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汽车

搜索文档
何小鹏:未来10年,AI 汽车将像前10年新能源汽车一样 100 倍增长
快讯· 2025-07-18 15:02
行业趋势 - 高算力芯片被视为未来汽车功能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差异化因素,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均认同这一观点 [1] - 未来10-20年中国汽车将向机器人形态转变,并普及至家庭场景 [1] - 燃油汽车在动力和车身方面的创新已放缓,当前软件和AI技术迭代速度显著加快 [1] 技术发展 - 汽车作为十年使用周期的产品,初期硬件(如算力芯片)的配置对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 [1] - AI汽车未来十年可能复制新能源汽车的百倍增长轨迹,目前仍处早期发展阶段 [1] 公司观点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强调芯片是汽车智能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1]
何小鹏再谈组织进化:每个部门都要使用AI
36氪· 2025-07-13 20:00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强调AI在组织管理和产品开发中的核心作用,提出"科技—群体—复利效应"是企业成功的关键[1][9][25] - 公司通过AI深度改造组织流程,包括云文档协作、AI会议纪要等,实现非必要线下会议减少30%,每天72%员工使用飞书云文档[11][13] - 小鹏将AI技术全面融入汽车研发生产,自研云端大模型和万卡算力集群,年投入超40亿元,25%代码由AI编写[16][18] - 公司推出首款算力达L3级的AI汽车G7 Ultra,搭载3颗自研图灵芯片,智驾能力上限比行业提高10+倍[17][18] - 新势力车企普遍加速AI应用,理想/蔚来分别用飞书实现供应链实时管理和6个月完成1000座换电站改造[26][27] 战略转型 - 小鹏从单一爆品策略转向体系化竞争,产品价格带从20-50万扩展至10-50万,2024上半年销量超19万辆[8][9] - 组织架构深度调整,引入长城系高管王凤英,裁撤10名高管,何小鹏亲自管理供应链[9] - 公司定位从"智驾火车头"转向全面补短板,2024Q1营收158亿元,亏损收窄至6.6亿元[13] 产品与技术 - 新车G7上市9分钟获过万订单,通过新增602km续航版本将价格下探至19.58万元[7][8] - 自研VLA-OL模型突破车端算力限制,AI应用于冲压焊接质量检测、营销海报生成等200个业务环节[18] - 数字员工IRON渗透率达70%,集成44个服务台功能,人工工单比例从15%降至8%[19] 行业趋势 - 汽车行业开发周期从4-5年压缩至18个月,智驾软件迭代以周为单位[24] - 新能源销量TOP30品牌中60%使用飞书,多维表格月活将破1000万[27] - 车企竞争焦点从硬件堆料转向组织学习速度,岚图单个研发任务时间缩短60%[27][29] 管理创新 - 强制推行云文档替代PPT,2024年短会占比达81.2%,AI生成63万份会议纪要[11][13] - 建立万人员工全球化协作体系,覆盖40多个国家员工的多语言沟通[13] - 飞书被理想称为"超级感知工具",实现供应链数据实时可视化[26]
何小鹏再谈组织进化:每个部门都要使用AI
36氪· 2025-07-11 23:51
公司战略与AI转型 - 公司CEO何小鹏强调所有部门需全面拥抱AI,并研究30多个一级中心部门的AI应用程度[2] - 提出"AI汽车"概念,计划将AI与飞行汽车、机器人等出行产品融合[2][11] - 自研云端大模型路线,投入超40亿元打造万卡AI算力集群,定制图灵AI芯片量产上车[12] - 内部接近200个业务环节使用AI,包括25%代码由AI编写、AI视觉质检、AI营销海报生成等[1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新车G7上市9分钟获过万订单,价格下探至19.58万元,搭载2000TOPS算力及L3级智驾能力[5][6][12] - 2024年上半年销量超19万辆,超出全年目标,MONA M03连续多月销量破1.5万辆[6] - 产品矩阵覆盖10万-50万元价格带,年内将发布新款P7等车型[7] 组织管理变革 - 2023年起推动组织效率提升,非必要线下会议减少30%,云文档协作使用率达72%[8][10] - 2024年AI生成超63万份会议纪要,短会占比达81.2%,AI服务台降低人工工单比例至8%[10][14] - 数字员工IRON渗透率70%,集成44个服务台功能,可审核报销单及筛选简历[14]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小米YU7上市1小时获28.9万订单,特斯拉Model Y持续施压,行业竞争白热化[2][6] - 车企开发周期从4-5年压缩至18个月,辅助驾驶软件迭代以周为单位[16] - 新能源销量前30品牌中60%使用飞书,多维表格月活将突破1000万[20] 技术研发进展 - 新车G7 Ultra搭载VLA-OL模型,官方称智驾能力上限比行业MAX车型提高10倍以上[12] - 与飞书共建AI服务台,整合财务、供应链等知识库,降低培训成本[14] - 蔚来、理想等车企通过飞书多维表格实现供应链管理、换电站改造等高效协作[18][19]
逃离AI叙事陷阱,小鹏G7打的什么算盘?
钛媒体APP· 2025-07-05 23:53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小鹏G7正式上市推出3款车型,起售价19.58万元,顶配Ultra版本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2250+TOPS,售价未突破23万元 [2] - 相较于对标车型特斯拉Model Y,G7以近乎三分之二的价格、几倍的硬件算力和豪华配置进入市场 [2] - 外界原本预计G7售价难低于25万元,但公司选择将价格压进"走量区间",打破市场预期 [2] - G7的Ultra版本预计将占整体订单量超60%的稳态水平 [12] - 公司加推602公里续航版本,起售价19.58万元,以满足市场对更具冲击力价格的需求 [11] 技术配置与合作 - G7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为整车智能化功能提供强算力支持 [6] - 与华为联合开发AR-HUD,是双方首次合作 [9][10] - 图灵芯片研发投入达大几十亿元 [21] - 公司未来仍将与英伟达等芯片公司保持合作 [21] - G7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两方面实现明显功能差异化 [6] 市场竞争与定位 - 小米YU7的入场改变了市场格局,其1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28.9万台 [4] - 公司从"高科技=高售价"转向着重打造"家庭SUV"概念 [4] - SUV产品线已完成20-30万元主力车型布局,G6面向实用科技型用户,G7面向中产科技型及家用场景,G9面向追求高级舒适体验用户 [16] -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公司认为"AI汽车"概念短期内无法带来足够销量 [4] 产能与交付 - G7已做好充足产能准备,将实现上市即交付 [23] - 公司具备每月大几千台的芯片后装能力 [17] 全球化战略 - 公司产品规划初期即考虑全球市场 [25] - 预计明年开始智驾全球化 [20] - 面向全球销售的汽车均支持硬件和软件OTA升级能力 [22] - 在欧洲市场,G6和G9已取得良好成绩 [16] 技术路线与未来规划 - 中长期将提升技术、组织、商业化、全球化四方面能力 [5][24] - 技术开发将从纵向深入转向纵横全域开发 [24] - L3级自动驾驶软件已开始部署,未来将看到L3硬件甚至L4硬软件体系 [20] - L4自动驾驶目前尚无可能性,需政策法规、硬件能力和软件能力三方面成熟 [27] - 未来AI座舱能力提升必须有单独算力,但不一定需要单独芯片 [28]
首个转型AI公司的新势力,在全球AI顶会展示下一代自动驾驶模型
机器之心· 2025-06-17 12:50
核心观点 - L3级别智能驾驶的关键在于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1] - 端到端智能驾驶正沿着大模型Scaling Laws的路径快速发展[2] - 小鹏G7作为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搭载2200TOPS算力芯片和VLA+VLM模型,实现行业突破[3][4][5] - 自动驾驶基座模型通过云端训练+车端蒸馏的技术路线,显著提升复杂场景处理能力[20][27][28] - 公司验证了自动驾驶领域的Scaling Laws,并建成万卡智算集群支持模型迭代[49][50] 技术突破 - 小鹏G7首发智驾大脑+小脑VLA-OL模型,首次加入运动型决策能力[4] - VLM视觉大模型作为车辆理解世界的AI中枢,支持多语言交互和主动服务[5] - 自动驾驶基座模型参数达720亿,训练数据超2000万条30秒视频片段[20] - 模型具备链式推理(CoT)能力,可处理训练中未见的复杂场景[21][24] - 车端token处理量压缩70%,流式多处理器利用率达85%[60][63] 行业地位 - 小鹏在CVPR 2025与Waymo、英伟达等顶流同台,展示技术领先性[6][13] - 公司是国内首个验证自动驾驶Scaling Laws的团队[49] - 建成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算力达10 EFLOPS,迭代周期快至5天[50][51] - 云端模型工厂采用FP8混合精度训练,计算效率达行业顶尖水平[55][58] 未来方向 - 世界模型将作为实时反馈系统,持续提升基座模型能力[36][41] - 技术将扩展至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领域[43] - 从"软件开发汽车"转向"AI开发汽车",建立全链路自研体系[61][62] - 年内G7将推出重大新功能,持续进化AI能力[65]
理想汽车与壳牌达成合作!零跑汽车首家香港门店开业!工信部:加大新车质量抽查监管力度!广汽丰田将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丨一周大事件
电动车公社· 2025-06-15 23:40
新车上市 - 特斯拉在美发布改款Model S/X,Model S四驱版售价84990美元(约60.99万元人民币),Plaid版售价99990美元(约71.76万元人民币),Model X四驱版售价89990美元(约64.58万元人民币),Plaid版售价104990美元(约75.35万元人民币)[5],新增冰霜蓝车漆,Model S四驱版EPA纯电续航提升至650km,Model X第三排空间优化[7] - 新款欧拉好猫开启预售,预售价8.98-10.98万元,提供401km、430km两种续航版本,配备10.25英寸液晶仪表+14.6英寸悬浮中控屏,搭载Coffee OS3智能车机系统[10][12] - 领克首款中大型插混轿车定名领克10 EM-P,采用1.5T+DHT Evo+双电机四驱组合,系统最大功率390kW,搭载新一代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具备700TOPS算力[16][17] - 小鹏G7开启预售,预售价23.58万元,首发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2200Tops,全系标配702km纯电续航(CLTC),5C超充AI电池,全域800V平台[29][32] - 一汽丰田bZ5上市,售价12.98-15.98万元,定位中型纯电轿跑SUV,搭载Momenta5.0城区辅助驾驶系统,配备33颗智能感知硬件,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550km、630km两种[34][41][43] - 奇瑞多米上市,售价5.99-6.99万元,定位5万级真5座纯电MINI SUV,提供305km、405km两种续航版本,30分钟可将30%电量充至80%[47][49] 公司动态 - 理想汽车与壳牌达成战略合作,壳牌成为理想指定润滑油战略伙伴,44000座壳牌零售及出行服务站支持理想海外补能网络建设[53] - 吉利发布雷神AI电混2.0技术,雷神EM-i可实现百公里亏电油耗2.5L,综合续航超2100km,雷神EM-p三电机四驱可实现百公里加速4.5S,亏电油耗4L级,综合续航1500+km[58][60] - 广汽丰田将推出增程版新一代汉兰达和赛那,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包括HarmonySpace 5座舱,华为DriveONE电机等,还将接入小米汽车生态[64][65][67] - 广汽集团飞行汽车GOVY AirCab亮相,定价不超168万元,计划2026年底开启交付[70][72] - 零跑汽车首家香港门店开业,正式进军香港市场[75]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04秒957的成绩刷新纽博格林北环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记录[80] - 亿纬锂能计划赴港上市,目前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九,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84][86] 国内新闻 - 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大对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等车型的抽查力度,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88]
多车企承诺“60天账期”产业链迎协同发展
华福证券· 2025-06-15 16: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家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60天,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保障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12] - 缩短账期影响整车企业现金流,限制价格战能力,保障供应链资金周转,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专题 - 6月10日晚至11日午后,15家主机厂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内,上汽、北汽还明确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 [3][12] - 供应链账期问题困扰汽车产业,缩短账期可保障供应链资金周转,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3][13] 本周市场行情 板块涨跌幅 - 2025年6月9 - 13日,汽车板块-0.8%,沪深300指数-0.3%,汽车板块跑输0.5个百分点,上周涨跌幅在申万31个板块中排第19位,年初至今涨7.8%,排第6位 [4][14] - 本周商用载货车、商用载客车、摩托车及其他分别上涨10.7%、0.4%、2%,乘用车、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分别下跌2%、1.6%、0.7% [4][21] - 汽车行业估值处于中上水平,本周下降,申万汽车行业整体PE - TTM为25.81倍,10年历史分位60.48%;PB为2.42倍,10年历史分位67.87%,商用车处于高位 [23] 个股涨跌幅 - 涨跌幅前五名:美晨生态、英利汽车、涛涛车业、一彬科技、江淮汽车 [4][28] - 涨跌幅后五名:超捷股份、纽泰格、中马传动、正裕工业、合兴股份 [4][29] 行业重点数据 乘联会周度数据 - 6月1 - 8日,乘用车零售34.3万辆,同比增19%,较上月降1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0.2万辆,同比增40%,较上月增4% [5][36] - 6月1 - 8日,乘用车批发31.1万辆,同比增10%,较上月降2%;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6.6万辆,同比增5%,较上月降6% [5][37] 汽车销量数据 - 5月汽车销量268.6万辆,环比增3.7%,同比增11.2%;1 - 5月,销量1274.8万辆,同比增10.9% [38] - 5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1.38,环比降2.1%,同比降4.2%;库存预警指数52.7%,环比降7.1pct,同比降5.5pct [39] - 5月汽车出口55.1万辆,环比增6.6%,同比增14.5%;1 - 5月,出口249万辆,同比增7.9% [39] - 5月乘用车销量235.2万辆,环比增5.8%,同比增13.3%;1 - 5月,销量1099.6万辆,同比增12.6% [39] - 5月商用车销量33.5万辆,环比降8.8%,同比降2%;1 - 5月,销量175.3万辆,同比增1.2% [39] - 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0.7万辆,同比增36.9%,渗透率48.7%;1 - 5月,销量560.8万辆,同比增44%,渗透率44% [39] 原材料价格 - 报告未提及具体原材料价格数据 行业要闻 - 6月11日,小鹏G7亮相,预售价23.58万元,将是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 [69] - 6月12日,广汽首款量产飞行汽车高域AirCab全球首发并开启预订,指导价不超168万元 [69] - 6月13日,吉利发布雷神AI电混2.0系统,第四季度将发布2款搭载雷神醇氢EF技术产品 [70] - 6月13日,哪吒汽车关联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70] 重点新车 - 6月10日,奇瑞新能源多米上市,小型轿车,纯电,价格5.99 - 6.99万元 [74] - 6月10日,一汽丰田bZ5上市,中型SUV,纯电,价格12.98 - 19.98万元 [74]
小鹏挑战车圈算力天花板
华尔街见闻· 2025-06-14 14:09
小鹏G7产品亮点 - 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超2200 TOPS,是行业其他旗舰的3-28倍,智能座舱有效AI算力比行业旗舰大26倍 [6] - 小鹏G7 Max版搭载两颗Orin-X芯片,两个版本均标配702km长续航 [5] - 小鹏G7是全球首个达到L3级算力的AI汽车,行业首发全本地端VLA+VLM模型 [7] - 小鹏与华为合作打造追光全景AR-HUD,可在雨雪天气等复杂路况下提供辅助驾驶体验 [8] 小鹏G7市场表现 - 小鹏G7预售价23.58万元,46分钟内获得1万个预订单 [5] - 小鹏汽车前五个月累计交付新车超16万台,同比增长近300% [10] - 小鹏在4月份全球电动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七 [11] 小鹏G7竞争分析 - 小鹏G7长宽高分别为4892/1925/1655mm,轴距为2890mm,空间比特斯拉Model Y大 [10] - 小鹏G7面临小米YU7、乐道L90、极氪7X等竞争对手 [10] - 小鹏G7与G6、G9形成差异化定位,G7面向中产年轻家庭用户 [24] 小鹏研发投入 - 小鹏今年在AI上投入至少45亿元,加上飞行器研发费用接近100亿元 [13] - 小鹏目标在四季度实现盈利,二季度财务状况非常好 [14] 小鹏海外布局 - 小鹏计划明年进入香港市场的所有车辆都具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11] - 小鹏正在从香港出发拓展更多海外市场 [11]
何小鹏开启算力角逐:从“造车”到“造脑”的AI汽车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10:28
小鹏汽车图灵芯片技术突破 - 小鹏G7成为首款搭载自研图灵芯片的车型,Max版配双英伟达Orin-X芯片(500Tops算力),Ultra版配三颗图灵芯片[1] - 单颗图灵芯片有效算力相当于三颗英伟达Orin X或两颗特斯拉FSD芯片,且通过编译优化未来可能提升至"1颗顶4颗"[1] - G7全车有效算力超2200Tops,达行业算力的3-28倍,支持L3级智能驾驶和本地部署VLA大模型[1] - 图灵芯片研发历时5年耗资百亿元,2020年底组建团队,2023年8月流片成功,40天完成2791项功能验证[2] 芯片研发战略与行业趋势 - 公司认为大算力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关键入场券,未来AI汽车公司都将研发主芯片作为核心壁垒[2] - 芯片研发曾因架构问题赔偿数亿元重启项目,最终实现全自研有效算力,避免通用芯片的算力浪费[3] - 图灵芯片突破智能驾驶与座舱的算力隔离,Ultra车型中两颗支持智驾(VLA/VLM大模型),一颗搭配高通8295支持座舱(有效AI算力达行业26倍)[4][5] - 公司采取双轨策略,不同车型将同时采用图灵芯片和英伟达芯片[5] 市场竞争与产品定位 - G7定位23.58万元SUV市场,预售46分钟订单破万,搭载三颗图灵芯片+华为AR-HUD,主打25万元级高性能SUV市场[8] - 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1-5月在华销量超10万辆),面临智界R7、阿维塔07、乐道L60及小米YU7等竞品围剿[8] - 公司以"硬核科技"作为差异化卖点,将智能驾驶算力天花板作为核心竞争优势[8] 商业化与研发投入 - 图灵芯片需百万片销量才能盈利,未来计划拓展至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7] - 2024年前五月公司月销均破3万辆,一季度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7] - 2024年AI领域研发投入约45亿元,加飞行器研发总投入近100亿元,一季度研发费用19.8亿元(同比+46.7%)[10] - 公司战略从"软件开发汽车"转向"AI开发汽车",通过VLA+VLM路线构建体系化能力[10]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亮相,小鹏G7小订已破1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4:12
产品发布 - 小鹏G7正式亮相 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 预售价23 58万元起 是公司2025年第一款全新车型 [2] - 小鹏G7是全球第一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汽车 [2] - 小鹏G7亮相后46分钟小订已破1万 [4] 技术规格 - 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有效算力超过2000TOPS 是行业其他旗舰的3-28倍 [2] - 3颗图灵芯片可同时驱动智驾大模型和座舱大模型 [2] - 智能座舱有效AI算力比行业旗舰大26倍 采用图灵+骁龙8295P组合 [2] - 公司认为算力是衡量AI汽车的第一标准 算力大才能跑更大的模型 用好更大的数据 [2] 自动驾驶技术 - 公司认为达到L3需满足两个标准:本地有效算力大于2000TOPS 以及本地部署VLA+VLM模型 [2] - G7拥有行业首发智驾大脑+小脑VLA-OL模型 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比行业MAX车型提升10+倍 [3] - VLA能让车辆像人类一样理解、推理和决策 在复杂场景中展现出类人般的智慧判断 [3] - 全本地端运行可让用户无惧网络延迟 全球都能享受稳定可靠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4] 未来展望 - 公司CEO表示"行业在L2时代停留了太久 是时候向前出发了" [2] - 智能座舱将会是智能驾驶后下一个AI汽车的创新引擎 [2] - 拥有大脑能力是迈向L4、L5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 [3] - 未来不用云的情况下 小鹏汽车都可以开得更好 [4] - VLM视觉大模型将指导整车能力进化 未来能实现本地聊天、主动服务、多语言等功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