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时期北京GDP预计跨过5万亿!经济增量等于“新增一个海淀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20:17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北京市“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1] - 2024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居各省区市首位[1] - 2021至202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2] 支柱产业发展态势 -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2]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2] - 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2.7%提升至2024年的38.8%[4]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产业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4] - 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全国占比约三成,积极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4] - 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5%,近200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0多种场景应用落地[4] - 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截至2024年底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5] 制造业升级与项目落地 - 制造业向新优化,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显效[2] - 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2] 消费与投资动力 - 预计2025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超过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2] - 服务消费额前四年年均增长超过7.5%,成为拉动消费主引擎,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22.6%,创历史最高水平[3] 京津冀协同发展 - 2024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7] -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近2倍[8] -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7个,产业协同由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8]
国企与民企如何协同促就业?
金融时报· 2025-09-15 11:2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企与民企通过资本协同、治理协同和产业协同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1+1>2"的效应,为稳增长和稳就业提供新动能 [1] 强化就业优先战略 - 将就业优先战略深度融入混改顶层设计,加快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后续改革 [2] - 规范国有企业参股民营企业行为,鼓励国企与民企合资合作 [2] - 推动民企深化内部改革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协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 发挥国企优势与影响力 - 构建"双向筛选"机制,聚焦产业协同度和就业潜力指标选择合作对象,同时尊重民企自主选择权 [3] - 建立"就业目标与经营指标"双约束机制,将就业贡献纳入投资评估体系并设置市场化退出条款 [3] - 通过国企资源优势与民企市场效率结合,形成"国资赋能—民企活力释放—就业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3] 鼓励混改与联合投资 - 国企通过股权投资、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参与民企发展 [4] - 民企主动对接国企需求,引入国有资本进行战略投资 [4] - 双方在并购重组、新项目建设上开展合作,优化产业链布局并共同投资扩大产能 [4] 引导产业协同布局 -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高就业产业 [5] - 支持地方国企与民企合作优化供应链、共建产业园区和联合研发中心 [5] -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以扩大就业空间 [5] 推动人力资本升级 - 人力资本升级可增强民企核心竞争力并扩大就业岗位 [6] - 统筹民企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增加就业目标,协调经济性因素与国企功能性因素 [6] - 兼顾就业"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实现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 [6]
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复旦微最新披露!
是说芯语· 2025-09-14 19:45
战略储备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末战略储备规模达31亿元 较2020年末约6亿元增长超过400% [2][3] - 存货中原材料与在产品合计约21亿元 占战略储备总规模的68% [3] 产业协同与供应链 - 2022年以来加强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深化国内外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 [4] - 供应链韧性和产能保障能力获得提升 保持全球产业链开放合作心态 [4] 技术研发与产品体系 - 构建从4TOPS至128TOPS算力芯片全谱系研发布局 首颗32TOPS产品推广进展良好 [5] - 形成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计量MCU、工业控制MCU及FPGA的多元产品体系 [2] - 建立FPAI异构融合架构芯片研发平台 算力产品拓展稳步推进 [5] 发展理念与战略定位 - 核心技术体系立足自主设计与研发 知识产权归属清晰 [2][3] - 秉持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原则 致力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长期发展 [5] - 遵循国际规则与市场规律 在全球开展合规经营活动 [2]
中国机械联会长徐念沙带队赴黑龙江结合“十五五”规划开展重点调研
证券时报网· 2025-09-14 14:07
行业发展规划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2025年9月8日至11日赴黑龙江省开展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 [1] - 行业需聚焦智能制造、技术推广、军民融合、产业协同、绿色发展及优质服务等多维度发展 [1] - 协会将搭建服务平台、协调会员矛盾、推动行业自律并凝聚行业共识以发挥积极作用 [1]
甘肃国投将成为兰石重装间接控股股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3 12:09
股权划转交易 - 甘肃政府国资委将持有兰石集团90%股权无偿划转至甘肃国投 [1] - 甘肃国投通过本次划转间接收购兰石重装6.02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46.09%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兰石集团 实际控制人仍为甘肃政府国资委 [1] 交易影响分析 - 本次划转对兰石重装财务状况、资产价值及持续经营能力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1] -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1] - 将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 [2] 甘肃国投背景 - 甘肃国投为甘肃省国有特大型综合性资本投资公司 [2] - 直接或间接控股上市公司达9家 旗下共有出资企业61户 [2] - 2024年被纳入全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综合改革企业名单 [2] 战略协同效应 - 甘肃国投将依托兰石重装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优势 [2] - 深化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2] - 形成更完整的产业协同链条 在资本运作、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 [2] 区域经济影响 - 有助于优化甘肃省属国企产业结构 [2] - 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2] -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为加强精密齿轮、减速电机等产业化能力 鼎智科技拟斥资亿元控股赛仑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3:21
收购交易概述 - 鼎智科技以现金1.01亿元收购赛仑特51%股权 成为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1] - 赛仑特主营业务为精密小模数齿轮、微型精密行星减速箱及减速电机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和低空经济领域 [1] - 赛仑特去年全年营收6775.39万元 净利润1332.96万元 今年一季度营收1400.73万元 净利润220.9万元 [1]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旨在拓展产业链完善产品结构 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1] - 利用赛仑特成熟生产工艺和行业经验加速齿轮箱产业化进程 解决大批量生产及成本控制难题 [2] - 通过"鼎智科技电机+赛仑特齿轮箱"系统集成方案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产品应用拓展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可提供"电机+减速机+驱动器"关节模组一体化方案 [2] - 医疗器械领域可提供"电机+减速箱"手术机器人动力模块 [2] - 低空经济领域可提供无人机倾转旋翼驱动系统 [2] 公司业务背景 - 鼎智科技主营精密运动控制组件设计生产销售 产品包括线性执行器、混合式步进电机、音圈电机和直流电机 [2] - 线性执行器为营收主要来源 下游客户集中于医疗器械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制造企业 [2] 财务表现 - 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亿元 同比增长20%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6.72万元 同比增长17.65% [3]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工业自动化市场拓展 直流电机和线性执行器销售大幅增长 [3]
新瀚新材分析师会议-20250912
洞见研报· 2025-09-12 21: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各部分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新瀚新材,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接待时间是2025 - 09 - 12,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经理严留新,财务总监王忠燕,董事会秘书李翔飞,独立董事黄和发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线上参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8000吨项目三车间设备正在安装,预计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产 [23] - 公司现金管理具体投向主要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的现金管理产品,包括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等 [24] - 报告期内公司未实际开展具体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仍在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计划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适时开展业务以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26] - 公司医农中间体、DFBP、光引发剂等主要产品销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27] - 公司投资鸣汐基金和浙江鹏孚隆旨在布局与主营业务相关领域,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本增值,加强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影响力,符合长期战略规划 [28] - 公司主要研发方向集中在芳香族酮类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工艺改进方面,包括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化妆品原料等产品,具体研发进展会在年度报告相关章节披露 [28] - 公司HAP产品作为化妆品原料在国内外化妆品品牌中的渗透率逐步提升,HDO产线正在建设中,HDO产品可作化妆品原料,有保湿和杀菌作用,与HAP类似用作化妆品新型防腐助剂,目标客户群体相同 [30] -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出口业务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向,以优质产品开拓新国际市场,顺应国产替代趋势开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减少出口业务风险影响 [30] - 公司医农中间体业务板块产品清单中种类较多,新产能投产前总体产能利用率较高,但该类产品分配产能有限,8000吨项目新车间投产后为其开拓了新客户和市场,故增速较快 [30]
会长话封关:“迎来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9:43
海南自贸港封关机遇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临近 为在琼渝商带来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机遇[1] - 在海南注册的重庆企业数量超过19000家 商会推动企业从传统商贸向高新技术、绿色智造、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转型[1] - 商会已推动保亭光伏整村汇流、儋州国际木业零碳新材产业园、全液冷超充电站等多个重大项目落地 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1] 政策红利与产业协同 -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实施后 海南与境外货物流通更加便利 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并拓宽全球市场渠道[3] - "双15%"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及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成为吸引企业落地的关键优势[3] - 渝商可依托重庆制造业基础 采用"重庆研发+海南加工"或"重庆核心部件+海南组装增值"模式 推动产业链高效布局与升级[3] 企业服务与营商环境 - 商会通过"商汇通"数字化服务平台组织政策解读和实操培训 邀请税务专家及权威机构提供专业辅导[4] - 海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负担明显减轻[4] 国际化市场拓展 - 商会多次组织企业赴东盟国家考察 推动环保设备、智能装备等"重庆造"产品通过海南走向国际市场[6] - 已推动重庆侨商产业园落户万州 未来将继续支持企业拓展东南亚及全球市场 提供跨境对接等系统化服务[6] 未来发展规划 -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商会计划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并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渝商品牌[8] - 打造"重庆商会企业重庆38区(县)暨海南18市(县)行"等品牌投资活动 推动"商汇通"平台与政府资源深度对接[8]
鼎智科技:拟1.01亿元收购赛仑特51%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8:52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1.01亿元收购东莞市赛仑特实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赛仑特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1] 战略协同与业务整合 - 赛仑特主营业务为精密小模数齿轮、微型精密行星减速箱及减速电机等精密机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赛仑特产品附加值较高且与公司具备较强的产业协同性 [1] - 公司不断加大驱动模块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升级智能制造能力 [1]
新瀚新材(301076) - 2025年9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6:51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8000吨项目三车间设备正在安装 预计2025年12月投产 [2] 财务与投资管理 - 现金管理投向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产品 包括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 [2] - 报告期内未实际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但计划在授权额度内适时开展以应对汇率风险 [3] - 投资鸣汐股权投资基金(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和浙江鹏孚隆科技(特种工程塑料)旨在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本增值 [3] 产品与业务表现 - 医农中间体、DFBP、光引发剂等主要产品销量均有增长 [3] - 医农中间体因新产能投产和客户市场开拓实现快速增长 [4] - HAP化妆品原料在国内外品牌渗透率逐步提升 HDO产线建设中 [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方向集中在芳香族酮类产品 包括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和化妆品原料 [3] 市场与风险应对 - 通过开拓新国际市场和开发新产品降低对美出口依赖 [3] - 积极顺应国产替代趋势开拓国内市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