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中泰证券: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6-27 19:09
公司发展成果 - 中泰证券4只产品入围山东省"好品金融"名单,体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和"美美与共"核心价值观 [1] - 公司扎根齐鲁24年,已成为经营稳健、品牌信誉良好的全国大型综合类上市券商 [1] - 2024年度投行与债券业务质量评价中双双获评A类,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执业质量评价跻身"一档",为全国仅有的3家同时获得最高评价的券商之一 [1] 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能力 - 公司成立党委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组建超过650人的专业金融科技团队,年均IT投入超10亿元,投入强度连续五年行业领先 [2] - 相关成果获国务院"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项目"认证、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全能君鼎奖" [2] - "基于大模型的证券行业全域数据库健康监测平台"入选数字金融产品名单,成为行业科技创新代表项目 [2] 客户服务与平台建设 - 打造"中泰财富"平台与"齐富通"APP,为超1000万客户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服务,"齐富通"连续七年蝉联"十佳券商APP" [2] - 面向机构客户的"中泰尚元"平台实现线上开户、智慧投研等功能,提供全流程数智化服务 [2] - 自主研发的XTP交易系统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量化私募交易平台,客户覆盖率超过全市场的90% [2] 服务实体经济与融资成效 - 构建投行、投研、投资一体化协同的智能服务体系,近5年累计为全国700多家企业提供股债融资超过8500亿元 [3] - 为山东本地200多家企业融资2400亿元,省内股权融资数量连续五年位列行业首位 [3] - 2024年A股IPO过会单数位列全国券商第5,发行单数位列第6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建设一流证券公司 [3] - 组织开展"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专项行动,持续丰富"好品金融"供给,为山东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中泰智慧" [3]
全市首个黄金珠宝产业绿色园区在盐田区落地开园
搜狐财经· 2025-06-27 18:55
深圳市黄金珠宝产业绿色园区开园 - 深圳市首个黄金珠宝产业绿色园区在盐田区正式开园,标志着黄金珠宝产业向"生态+产业"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1] - 园区规划建筑面积超8.6万平方米,通过盘活老旧工业区存量空间,吸引优质企业集聚,推进产业强链补链 [3] - 盐田区将深化园区示范效应,为企业提供设计研发、展示交易、品牌运营、检验检测等全链条服务,打造技术首用、产品首发、品牌首秀平台 [3] 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 盐田区加快推进黄金珠宝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与科技、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3] - 抢抓"无氰镀金"技术入选国家绿色技术目录契机,围绕"轻克重、高工艺"消费新趋势推动产业升级 [3] - 龙头企业周大福提出"数智融合·绿创未来"理念,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示交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6] 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 百泰集团无氰硬金技术获发明专利,"油压黄金吊牌"系列成为行业首个获"碳标签评价证书"产品,部分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提质降耗 [6] - 宝铸珠宝以"零碳园区"为目标,采用光伏覆盖和工业废水循环技术,数智化平台缩短研发时间30%,实现设备实时监控与柔性生产 [7] - 百泰计划整合环保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打造"零污染、高效率、可复制"的绿色示范园区 [6] 行业未来发展布局 - 园区将作为产业绿色转型"试验田"和"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共生"模式的"样板间",打造企业总部集聚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数智化转型引领区 [9] - 同步举办"点亮黄金珠宝"产业活动,聚焦设计赋能和AI技术驱动转型,探索行业新可能 [7] - 盐田区将依托产业集聚优势,为深圳建设全球时尚之都贡献"盐田力量" [9]
泸州老窖“碰杯”夏季达沃斯:分享一瓶数智化的中国白酒
第一财经· 2025-06-27 18:45
夏季达沃斯论坛背景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吸引全球90多个国家地区政商学界嘉宾参与[1] - 论坛聚焦世界经济新态势和未来产业趋势 今年两场分论坛与人工智能相关 AI成为最热话题之一[6] 泸州老窖的科技转型 - 公司作为中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代表 董事长刘淼分享传统白酒与人工智能"双向奔赴"的创新经验[2] - 公司拥有452年历史的1573国宝窖池群和701年传统酿造技艺 同时是科技赋能传统酿造最突出的酒企之一[9] - 公司提出"科技是激活传统的火种"理念 打造白酒行业卓越级智能工厂 形成可复制解决方案[10] - 建成行业领先的黄舣酿酒生态园和以"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智能包装中心 在物流管理营销等方面实现数智化[10] 人工智能应用成果 - 数字孪生系统使设备利用率提高45% 应急响应效率提升40% 运维成本降低25%[14] - AI构建"黄金生产批次"模型 缩短工艺偏差响应时间80% 精准预测优质酒出酒比率[14] - 通过AI大模型实现工艺参数化 生产智能化 营销精准化 将工匠精神与数字化能力结合[15] 品牌国际化战略 - 国窖1573成为论坛"文化之夜"指定白酒品牌 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文化底蕴[2][16] - 论坛现场吸引中外嘉宾驻足品味 通过展示非遗酿造技艺传播中国白酒文化[18] - 借助达沃斯平台获得国际精英圈层背书 提升品牌高端稀缺价值 构筑品牌护城河[18] - 触达全球潜在高端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注入"全球性高端消费品"品牌基因[18] - 展示符合国际标准的透明化生产管理体系 为白酒出海提供科技语言和信任基础[19]
金融“组合拳”激活消费引擎 哈银消费金融以数智化创新助力4000亿普惠目标
在线上业务方面,哈银消费金融依托自主研发的APP、小程序及公众号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 操作。通过整合征信数据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公司构建智能风控系统,精准评估客户信用并快速授信, 同时提供灵活分期还款服务。线下业务则由专业化直营团队运营,采用"数字化+属地化"服务模式,城 市经理提供面对面金融服务,严格执行"实地尽调"风控标准,确保业务合规,客户扫码即可完成线上申 请,结合线下专业服务与智能审批,享受安全可靠的消费信贷体验。与此同时,哈银消费金融积极创 新,聚焦智能养老等新兴趋势,围绕场景化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5月,哈银消费金融已助力 普惠金融消费总额超4000亿元,服务触达1800余万人,充分彰显科技创新在提振消费中的核心支撑作 用。 秉承"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理念,哈银消费金融以稳健经营为根基,通过数智化转型优化产品供给结 构、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其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也为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 范样本。未来,随着《意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哈银消费金融有望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为扩内 需、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2 ...
从快递小镇到多元供应链 详解中国物流产业的“青浦样本”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7 01:10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连续11年全球第一,相比2014年的140亿件增长超11倍 [1] - 快递平均单价从2014年的14元以上降至2024年的8元,降幅超40% [1] - 青浦区聚集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极兔、顺丰等头部企业总部,2024年区域快递业务量达20.5亿件 [1] 青浦区物流产业区位优势 - 紧邻虹桥国际交通枢纽,G2/G15/G50三条高速贯穿,1小时覆盖长三角腹地 [3] - 华新镇因临近高速道口成为核心承载区,圆通2003年率先入驻 [3] - 韵达上海转运中心辐射江浙沪超1000个网点,提升区域转运效率 [3][12] 政府治理与营商环境 - 采取"不打扰、不干预"策略,给予民营快递自由生长空间 [4][5] - 2025年成立物流工作专班,累计投入300亿元完善路网建设 [5] - 推行"减量化+盘活存量"土地策略,试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 [5] - 优化营商环境8.0版实现政策直达,形成"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 [6] 数智化转型成果 - 圆通总部实现每小时3000件无人供件产能,日处理量达300万件 [7] - 中通"无人机+无人车"联运使配送效率提升50%,成本降30% [7] - 中通自研100+数字化工具,无人车覆盖180城,累计行驶1000万公里 [8] - 韵达无人机医疗配送时效较陆运提升200%,物流配送效率增40% [9] - 2024年中通/圆通/韵达单票运输成本分别降至0.41/0.42/0.42元,同比降8.8%/9.41%/28.06% [11] 产业链升级与附加值挖掘 - 圆通开通150+国际货运航线,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分拣中心拓展中亚市场 [13] - 安能首创"货运合作商平台"模式,成为零担快运行业领跑者 [14] - 西郊国际农产品中心实现70国农产品集散,日均处理冷链货流 [15] - 虹桥花谷项目规划年交易额50亿元,目标带动300亿元花卉产业集群 [16] 行业生态演进路径 - 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转型,自动化分拣线覆盖率超100家企业 [9][10] -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化技改,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创新链 [10] - 产业定位从"快递运营商"升级为"供应链集成商",拓展冷链/跨境/低空经济等高附加值领域 [13][14]
破局·重构·新生 阿里资产峰会圆桌共话数智化浪潮下的资产生态协同新范式
财富在线· 2025-06-26 16:51
行业峰会概述 - "创见·数智——2025阿里资产年度峰会"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举行,聚焦数智化浪潮下资产业态的创新与协同 [1] - 圆桌论坛主题为"破局·重构·新生",涵盖特殊资产盘活、国有资产数字化、破产重组趋势等议题 [1] - 论坛由阿里资产副总裁陈春主持,汇集学术界、企业界及服务机构专家参与讨论 [1] 资产盘活实践与挑战 - 资产处置与盘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3] - 江苏炜赋集团通过阿里资产平台成功处置1763套安置房,成交额17.19亿元,溢价率达44% [3] - 经验延伸至低效、废旧资产,覆盖综合园区运营、人才安居、商业经营、特殊资产处置四大领域 [3] - 未来3-5年需构建以"效率、价值、风险"为核心的可持续盘活生态 [3] 市场化手段与破产重组趋势 - 资产管理公司需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风险,为问题资产注入新生机 [4] - 破产清算仍是基本盘且效率优先,但重整质效未达预期,非上市公司投资乏力 [4] - "庭外重组破局,企业家自救"将成为重要新趋势,破产管理人角色拓展为"破局者"与"重组师" [4] 数智化与生态协同 - 数智化变革赋能实践,未来资产交易将日趋专业化、复杂化及多元化 [6] - 资产处置方、平台方、服务方、律所、会计所等需深度协同,实现国有资产从"静态沉淀"到"动态增值" [6] - 行业共识为"技术赋能是手段,生态协同是关键",进化路径包括智能化、协同化、价值化 [6] 阿里资产战略升级 - 阿里资产将从"资产交易平台"升级为"一站式资产服务平台" [7] - 以技术为驱动,升级产品、展业模式及服务体系,共建开放、智能的资产服务新生态 [7] - 赋能资产全链路价值提升,定义资产经营未来新图景 [7]
卢俊卿民企巡讲图谱:健康筑基×财富换轨×传承破局
搜狐网· 2025-06-26 13:33
巡讲核心内容 - 天九共享集团创始人卢俊卿完成《老板悄悄话之赢在下半场》六城巡回演讲,覆盖北京、深圳、长沙、温州、南宁、武汉,为超5000位企业家提供代际传承与产业升级的系统化实践指南 [1] - 巡讲以"告别悲壮、拥抱从容"为主线,聚焦"健康革命、财富跃迁、传承觉醒"三大战略,贯穿京津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区域 [1] - 武汉站作为收官站紧扣"中部崛起"国家战略,聚焦智能制造、光谷科创等区域产业特色,提出"换赛道、换模式、换活法"三大数智化转型策略 [3] 区域战略落地 - 北京站首倡"告别悲壮,拥抱从容"发展哲学,通过AI神曲《老板难》揭示企业家事业健康双重危机 [3] - 深圳站锚定人工智能等四大风口,为科创企业绘制生态地图 [3] - 长沙与温州站以数字经济重构产业基因,用赋能平台激活传统业态 [3] - 南宁站将民营企业视为中国经济"承重墙",强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需借助共享平台开启"第二春" [3] 企业转型方法论 - 针对华中地区家族企业传承难题,引用数据指出"被动接班者三年内离职率达68%",呼吁建立"战略传承"思维 [3] - 提出民营企业下半场竞争是资源整合的智慧战,需从"汗水换增长"转向"智慧创价值" [5] - 构建"诊断—开方—落地"全链条赋能体系,将30多年商海实战凝练成可复制的方法论 [5] 战略价值定位 - 强调民营企业的下半场需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从守护生存底线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5] - 巡讲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书写中国民营经济"从容生长"的生动实践 [5] - 系列巡讲将持续扩展至更多城市,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5]
北方铜业(000737) - 000737北方铜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5
2025-06-25 19:46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铜金属开采、选矿、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业务覆盖铜业务主要产业链,是有色金属企业 [2] - 主要产品为阴极铜、金锭、银锭、铜合金带材及压延铜箔等,阴极铜产能 32 万吨/年,硫酸产能 122 万吨/年,铜合金带材产能 2.5 万吨/年,压延铜箔产能 5000 吨/年 [2] - 2024 年营业收入 241.07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1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68.38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71 亿元 [2][3] 财务与扩产情况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资产负债率为 64.88%,2024 年募资 9.655 亿元满足募投项目建设需求,生产经营和现金流正常 [4] 竞争优势 - 铜矿资源储量大,截至 2024 年底,铜矿峪矿保有铜矿石资源量 2.13 亿吨,80m~ - 325m 标高范围内查明工业矿体(5 号)铜矿石资源量 10371.8 万吨,品位 0.84%,金属量 869557 吨 [5] - 矿山开采技术先进,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国际先进,多项指标优于行业平均或先进值,铜精矿成本行业领先 [5] - 产业链一体化,拥有从勘探、开采、选矿、冶炼到深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降低运营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5] 资源开采年限 - 截至 2024 年底,按 900 万吨/年开采规模,铜矿峪矿现有采矿权范围内保有铜矿石资源量可服务 20 余年 [6] 经营风险 - 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阴极铜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会影响公司业绩 [7] - 安全生产风险,铜矿石开采作业环境复杂,存在多种自然灾害和事故可能性,防护不当会造成损失并影响生产 [7] 产能计划 - 暂无冶炼产能扩张计划 [7] 产业链布局 - 上游强链,加强铜矿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深部接替资源勘查,推动与科研院所等合作,争取政策支持 [7] - 中游补链,深化再生铜资源利用,适时建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实施数智化转型发展 [7][8] - 下游延链,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提升,依托孵化基地招商引入下游企业,加大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 [8] 再生铜业务 - 吸引培育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聚集区,推进废铜回收等一体化发展,保障原料供应 [8] 黄金业务 - 铜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金、银等有价金属,2024 年生产金锭 6.3 吨,2025 年计划生产 6 吨,自有矿山铜矿石伴生少量黄金,黄金价格上升对业绩有积极影响 [8] 高性能铜带箔项目 - 一期工程建成,工艺流程全线打通,建成铜合金带材产能 2.5 万吨/年,压延铜箔产能 5000 吨/年 [8]
AI驱动油气产业数智跃迁
中国化工报· 2025-06-25 12:30
行业趋势与AI技术应用 - 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转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石油行业深刻变革 [1] - AI技术成为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应用覆盖油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炼油化工、产品销售等全业务链 [1] - AI加速向石化行业新材料研发、炼化生产、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经营管理等各业务领域融合 [2] 企业合作与技术实践 - 华为持续加大油气行业投入,与客户、伙伴合作推动数智技术与油气行业深度融合,覆盖油田勘探与生产、管道运输、炼油化工、成品油零售等领域 [1] - 昆仑数智借助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探索新型业务模式,打造智能化平台以优化多能协同效率、挖掘增长潜力 [1] - 华为与多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合作,展示大模型在油气勘探、开发、运销、炼化等场景的应用 [3] 战略部署与人才培养 - 石化企业需结合规模、业务需求、数据基础等因素,统筹考虑"能力—效率—成本",系统谋划AI大、小模型部署方向,推动与石化工艺和装备的深度融合 [2] - 数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需面向管理、业务、技术人才开展体系化培养,通过训战结合模式孵化战略能力 [2] - 华为强调大模型在解决行业痛点、提升业务效率与安全性、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3]
湘江新引力 | 三诺生物发展的“三级跳”:湘江新区沃土共育新高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1:34
公司发展里程碑 - 三诺生物全球研发中心进入收尾阶段,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预计12月投入使用,将聚焦生物传感产业链攻关和可穿戴、高端植入医疗设备研发[1] - 2004年7月推出第一代血糖仪产品,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血糖仪企业,产品销往187个国家和地区[3][4][9] - 2012年3月19日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生物传感行业第一股[8] - 2023年新一代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上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13] 研发与技术布局 - 全球拥有7大研发中心和8大生产基地,研发人员836人,占总人员17.66%,其中海归人才88人[9] - 2021年与湘雅二医院、香港大学合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参与芙蓉实验室共建[5] - 成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3] - 2022年调整企业愿景为"全球领先的糖尿病数字管理专家",推动全业务场景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11] 国际化战略 - 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发展,在全球工厂实现财务、IT、HR、文化、管理协同[8] - 2012年引进顶尖科学家蔡晓华推出国内首款多功能生化分析仪,2015年引进外企HR高管王月峰建立国际薪酬体系[8] - 业务覆盖187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研发中心将集成人工智能、数字AI等前沿技术[1][9][13] 行业背景与市场需求 -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从1980年0.7%升至2002年城市4.5%、农村1.8%,当时血糖仪被外资垄断价格高达数千元[3] - 创始人李少波在90年代预见糖尿病爆发风险,创立公司目标为研发"买得到、买得起、愿意买"的血糖仪[3] - 公司定位未来十年市场需求,认为生物医药企业必须快速拥抱AI技术,形成"人+AI"核心能力[11] 区域发展支持 - 湖南湘江新区提供政策优惠、灵活性用地、友好上市环境,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配套集群[5][7] - 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及长沙医院保持产学研合作,国际人才服务之家助力引进海归人才[5][8] - 新区完成从产业链配套到创新全链条建设,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体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