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刺激
icon
搜索文档
普徕仕:人工智能企业盈利前景令市场失望的风险越来越高 提升对亚洲股票至偏高配置
智通财经· 2025-09-17 16:31
随着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在望、国债发行量高企,以及关税持续对通胀构成威胁,债市可能再次认为降 息时机尚早且具通胀风险,从而推高收益率。由于长期国债收益率已面临上行压力,美联储在稳定劳动 市场而不刺激通胀之间取得平衡时,任何被市场视为失误的举动都可能代价高昂。 普徕仕对股票维持中性配置,以平衡多种因素:稳健的基本面、持续的财政支持和整体正面的企业盈利 前景,但同时需权衡估值偏高及贸易不明朗因素的影响。区域配置方面,提升对亚洲(日本除外)股票至 偏高配置。同时,透过增加对拉丁美洲股票的配置(借配置商品对冲通胀),将对新兴市场(中国除外)的 配置增至中性。 普徕仕环球投资方案主管(亚太区)兼基金经理Thomas Poullaouec称,随着美国股市接近历史高位,估值 再度昂贵,市场日益忧虑升势过于集中,以及过分依赖人工智能支出(特别是美国)。目前投资者面对的 风险在于,人工智能主题已成为市场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其他领域仍然受到高利率、关税不 明朗因素及就业市场的压力。由于市场过分聚焦于每一项与人工智能支出相关的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企 业的盈利前景,令市场失望的风险越来越高。 Thomas Poullaouec表 ...
日本股市新高后突然转跌
证券时报· 2025-09-16 11:28
突然转跌了。 在美国下调日本汽车关税、日本央行或停止加息等多个利好消息刺激下,日本股市周二(9月16日)开盘后上涨,日经225指数一度突破45000点大关,创 下历史新高,随后该指数跳水转跌。 日经225指数新高后转跌 这符合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4日签署的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定,对大部分日本输美产品征收最高15%的关税,包含汽车及零部件,部分关税减免 追溯到8月7日。 根据其行政命令,美国将对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日本进口产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此前已征收较高关税的日本进口产品不会被双重征税,而此前税率低 于15%的商品将调整至新税率。同时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非专利药品以及美国境内无法自然获取或生产的自然资源实施单独的行业特定 待遇。 日本央行或停止加息步伐 日本央行将在本周五举行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期,该行将维持利率不变。 高盛的报告指出,从风险管理角度考量,日本央行很可能在本周会议上维持现行政策利率不变。研究人员表示,虽然7月会议后发布的日本经济与物价指 标显示国内良性循环仍在延续,但关税上调的影响近期已开始体现在数据中。他们补充称,日本出口和生产呈现疲软态势,汽车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制造 ...
美国最高法院将审议关税合法性,影响几何?瑞银给出参考答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6:05
智通财经APP获悉,瑞银发布研报指出,美国最高法院已表示将于 11 月就部分美国关税的合法性举行 听证会,这使得某些关税在明年上半年被判定为非法的可能性增大。 瑞银认为,如果某些关税被裁定为非法,它们很可能会被新的关税所取代;新的关税可能与当前的关税 不同,因此关税税率可能会有升有降,具体取决于出口国。在 2025 年 4 月至裁决期间已缴纳关税的人 有权获得退款。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建议,一半的关税收入可以退还。这意味着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 0.5%至 0.7%,这将被加到财政赤字中。 瑞银指出,退还关税支付是一种税收退款。缴纳过关税的美国公司将获得一笔意外的现金支付;据估 计,约三分之二的关税支付来自小型美国公司。与以往的所得税退税支票一样,退还的关税可能成为一 项财政刺激措施。 此外,瑞银补充道,由于新的、不同的关税取代了旧的关税,可能会出现通胀偏差。如果改变关税授权 使得某些关税税率降低,那么那些因这些关税而上涨的美国商品价格可能就不会回落("价格粘性"现 象)。然而,如果新的关税制度提高了某些关税税率,可能会出现新的通胀风险。 ...
华尔街顶级机构内部分析:为什么目前美国经济还不错但是后市要大跌?
搜狐财经· 2025-09-14 07:43
来源:宏观对冲陈凯丰Kevin 下文对资产类别的影响完全合乎逻辑,也准确反映了我之前概述的格局。货币贬值的主题依然不变—— 金价突破3650美元,月度累计上涨6%,年初至今更是高达40%。美元指数(DXY)在今年大部分时间 表现不佳,目前正处于粘性通胀/周期性好转与劳动力市场现货担忧以及金融抑制/货币贬值担忧之间左 右为难。我仍然看好股市……这可能是在以下情况下的唯一结论:收入和利润增长强劲;放松管制议程 应能创造供给侧扩张(释放能源基础设施和银行资产负债表);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保持健康;创纪 录的资本支出投资热潮(不仅仅是人工智能);更低的政策利率;以及即将到来的财政刺激措施(8月 份关税收入达到300亿美元,这是另一个潜在的刺激资金来源)。我根本看不到回调的触发点,至少从 宏观角度来看是这样。正如我几个月来一直在说的——看准时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4%左右, 在我看来已经很高了……目前来看,相对于当前数据,我们几乎已经消化了鸽派情绪的峰值……如果我 对未来走势的预测正确的话,我们应该会看到一波相当可观的抛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 ...
美国低利率时代,有哪些投资机遇?
2025-09-09 22:53
美国低利率时代投资机遇与危机应对分析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科技行业 互联网公司 房地产行业 金融行业 能源行业 材料行业 医药行业[1][2][7] * 美联储 美国政府 日本央行[5][12][13]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三轮经济危机的货币政策演变 *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 美联储30个月内累计降息550个基点 政策利率降至1%[1][11] * 金融危机时期 政策利率降至接近零 开启三轮量化宽松 央行资产购买扩展到风险资产[1][12] * 新冠疫情期间 政策利率调至零附近 重启量化宽松 美联储资产规模从2019年底4.2万亿美元扩张至2022年4月8.9万亿美元[8][12] 财政政策力度与政府杠杆率变化 * 互联网泡沫时期三轮减税政策 2003年赤字率提升至5.1% 杠杆率从2001年77%升至2004年77%[14] * 金融危机期间赤字率中枢7.2% 最高达11% 杠杆率上升至120%[5][14] * 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赤字规模3万亿美元 赤字率14% 杠杆率141%[9][14] 资产价格表现差异 *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纳指最大跌幅78% 居民金融资产缩水43% 但房价上涨[2] * 金融危机期间道指最大跌幅49% 十大城市房价最大跌幅34%[4] * 疫情后低利率环境下房价累计涨幅超40% 美股累计涨幅约30% 黄金整体涨幅23%[9][10] 经济冲击部门差异 * 互联网泡沫主要受损部门集中企业部门 居民资产总额未受显著损失[10] * 金融危机时期私人部门 企业 居民及银行业都受较大冲击 进入去杠杆阶段[10] * 新冠疫情期间主要受损居民和企业 对金融部门影响较小[10] 其他重要内容 美日政策效果对比 * 美联储资产占GDP比重从2007年6.2%升至2014年23.5% 疫情期间达37%[12][13] * 日本央行资产占GDP比重2021年达131% 2024年底达78%[13] * 美国债券基金规模未出现日本式收缩 因经济韧性较强且美债收益率波动弹性更大[1][18] 居民资产配置变化 *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居民增加住房投资对冲金融资产收缩[19][20] * 金融危机后居民资产配置从住房转向股票和基金[2][19] * 08年前住房占比高点31% 13年前住房配置触底反弹[20] 美股长牛支撑因素 * 智能手机发展推动科技行业增长[2][19] * 养老金和共同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2][19] * 居民资产配置从住房转向金融资产[2][19]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8-26)
金十数据· 2025-08-26 19:47
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 -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2025年9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2026年3月、6月、9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最终利率目标区间降至2.75%-3.0% [1] -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预计美联储2025年9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但终端利率为4.00%,高于其他机构预期 [2] - 瑞银指出美联储政治化程度加深将推高美国债券市场通胀风险溢价,增加实际借贷成本和政府债务偿付支出,并可能削弱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1] - 澳新银行认为美联储独立性减弱将导致市场计入更高通胀溢价,加深美元下行趋势 [1] - 中金公司认为鲍威尔讲话未给出降息持续性与幅度的强指引,仅阐明政策反应函数,在就业与通胀风险并存背景下不宜过度解读鸽派信号 [4] 德国经济与政策预期 - 德国IFO指数显示企业信心持续上升,企业寄望于政府大规模国防和基础设施财政投资提振经济复苏 [3] - 荷兰国际集团指出德国企业乐观情绪来源尚不明确,因面临美国关税政策和出口商前景黯淡的挑战 [3] 中国猪业新范式 -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猪业已步入新范式,传统猪周期规律失效,呈现振幅收敛、长度缩短、波动下降特征,产业分工重塑和反内卷政策强化这一趋势 [5] - 龙头企业因内生增长动能和分红能力更强,成长与价值稀缺性凸显 [5] 中国股市与板块策略 - 申万宏源指出市场局部过热但未全面过热,短期可能有小幅回调但幅度可控,看好科技产业趋势和先进制造反内卷成效带来的投资机会 [6] - 招商策略短期关注AI应用、AI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五大赛道,中长期关注新科技周期下全社会智能化进展、国产替代周期自主可控、双碳周期下碳中和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6] 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 - 中金公司认为上海楼市新政对外围地区多套购房需求和改善型支付能力有阶段性提振,但政策效果限于局地市场情绪 [7] - 华泰证券指出北京、上海地产新政叠加资本市场走强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更看好一线城市复苏节奏,推荐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开发商及头部物管公司 [8] - 中信证券认为房地产政策优化有利于释放短期需求,政策会结合现实情况积极巩固市场止跌回稳 [9]
来不及了!2026年利率砍到3%,美联储降息也救不了美国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8-24 05:38
经济衰退概率与预警 - 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概率高达49% [1] - 超过半数行业已启动裁员 与历史衰退前兆高度吻合 [1] - 2025年末至2026年初被预测为经济最脆弱时段 [3] 政策负面影响 - 特朗普时期关税政策使实际关税率达23% 创百年新高 [6] - 移民限制政策加剧劳动力短缺 影响企业生产扩张 [3] - 关税成本转嫁消费者 移民驱逐维持现状或使2026年初通胀率逼近4% [3][5] 宏观经济指标恶化 - GDP增速预计从第二季度3%骤降至1% [5] - 潜在就业增长从一季度20.6万骤降至7月2.8万 远低于9万平衡点 [5] - 通胀率可能攀升至3.5%峰值 6月PCE指数年化增长率2.6% 7月CPI上涨2.7% [5] 货币政策动向 - 高盛预测美联储9月/10月/12月各降息25基点 2026年再降两次至3.0-3.25% [6] - 花旗警告若就业恶化 9月可能降息50基点 [6] - 美联储内部对2025年利率预测分歧创十年新高 点阵图差距达50基点 [7][8] 财政与债务压力 - 美国赤字占GDP比重达4% 债务利息支出激增 [8] - 新财政计划可能增加数万亿美元赤字 [8] - 高盛看空美元 指实际汇率被高估15% 与欧洲央行政策分化加剧贬值压力 [8] 行业与企业影响 - 超半数行业因成本压力导致利润缩水 [6] - 零售巨头沃尔玛准备涨价 转嫁成本予消费者 [6] - 特斯拉/谷歌等企业财报超预期但仍遭抛售 单日跌幅达10% [8] 市场流动性风险 - 8-9月美债发行抽水1万亿美元 流动性紧缩风险高企 [8] - 65%受访者预计美联储将被迫降息应对经济疲软 [8] - 债券市场抛售催化剂增多 投资者对美债避险属性信心动摇 [8]
荷兰国际:韩国三季度消费可能飙升
搜狐财经· 2025-08-22 12:43
经济预测 - 韩国第三季度消费可能因政府现金发放和财政刺激而飙升 [1] - 低迷的建筑投资可能拖累国家整体增长 [1] - 韩国央行可能将2025年GDP增长预期从0.8%上调至1.0% [1] - 韩国央行可能将2026年GDP增长预期从1.6%上调至1.7% [1] 增长潜力 - 尽管经济增长前景提升 韩国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其增长潜力 [1] 货币政策 - 韩国央行可能在10月份放松货币政策 [1]
日债又陷抛售潮
搜狐财经· 2025-08-21 21:55
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 - 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集体飙涨至多年高位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61%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 20年期收益率一度达2.655%创1999年以来最高 30年期收益率攀升至3.191%逼近历史高点[1] - 收益率曲线呈现整体上移压力 截至北京时间20点 10年期报1.611% 20年期回落至2.645% 30年期继续上扬至3.191%[1] 收益率数据变化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611% 较前值下跌0.001 跌幅0.06%[2] - 日本15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53% 较前值下跌0.014 跌幅0.55%[2] - 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645% 较前值下跌0.001 跌幅0.04%[2] - 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191% 较前值上涨0.008 涨幅0.25%[2] 收益率上涨驱动因素 - 投资者预期日本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失利后将推出新财政刺激措施 债券发行量大增导致债务规模扩大[2] - 日本持续通胀压力增加央行加息可能性 推高债券收益率[3] - 日本央行缩减购债规模导致市场需求缺口扩大 新资本监管要求导致国内金融机构及海外机构需求下降[3] 海外投资者行为变化 - 7月海外投资者对10年期以上日本国债净购买额降至4800亿日元约33亿美元 仅为6月份购买额的三分之一[3][4] - 今年前七个月净买入总额达9.2841万亿日元 为2004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4] - 海外需求退潮因日本通胀高于目标 财政刺激造成收支不平衡 央行逐步退出债市[6] 债市供需结构问题 - 日本自2016年执行负利率和货币宽松政策 央行通过购债维持低利率环境[7] - 2021年因输入性通胀和日元贬值 购债压力增加 央行国债持有规模近600万亿日元[7] - 通胀提升和货币政策正常化导致央行购债能力下滑 财政压力下国债供给增加造成供需失衡[7] 未来走势与干预预期 - 长期收益率存在上行风险 因央行减少国债购买叠加货币正常化政策[7] - 收益率走势取决于货币政策取向 财政扩张节奏 发债节奏 海外资本流动及全球利率环境[8] - 若下跌持续央行可能出手干预 包括短期流动性注入等公开市场操作 将无序收益率调整到可控范围[8] - 央行可能通过推迟或缩减量化紧缩进行干预 同时对加息时机更加谨慎[9]
中金 • 全球研究 | 印尼经济增长提速:在增长中寻求平衡
中金点睛· 2025-08-21 07:31
印尼宏观经济展望 - 2025年二季度GDP增速达5.12%,超出彭博一致预期的4.8%,为2023年中以来最大增幅,主要驱动力为家庭支出和基建投资 [2] - 家庭消费占GDP比重达53.7%,但增速连续五个季度低于5%,显示结构性挑战 [8] - 投资增速达6.99%,创四年新高,雅加达地铁扩建等基建项目是主要推动力 [7] - 政策建议:1) 谨慎货币宽松(利率从2024年Q2的6.25%降至2025年Q2的5.5%,预计Q3降至5.3%)[4][7];2) 财政刺激家庭消费;3) 贸易改革聚焦外资吸引和高附加值产业 [2][8] 关税与贸易协定 - 美国对印尼加征19%“对等关税”,为东盟第二低(仅高于新加坡10%),较原提案32%大幅下调 [3][19] - 已签署协议包括:关键矿产零关税、340亿美元能源/农产品采购MoU(含150亿美元能源、45亿美元农产品)、50架波音飞机订单(价值32亿美元)[3][21] - 棕榈油、橡胶等大宗商品出口谈判仍在推进,印尼对美出口依存度仅10%,短期风险可控 [21] 财政与货币政策 - 2025年6-7月推出15亿美元财政刺激(第二轮),措施包括交通折扣(火车票7折、海运半价)、工资补贴翻倍至30万印尼盾/月、工伤险保费减免50% [22][23] - 第三套刺激方案酝酿中,聚焦年底假期旅游和交通 [4][23] - 央行采取“有限宽松+定向干预”,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5.5%,信贷支持优先投向科技、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 [7][24] 国企重组与产业升级 - 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整合12个行业60余家国企,包括能源(Pertamina)、矿产(Krakatau Steel)、金融(Bank Rakyat Indonesia)等 [25][26] - 重组分两阶段:1) 梳理889家国企;2) 合并为约200家高效实体,年派发170万亿印尼盾红利再投资 [26] - 短期聚焦矿产/能源下游加工(镍、铝、铜),长期目标转向清洁能源转型 [25][26] 资本市场表现 - 股市:外资流出38亿美元(2024年流入12亿美元),但印尼综合指数年初至今上涨8.6%,2025年市盈率12.7倍 [6][27] - 债市:Q3吸引超10亿美元外资流入 [6][27] - 汇率:印尼盾年初至今贬值1.6%,东南亚表现最弱 [6][27] 行业配置建议 - **短期防御性**:必需消费品(烟草、乳制品等)受益于增值税豁免和本地供应链 [29][30] - **中期财政受益**:金融服务(投行/券商重组机会)、基建(新首都、高速公路、300万套住房项目)[29][30] - **长期战略**:能源与矿产(国企重组+股息再投资推动下游产业化)[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