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链补链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东莞怡合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接受多家投资者调研,人形机器人布局等要点曝光
新浪财经· 2025-09-22 18:25
公司活动与投资者交流 - 东莞怡合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19日15:30-17:00通过全景网举办2025年广东辖区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活动 [1] - 公司董事长金立国、财务总监温信英、董事会秘书张美琪参与接待投资者 [1] - 活动聚焦公司未来发展布局及中报业绩解读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 公司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正持续关注探索该领域发展机会 [1] - 当前重点加强各行业客户长尾化需求的识别、响应、供应及服务能力 积累场景化开发能力 [1] - 聚焦产品对自动化设备适用性、零部件加工装配工艺改进 [1] - 围绕非标单散件对人依赖痛点推进全流程自动化改造 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1] - 公司未明确人形机器人BOM覆盖率从不足5%提升至15%以上的具体时间节点 [2] 供应链与制造体系规划 - 公司建立自制供应、OEM/ODM供应和集约化采购三重产品供应体系 以满足长尾化需求 [2] - 针对来图定制的非标单散件需求 正实施从自动报价到柔性产线的全流程自动化改造 已有阶段性成果 [2] - 在产业生态圈建设中 将整合社会产能 帮助供应商提升 强化整合与赋能能力 [2] - 对于市场供应充分、产能重复的行业 公司避免重复投入 重点构建可持续产业链生态 [2]
麦捷科技:收购惠州安可远100%股权项目于2025年1月完成股权交割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5:41
收购交易 - 公司收购惠州安可远100%股权项目将于2025年1月完成股权交割 [1] - 收购基于公司战略考量 旨在实现强链补链效果 [1] 业绩披露 - 标的后续业绩情况以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内容为准 [1]
A股并购重组热潮涌动 聚焦“向新向优”与“强链补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5 23:39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 - 年内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项达113起 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1] - 重点覆盖电子元件 新能源 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大额并购案例频现 部分项目交易金额突破百亿元 [1] 交易特征与驱动因素 - 横向整合提升市场份额 纵向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案例占比显著提升 [1] - 呈现价值驱动和产业链协同特点 [1] - 政策推动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落地见效 [5] 产业转型案例 - 狮头股份拟收购利珀科技100%股权 切入机器视觉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南京化纤通过资产重组将主营业务变更为滚动功能部件 应用于数控机床 光伏及半导体设备 [3] - 传统企业通过并购快速实现产业转型 [3] 产业链协同整合 - 芯导电子收购瞬雷科技100%股权 实现功率半导体业务协同和产品线互补 [4] - 利德曼拟收购先声祥瑞不超过70%股份 新增结核诊断筛查业务并拓展治疗一体化 [4] - 并购从单一企业合并向产业链 创新链 供应链全维度协同演进 [4]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生物医药行业整合进入新阶段 投融资市场逐步恢复且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5] - 并购重组激发企业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内生动力 [5] - 推动新兴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创新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5]
胜机公司:技术创新强链补链 引领石油装备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6:20
技术创新 - 公司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特种化、海工化、注采装备一体化五大方向进行技术创新 [3] - 高端化产品高干高效注汽锅炉蒸汽干度达92%以上,热效率98%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 - 智能化产品包括多相流量计和智能修井作业机,实现无人化和远程化 [3] - 特种化产品针对CCUS井、页岩油井、含沙井等特殊井况,研发特种油套管、特种抽油泵等系列产品 [3] - 海工化产品包括海上热采锅炉、热采井口等,实现国产替代 [3] - 注采装备一体化可提供采油作业全产业链产品和配套服务 [3] 资源共享 - 公司拥有四大实验室集群:多相流试验室、CNAS计量检测中心、井控试验室、修井机及作业自动化设备试验室 [5] - 多相流试验室为国内首家CNAS多相流试验室 [5] - 井控试验室是山东省首批重点工程试验室,国内建设最早、功能最全 [5] - 修井机及作业自动化设备试验室具备环境模拟、应用试验和作业人员培训功能 [5] 市场拓展 - 公司在国内外设立14个子公司和22个办事处,销售网络覆盖全球 [5] - 产品销往全球五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 [5] - 公司与GE、Halliburton、Schlumberger等世界顶级石油工程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 [5] - 公司计划共享全球市场布局,形成海外产业链集群优势 [5]
三季度总投资超千亿元,产业项目占比近八成
长江日报· 2025-07-25 08:24
重大项目开工概况 - 三季度计划开工项目183个 总投资1119 51亿元 其中产业项目总投资占比近八成 [1] 制造业项目 - 新建制造业项目个数占比65 6% 总投资占比83 4% [2] - 汤逊湖融合创芯科技中心项目总投资45 9亿元 建设内容包括云谷科创产业孵化基地 经开科教示范园 创芯科技产业园等 计划2028年8月竣工 [2] - 精工控股集团华中总部暨智能制造产业一期项目总投资45亿元 主要建设碳纤维复合新材料研发生产线和精工科技装备生产线 预计2027年7月竣工 达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 [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项目22个 总投资93 3亿元 [3] - 云峰工厂适配性技术改造项目将形成年产7 5万辆H37车型的生产能力 [3] - 瑞聚祥新能源电池水冷系统项目明年底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20万套高性能电池水冷板 [3] 城市更新项目 - 城市更新类项目36个 总投资205亿元 [4] - 武昌区傅家坡客运站更新项目将新建居住 中小学项目 [5] - 汉阳区朱家老港排涝通道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1 6亿元 计划2027年12月竣工 [6] 基础设施与民生项目 - 基础设施项目37个 投资198 52亿元 占总投资的17 7% [6] - 民生改善项目22个 投资57 43亿元 占总投资的5 1% [6]
中报业绩期临近!双创50ETF增强(588320)涨超2%,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一度涨超1%
新浪财经· 2025-07-08 15:29
中报业绩预告 - 截至7月7日已有49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其中37家业绩预增 [1] - 科创板半导体行业公司泰凌微芯动联科芯朋微等预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大增 [1] - 创业板中盈利家数近10家汽车电子板块表现亮眼涛涛车业长川科技等预增近100% [1] 行业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中报业绩期临近应关注业绩确定性好筹码结构合理的板块半导体等自主科技领域存在频发事件催化可能 [1] - 东方证券指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带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下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主题未来基于协同的创新将层出不穷成为持续提振投资者预期与信心的催化剂 [2] - 财通证券认为中报披露期是挖掘结构性机会的关键窗口可结合行业景气度分批布局关注营收增速跳升和盈利质量改善的方向如固态电池铜铝医药等 [2] ETF产品表现 - 双创50ETF增强(588320)7月8日午后涨超2%近1年净值上涨28.48%居可比基金第一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1.33%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一度涨超1%近1年净值上涨51.41%排名可比基金第一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6.15%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2] 投资策略 - 双创50ETF增强(588320)和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构成科创资产升级包通过量化策略强化对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布局专注挖掘超额收益 [1] - 双创50ETF增强(588320)和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多维构建科创资产升级包一键把握科技板块发展超额收益 [2]
新规后再看并购重组市场:寻变化、探趋势
长江证券· 2025-06-09 2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新规后并购重组处于新一轮鼓励周期,本轮重组与上一轮在监管环境、市场表现等方面存在异同,整体脱虚向实趋势延续,产业逻辑加深,双创含量进一步提升 [2][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寻变化:并购重组再次进入新一轮鼓励周期 - 修订历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自2008年出台至今修订7次,形成8版,逐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借壳上市标准、审核程序以及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等,形成目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管理的监管体系 [14] - 政策脉络:经历了政策建立期—政策鼓励期—政策收紧期—政策中性偏松—政策鼓励期,当前处于新一轮鼓励周期。2008 - 2013年政策中性,制度确立发展;2014 - 2016年8月政策鼓励,并购跨越式增长但有不规范行为;2016年9月 - 2019年9月政策收紧,炒壳乱象遏止;2019年10月 - 2023年政策中性偏松,助力新兴产业;2024年至今政策鼓励,多举措活跃市场 [4][19][20] 探趋势:本轮并购重组与此前有何异同? 监管环境 - 自上而下多举措活跃:新国九条奠定宽松方向,退市制度、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相继出台,第八版《重组办法》发布,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5][26] - 有条件侧重:当前侧重鼓励“双创、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以及“提升产业集中度”等方向,兼具对“炒壳”行为的监管与打击;2014年宽松周期更偏向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以及国有资本发展等 [5][28] - 具体条例:2014版修订普适性放松,无特定指向,放松监管及审批手续;2025年版是对并购六条的全面落实,鼓励跨界并购和未盈利资产收购,提高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的包容度 [5][34] 市场表现 - 双创含量提升,产业逻辑加深:上市公司方面,竞买方占比提升,小市值占比下降,大市值并购活跃;板块和行业方面,主板份额下降,科创板提升,新兴科技及新质生产力成聚集领域;重组形式上,发行股份与协议收购并重,可转债方式提升;重组目的更趋多元,借壳上市大幅缩减 [6][36][47]
心智观察所:从单核到系统:海光+曙光能否重构中国算力生态
观察者网· 2025-05-27 16:06
交易概述 - 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涉及两家市值分别超3000亿人民币和900亿人民币的公司 [1] - 该交易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单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具有示范意义 [1] - 交易符合国资委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 [1] 财务协同 - 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份(6.5亿股),2024年双方关联交易金额达27亿元,接近中科曙光Q1总营收 [2] - 采用"A股换股+募集配套资金"模式,类似AMD并购赛灵思的纯股票置换方案,可保留现金资源并优化流动性 [2] - 合并后需关注未来2-3年财务指标动态平衡及协同效应兑现能力 [2] 业务协同 - 海光信息拥有基于AMD授权的x86架构芯片技术,中科曙光擅长液冷数据中心、超算系统集成及行业解决方案 [3] - 合并将形成"芯片设计-服务器整机制造-算力服务"全链条布局,加速国产芯片在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应用 [3] - 技术互补可减少对国际x86生态依赖,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例如海光芯片可直接适配曙光服务器系统 [3] 战略意义 - 契合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应对美国技术封锁(中科曙光曾被列入实体清单) [5] - 国产服务器市场国产化率需从15%提升至50%,为合并后企业提供广阔空间 [5] - 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作战",重塑全球算力竞争格局 [5] 行业对标 - 英伟达NVLink Fusion战略通过开放生态整合异构芯片,与"海光+曙光"的垂直整合模式类似 [6][8] - NVLink系统优化CPU/GPU互联性能,强调数据交互、传输带宽等系统级指标,海光与曙光的整合也需注重此类协同 [6] - 云服务商AWS、微软等正试图建立新互联标准以对抗英伟达生态 [7] 市场挑战 - 服务器行业上游受英特尔、AMD、英伟达垄断,下游客户(如BAT、运营商)议价能力强 [9] - 海光信息在互联网企业市场份额较低,需通过高性价比打开纯商业市场 [9] - 需摆脱对政府补贴依赖,构建"硬件销售-数据积累-产品升级"的正向循环(如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10]
海光信息拟吸并中科曙光 资产合计670亿实现强链补链
长江商报· 2025-05-27 07:31
交易概况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 成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改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交易 [2][3] - 交易方式为海光信息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 并募集配套资金 [3] - 两家公司于5月26日起停牌 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公司财务表现 - 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91.62亿元(+52.4%) 净利润19.31亿元(+52.87%) 扣非净利润18.16亿元(+59.79%) [4] - 中科曙光2024年营收131.48亿元(-8.4%) 净利润19.11亿元(+4.1%) 扣非净利润13.72亿元(+7.34%) [7] - 2025年Q1海光信息营收24亿元(+50.76%) 净利润5.06亿元(+75.33%) [8] - 2025年Q1中科曙光营收25.86亿元(+4.34%) 净利润1.86亿元(+30.79%) [8] 资产与市值 - 截至2025年Q1末 海光信息资产310.06亿元 中科曙光资产359.30亿元 合并后约670亿元 [2][9] - 截至5月23日收盘 中科曙光市值905.7亿元(股价61.9元/股) 海光信息市值3164亿元(股价136.13元/股) [9] 研发与技术 - 海光信息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63% 产品已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数据中心 [5] - 中科曙光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61.67亿元 拥有3大制造基地和5大研发中心 [9] - 海光信息已研发多代高端处理器(CPU/DCU) 完成商业化落地 [4] - 中科曙光重构芯片、液冷、计算等底层技术 适配AI场景需求 [6] 行业协同效应 - 合并将构建"芯片+整机+算力服务"全链条能力 打通产业链 [7][9] - 技术协同可强化产业链整合 市场与资源优势互补 [2][7] - 智能算力需求年增65% 合并有利于把握国产算力产业发展趋势 [6][9] 公司定位 - 海光信息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 产品性能逐代提升 [4] - 中科曙光主营高端计算机、存储及数据中心产品 发展智能计算业务 [6]
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热情高涨
中国证券报· 2025-05-27 04:34
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概况 - 今年以来共有近120家上市公司发布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相关公告,仅5月以来就有15家 [1] - 产业基金投向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1][2] - 上市公司通过产业基金可提前布局新兴项目,把握行业发展先机 [1][3] 典型案例分析 - 华创云信参与设立贵州数联网产业基金,投向新型数联网生态市场化应用,布局数字经济发展 [2] - 张江高科子公司认缴1亿元参与20亿元规模的元禾璞华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强化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 [3] - 海兴电力与子公司共同出资4亿元(占比50%)设立8亿元新能源及智能制造基金,采取双GP模式(GP合计出资2%) [6] 产业基金的战略意义 - 实现业务规模扩张和多元化发展,增强外延扩张能力 [4] - 通过"强链补链"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实现降本增效 [4] - 撬动社会资本,以较少投入扩大并购投资规模 [4] - 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和话语权 [3] 参与主体与合作模式 - 参与主体分为上市公司、子公司、孙公司三类,多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 [5] - 合作模式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投资能力、渠道和经验,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 [5] - 部分案例采用多主体共同参与模式(如海兴电力与子公司联合出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