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金融融合

搜索文档
今日重磅看点
北京商报· 2025-09-11 01:35
金融服务专题展览 - 5号馆以"融通开放"为主题 集结银行 保险 证券 基金 支付清算等内外资机构 展示金融强国建设 "五篇大文章"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及金融业扩大开放成果 [1] - 6号馆以"智惠共享"为主题 聚焦金融机构与头部科技企业深度合作 呈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3] 金融机构产品展示 - 北京银行展示全国首发入境支付与通信便利融合产品"畅游通" 推出"京心领航"科技金融服务及"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2] - 中国银行联合中国联通 北京一卡通公司专为外国来华游客打造全国首款"三卡合一"融合创新服务产品幂方卡 [4] - 工银瑞信基金将洗钱典型案例贯穿四大生活场景 通过趣味化互动实现反洗钱知识渗透 [5] - 中国民生银行通过打卡集章 网红报纸机 养老计算器 "咔咔"消消乐等互动形式展示金融创新 [6][7] - 某展位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全新中国万事达卡产品及地铁拍卡过闸等优化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体验的服务 [8] 配套会议活动 - 2025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主题为"教智驱动 色容发展" 于9月11日9:00采用线下线上结合形式在首铜园举办 [10] - 2025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主题为"数智旅游 共赢未来" 于9月11日9:30采用线下形式在首钢园举办 [10] - 国际教育合作论坛主题为"智启未来 融合创新" 于9月11日9:00采用线下线上结合形式在首钢网举办 [10] - 第四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主题为"数字重构价值链 协同共创新生态" 于9月11日14:00采用线下形式在首钢圈举办 [10] - 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主题为"制度型开放 服贸新生态--引领全球合作新动能" 于9月11日9:00采用线下形式在首钢因举办 [10] - 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国际大会主题为"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 于9月11日8:00采用线下线上结合形式在北京万达嘉华酒店举办 [10] 实地考察线路 - 9月11日下午通州区线路涵盖首钢园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 北京艺术中心 [12] - 9月11日下午经开区线路涵盖首钢园 机器人大世界 小米汽车工厂 [12] - 9月11日晚上朝阳区线路涵盖首钢园 亮马河风情水岸夜游 蓝色港湾 [12]
我省举行天府峨眉专家人才前沿科技成果对接会 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四川日报· 2025-09-07 09:20
下一步,省委人才办、科技厅(省外专局)将与四川天府峨眉计划专家联谊会进一步深化合作,精 准支持专家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四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 "天府峨眉计划"是我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设立的人才引进专项工程,主要聚焦关键技术突 破、新兴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等领域。截至目前,该计划累计引进超2000名高端人才、140余个创新创 业团队。(记者 樊邦平) 9月5日,"创新天府·链接未来"四川天府峨眉专家人才前沿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成都举行,省级有关 部门、市(州)负责同志,以及海内外院士专家、金融机构代表、科技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来自"天府峨眉计划"的专家及企业集中发布并推介一批最新科技成果,包括电动垂直起 降航空器、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射频芯片测试设备、低空AI雷达等。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 资总监围绕"专家人才创新创业融资"主题开展专项辅导。此外,多位专家与金融机构代表聚焦"金融如 何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展开交流研讨,为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对接会上,四川天府峨眉计划专家联谊会与自贡、绵阳、乐山、宜宾四市签署协同赋能倡议,同时 与省科技人 ...
佛山科促会在禅城揭牌,力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47
机构成立与架构 - 佛山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由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有研广东院 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 涵盖高校 科研院所 龙头企业 产业园区 投融资机构等50家首批单位会员 形成科研机构加高校加产业方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多元协同创新生态 [1] - 机构构建研发 孵化 投资 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信息不对称 中试薄弱和金融缺位等核心痛点 [1] 战略合作与区域协同 - 佛山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与香港科技协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动香港科研成果与佛山智造深度融合 全面打通港澳科技至佛山转化通道 [4] 金融支持与投资布局 - 汾江科创带广科创投基金于8月20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汇聚广东省科学院 广科控股及佛山本地资本 重点投资科创带内高成长性科技项目 为早期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赋能 [3] - 广东省科学院与禅城启航基金等机构合作运作禅西智造创业投资基金 支持佛山传统制造业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 加速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 [3] 产业转型与创新生态 - 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挑战 需通过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2] - 佛山市开发全国首创首单中试综合保险 大幅降低企业研发和转化试错成本 累计建成85家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 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3] - 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基金投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完善概念验证加中试验证加科技金融的成果转化模式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3]
科技推动金融行业创新,服务更加高效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46
行业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渗透至金融服务各个环节,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普惠化、高效化方向加速演进 [2] - 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使贷款审批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智能风控系统整合2000余项数据维度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秒批秒放,不良率较传统模式下降1.2个百分点 [3] - 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车险定损从人工查勘转向自助上传即赔,区块链技术使跨境支付结算时间从T+1缩短至实时到账,成本降低60%以上 [3] 普惠金融发展 - 移动支付与数字信贷在农村地区普及,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电商交易数据为超3000万三农用户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平均授信额度提升3倍 [5] - 智能投顾平台将理财起投金额从万元降至百元,实现财富管理平民化 [5] - 金融科技发展使银行服务覆盖率提升28%,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4.2个百分点 [5] 监管技术升级 - 金融风险监测平台整合全国200余万家金融机构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抓取网络舆情,提前3-6个月预警潜在风险 [6] - 区块链技术搭建监管沙盒,对创新业务进行全流程穿透式管理 [6] 未来技术趋势 - 5G与物联网技术推动支付场景从人机交互向物物自动结算延伸 [7] - 量子计算有望突破现有加密体系,为金融安全提供保障 [7] - 生成式AI成熟可能催生数字员工参与客户服务、投资研究等核心环节 [7]
92家金融机构线下参展服贸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6 06:05
展会概况 - 2025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以"数智驱动 开放共赢"为主题 打造四大平台包括全球金融创新展示 政策规则发布 合作伙伴洽谈 前沿金融体验 [1] - 线下参展企业达92家 含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68家 国际化率45.7% [1] - 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 设5号馆"融通开放"主题展和6号馆"智惠共享"主题展 [1] 展区特色 - 5号馆展示银行 保险 证券 基金 支付清算等机构在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业开放等方面成果 [1] - 6号馆聚焦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 呈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创新成果 [1] 技术应用 - 加大AI技术运用 北京银行展示智能交互数字机器人"京小宝" 工商银行展示大模型技术体系 农业银行推出VR民宿专区 [2] - 数字人民币潮流集市规划100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展区 [3] 创新产品 - 北京银行推出全国首发产品"畅游通" "京心领航"科技金融服务 "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2] - 中国银行展示"幂方卡"三卡合一服务 中国人保展示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 万事达卡展示地铁拍卡过闸等服务 [2] 配套活动 - 首次打造专属会议区 5天会期举办30余场会议论坛 预计参与人数3000-4000人次 [3]
数禾科技十周年 以“科技力”为引擎塑造普惠金融新范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4 09:38
公司品牌与战略定位 - 公司迎来成立十周年里程碑 从金融科技公司成长为行业先锋 品牌标识从SHUHE GROUP升级为SHUHE TECH 彰显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战略定位 [1] - 公司成功凝练为"数禾十力"发展体系 其中"科技力"被视为最核心的竞争力量 为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1] - 公司以卓越科技实力为引擎 成功穿越金融行业周期 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领先企业 [1] 智能决策系统建设 - 公司构建智能决策中枢"智慧大脑" 深度融合传统机器学习与大语言模型 快速精准处理海量数据并提炼有价值信息 [2] - 智能决策中枢在精准用户覆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深度分析用户数据洞察需求偏好和行为模式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2] - 公司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强化智能决策中枢 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与准确性 加强趋势预测的科学分析能力 [3] 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公司被誉为金融科技领域"基建狂魔" 自主研发多技术平台形成科学决策矩阵 支撑信贷核心场景包括精准用户覆盖 风险动态定价和资金路由优化 [4] - 公司自主研发智能风险评估系统 结合传统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实时风险监测预警 全面评估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4] - 公司自研50多个AI智能体覆盖核心信贷场景 自研平台达80个支撑科学决策 累计申请专利370余件 获得授权80余件 [5] 行业认可与资质荣誉 - 公司入选2024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百强榜单 位列第21名 [5] - 公司获得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该资质由上海市经信委 财政局 税务局及海关共同签发 [5] - 公司行业地位和竞争力获得官方高度认可 对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具有引领作用 [5]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DeepSeek模型实现开发效能提速增效 提供精准代码补全和错误监测 提升开发效率同时大幅降低开发成本 [3] - DeepSeek本地化部署提供全栈式AI解决方案 覆盖文档处理和跨团队协作 显著提升智慧办公场景协同效率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以科技力为核心驱动力 深化智能决策中枢建设 提升决策智能化水平和精准度 [5] - 公司计划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 打造更多先进技术平台 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强技术支撑 [5] - 公司将以智慧大脑和基建狂魔为支撑 深耕普惠金融领域 为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推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 [6][7]
人保财险王青:保险三项功能助力科技创新
贝壳财经· 2025-07-14 15:51
保险功能定位 - 保险具有三项独特功能:风险保障、风险减量和保险增信 [1][2] - 保险通过产品创新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各阶段并提供风险保障措施 [2] - 保险公司通过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科技企业增信以提升贷款通过率和拓宽融资渠道 [2] 科技企业特征 - 初创型及成长阶段科技企业普遍呈现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和轻资产的"四高一轻"特征 [2] - 保险功能与科技企业高风险、轻资产特征具有内在契合性 [2] 保险业务数据 - 2024年人保财险为科技活动提供保险保障31.1万亿元且同比增速超20% [1] - 签发全国首批重大科技攻关保险、低空经济专属保险等11个行业首单 [1] 政策支持背景 - 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并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金融服务的支持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行业作用 - 保险对促进科技活动主体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重要作用 [1] - 保险通过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等工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有望扩容增量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表现 - 科技创新债券推出首月全市场147家机构累计发行超3748亿元 其中金融机构发行2239亿元 非金融企业发行1509 98亿元 [1] - 交易商协会支持73家非金融企业发行977 2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1] - 银行主体发行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科创领域贷款 股权投资机构资金用途包括投向私募股权基金和直接认购基金份额 [1] 发行主体与期限结构 - 金融机构有望成为发行主力 预计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期限结构或逐步拉长 [2] - 券商可能成为关键受益主体 其多元化业务能力将在科技与金融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长期限债券占比可能提升 以更好匹配科技企业投资周期与股权基金回报周期 [1][2] 政策影响与融资优化 -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有助于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 同时缓解中长期信用债资产荒困境 [2] - 科技企业可通过债市"科技板"政策红利 灵活设计债券品种及条款 引入风险分担机制降低融资成本 [3] - 轻资产高成长民营科技企业有望借助债市获取发展资金 优化市场主体结构 [2]
科创债获批已超千亿元 券商或成科创债扩容受益主体
深圳商报· 2025-06-18 02:19
科创债发行情况 - 最近一个多月已有30家券商科创债完成发行或获批,累计规模超过千亿元 [1]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3家券商累计获批额度接近400亿元 [1] - 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获批发行额度均为150亿元,中金公司拟发行98亿元科创债 [1] - 中信证券已发行和获批的科创债规模达320亿元,位居榜首 [1] - 6月3日山西证券在深交所成功发行5亿元科创债 [1] - 6月12日第一创业证券在深交所发行了5亿元科创债 [1] 科创债投向领域 - 大多数券商科创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 [2] 行业影响 - 券商或成为科创债扩容的受益主体,除了带来承销业务增量,更提供了资产配置优化契机 [1] - 券商或成为科技创新债券扩容的关键受益主体,其多元化业务能力与资本市场专业性将在新一轮科技与金融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上海科技保险新政落地,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6-16 14:5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上海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上海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匹配的科技保险体系 [1] - 该政策标志着上海在科技与金融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保险工具创新与生态重构加速破解科技创新中的风险瓶颈 [1] - 政策从重点领域保障、产品服务创新、专业能力提升等方向发力,全链条护航科技创新 [1] 重点保障领域 - 强化科技保险对重大科研任务、产业集群突破和未来产业培育的支持 [2] - 重点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适配创新的保险保障体系 [2] - 聚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类脑智能、脑机接口、6G、硅光、第四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供定制化服务 [2] 产品创新方向 - 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保险产品矩阵 [2] - 推动研发费用损失补偿保险、研发责任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补偿保险等创新产品落地应用 [2] - 鼓励引入"沪科积分"探索保险精准定价 [2] - 上海保险业2024年在科技保险方面推出多个"首单",包括汽车芯片专属保险、专利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全球储能系统损失补偿责任保险等 [4] 机制建设与数据支持 - 建立基于"沪科积分"评价的企业阶梯式支持计划,实现财政资金精准滴灌 [3] - 建立科技保险产品目录与科技型企业名单双向互推机制,推动跨部门、跨机构数据信息共享 [3] - 将科技保险服务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范围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上海财险业实现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25万亿元 [3] - 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企业家次同比增长16%,生物医药责任保险服务企业和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2% [3] - 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能够为科技活动各环节提供保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