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碳负极
icon
搜索文档
翔丰华:硅碳负极产品已移交多家电池厂商进行测试
第一财经· 2025-11-07 14:49
公司技术进展 - 硅碳负极产品已移交多家电池厂商进行测试 [1] - 计划于2025年实现小批量试产 [1]
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厦门高新投、天泓投资出手
搜狐财经· 2025-10-29 14:40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厦门高新投和天泓投资,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1]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产线提升和产能扩大[1] - 公司已开启新一轮融资计划,为未来千吨级产线建设做规划[4] 核心技术优势 - 核心技术是制备小于10nm的超细纳米硅颗粒,并能实现几纳米至几十纳米之间的粒径调节[1] - 小于20nm的硅颗粒断裂韧性显著增加,几乎不破碎[1] - 纳米化的硅基负极可缩短锂离子传输距离,提升动力学性能,是理想的新型负极材料[1]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量产10nm以下硅颗粒的企业,有效缓解硅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难题[4][5] - 公司掌握超细纳米硅的核心装备和制备工艺,技术壁垒高[4][5] 产品线与产能扩张 - 在自研CVD生产设备实现超细纳米硅颗粒连续生产后,公司补充了新一代纳米硅生产装备,可生产40-80nm纳米硅以扩大产品覆盖领域[1] - 增加40-80nm纳米硅生产可拓宽原料种类、更好控制安全性,并更广泛地接触和打开市场[1] - 公司已实现超细纳米硅、纳米硅粉体材料的数百公斤级稳定量产出货[4] - 位于杭州钱塘区的1万平方米百吨级厂房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产能爬坡以满足现有客户订单交付及研发需求[4] 客户合作与市场应用 - 公司已与细分行业头部客户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同时推进汽车领域客户验证进程[4] - 公司发展出独有的表面改性技术,改性后可满足体系内分散性能、油系和水系的兼容性等要求,为客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2] - 深度绑定产业龙头有利于加速固态电池等研发落地,并保障公司产品销量[2] - 硅基负极已成为当前固态电池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市场认可度高[5] 投资方观点与行业前景 - 投资方厦门高新投认为硅碳负极是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核心技术方向之一,市场前景广阔[4] - 投资方天泓投资坚定看好固态电池赛道,认为公司技术来源于核心团队十余年科研积累,产品技术壁垒高[5] - 投资期望通过本次投资助力公司加速发展,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创新与突破,并提升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竞争力[4][5]
璞泰来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37.25% 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增势良好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9:48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8.30亿元,同比增长10.06%,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37.25% [1]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7.42亿元,同比增长6.66%,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69.30% [1] - 业绩增长得益于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良好增长态势,以及公司研发创新与差异化产品组合 [1] - 公司通过管理效率提升实现了对成本、费用的良好控制,推动了利润总额提升 [1] 业务板块表现 - 隔膜涂覆加工业务在满足动力电池客户增量需求的同时,实现储能领域强势突破,销量及加工量同比大幅增长 [1] - PVDF业务以稳定品控获得增量订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销量增长 [1] - 负极材料业务通过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经营情况逐步改善 [1] 产业链布局与行业现状 - 公司形成隔膜基膜、涂覆材料、粘结剂、涂覆和基膜设备、涂覆加工等环节的产业链闭环布局 [2] - 基膜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尚未达到供需平衡,短期内较难存在价格上涨基础 [2] - 涂覆加工业务方面,公司配合下游客户进行积极的成本挖潜 [2] 技术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自2022年以来承接的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累计订单金额已超过2亿元,设备兼顾干法和湿法技术路线 [2] - 硅碳负极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重要技术路线,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已率先在消费电子等领域批量使用 [3] - 公司持续推进硅碳负极产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 [3] 出货量目标 - 负极材料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25-30万吨 [3] - 涂覆隔膜今年及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100亿㎡和130亿㎡ [3] - 基膜今年及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12亿㎡和20亿㎡ [3] - PVDF今年及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3万吨和3.5万吨 [3]
海亮股份(002203.SZ):金属空气电池研发目前暂未涉及
格隆汇· 2025-10-24 15:14
公司当前技术研发重点 - 公司目前配合下游客户主要围绕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硅碳负极等电池技术路线开展所需箔材开发 [1] 公司未涉足的技术领域 - 金属空气电池研发目前暂未涉及 [1] 信息披露安排 - 后续如有具体业务进展,公司将依据信息披露标准在指定媒体公告 [1]
超150GWh锂电项目落地宜昌!
起点锂电· 2025-10-18 18:18
行业展会与活动 - 固态电池行业年会将于2025年11月6-8日在广州举办,展商规模超过200家,参会企业2000家,专业观众预计20000人 [1] - 同期将举行金鼎奖颁奖典礼和产业联盟理事会,宁德时代、比亚迪、广汽等行业头部企业均参与 [1] 宜昌市电池产业产能布局 - 宜昌市三大核心电芯项目合计规划产能达150GWh,远景动力项目40GWh、楚能新能源项目80GWh、欣旺达东风项目30GWh,整体产能有望达到200GWh [2][3] - 楚能新能源新增订单80GWh,单月出货量达8GWh;欣旺达东风项目每月电芯订单200万支,满产率超25% [2][3] - 邦普循环宜昌项目追加投资50亿元建设4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形成从电池生产到回收的完整产业链 [3] 宜昌市材料与产业链配套 - 上游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硅碳负极,目标2030年实现产能15-20万吨,产值规模600亿元;湖北海格斯新能项目总投资186亿元,将形成30万吨磷酸铁锂、50万吨磷酸铁产能 [4] - 截至今年上半年,当地已建成58万吨正极材料、6亿平方米隔膜、15万吨电解液产能,并布局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 [4] - 宜昌市拥有全国约15%磷矿和10%石墨资源,正极材料产能输出将增强其产业链话语权 [8] 宜昌市产业空间规划与资源禀赋 - 形成“两园区、三基地、多聚点”的2+3+N格局:姚家港化工园发展正极材料等,宜都化工园发展锂盐等;三大电池生产区为猇亭、夷陵、宜昌高新区 [7] - 绿色能源资源丰富,水电开发领先,光伏发电装机达59.6万千瓦,7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7] 湖北省锂电池产业地位 - 湖北省是锂电池产业链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的关键衔接点,2022年已汇集超过50家相关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 [10] - 省内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版图:荆门主攻电池回收、宜昌突进电芯及材料、武汉为研发中心、十堰专注电池包成组、襄阳布局充换电 [10] - 省级及地市政策强力支持,锂电池领域专利增长迅速,位居国内前列 [11]
硅碳负极加速商用!三万吨项目公示
起点锂电· 2025-10-17 18:08
固态电池行业展会与活动 - 2025年11月6-8日将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CINE2025固态电池展暨固态电池行业年会 [1] - 活动预计规模为展商200余家、参会企业2000余家、专业观众20000余名 [1][9] - 同期将举行2025起点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和SSBA固态电池产业联盟理事会 [1] - 首批展商及赞助商包括茹天科技、金钠科技、海四达钠星、融捷能源等超过40家企业 [1][3][8][9] 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投资与产能 - 碳一新能源(池州)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一期产能为5000吨 [2] - 华宜清创硅基新材料一期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全面达产后产值可达6亿元 [4] - 9月份相关项目包括赣州立探500吨硅碳负极扩建项目和道氏技术1000吨硅碳负极项目 [5] - 中科电气在硅碳负极材料方面已建设中试产线,准备进入量产阶段 [4] 硅碳负极技术优势与应用进展 - 碳一新能源项目采用碳基体框架+气相沉积等工艺,形成网状导电结构解决膨胀问题,提高离子传输效率 [2] - 硅碳负极理论容量丰富,与高镍三元正极形成黄金组合,商业化应用前景较好 [5] - 在消费电池领域,iPhone 17凭借硅碳负极电池使视频播放续航达30小时,比前代增加8小时,电池容量突破5000mAh [4] - 手机电池容量从6000mAh到8000mAh型号均有,大大缓解续航焦虑 [5] 行业巨头布局与未来趋势 - 特斯拉4680电池将硅添加量提升到10%,性能相比于2170电池翻倍 [6] - LG为特斯拉供货的圆柱电池采用三元+硅负极路线,效果较好 [6] - 以宁德时代为首的电池厂加速布局硅碳负极产品,并于今年9月公布相关国际专利申请 [5] - 璞泰来、杉杉、翔丰华、中科电气、道氏技术等负极材料企业均在快速布局硅碳负极 [5] - 硅碳负极可适配三种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被认为是固态电池领域的理想材料 [6] - 技术应用路径为从消费电子到动力电池,最后传导到储能电池及无人机、两轮车等领域 [6]
天奈科技:公司的产品以锂电池厂商采购为主
证券日报网· 2025-10-15 17:13
公司产品与技术定位 - 公司产品以锂电池厂商采购为主 [1] - 硅碳负极作为未来发展趋势需要添加公司的单壁类产品 [1]
山河智能:目前控股子公司博邦山河在硅碳负极领域有技术储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09:08
公司技术储备 - 公司控股子公司博邦山河在硅碳负极领域有技术储备 [1] 行业技术背景 - 固态电池存在多种技术路线,采用的负极材料各异 [1]
上海洗霸20250928
2025-09-28 22:57
公司概况与行业 * 公司为上海洗霸 主营业务为特种化学品和新能源领域的先进材料 传统业务为水处理特种化学品 覆盖石化 汽车 钢铁 芯片和建筑等多个行业系统[4] * 公司成立于1994年 并于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4] 传统水处理业务 * 传统水处理业务稳健 市场地位稳固 年盈利约1亿元 营收每年维持在5-6亿元左右 归母净利润约4,000万元[2][8] * 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达到1亿元 同比增长351%[2][8] * 工业领域水处理业务占营收50-60% 毛利率为30%左右 民用领域占营收36% 毛利率为40-45%之间 整体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 净利率约7-8%[9] * 公司处于水处理产业链上游 提供特种化学品 药剂 设备和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行业增速约为5%[11][12] 战略转型与固态电池布局 * 公司战略转型布局固态电池领域 积极布局氧化物 卤化物和硫化物三条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与顶级科研院所合作 具备批量交付能力[2][5] * 预计2025年完成固态电池中试线转化 2026年开始量产 2027年实现小批量示范运营装车 2030年前后达到百GWh以上大规模应用[3][14] * 固态电解质领域最核心材料是硫化锂 其技术含量和壁垒最高[23] 硅碳负极材料进展 * 公司在硅碳负极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引入ATL战略投资[2][5] * 硅碳负极采用CVD路线 通过多孔碳作为基体解决硅膨胀问题[10][13] * 公司通过浙江领硅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5% 规划了千吨级产线 目前已建成百吨级产线并进行客户验厂[13] * 与赵东元院士团队合作开发介孔碳和硅碳负极材料 相比常规多孔碳具有更低膨胀度[13] 硫化锂资产收购与产能规划 * 公司成功竞拍有研集团硫化锂资产 成立合资公司[2][6] * 收购有研新材80%以上相关资产 获得专有技术和专利[20] * 产线设备包括20吨设备及新增的一条20吨辐照线已投产 今年年底前还将上线一条100吨的大线 总产能将达到140吨[20] * 明年(2026年)计划逐步扩展至几百吨级别 后年则可能上升至千吨级别[20] * 硫化锂被认为是固态电池中最具投资价值的方向 技术壁垒高 市场空间大[2][6] 技术合作与研发实力 * 公司治理结构稳定 管理团队具有高学历和科研背景 与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 引入多个院士团队 产学研融合能力突出[2][7] * 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张涛团队合作开发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目前已实现10吨级工业产能 并计划扩展至50吨级氧化物电解质粉体产能[14] * 与陈院士团队合作开发轻电混动和固态锂电双解决方案[14][15] * 开发了360Wh/kg二代产品和400Wh/kg三代产品[15] * 设计完成20吨级卤化物粉体产能[15] * 认为硫化氢中和法是硫化锂技术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其优势在于纯度高 适合大规模量产 难点在于硫化氢气体的处理[16][17] 市场前景与盈利预期 * 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内 新材料和固态电池领域将实现显著利润增长[2][10] * 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需求将达到100 GWh 每GWh需用约400吨硫化锂 以单价50万元计算 该市场规模可达200-300亿元[21] * 若龙头企业占30%的市场份额 以20%以上净利润计算 可实现10亿元以上净利润[21] * 目前国内硫化锂价格为300-400万元/吨 海外价格为400-600万元/吨[21] * 假设明年出货量为100吨 按单价400万元计算 可贡献约2亿元利润 后年若出货500吨 以200-300万元单价计算 可贡献5亿元左右利润[21] 市值预期 * 保守估计传统主业市值约20亿 加上ATR入股后的增长潜力 总市值可达50亿[22] * 如果硅碳材料放量 其空间可达50-100亿 再加上固态电池 固态电解质部分 总市值预期为100-150亿[22] * 考虑到2030年的市场需求 公司可能实现10亿元以上净利润 对应200亿元市值预期 综合各因素 公司未来总市值可能超过400亿 中长期来看甚至可能达到500-1,000亿[22] * 目前公司市值约150亿 但向上空间仍然非常大[23] 其他重要信息 * 有研新材在硫化锂生产方面成就显著 通过与三井金属合作 成功实现吨级供应 目前有效产能已达到每年20吨 并且可以投入使用的产能达到了每年40吨 2024年占据了60-70%的市场份额 2025年预计也会维持这一水平[18][19] * 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维克斯 专注于VOTOR领域的新方向[15]
奥特维(688516):子公司松瓷机电推出CVD流化床设备,延伸拓展固态电池领域
东吴证券· 2025-09-28 18: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对应当前股价2025-2027年PE约22/26/25倍 [1][7] 核心观点 - 子公司松瓷机电推出CVD流化床设备 延伸拓展固态电池领域 [1] - 光模块AOI检测设备已获海外客户订单 加速落地中 [7] - 半导体&锂电业务持续放量 [7] 业务进展 - 松瓷CVD流化床设备针对多孔碳粉体材料的硅烷沉积、碳包覆工艺进行匹配设计 具备沉积&包覆均匀性更优、温度和浓度更可控、大数据统计与AI控制、高安全性等优势 [7] - 2024年底与屹锂科技达成全固态电池设备战略合作 屹锂科技专注于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研发与生产 已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重要客户供货 计划未来5年投资67亿元建设产能26GWh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 [7] - 2025年2月与美国知名光通讯公司签署订单 提供半导体装片/键合光学检测机设备 将在中美三处生产线应用 设备具备高产出能力(单机产出超行业需求)、高精度检测(达1μm)、全兼容性设计(支持100G至800G光模块) [7] - 光模块AOI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假设2030年全球需求8000万只 单台设备产能4万只 对应设备需求2000台 单台价格200万元 总市场空间40亿元 [7] 财务预测 - 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709.2百万元 同比减少22.89% 2026年预测618.7百万元 同比减少12.76% 2027年预测647.2百万元 同比增长4.60% [1][7][8]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2.9百万元 同比减少42.69% 2026年预测60.7百万元 同比减少16.77% 2027年预测64.4百万元 同比增长6.13% [1][7][8] - 2025年EPS预测2.31元/股 2026年1.93元/股 2027年2.04元/股 [1][7][8] - 毛利率预测:2025年28.34% 2026年28.55% 2027年28.65% [8] - 归母净利率预测:2025年10.29% 2026年9.81% 2027年9.96% [8]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50.48元 一年最低价31.08元 最高价66.33元 [5] - 总市值1591.11百万元 流通A股市值1588.23百万元 [5] - 市净率4.28倍 [5] - 每股净资产11.79元 资产负债率72.7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