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电力领域首个单波400G超长距传输链路在疆搭建完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6:17
技术突破 - 国网新疆电力联合多家单位成功完成国内电力领域首个单波400G波分系统超长距无中继传输链路搭建 [1] - 实现了355公里传输距离的稳定运行 [1] - 采用高阶拉曼的大容量超长距光传输系统模型并优化了光功率均衡和非线性效应抑制等关键技术 [2] - 成功实现了最大31波400G光传输链路在355公里距离的稳定运行 [2] 行业背景 - 现代能源体系加速构建 电网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1] - 当前10G速率SDH 100G速率OTN网络已难以满足未来全景视频监控 全景数据采集 算力网络建设等大容量电力业务承载需求 [1] - 构建更高容量 更高速率 更高效率的新一代超大容量光网络成为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 [1] 技术挑战 - 国家电网公司以特高压为骨干的交直流大电网 光缆具有站距大 广泛应用OPGW的特点 [1] - 在电力400G波分技术应用方面面临超长距离光路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挑战 [1] 应用前景 - 此传输链路的成功试点应用将显著提升电力通信骨干网络的传输性能和业务承载能力 [2] - 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2]
上汽集团(600104):1Q25利润环比改善 重组+对外合作推动自主品牌新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5-07 16:32
2024年业绩及1Q25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 4%至6 140 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 2%至16 7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转亏至-54 1亿元(2023年为盈利100 4亿元) 毛利率同比下降0 8个百分点至9 4% [1] - 1Q25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 9% 环比下降29 2%至1 376 8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 4% 环比转正至30 2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 4% 环比转正至28 5亿元 毛利率同比下降0 7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2 3个百分点至8 1% [1] - 2024年业绩压力主要来自整车销量下滑及上汽通用亏损 MG印度股权转让带来非经常性损益 1Q25利润改善得益于整车产销回升(1Q25批售销量同比增长13 3%至94 5万辆) [1] 合资品牌表现 - 2024年对联营与合营企业投资收益为-13 3亿元(2023年为107 2亿元) 1Q25投资收益环比转正至15 4亿元(4Q24亏损45 9亿元) [2] - 上汽大众2024年销量下降5 5%至114 8万辆 但净利润增长51 3%至47 4亿元(单车盈利增长60 2%至0 41万元) 2025年1-4月销量下降8 6%至31 1万辆 [2] - 上汽通用2024年销量暴跌56 5%至43 5万辆 净亏损266 9亿元(单车亏损6 14万元 vs 2023年盈利0 25万元) 2025年1-4月销量下降6 3%至15 1万辆 [2] - 上汽通用五菱2024年销量微降4 5%至134万辆 净利润增长12 3%至10 4亿元(单车盈利增长17 6%至0 08万元) 2025年1-4月销量大增45 2%至50 4万辆 主要受益于星光S等新车型 [2] 出口及自主品牌发展 - 2024年出口零售销量增长2 6%至108 2万辆 公司通过欧洲市场新车抢运 HEV车型投放及拓展南非市场应对欧盟反补贴调查 4/10欧盟与中国达成共识 可能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现行关税 [3] - 2024年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约60% 已完成荣威和飞凡品牌融合 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尚界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秋季上市 [3] 盈利预测调整 - 因合资品牌转型压力 下调2025E-2026E归母净利润预测35% 5%至80 5亿元 131 2亿元 新增2027E预测165 3亿元 [3]
上汽集团(600104):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1Q25利润环比改善,重组+对外合作推动自主品牌新发展
光大证券· 2025-05-07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承压,1Q25利润环比改善,主要因2024年整车销量下滑和上汽通用亏损,1Q25受益于整车产销回升 [1] - 合资仍面临转型困境,通用五菱成绩亮眼,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面临产品结构转型问题,上汽通用五菱受益于新车型上市 [2] - 中欧电动车贸易破局出口或迎转机,重组+对外合作推动自主品牌新发展,出口业务预计迎来转机,自主品牌在重组和对外合作推动下将有新发展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5.4%至6140.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88.2%至16.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转亏至-54.1亿元,毛利率同比-0.8pcts至9.4% [1] - 1Q25公司营业收入同比-0.9%/环比-29.2%至1376.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1.4%/环比转正至30.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34.4%/环比转正至28.5亿元,毛利率同比-0.7pcts/环比-2.3pcts至8.1% [1] 合资企业情况 - 2024年对联营与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13.3亿元,1Q25对联营与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30.1%/环比转正至15.4亿元 [2] - 上汽大众2024年销量同比-5.5%至114.8万辆,净利润同比+51.3%至47.4亿元,2025年1 - 4月销量同比-8.6%至31.1万辆 [2] - 上汽通用2024年销量同比-56.5%至43.5万辆,净亏损266.9亿元,2025年1 - 4月销量同比-6.3%至15.1万辆 [2] - 上汽通用五菱2024年销量同比-4.5%至134.0万辆,净利润同比+12.3%至10.4亿元,2025年1 - 4月销量同比+45.2%至50.4万辆 [2] 出口与自主品牌情况 - 2024年上汽出口零售销量同比+2.6%至108.2万辆,4/10欧盟宣布与中国达成共识,预计出口业务或迎转机 [3] - 2024年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同比+5pcts至约60%,完成荣威和飞凡品牌融合,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智选车品牌尚界首款车型预计2025E秋季上市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26199|614074|643698|677919|714662| |营业收入增长率|0.72%|-15.44%|4.82%|5.32%|5.4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106|1666|8049|13118|16531|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2.48%|-88.19%|383.02%|62.97%|26.02%| |EPS(元)|1.21|0.14|0.70|1.13|1.43|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4.93%|0.58%|2.71%|4.22%|5.05%| |P/E|14|114|24|14|11| |P/B|0.7|0.7|0.6|0.6|0.6| [5]
2025年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运行数量及未来趋势研判: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提升国家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7 09:05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行业概述 -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3] - 实验室分为三种类型:以理论基础研究为主(产出高水平论文及专著)、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连接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以工程科学基础研究为主(解决重大工程科技问题) [4] - 实验室建设模式包括单个研究机构建设、大学建设、转制院所、企业建设及多机构共建等8种方式 [4] - 体系框架涵盖试点国家实验室、院校/企业/省部共建/军民共建/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类别 [5]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1984年启动建设计划,起步阶段(1984-1997年)建成155个实验室,投入科技三项经费9.1亿元和世界银行贷款8634万美元 [7][8] - 提高阶段(2008年至今)设立专项经费,截至2024年全国实验室数量超过270家,覆盖多学科领域 [8][15] - 北京市实验室数量达77家(占全国28%),江苏44家,河南22家,区域布局优化显著 [16] 产业链与市场格局 - 上游提供实验室家具原材料(台面、铝材、玻璃等)和系统设备(风机箱、空调等) [9] - 下游应用以制造与工程领域为主导(占比16.7%),其他包括生物农业、医药、材料、信息等九大领域 [9][11] - 行业集中度低,代表企业包括泛美实验(实验室智能系统集成)、科贝科技(实验室工程收入1.74亿元)、莱伯泰科(自动化前处理设备)等 [19][20][21][23] 未来发展趋势 - 跨学科融合:推动工程科学、生物医学、信息科学协同创新,建设智能医疗/新能源等交叉实验室 [25] - 智能化转型:部署AI、物联网技术实现实验自动化,应用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孪生技术 [26] - 绿色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建材和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27][28] 经济驱动因素 - 2024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6130亿元,2015-2024年复合增长率10.96% [13] - 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企业主体地位增强推动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13]
徐工机械20250506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工程机械行业 - 公司:徐工机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916.6 亿元,归母净利润 59.76 亿元,同比增长 12.2%,扣非后净利润 57.72 亿元,同比增长 28.14%,毛利率 22.55%,提升 1.75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6.52%,同比提升 0.8 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57.2 亿元,同比增长 60.18%,资产负债率下降 2.07 个百分点,境外收入 416.87 亿元,同比增长 12%,占比提高到 45.48%[3]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68.15 亿元,同比增长 10.92%,海外收入 124 亿元,同比增长 17%,归母净利润 20.22 亿元,同比增长 26.37%,扣非净利润 20.7 亿元,同比增长 36.8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8.2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57.23%[2][6] 国际化战略 - 目标海外收入占比超过 50%,未来 15 年内提升至 60%,通过总部抓总、区域主战、产品线组建等战略指导思想纵深落地[2][11] - 应对中美贸易战,提前储备设备、发展本土经销商和客户、布局其他生产制造基地,预计 2025 年北美市场影响收入 8 - 9 亿元,占比不到 1%,继续强化传统优势市场[4][10]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未来三到五年计划投入约 130 亿元,100 亿元用于全球工厂自动化改造,30 亿元用于智慧化管理,加强与合作伙伴在研发和产业化转型方面的投资并购[2][13] - 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打造数字化客服能力,建设和推广全球徐工机械 APP 施工场景的数字解决方案[13] - 建立领航工厂模型,计划打造 10 座行业领先的精益制造领航工厂[13]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 基于 COSO 模型建立三道风险防控模式,2024 年内销全款比例提升 15 个百分点,国际化收入全款比例提升 8 个百分点,中信保覆盖率提升 15 个百分点[2][15] - 2025 年继续压降风险敞口,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提高回款率[14] 毛利率改善 - 采取一稳一降四个结构调整策略,2024 年整体毛利率较前一年提升 1.75 个百分点,2025 年一季度再提升 0.15 百分点[2][16][17] - 一稳指强化价格和商务政策管理,一降指推进采购降本,四个结构调整包括市场、产品、业务、客户结构调整[1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 年研发投入近 56 亿元,占营收比 6.11%,拥有有效授权专利 11,981 件,其中发明专利 4,252 件,国际专利 329 件[3] - 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典型产品进入市场,如 4,000 吨级轮式起重机、首台四桥百吨级混合动力起重机、全球最大吨位的纯电动装载机等[3] 绿色赛道布局 - 组建新能源研究院,参与制定 13 项电动工程机械国家标准,推动三电、BMS 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布局电池银行、充换电及微电网等相关业务,新能源产品收入增长 22%[3][5] 投资者回报 - 实行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发布全球投资者未来三年回报计划,每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比例不低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 40%[4][27] - 2024 年现金分红 21.27 亿元,并推出 3 - 6 亿元股票回购注销计划[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土方机械**:2025 年一季度内销装载机销量增长 25%,徐工装载机内销销量增长 30%,收入增长 35%,新能源装载机增量达 190%;挖掘机一季度国内销量增长 38%,全年预计内销销量增长 15% - 20%,收入增长 10% - 15%;推土机一季度徐工销量增长 50%,内销增长 144%,外销增长 30%[28] - **起重机械**:2025 年一季度行业仍处下行通道但降幅收窄,履带起重机行业增长 15%,随车吊增长 5%,塔式起重机大幅下降 80%,徐工降幅低于行业 3 个百分点,百吨级以上起重机销量增幅接近 20%,履带式起重机受风电市场带动收入大幅增长 90%[29] - **道路机械**:2025 年一季度压路机、摊铺机、铣刨机分别增长 14%、26%、49%,徐工道路机械内销增 44%,占有率提高[29] - **高空作业机械**:2025 年一季度行业内销下降 50%,徐工具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对冲行业下滑,提高毛利率 1.8 个百分点[29] - **混凝土机械**:泵车、搅拌车 2025 年一季度均同比实现增加,海外混凝土机械毛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29] - **桩工机械**:受房地产影响较大,2025 年一季度微增 7%[29] - **矿山机械**:2025 年一季度增幅 22%,海外市场实现翻倍增长[25][35] 行业发展预测 - 2025 年拉美区域增速 10% - 15%,东南亚区域预计全年增速 10%左右,西亚北非区域预计全年保持 15% - 20%高速增长,非洲区域预计保持 25%左右高速增长,中亚区域有望由负转正,欧美澳板块预判今年下滑约 20%[20][21] - 未来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预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本轮景气周期以新能源智能化装备渗透率提高和设备更新换代需求为主要特征,持续性更持久[30][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二手机挖机市场活跃,徐工集团主动创新系统化打造二手挖机循环业务模式,一季度销售收入近 2 亿元,同比增幅超过 100%[23] - 矿山机械被定位为徐工集团第二增长曲线,到 2027 年露天矿山领域要超过 200 亿人民币,到 2030 年要超过 300 亿人民币,整体成套露天与地下矿山到 2030 年要达到 60 亿美元(约 400 多亿人民币)[24] - 徐工在矿产设备领域后市场运营包括设备认证体系、维修服务模式、无人化运营系统部署等[25]
全球车企“负债密码”:谁在负重前行,谁在轻装领跑?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20:53
全球车企负债情况分析 - 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 国外车企普遍超过60% 部分车企甚至超80% 福特以84 27%居首 通用汽车为76 55% 大众汽车为68 92% 国内车企中奇瑞最高为88 64% 蔚来为87 45% 比亚迪为74 64% [2][3][4] - 汽车行业高负债主要源于资本密集型特性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厂 设备采购 新技术研发 尤其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巨额投资 [5] - 车企规模越大 营收越高 负债也越高 国际企业中大众 丰田 通用总负债均超万亿元 总负债在同期营收中占比均超过100% 国内车企占比相对较低 比亚迪总负债为同期营收的75% 长城汽车为68% 奇瑞为96% [5] 负债结构差异 - 有息负债占比更能反映企业真实债务压力 国际车企有息负债占比偏高 丰田约68% 福特66% 大众32% 国内车企有息负债占比均在合理范围内 最高22% 比亚迪最低仅5% [6] - 比亚迪负债结构稳健 主要来自无息经营性负债 偿债压力明显较小 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最低为31% 付款周期127天为业内最短之一 [7][8][9] 转型投入与负债关系 - 大众集团推出2025-2029年1700亿欧元计划 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 电池业务 纯电动车型平台 福特高负债被视为电气化转型的昂贵学费 丰田持续大额投入固态电池 [5][6] - 国内车企在竞争激烈环境下持续提升研发投入 导致负债率高企 但2025年一季报显示负债率普遍下降 比亚迪近半年负债率下降近七个百分点 [6][9] 行业运营模式特点 - 汽车行业高负债与特有运营模式相关 包括供应链长 生产周期长 库存管理复杂 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等无息负债虽增加负债率 但实际压力较小 [6] - 应付账款占营业成本比例可判断企业健康度 比例越低 未到期支付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 比亚迪应付账款占比31% 付款周期127天 显示供应链管理优势 [7][8][9]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在变革中前行 负债情况成为企业竞争力"晴雨表" 车企需在规模扩张与财务健康间找到平衡 未来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重塑将推动资产负债情况新一轮重构 [9]
长城汽车(601633):一季报点评:受俄罗斯车市疲软及短期营销加大营销,短期业绩承压
长江证券· 2025-05-02 17: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5Q1营收400.2亿元,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单车收入15.6万元,单车盈利0.7万元 公司坚定新能源转型,在产品、渠道、供应链调整变革创新,新车周期有望推动销量与业绩改善 长期看,四大拓展战略打开销量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全产业链盈利空间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长城汽车2025Q1营收400.2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45.6% [4] 事件评论 - 公司一季度出口及WEY牌销量占比同比提升,坦克占比下降,单车收入持平 Q1销量25.7万辆,同比-6.7%,环比-32.3%,新能源销量6.3万辆,同比+5.7%,环比-43.3%,新能源乘用车占比30.3%,同比+4.7pct,环比-2.7pct;海外销量9.1万辆,同比-2.0%,环比-29.5%,海外占比35.4%,同比+1.7pct,环比+1.4pct 分品牌看,WEY牌、皮卡占比同比提升,坦克、欧拉、哈弗占比同比下降 受益于出口及WEY牌等高价值车型销量占比提升,单车收入达15.6万元,同比持平,环比-0.2万元,实现营收400.2亿元,同比-6.6%,环比-33.2% [7] - 受规模效应走弱,俄罗斯车市疲软及短期加大营销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Q1毛利率17.8%,同比-1.5pct,环比+1.3pct 期间费用率10.3%,同环比-0.2pct,销售费用同环比提升明显,财务费用受益于汇兑收益同环比明显下降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45.6%,环比-2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27.4%,环比+7.9%,扣非后归母净利率3.7%,同比-1.1pct,环比+1.4pct 单车盈利0.7万元,同比-0.5万元,环比+0.1万元;扣非单车盈利0.6万元,同比-0.2万元,环比+0.2万元 [7] - 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坚定新能源转型,变革创新有望推动销量业绩双提升 国内在产品、渠道、供应链调整,深化新能源转型,重点发力插混赛道,多品牌多款新车有望贡献增量;出海方面,“ONE GWM”战略加速出海,海外市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在多地建立生产基地和KD工厂;智能化时代,积极推动销量与车型智能化发展,夯实智能算法、数据、算力等领域技术优势 [7] 投资建议 - 短中期出海加速叠加国内新能源转向加速及高价值车型占比提升有望推动公司销量与业绩成长,长期四大拓展战略打开销量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全产业链盈利空间 2024年现金分红38.5亿元,分红率30.4%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1、178.6、219.5亿元,对应A股PE分别为13.5X、11.1X、9.0X,对应港股PE分别为6.2X、5.1X、4.2X [7]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数据,如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货币资金等项目的金额及占比情况,还有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等指标 [11]
日产汽车新能源战略“深改” 以“中国速度”向全球迸发
中国经营报· 2025-05-01 03:26
中国市场战略转型 - 公司启动新全球战略,制定区域市场策略并加强本土合作,中国市场被视为全球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 公司计划到2027年夏季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9款为日产品牌车型 [1][3] - 公司打破传统合资模式,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缩短研发周期至24个月 [1][2] 研发能力与产品创新 - 本地研发团队具备全流程研发实力,包括整车设计、核心零部件研发、软件算法优化和智能网联系统开发 [2] - 公司在上海车展展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和纯电轿车N7 [3] - 计划到2026年年底追加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中心扩建 [3] 市场竞争与品牌定位 - 公司强调覆盖全市场各细分领域,优先补齐关键细分市场如紧凑型轿车和SUV [5] - 注重产品独特特色,从外观设计到内饰材质打造差异化品牌感知 [5] - 计划年内实现出口突破,强化"尽兴由NI"品牌主张 [5] 全球化布局 - 中国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将面向全球市场出口,N7和Frontier Pro PHEV将在一年内开始出口 [6] - 车型开发同时考虑国内和国外版本,依托全球销售网络制定差异化出口策略 [6] - 中国市场转型为研发、生产和出口的综合性基地 [6]
慕思股份转身:去年营收微增利润承压,智能化转型显成效|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9:2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6.03亿元 同比增长0.43% 归母净利润7.67亿元 同比下降4.36% 扣非归母净利润7.23亿元 同比下降7.67%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1亿元 较2023年19.35亿元大幅下降43.63%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60.61亿元 同比下降8.69% 流出49.70亿元 同比上升5.68% [5] - 总资产76.79亿元 同比增长7.37% 金融资产占比从11.19%提升至35.05%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8.00亿元增至26.91亿元 [5] 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床垫收入26.79亿元 同比增长3.78%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7.81% [1][4] - 床架收入16.65亿元 基本持平 床品收入下降7.47% 其他产品收入下降12.68% [4] - 智能产品收入占比超过15% 定价1.5-3万元的高端区间 客户复购率和推荐率高于传统产品 [9] 销售渠道 - 传统经销渠道收入41.53亿元 同比下降0.26% 占总营收74.13% [4] - 电商渠道收入10.93亿元 同比增长6.04% 占比提升至19.51% [2][4] - 境内市场收入54.47亿元 同比下降0.63% 占比97.23% 境外市场收入1.55亿元 同比大增61.07% 占比2.77% [4] 研发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2.05亿元 同比增长10.51% 占营业收入3.66% 较2023年提升0.33个百分点 [7] - 研发人员543人 较2023年增加15.04% 研发人员占比达10.47%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从42.58%提升至46.41% [8] - 研发项目主要围绕智能睡眠 健康监测 材料创新三大方向 60%投向智能化和健康监测技术 20%用于材料创新 [8] 行业趋势 - 2024年我国家具类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691亿元 同比增长3.6% 家具及其零件出口678.8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7] - 家居消费向舒适化 智能化 个性化 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 传统竞争对手加码睡眠产品线 科技公司如华为 小米切入智能家居领域 [1][7] - 公司通过数字化 智能化和品牌化"三化融合" 探索从"卖床垫"到"提供健康睡眠解决方案"的转型 [2][9]
广州酒家(603043):主业保持稳健增收,省外市场表现亮眼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30 1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公布2025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食品业务受其他产品拉动增长,餐饮业务增收延续,经销网络结构调整深化供应链能力 [6] - 省外市场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切入食补赛道打造“粤式滋补”产品体系 [6] - 业务结构变化拉低毛利率表现,智能化转型推进降本增效 [6] - 公司深耕两大核心领域,推进省外布局,优化经销网络,打造产品矩阵,拥抱智能化转型,维持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27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6]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1.24亿、56.95亿、62.79亿、69.1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11.2%、10.3%、10.2% [5]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4亿、5.74亿、6.35亿、6.9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10.3%、16.3%、10.5%、9.2% [5]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87、1.01、1.12、1.22元/股,毛利率分别为31.7%、33.3%、33.2%、33.3%,ROE分别为12.7%、13.7%、14.2%、14.4%,市盈率分别为18、15、14、13 [5] 财务摘要 - 2023A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9.01亿、51.24亿、56.95亿、62.79亿、69.17亿元 [8] - 各年各项成本、费用、利润等数据有相应变化,如2023A - 2027E营业成本分别为31.55亿、34.98亿、37.96亿、41.95亿、46.12亿元 [8] - 2023A - 2027E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50亿、4.94亿、5.74亿、6.35亿、6.93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