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

搜索文档
直击股东大会:穿越行业发展周期 科达自控培育业绩第三增长曲线
证券日报网· 2025-06-07 08:50
公司治理与股东大会 - 2024年度股东大会通过《2024年年度报告及摘要》《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议案 [1] - 新一届董事会成员选举产生,付国军连任董事长,任建英连任董事会秘书 [1]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归母净利润0.35亿元,总资产14.96亿元(同比增长20.98%) [4] - 新能源充换电业务营收同比激增208.65%,达9700万元,占总营收22.42%,三年增长超32倍 [5] 智慧矿山业务进展 - 矿山特种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拥有73项知识产权(含62项专利),四款机器人已投入煤矿应用 [4] - 矿山运维大模型上线运行,强化工业互联网技术在矿山智能化中的应用 [4]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新能源充换电业务从2022年300万元增长至2024年9700万元,成为全国社区充电细分赛道龙头 [5] - 与海南海洋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新能源车辆充换电设施投资及运营管理项目 [5] 战略规划与未来展望 - 智慧矿山业务受行业周期性影响承压,新能源充换电业务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 [10] - 正在培育第三增长曲线,具体业务细节未公开 [10]
算力专题: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算力网络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7 01:05
算力网络概述 - 算力网络是融合通信、计算、AI等技术的新型基础设施,核心目标是实现"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推动算力成为社会级服务 [1] - 算力网络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深度融合网、云、数、智、安、边、端、链(ABCDNETS)等技术,提供一体化服务 [21] - 当前算力网络在算力度量、感知、调度等核心技术方向已取得初步成果,国内外标准组织正积极推进算网融合标准制定 [1] 工业互联网应用 - 算力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内网与外网场景:内网中可对边缘云、网关、PLC等异构算力节点进行动态调度,优化工业视觉检测、实时控制等业务 [1] - 外网中支持跨园区云化PLC远程控制、虚拟工厂AR/VR协作等场景,通过算网协同提升资源利用率 [1] - 部署方式上结合工业SDN和IPv6协议,集中式方案通过增强控制器实现算力感知,分布式方案利用IPv6扩展实现实时调度 [1] 关键技术发展 - 算力度量构建统一资源描述框架,算网感知打通IT/OT数据边界,算网调度基于SRv6/IPv6实现多因子路由 [2] - 在网计算推动任务向网络设备下沉,确定性网络保障端到端服务质量,数字孪生网络优化工业运维 [2] - 算力标识确保资源可信管理,算力网络通过算网联合优化助力"双碳"目标,减少数据中心能耗浪费 [2] 行业标准进展 - 中国移动从2021年起相继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等系列文件,确立算力网络为全新发展计划 [23] - ITU已初步建立包含6项标准的算力网络国际标准体系,形成统一术语——算网融合CNC [24] - IETF成立算力路由工作组(CATS),中国移动担任主席,首个IETF算力网络标准完成立项 [25] - CCSA成立算网融合标准推进委员会(TC621),积极推动算网融合标准实施和产业化 [26] 应用场景案例 - Cloud VR视频业务中算力网络构建云边端多层次、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满足任务上云要求 [28][29] - V2X车联网场景中算力网络协同车内、车车、车路等多维度通信,形成精准、实时的驾驶策略 [30][32] - 绿色低碳方面算力网络通过算网一体化服务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能耗,助力"双碳"战略 [33][35][36]
同比增长5.6% 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万亿元
新京报· 2025-06-06 18:07
区域经济表现 - 一季度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1][2] - 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8%(北京)、5.7%(天津)、7.7%(河北),较上年全年加快0.1、1.1和0.2个百分点 [4] - 京冀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和12.7%,北京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翻倍增长 [4] 行业动能与投资 - 制造业高端化推进,津冀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3.1%和43.3% [4] - 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4.0%(北京)、8.7%(天津)、7.1%(河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22.3%、21.4%和41.4% [5] - 设备购置投资显著增长,北京增速达1.3倍,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6.0%和26.3%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0.9亿元,同比增长0.6%,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京冀分别增长5.9%和35.1% [5] 创新与产业协同 - 京津冀共建57个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平台,一季度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1105项,成交额111.8亿元 [6] - 京津冀基金累计出资29.7亿元,覆盖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6][7] - "通武廊"区域经济表现突出,通州区GDP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北京市首位 [7] 重点区域发展 - 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空天信息领域企业达60家,京雄政务服务3500余项实现跨区域办理 [10] - 通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施工进度达85% [8] 民生与公共服务 - 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606元(北京)、15987元(天津)、9220元(河北),增速5.0%-5.6% [12] - 津冀参保人员在北京就医直接结算398万人次,占京外医保结算量的30%以上 [11] -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环京通勤人员同比增长7.1%至44.6万人 [11]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算力网络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6 17:32
算力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概述 - 算力网络是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通信、计算、AI等技术,实现"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 [1] - 算力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内网与外网场景:内网实现边缘云、网关、PLC等异构算力节点编排,满足工业控制、质量检测等实时需求;外网协同跨园区、跨工厂的云与边缘云节点,支撑远程控制、虚拟工厂等协同场景 [1] - 国内外产业界在算网融合标准制定、技术验证及试点部署取得进展,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发布白皮书,ITU、IETF启动标准体系建设 [1][25][26] 算力网络关键技术 - 关键技术包括:算力度量(统一度量标准)、算网感知(实时采集需求与资源状态)、算网调度(基于IPv6/SRv6的多因子联合调度)、在网计算(网络设备协同处理)、算网确定性(端到端可靠性保障)、算网数字孪生(工业网络虚实交互模型)、算力标识(资源可信鉴权与溯源) [2] - 需突破异构硬件抽象、边缘算力协同等技术瓶颈,通过算网一体化编排优化工业生产流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向灵活化、智能化演进 [2] 算力网络发展现状 - 中国移动2021年起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等系列文件,确立十大技术方向;中国电信《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中国联通CUBE-Net 3.0均将算力网络作为核心演进方向 [25] - 国际标准进展:ITU建立6项算网融合标准体系,IETF成立算力路由工作组(CATS),3GPP面向R19提出算力感知网络(CAN)立项 [26][27] - 国内标准进展:CCSA成立算网融合标准推进委员会(TC621),2023年完成《算力网络 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等3项行业标准送审 [28]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 Cloud VR视频业务:算力网络通过云边端协同,满足视频渲染、低时延任务需求,如自动匹配GPU算力与高质量网络边侧节点 [30][31] - V2X车联网:协同车内、车车、车路多维通信场景,将不同时延需求的应用分发至云边端算力,提升自动驾驶策略精准性 [32][34] - 绿色低碳:算网一体实现跨域调度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传统数据中心利用率仅50%,年用电量占全社会2.7%) [35][37][38] 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 - 工厂内网:连接工厂内部生产、管理要素,支持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等实时性需求 [39] - 工厂外网:连接企业上下游、云平台与用户,支撑远程协同与数据互通 [39] - 部署方式:结合工业SDN灵活组网,通过IPv6实现分布式算力感知,提升调度效率 [1]
迈迪优链(天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07
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1迈迪优选供应链(辽宁)有限公司51%2锦润(天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46%3 张立3% 来源:金融界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迈迪优链(天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立,注册资本1000 万人民币,迈迪优选供应链(辽宁)有限公司、锦润(天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企业名称迈迪优链(天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国标行业信息传 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地址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福源道北侧金 融商务楼2号楼1505室37号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2025-6-5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关天津市武清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营范围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 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 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设备销售;数字技术服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数据处理和存 储支持服务;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销售;智能农业管理;软件开发;云 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信息安全设备销售;人工智能双创 ...
工业互联网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5年)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25
工业互联网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5年)核心观点 - 工业互联网与石化化工行业深度融合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数据+平台+模型"架构优化生产流程、强化安全管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1][15][17] - 当前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基础良好但存在数据孤岛问题:2023年工业云平台应用率5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80.6% [1][28] - 提出"8+2"应用模式覆盖全产业链,典型案例显示标识解析系统年增效益超470万元,智能化工厂节能1.25万吨标煤/年 [5][10] - 2024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5%,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5% [16][28] 行业现状与转型需求 - 行业特征:产业链长、工艺复杂、安全环保要求高,涉及危险化工工艺和重大危险源 [17][21] - 核心挑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双高行业)、安全生产压力大、传统模式效率偏低,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35] - 数字化基础:中石油/中海油等头部企业已制定"数智化"战略,如中石油"三步走"路径、国家能源集团"136"发展战略 [31] 融合应用总体架构 - 三级架构: - 边缘层:通过传感器/智能仪表实现物理资产与虚拟系统实时连接 [2] - 平台层:整合数据资源开发工艺优化/预测性维护等工业模型 [3] - 应用层:开发智能调度/环保监测等业务闭环应用 [4] - 实施路径分三阶段:基础设施升级→资源整合(构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重构) [41][42] 核心应用场景 - 智能化生产:APC/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炼化装置控制精度,煤化工设备预测性维护 [5] - 安全生产:物联网+AI视觉监测危险源,特殊作业数字化管理使隐患整改率达97.34% [5][10] - 绿色低碳:EMS系统优化能源配置,炼化余热回收助力"双碳"目标 [5][35] - 供应链协同:全流程追溯系统接入64家企业,标识注册量超3.7亿次 [10] 关键能力建设 - 网络设施:推进5G/工业PON部署解决传统网络时延高问题 [6] - 标识解析:建设二级节点实现设备/产品全生命周期标识 [7] - 数据体系:建立工业数据湖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支撑能耗分析等场景 [8] - 安全保障:构建覆盖设备/网络/数据的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 [9] 典型案例成效 - 中海油标识解析系统:年增经济效益470万元 [10] - 中石油长庆乙烷制乙烯工厂:劳动生产率提升20%,装置平稳率100% [10] - 茂南石化工业园: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测,节能1.25万吨标煤/年 [10] 政策与产业背景 - 国家层面:工信部推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增速10.65% [16][29] - 行业标准:发布《石化和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成立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 [29]
广东联通周立松:携手联盟各方,共促新兴产业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09:07
行业动态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及成立大会将于6月6日在广州召开,由多个政府部门指导和支持,旨在汇聚最优资源和最大力量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1] - 广东是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0%,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 [1] - 广东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全球产业高地,产业联盟成立将加快AI芯片、低空经济、新能源、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布局 [6] 公司布局 - 广东联通把握发展机遇,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生态协作为纽带,在工业、政务、医疗等多个领域推广AI应用 [2] - 2024年11月成立全国首个"中国联通(广东)新型工业化研究院",已覆盖全省21个地市,汇聚千名技术专家与产业行家 [2] - 打造了10个省级产业转移园智慧园区、100多个高质量发展5G标杆示范项目、19个省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带动3000多家中小企业转型 [2] 技术能力 - 广东联通技术布局围绕AI基础设施、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AI安全五大核心展开 [2] - 建成韶关国家东数西算枢纽,布局大湾区400G超大带宽、3ms超低时延算力专网,正在建设21地市的边缘智算中心节点 [3] - 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信息通信、医疗数据集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建设成果 [3] - 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35个行业大模型,服务300多家客户 [3] 应用案例 - 在工业领域推出"老师傅"大模型,赋能佛山海天味业、东莞衣针衣线等企业 [3] - 在医疗领域参与中山三院智能手术台建设 [2] - 依托5G-A万兆带宽、低时延等优势,建成全球最大、速率最快的5G共建共享网络 [4] 创新体系 - 深化"两院四公司"创新体系,"两院"指新型工业化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四公司"涵盖产业互联网、数智医疗、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 [4][5] - 该体系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一点两地"新定位 [5]
工业互联ETF(159778)成分股普涨,中信证券提示Robotaxi催化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6-05 10:33
工业互联ETF表现 - 工业互联ETF(159778 SZ)上涨0 61%,关联指数工业互联(931495 CSI)上涨0 42% [1] - 主要成分股中工业富联上涨2 99%,歌尔股份上涨2 13%,浪潮信息上涨1 78%,国电南瑞上涨0 91%,深信服上涨3 06% [1] 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影响 - L4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推进,Robotaxi头部公司周订单同比增长400% [1] - 特斯拉计划6月在奥斯汀运营Robotaxi,Robovan在快递业降本增效显著,Robotruck作业效率逼近人效 [1] - 工业互联ETF成分股中深信服、工业富联等涨幅居前,部分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带动的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需求提升 [1] 商业航天与军工产业链 - 分布式低轨星座具备抗干扰能力强、网络抗摧毁能力强和对高超声速导弹探测能力强的特点,是商业航天防务需求的根本驱动力 [2] - 卫星无线互联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仅国内"千帆"和GW星座组网带来的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服务市场空间将分别超过2700亿元和800亿元 [2] - 军工产业链中游结构件/分系统环节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2025Q1同比增长12 09%,下游总装环节存货同比增速达17 73%,反映出产业链景气度有序传导 [2] 关联产品与个股 - 工业互联ETF(159778),联接基金(A类 021082,C类 021083,I类 022883) [2] - 关联个股包括比亚迪(002594)、北方华创(002371)、韦尔股份(603501)、汇川技术(300124)、宁德时代(300750)、海康威视(002415)、科大讯飞(002230)、国电南瑞(600406)、工业富联(601138)、兆易创新(603986) [2]
唯一一个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省份,不是广东,也不是江苏,而是……
搜狐财经· 2025-06-05 09:51
山东制造业的独特性 - 山东是中国唯一覆盖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涵盖197个工业中类和526个工业小类[5][8] - 山东拥有从资源开采到终端制造的全链条自治系统,是全球工业体系中唯一具备此能力的省级区域[5][12] - 山东制造业的供应链生态极其扎实,企业如潍柴动力、魏桥集团、晨鸣纸业、海尔集团等均具备垂直整合能力[9] 山东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 工信部评选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中,山东以76个产品位居全国第一[9] - 山东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长期排名前列[9] - 山东拥有魏桥集团、潍柴动力、兖矿能源、山东能源、海尔集团等全球500强与中国500强企业[9] 山东制造业的发展路径 - 山东制造业的发展基于资源禀赋,但不止步于资源型优势,而是建立了强大的中段工业加工能力[12] - 山东制造业具有"技术耐心"的特点,擅长长期打磨工艺、提升效率、降低能耗[15] - 山东采取"夯实底座"的政策路线,通过"以链促群""以群带新"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升级[16] 山东制造业的全球地位 - 山东是全球范围内极其稀缺的"工业全谱系样本",具备从资源开采到高端应用的全套能力[18][19] - 相比美国加州、德州以及德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强国,山东在一个省级区域内实现了更完整的制造体系[18] 山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 山东正在推进"链长制"机制,以产业链为单元推动技术改造和能力提升[20] - 兖矿集团打造"数智矿井"系统,实现井下自动巡检、智能通风调节等智能化应用[20] - 潍柴动力研发全球领先的氢燃料发动机,并在多个物流重镇试运行[20] - 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已对外输出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 山东制造业的战略意义 - 山东制造业的升级是从"大而全"走向"强而新"的转型[21] - 山东的产业根基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最大的杠杆空间与放大效应[21] - 在全球产业链碎片化背景下,山东"区域自足"的制造能力具有战略安全意义[21]
把握好广阔增量空间(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29
传统产业增量空间 - 我国传统产业具有基础稳固、体系完备、能力强大等特点,中国大市场孕育广阔增量空间 [1] - 建材等传统产业虽面临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但企业通过创新开拓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1] - 北新建材等公司推出隔声墙、吊顶系统、4小时防火墙等解决用户痛点的新产品 [1] 需求升级带来的机会 -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将带来新投资和消费需求 [2] - 未来5年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需更新约60万公里管道,带来约4万亿元投资需求 [2] -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催生新需求,如服装功能细分(防晒、速干等)创造新市场 [2] 产业升级与技术赋能 - 技术革命使之前难以实现的设计和功能成为现实 [3] - 心连心集团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卫华集团开发防摇摆精确自动定位起重机 [3] -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降低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成本,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数字赋能降本增效 [3] -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耦合联动将推动共同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