员调整未能有效解决大公司病[6] - 如何"刮骨疗毒"仍是公司待解决问题[6] 创始人回应 - 创始人认可员工分析,表示公司发展有必经之路和过程,目前正处于变化之中[5]
快评丨该看到“阿里离职员工万字长文”的,不只是马云
搜狐财经· 2025-06-12 16:38
阿里巴巴组织管理问题 - 阿里巴巴离职员工元安(前钉钉产研负责人)发布万字长文,指出公司自2017年起显现疲态,涉及战略不清、运营数据虚假繁荣、官僚主义等问题 [3][4] - 马云回应称"写得很好",承认公司正处于变化过程中 [3] - 文章引发广泛共鸣,反映职场人对企业顽疾的普遍关注 [3] 大公司病具体表现 - 战略层面存在"既要又要"现象,决策聚焦度不足 [4] - 人才管理出现恶性绩效竞争、激励制度失灵,导致员工合作成本升高 [4] - 组织架构出现级别通胀、奖惩不明,员工短期主义盛行 [4] - 运营层面存在数据虚假繁荣现象 [4] 行业普遍性问题 - 大公司病本质是规模扩张与组织效率的悖论,符合管理学中的帕金森定律 [5] - 微软、京东、腾讯等企业均公开承认面临类似挑战 [6] - 阿里现任CEO吴泳铭在致股东信中明确提及公司存在大公司病问题 [6] 解决方案探讨 - 保持组织敏捷性和扁平化管理是关键 [6] - 需建立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鼓励内外部直言 [6] - 可采取"去总化"称呼、绩效评价公开化等措施弱化等级意识 [7] - 德鲁克管理理念强调"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的重要性 [6] 组织生命力公式 - 核心公式:组织生命力=战略聚焦度×文化凝聚力×机制灵活性 [1][7] - 企业需通过持续自我革新来维持生命力 [7] - 正视问题并及时改进是企业长青的基础 [7]
离职高管谈阿里“大公司病”,马云回应
新华网财经· 2025-06-11 19:57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司辉煌源于时代机遇、创始人战略眼光、价值观凝聚和良好制度保障 [1] - 自2017年起公司增长疲态显现 主要由于互联网整体增速放缓、外部收购失败率高、内部创新不足 [1] - 收购业务中仅高德和UC成功 口碑/饿了么/单车/音乐/视频/Lazada等均失去行业领先地位 银泰/大润发收购亏损 [1] - 电商主业外独立成长的创新业务稀缺 错失多个行业机会 [1]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 人力资源方面存在迷信外部人才、新人文化适配不足、恶性绩效竞争、激励制度失效等问题 [2] - 组织层面出现员工级别通胀、奖惩机制模糊、短期主义思想蔓延现象 [2] - 战略层面存在方向不清、运营数据虚高、官僚主义盛行等系统性弊端 [2] 改革方向与高层回应 - 需重建"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战略清晰"的企业文化 改革HR体系/管理体制/中高层团队 [2] - 建议实施职级透明化/绩效公示/业务精简/数据求真等具体措施 [2] - 创始人马云承认发展必经阵痛 称公司正处于变革阶段 [4] - CEO吴泳铭提出"重新创业"理念 将AI视为新增长突破口 重点培养年轻管理团队 [4] 行业共性问题 - 互联网大厂普遍面临"大公司病"挑战 京东同样存在员工躺平现象 [4] - 组织架构调整难以根治深层问题 需通过文化重塑实现"刮骨疗伤" [4]
离职高管谈阿里“大公司病”,马云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6-11 19:04
阿里巴巴内部反思与挑战 - 阿里巴巴产研负责人元安离职时发布近万字分析帖,指出公司自2017年起出现疲态,主要由于互联网增长放缓、外部收购多数失败(如口碑、饿了么、单车、音乐、视频、Lazada等失去行业龙头地位)、内部创新稀缺,仅高德和UC被视为成功案例 [1] - 元安总结公司人、财、事三方面问题:迷信外部人才导致"阿里味"不足、绩效竞争恶性化、员工合作成本高、级别通胀、奖惩不明、短期主义盛行,以及战略不清、运营数据虚假繁荣、官僚主义 [2] - 提出改革建议:重整文化建设(客户第一、团队合作等)、HR体系改革、清除低效中高层、职级公开、绩效公示、削减冗余业务、弱化运营数据追求真相 [2] 管理层回应与战略调整 - 马云回应元安帖子,承认阿里处于变化中,称其发展有"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 [2]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2024年致股东信承认大公司病,提出"重新创业"理念,计划借AI浪潮重塑管理团队和创业精神 [3] - 公司近年持续组织变革,但内部"刮骨疗伤"难度大,董事长蔡崇信也曾公开反思 [3] 行业共性问题 - 阿里巴巴的"大公司病"反映中国互联网行业集体挑战,如京东创始人刘强东2024年抨击内部"躺平现象" [3] - 行业增长放缓背景下,大厂面临创新乏力、官僚化、人才激励失效等结构性难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