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
搜索文档
大东方净利降73%,总经理席国良年过六旬、年薪123万元高过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6-28 09:5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6.43亿元,同比增长3.08% [2] - 归母净利润4363.80万元,同比下降72.97%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3884.39万元,同比下降357.07% [2] - 基本每股收益0.05元 [2] - 毛利率15.13%,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1.89%,同比下降2.74个百分点 [2] 费用与成本 - 期间费用4.61亿元,同比减少2363.10万元 [2] - 期间费用率12.65%,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1.13% [2] - 管理费用同比减少4.64% [2]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21.06% [2]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2.05% [2] 人员变动 - 在职员工2425人,同比减少229人(减员8.63%) [2] 高管薪酬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729.60万元 [3] - 总经理席国良薪酬122.93万元,高于董事长林乃机72.21万元 [3] 公司背景 - 主营业务涵盖百货及家电零售、食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及医疗健康业务 [4] - 成立日期1998年1月20日,上市日期2002年6月25日 [4] - 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山路343号 [4]
德林海“增收不增利”遭问询 回应称业绩下滑“不具持续性”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21:5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44.71%,但净利润亏损8614.87万元,剔除预计负债后净利润为-2900.98万元,亏损较上年扩大 [2][3] - 2020-2023年归母净利润逐年下滑,分别为1.93亿元、1.09亿元、5642万元、-1344万元 [2][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36%(增加817.01万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33.52万元 [4] 亏损原因 - 期间费用增加951.82万元,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1784.83万元,投资收益减少2295.88万元,所得税费用增加964.14万元 [3] - 净利润波动受行业淡季规律、短期减值计提及非经常性收益等暂时性因素影响 [4] 客户集中度 - 2024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1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1.17%,其中第一大客户销售额1.85亿元,占比41.18% [5] - 客户集中度反映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业务的行业特点,2024年无单个客户销售占比超50% [5][6] 应收账款管理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6.9亿元,坏账准备2.6亿元,账面价值4.3亿元,坏账比例较高 [6] - 当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1.19亿元,较上年增加4000万元,主要因通海县水利局等客户账龄较长 [6] - 公司计划通过动态跟踪、法律催收等手段加强应收账款回收 [6] 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业绩下滑不具持续性,行业旺季及项目回款加速将改善盈利 [4] - 采取优化成本控制、拓展新客户等措施改善经营 [4]
三只松鼠终止2亿收购爱零食,一季度增收不增利、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6-17 18:48
收购终止 - 公司终止收购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权或相关业务及资产,原计划全资子公司以不超过2亿元进行收购 [1] - 终止原因是交易各方就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经过充分讨论和审慎研究后决定终止 [1] - 本次终止仅为意向性协议终止,未签订正式投资协议,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公司业绩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 [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减少22.46%,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4] 公司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有品牌休闲食品的研发、检测、分装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坚果制品、烘焙、肉制品、果干 [4] - 公司正在推进香港主板上市进程,已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发行上市备案申请材料并获接收 [4]
超115亿元中东大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13 22:13
中油工程签署中东大单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与道达尔能源签署伊拉克阿塔维油田气体处理厂项目EPSCC承包合同,合同金额达16.01亿美元(约合115.38亿元人民币)[1][3] - 该项目采用EPSCC总承包模式,主要建设日处理320百万立方英尺(MMSCFD)的天然气处理装置及配套设施[3] - 今年以来公司三次官宣中东订单中标,本次订单是唯一正式签约且金额最高的项目[1][3] - 6月6日公司另一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标道达尔能源伊拉克天然气中游管网项目,预计合同金额2.94亿美元(约合21.22亿元人民币)[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4%至859.1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80%至6.35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8.71%至3.34亿元[5][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6%至171.2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82%至1.94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5.22%至1.67亿元[5][7] - 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和海外项目索赔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8] 市场反应与战略意义 - 截至6月13日收盘,公司A股股价报3.35元/股,单日涨幅达5.68%,总市值187亿元[8] - 该合同顺利实施将巩固公司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油气田地面工程业务,并对未来4-5年营业收入和利润产生积极影响[5]
总现金近65亿元!增收不增利的石头科技,要筹划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6-10 19:2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19.45亿元,同比增长38.03%,创近五年新高,近五年累计增幅约1.64倍 [3] - 归母净利润19.77亿元,同比下滑3.64%,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1.26%,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9][12] - 毛利率从2023年的55.13%下滑至50.14%,降幅4.99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扫地机及配件毛利率下滑2.87个百分点至52.07%,其他智能电器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9.1个百分点至33% [6][8] - 净利率降至16.55%,创2019年以来新低 [13] 业务结构 - 智能扫地机及配件收入从五年前的44.16亿元增至108.48亿元,累计增幅145.66%,2024年同比增长34.17%,销量344.93万台,同比增长32.91% [6] - 其他智能电器产品收入从五年前的1.15亿元猛增至10.7亿元,累计增幅834.4%,2024年同比增长93.13%,销量61.89万台,同比增长141.46% [6] - 境外收入63.88亿元,超过境内收入55.31亿元,境外毛利率53.7%,高于境内46.49% [21] 费用与投入 - 销售费用高达29.67亿元,同比大增73.23%,其中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19.24亿元,同比增加8.4亿元,增幅77.5%,平台服务费及佣金费用6.82亿元,同比增加3.17亿元,增幅86.94% [13][14] - 研发费用9.71亿元,同比增长56.93%,研发人员增至1043人,同比增加421人,研发费用职工薪酬5.02亿元,同比增加1.69亿元 [14][15] - 管理费用3.46亿元,同比增长63.83% [14] 资金与分红 - 2024年末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64.55亿元,资产负债率不到30% [1][23] - 2024年拟现金分红仅1.98亿元,股利支付率10%,近五年累计归母净利润79.82亿元,是同期现金分红的6倍有余 [21][22][23] - 公司披露筹划港股上市,旨在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竞争力 [18] 行业与运营 - 扫地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公司存货增至14.9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81.3天延长至92.87天 [8][17] - 2024年Q4收入49.38亿元,同比增长66.54%,显著高于前三季度增速,与"国补"政策相关 [9] - 2024年Q1收入同比增长86.22%至34.2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2.92%至2.67亿元 [9]
现金告急?合盛硅业买货不收货、收货不结款,遭天通股份怒告
华夏时报· 2025-06-09 12:49
诉讼纠纷 - 天通股份子公司及孙公司因设备买卖合同纠纷起诉合盛硅业及其子公司,涉案金额达4.77亿元 [2] - 纠纷涉及三起案件,包括天通智能与中部合盛39300万元合同未支付剩余货款26448.9万元,天通日进与中部合盛12450.2万元合同未支付剩余货款8163.08万元,以及天通智能与东部合盛13832万元合同未支付剩余货款9682.4万元 [3][4] - 合盛硅业回应称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但未正面回应拒收货物及未结款项原因 [2] 公司经营状况 - 合盛硅业近年来增收不增利,2022年营收增长10.62%但净利润下降37.39%,2023年营收增长12.37%但净利润下降49.05%,2024年营收微增0.41%但净利润下降33.64% [7] - 2024年一季度营收52.28亿元同比下滑3.47%,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大降50.81% [8] - 存货高达95.09亿元同比增长33.02%,主要因光伏板块产品投产及工业硅、有机硅产量增速远超销量 [8]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一季度,合盛硅业货币资金21.66亿元,但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高达158.36亿元,长期借款139.41亿元 [8] - 公司在建5个重大非股权投资项目累计投入超387亿元 [8] - 拟发行不超过40亿元ABS融资以优化债务结构,但近4个月无进展 [8] 行业背景 - 工业硅价格持续下滑导致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 [7] - 2021年光伏行业爆发式增长后,合盛硅业激进扩张,2021-2023年公布11个扩张项目总投资超805亿元,而2024年一季度总资产仅898亿元 [7]
吴艳妮与创维,都没能跑出“死亡之组”
格隆汇· 2025-06-09 09:47
品牌代言与合作 - 创维集团官宣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吴艳妮为品牌大使 [1] - 公司通过微博话题"创维为巴黎的妮打call"进行前期预热宣传 [2] - 吴艳妮与创维在各自领域都面临相似挑战:奥运首秀表现不佳与家电市场竞争激烈 [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总营业额690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5.5% [15] -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9%至234亿元,现代服务业收入增长125.5%至47.3亿元 [16] - 智能家电业务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11%,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收入104.1亿元下降12.9% [16] - 2021-2023年毛利率由16.78%降至13.97%,净利润率由4.48%降至2.44% [17] - 中金预测2024年营收808.31亿元同比增长17.09%,净利润12.44亿元同比增长16.37% [18] 资本市场表现 - 2023年初股价峰值5.49港元,8月12日报2.72港元 [7] - 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累计回购1.92亿股耗资5.82亿港元占总股本8.02% [9] - 2024年回购1.1亿股耗资3.32亿港元占比均超57% [9] - 实控人黄宏生持股比例由2022年48.25%升至2024年7月54.39% [10] 业务发展现状 - 电视产品收入从2021年238亿元降至2023年190亿元 [23] - 户装光伏业务4年内从1亿元增长至234亿元 [23] - 光伏行业面临产业出清和价格探底压力 [24] - 家电同行如美的、TCL、海尔均已布局光伏领域 [26][27][28] - TCL中环2023年收入591.5亿元净利润39亿元但增速下滑 [29]
突发!广东又一跨境大卖IPO终止
搜狐财经· 2025-06-05 08:22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摄影摄像器材领域,产品包括承托支架、广电器材、光学镜头等,旗下"SIRUI"品牌在专业摄影群体中广泛应用 [2] - 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从1.89亿元增至2.62亿元,归属净利润从1709.69万元增至3131.1万元,2023年毛利率达47.95% [3][4] -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76%,主要销往美国、欧洲、日韩等地区,2023年外销收入达1.97亿元 [4] IPO终止事件 - 北交所IPO流程因未回复首轮问询而终止,问询重点包括业绩增长可持续性、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空间 [1] - 监管关注2023年业绩高增长合理性,要求量化分析外销收入可持续性,尤其对影石创新的销售收入从2021年276.32万元骤增至2023年2012.81万元 [4][7]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上涨30.08%,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35.33%至2006.75万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4]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39.72%攀升至2023年55.13%,股东权益三年间从1.24亿元增至1.67亿元 [3] 业务风险 - 部分产品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外销稳定性担忧 [5] - 电影镜头市占率仅3.81%,摄影镜头市占率0.04%,核心技术专利部分为继受取得,自主性存疑 [5] 监管问询重点 - 要求公司量化解析2023年业绩增长动因,论证境外销售合理性,补充披露外销区域政策及可持续性分析 [7] - 需结合贸易政策、宏观经济、竞争格局等维度系统论证外销增长持续性 [7]
股价单日暴跌超18% 一季度增收不增利!名创优品背后隐忧重重
犀牛财经· 2025-05-31 10:0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4.2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8.9% [2] - 净利润同比下降28.92%至4.17亿元,调整后净利润率从16.6%降至13.3% [2][3]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7.2%至24.69亿元,毛利增长21.1%至19.58亿元 [3][4] 成本压力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激增46.7%至10.21亿元,主要因直营店投资和收购永辉超市贷款利息 [3][4] - 一般及行政开支增长26.6%至2.42亿元 [3] - 海外直营店相关开支同比飙升71.4%,导致单店成本高企且毛利率极低 [5] 海外扩张 - 海外门店总数达3213家,同比净增617家,其中北美门店数量翻倍至375家 [5][6] - 区域分布:亚洲(中国除外)1663家、北美375家、拉丁美洲646家、欧洲301家 [6] - 面临关税政策变化及跨区域运营复杂性挑战 [6] 国内市场挑战 - 同店销售出现中个位数同比下滑,反映经营效率下降 [6] - "低价"策略优势减弱,消费升级导致商品品质需求提升 [6] - 竞争对手挤压市场份额,行业竞争白热化 [6] 潮玩业务TOPTOY - 营收同比增长59%至3.4亿元,但IP原创能力弱于泡泡玛特 [7] - 采用大IP联名模式,2024年授权费用支出达4.21亿元,较2022年增长136% [7] - 2024年推出40余起IP衍生品联名活动,涉及三丽鸥、蛋仔派对等 [7] 资产负债 - 负债总额从77.65亿元暴增至155.08亿元,近乎翻倍 [7][8] - 资产负债率从42.85%攀升至59.22% [7] - 权益及负债总额增长44.5%至261.86亿元 [8]
名创优品单日暴跌背后:增收不增利困境凸显 国内增长触顶、TOP TOY难挑大梁?
新浪证券· 2025-05-30 15:24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名创优品美股股价单日大跌17.6%至18.29美元/股,市值较年初蒸发超20亿美元 [1] - 港股股价单日跌幅达18.2%,市值缩水近百亿港元,低于其收购的永辉超市当日市值 [1] - 高盛下调美股目标价至23.4美元,预计经调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摩根大通目标价降至21美元;中金预计2025-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减少14%、8% [1] 一季度财务表现 - 总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期内利润4.17亿元,同比锐减28.9%;经调整净利润5.87亿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6.17亿元 [2] - 毛利率提升0.8个百分点至44.2%,主要受益于海外市场和潮玩子品牌TOP TOY的快速发展 [2] - 经调整净利润退回2023年第二季度水平,创近七个季度新低 [2] 费用控制与扩张策略 - 销售及分销开支10.21亿元,同比增长46.7%,占当期毛利52.2%;销售费用率达23.1%,同比提高4.4% [4] - 海外直营店数量从281家增至548家,TOP TOY直营店从17家增至40家,同比增速超135% [4] - 租金、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合计同比飙升71.4%,重资产模式拖累利润 [4] 品牌升级与IP战略 - 推进"小改大、老换新"战略,新开门店平均面积约300平方米,裁撤低效店铺 [5] - 开设MINISO LAND IP联名集合店,定位从生活家居零售商转型为IP设计特色零售集团 [5] - IP授权费用同比增长39.6%,超150个IP库主要通过授权获得 [6] 国内增长瓶颈与海外扩张 - 国内门店首次环比缩减,内地直营店数量同比减少31.0%,合伙人及代理门店净减少106家 [7] - 内地收入24.94亿元,同比仅增长9.1%,同店销售额持续下滑 [11] - 海外新增门店数占比达71.9%,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7] TOP TOY业务表现与挑战 - TOP TOY门店总数达280家,同比增75.0%;单季收入从9500万元增至3.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0% [12] - 2021-2023年累计亏损1.26亿元,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9242.80万元利润 [14] - 依赖授权IP缺乏独特性,内部资源分配矛盾,考虑分拆赴港上市募资3亿美元 [14] 资本运作与财务压力 - 发行5.5亿美元可转债,50%用于股票回购,50%用于海外扩张及品牌建设 [6] - 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耗资62.7亿元,几乎掏空账面流动资金 [6] - 财务成本增至4900万元,为2024年同期的1.96倍,主要因可转债及贷款利息增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