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价值投资

搜索文档
万家基金“周期鬼才” 叶勇:锚定顺周期,做战略性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9-18 19:44
在当下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逆全球化的大风潮下,叶勇的投资风格和对周期行业独到的见解 尤其值得重视,他在基金二季报和半年报中前瞻的指出了"反内卷"政策的巨大宏观意义和顺周期投资的 巨大机遇,对后续市场风格的走向和资产配置方向有重大指导意义。 01 在如今的公募基金经理中,万家基金叶勇有着独到的经历和独树一帜的周期敏锐性,这位有着财经记 者、券商研究、股权投资、创业公司丰富经历的基金经理,既因2021年初超前布局煤炭、石油和2023年 布局黄金、铜被誉为"周期旗手",又因擅长挖掘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被视为深度价值投资高手。 成果可从其产品业绩中体现出来。截至9月12日,叶勇管理的万家趋势领先近一年收益达73.07%,万家 周期驱动近一年收益51.75%(来源:choice,基金净值,口径和来源下同)。在没有追风AI、机器人、 创新药等今年热门题材的前提下,如此业绩,足称优秀。 叶勇的历史业绩很大程度上与他对宏观周期和产业周期波动规律的熟稔有关。近五年,他在不同阶段以 恰当时点先后重配能源、黄金、工业有色、航运等板块,为其管理的公募基金带来良好的回报和优秀的 回撤表现。 独特经历铸就"周期鬼才" 叶勇对周期行 ...
基金分析报告:深度价值基金池:保持绝对收益
民生证券· 2025-08-12 17:08
深度价值投资理念与基金池表现 - 深度价值投资源自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策略,专注于价格低于清算价值的股票,分为深度价值、成长价值和景气价值三类 [1][7] - 当前PB因子收益从2021-2023年的上涨趋势中回落,价值因子离散度降低,配置优势减弱 [7][8] - 深度价值基金池2015-2025年表现稳健,年化收益率11.81%,超额收益4.26%,波动率20.25%,夏普比率0.58 [1][9][12] - 2024年中以来出现回撤,但2025年仍保持12.03%的绝对收益,跑输偏股基金指数4.64% [1][12][13] 基金池超额收益来源与配置特征 -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动态调整(35%)、风格配置(30%)和选股(25%),行业配置贡献为负 [12][14] - 配置风格偏好低动量、低弹性、低波动率,价值属性突出,当前偏向中盘 [15][16][17] - 行业配置以金融和周期为主,2020年后增加消费赛道,近期提高周期比例至45%,制造和TMT占比分别达18%和12% [18][20][21] 基金筛选标准与组合构成 - 筛选标准包括:管理1年以上、规模>1亿元、权益仓位>60%、前十大持仓>35%、BP因子暴露前1/3 [22][23] - 新一期组合包含10只基金,规模从1.12亿至37.01亿不等,今年回报最高为中庚价值灵动(19.82%),最低为万家颐和A(0.72%) [2][23] - 新增4只基金:汇丰晋信新动力A(11.86%)、国联安价值甄选(7.46%)、安信红利精选A(9.56%)、工银创新动力(4.05%) [2][23] 重点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 汇丰晋信新动力采用DCF估值模型,注重质量与估值的安全边际 [24][25] - 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侧重煤炭板块,绝对收益思维,今年回报1.17% [26][27] - 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行业分散,偏好低知名度成长股,今年回报19.82% [29][30] - 广发稳健策略采用股债平衡(40-60%股票),2018年回撤仅-12.4%,适合低风险投资者 [32][33]
百亿基金经理收益回暖!张坤规模领衔 王明旭7产品年内亏损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16:02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8月7日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5.03% 其中95%实现正收益[1][2] -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超越股票指数基金11.8%的表现 较沪深300指数4.6%和中证500指数10.6%产生显著超额收益[2] - 医药行业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4只基金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 中银港股通医药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和华安医药生物[1][3] 百亿基金经理规模与业绩 - 90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元 易方达基金张坤以550.47亿元管理规模居首[1][5] - 百亿基金经理偏股型指数平均收益14.3% 其中86人取得正收益 汇添富张韡65.8%和永盈张璐53.4%领跑[1][6] - 管理规模超300亿元和200亿元的基金经理平均收益分别为9.8%和12.5% 均低于百亿基金经理平均水平[6] 个别基金经理表现分析 - 张坤偏股型指数年内涨幅7.5% 在管4只基金均实现正收益但跑输业绩基准 易方达蓝筹精选任职回报87%[6] - 广发基金王明旭偏股型指数收益-7.4%垫底 在管8只基金中7只年内浮亏 5只任职回报为负[8] - 王明旭管理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广发价值稳进A自6月19日成立至8月7日收益为-1.1%[9] 基金规模与份额变动 - 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达3.39万亿元 但上半年份额减少1982.4亿份 显示投资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3] - 广发基金拥有9名百亿基金经理数量最多 易方达8人 中欧7人 富国6人紧随其后[5] 长期业绩与投资者回报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3年收益-6.4% 近5年收益-1.2% 普通股票型基金近3年收益-2.7% 近5年收益4.9%[4] - 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近3年收益-2.6% 近5年收益8.2% 显示五年前买入的投资者普遍开始盈利[4] 投资风格与持仓结构 - 张坤投资风格侧重深度价值投资 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 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等龙头企业[6] - 王明旭投资风格均衡 重仓股覆盖四方精创 江苏银行 美的集团和长江电力等多行业标的[9]
百亿基金经理收益回暖!张坤规模领衔,王明旭7产品年内亏损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15:51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 - 截至8月7日,全市场45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5.03%,95%的基金实现正收益 [2][3] -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跑赢股票指数基金(11.8%)及主流宽基指数(沪深300为4.6%,中证500为10.6%) [3] - 经历三年调整期后,近3年及5年主动权益基金指数收益分别为-6.4%至-2.6%和-1.2%至8.2%,投资者接近回本或开始盈利 [7] 医药行业主题基金突出表现 - 4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翻倍,全部为医药行业主题基金,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122.21%)、中银港股通医药A(110.92%)、永赢医药创新智选(107.96%)和华安医药生物A(100.79%) [4][5]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规模达30.43亿元,为翻倍基金中规模最大 [4][5] 百亿基金经理规模与业绩 - 90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元,易方达基金张坤以550.47亿元领衔,中欧基金葛兰(399.08亿元)和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392.66亿元)紧随其后 [8][10] - 百亿基金经理偏股型指数平均收益达14.3%,其中86人实现正收益,汇添富基金张韡(65.8%)和永盈基金张璐(53.4%)领跑 [9][12] - 管理规模超300亿元和200亿元的基金经理平均收益分别为9.8%和12.5%,低于百亿基金经理平均水平,体现规模魔咒 [9] 业绩落后基金及基金经理 - 228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为负,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以-18.5%表现最差,建信中国制造2025A(-15.6%)和鑫元消费甄选A(-14.5%)紧随其后 [5][6] - 14只基金浮亏超10%,其中华夏基金宋伯龙和李彦旗下占4只,广发基金王明旭旗下占3只 [5][6] - 百亿基金经理中广发基金王明旭(-7.4%)、兴证全球基金董理(-4.9%)、景顺长城刘彦春(-1%)和广发基金郑澄然(-1%)年内收益为负 [12][13] 基金公司百亿基金经理分布 - 广发基金拥有9名百亿基金经理数量最多,易方达基金(8人)、中欧基金(7人)和富国基金(6人)分列第二至第四 [8] - 兴证全球基金、汇添富基金和嘉实基金均拥有5人,并列第五 [8] 投资者行为与规模变动 - 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达3.39万亿元,但上半年份额减少1982.4亿份,显示基民信心待修复 [6]
业绩集体回暖老牌私募“王者归来”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05:09
老牌私募业绩回暖 - 淡水泉投资旗下某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5.98%,近一年收益率高达35.46% [1] - 重阳投资部分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5%,近一年收益率接近35%,今年以来合计净申购规模近30亿元 [1] - 源乐晟旗下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35.54%,近六个月收益率超过40% [2] - 盘京投资旗下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达27.67% [2] - 高毅资产两位老将邱国鹭和卓利伟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均超过10% [2] 策略升级与投研改革 - 老牌私募坚持深度价值投资或景气度成长投资,AI赋予新的机遇 [2] - 淡水泉投资推动投研组织变革,抽调基金经理到基础研究部,打造中台通识能力,成立新兴产业研究院 [3] - 淡水泉投资构建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与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 [3] - 星石投资采用多基金经理团队制,六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个策略组合,按业绩考核动态调整管理规模 [3] 后市展望与投资方向 - 淡水泉投资看好三类机会: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科技创新 [4] - 优质中国资产重点关注高端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 [4] - 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包括工业制造企业和消费娱乐行业优秀公司 [4] - 科技创新领域关注本土芯片设计及制造商、国产大模型和GPU发展 [4] - 源乐晟配置集中在科技(海外AI和国内算力)、创新药、有色金属、新消费和非银金融方向 [4] - 非银金融新增逻辑为市场活跃度上升叠加利率见底回升,券商、保险受益 [4]
老牌私募业绩“逆袭”,他们靠什么“反击”?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1:54
老牌私募业绩表现 - 淡水泉旗下某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15.98% 近一年收益率35.46% [2] - 重阳投资部分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5% 近一年收益率接近35% 合计申购规模近30亿元 [2] - 源乐晟旗下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35.54% 近六个月收益率超过40% [2] - 盘京投资旗下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27.67% [2] - 高毅资产邱国鹭和卓利伟代表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0% [2] 投资策略与组织变革 - 淡水泉推动投研组织变革 抽调基金经理至基础研究部 打造中台通识能力 成立新兴产业研究院 构建自上而下中观配置框架 [3] - 星石投资实行多基金经理团队制 六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策略组合 按投资权限和管理资金比例分配决策权 独立决策并动态调整管理规模 [3][4] - 部分机构坚守低估值蓝筹 部分偏向景气度成长投资 加码AI算力赛道 [1][3] 后市展望与配置方向 - 淡水泉认为资金活跃度维持高位 重点关注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 科技创新三类机会 [5] - 源乐晟配置集中在科技(海外AI和国内算力) 创新药 有色金属 新消费 非银金融 新增非银金融因市场活跃度上升叠加利率见底回升 [6]
深渊掘金者:伯里的逆向价值投资启示录
搜狐财经· 2025-07-11 22:11
价值投资哲学 - 迈克尔·伯里的投资哲学根植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但更激进地拓展边界,认为市场群体性误判会产生定价偏差,被低估资产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将形成套利空间 [2] - 2005年通过分析2300份次级房贷合同,发现80%借款人收入证明存在伪造,而相关CDO产品却被赋予AAA评级,市场价格偏离内在价值47% [2] - 强调"市场的非理性永远比想象的更持久,但价值终将如地心引力般起效",例如2018年重仓特斯拉时看到电池成本下降10%将带来需求指数级增长的核心逻辑,最终股价上涨12倍 [3] 数据驱动的危机押注 - 次级房贷违约率每上升1%,CDO估值会暴跌11%,通过建立10万组历史数据模型,推算出2008年违约率突破15%的概率高达93% [3] - 2007年次贷危机初现时逆势加仓5亿美元,当时基金规模仅12亿美元,这一操作被同行视为"自杀式赌博" [3] - 2020年疫情中买入航空股看涨期权,基于测算"封锁解除后需求反弹幅度将达疫情前82%"的核心数据,认为市场恐慌指数VIX突破40时83%的下跌是情绪溢价而非价值回归 [4] 反共识投资策略 - 2006年华尔街92%分析师看涨房地产市场,但伯里通过阅读被忽略的贷款文件发现"ninja loan"占比从2003年6%飙升至2006年32% [4] - 强调"最赚钱的交易往往是让你在签约时感到生理不适的那些",例如2022年加密货币崩溃时买入白银期货,基于"法币信用危机下贵金属溢价将达历史均值1.8倍"的判断 [4] - 当风投追逐元宇宙概念时,关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投资者正复制这种"冷门胜利" [4] 时间杠杆效应 - 基金平均持股周期4.7年,远超对冲基金行业均值1.3年,2005-2008年基金净值一度回撤34%但最终收获326%回报,同期标普500指数跌幅37% [5] - 坚持"树苗需要寒冬来扎根"的理念,例如2023年仅持有3只股票,其中医药股持仓达5年,期间经历3次黑天鹅事件仍坚持"研发管线价值未被充分定价"的逻辑 [5] - 强调真正的价值创造需要对抗即时满足本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数据终将成为最坚硬的铠甲 [5] 行业启示 - 真正的机会不在热搜榜单而在被大多数人过滤掉的原始数据中,例如伯里通过逐笔分析次级房贷合同发现市场定价偏差 [2][6] - 勇气在于众人喧嚣时用数字和逻辑坚守认知孤独,例如做空房地产时坚持"深渊回望者终将在顶峰相见"的信念 [6] - 对创业投资者的启示是"在别人恐惧的数据里挖掘,在别人狂欢的泡沫外等待" [6]
超卖信号显现!利空因素逐步出清,诺和诺德(NVO.US)跌出“深度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15:24
公司股价与估值 - 诺和诺德股价从2024年6月峰值大幅下跌后触底反弹,目前市盈率低于10年均值和行业平均水平[1] - 公司远期市盈率估值为18.47倍,低于1年平均26.53倍、5年平均31.15倍和10年平均24.91倍[8] - 与竞争对手礼来36.04倍的远期市盈率相比,诺和诺德估值明显偏低[9] - 基于2027财年调整后每股收益5.31美元的预期,股价有80%上涨潜力达到132.20美元目标价[17] 业务发展与市场前景 - GLP-1药物领域不利因素缓解,公司扩大与Hims & Hers Health和西维斯健康等企业的合作[4] - 2025年3月起通过NovoCare药房推出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Wegovy定价每月499美元[4] - 全球未满足医疗需求巨大,包括5.5亿糖尿病患者和8亿肥胖患者,治疗周期长达数年[7]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业绩将逐步改善,2027财年前营收和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13.5%和15.1%[6] 财务表现与产能扩张 - 2025年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16亿美元(同比增长91.6%),2024财年自由现金流102.5亿美元[6] - 管理层预计2025财年自由现金流中值94.2亿美元(同比下降8%)[6] - 公司持续扩大产能,过去三年患者覆盖范围几乎增加两倍[6] - 2025财年资本支出与销售额之比预计为19.1%,较2024财年16.2%上升2.9个百分点[6] 业绩预期与调整 - 2025财年销售增长预期从最初20%下调至17%,营业利润增长预期从23%下调至20%[5] -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参差不齐,存在"非法复配"等不利因素[5] - 2024-2027财年营收预计从405亿美元增长至651.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3.3%[8] - 同期每股收益预计从3.16美元增长至5.31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5.1%[8] 行业监管与竞争环境 - 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将在2027年开始对Wegovy等药物进行价格谈判[4] - 2025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不支持将肥胖症药物纳入医疗保险[4] - 竞争加剧、营收增长放缓和管理层对CagriSema减肥目标25%的过度承诺带来压力[1] - 特朗普政府降低处方药价格的行政命令对医保行业产生负面影响[1]
兴银基金于龙:在风口之外,静待价值归来的沉稳之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6-23 15:18
在喧嚣热烈的资本市场中,于龙选择了"守静笃"。他的投资风格,低调克制、逆势而行,几乎与主流市 场的"逐热点、抢节奏"背道而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是为了持有到期而买入股票,就像买债券一 样。"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追逐过程的涨跌,只有极少数人真正愿意等待价值兑现,于龙正是那个"不 到剩余的1%"。 在价值投资被广泛谈论却少人真正践行的当下,于龙用极简的策略,去穿越市场的复杂。他只关注能看 得清、算得准的公司,"Everything has a price"他常挂嘴边,冷门的龙头、被误杀的优质公司,往往是他 拾取价值的所在。这样的投资哲学,不靠预测,不博运气,更像一场用认知和耐心去换时间价值的修 行。 简历显示,于龙,兴银基金权益专户部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CFA;拥有20年 投资研究经验,曾任职于银河证券资管部、光大保德信基金、弘尚资产、H&A。 于龙:我的策略非常简单,但反人性 在访谈中,投资人于龙坦言,"我们的策略非常简单",却也因此区别于市场上90%以上的投资方法。其 核心逻辑源自债券式的思维框架,即"持有到期",并以长期内部回报率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基准。这种策 略不仅强调回报率的可计 ...
慢就是快!这只红利主题基金近五年年化16%|1分钟了解一只吾股好基(六十三)
市值风云· 2025-05-29 18:03
基金概况 - 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A类:004814 OF C类:004815 OF)由基金经理蓝小康管理 当前合并规模72 35亿 投资目标为在严控风险前提下通过主动资产配置获取超额收益 [2] - 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106 31% 年化回报10 72% 近五年年化回报达15 71% 显著跑赢基准(0 78%)和沪深300(-0 03%)[4] - 基金在"吾股"评级中排名400位 历年排名多保持在前500名 处于市场前列 [5] 业绩表现 - 2024年YTD收益8 24% 近两年年化14 07% 近三年年化9 38% 均大幅超越基准(0 71% -0 39% -1 39%)和沪深300(-2 43% -0 15% -1 37%)[4] - 除2020年牛市跑输大盘外 其余年度均稳定跑赢基准 沪深300及同类平均 2021年收益27 63% 显著高于基准(7 58%)和同类(10 26%)[7]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25% 2021年蓝小康单独管理后最大回撤控制在-22% 显示较强风险控制能力 [8] 基金经理 - 现任经理蓝小康师从深度价值投资者曹名长 管理总规模119亿 在管4只产品任职回报均为正且排名市场前列 中欧价值回报混合A任职年化12 48%排名116/3719 [12][13] - 投资风格为价值平衡型 相比曹名长更注重成长性 采用"自上而下宏观思维+自下而上个股选择"框架 侧重企业长期真实现金流能力 [17][18] 持仓特征 - 行业配置均衡 偏好能源 有色等方向 前十大持仓占比50 63% 含紫金矿业(6 54%) 建设银行(5 33%) 中国人寿(5 17%)等 [14][19] - 个股选择注重估值与现金流 新华保险持仓占比6 82%区间涨幅25 64% 中国黄金国际持仓占比4 51%区间涨幅36 34% [19] 持有人结构 - 机构持有比例从2020年39 94%持续提升至2024年底84 02% 显示机构投资者高度认可 [20][21] - 个人持有比例从2020年60 06%降至15 98% 户均持有份额保持稳定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