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引领保险业革新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3
保险企业应高度重视新技术发展趋势,在战略上积极筹划数智化转型,明确短期侧重点和长期目标。既 要避免"安全但平庸",也要防范被"错失恐惧"绑架而变得"出众却危险"。 从过去的实践效果看,人工智能与保险业的结合,可以在至少3个方面发挥效能。 其一,人工智能为行业客户运营、核保核赔、风险评估、产品迭代等各个经营环节赋能,有望显著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在所有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组织创 新、专业化等方式增加的产出,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保障。人工智能及相关数字技术是当前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最具潜力的抓手。特别是,保险业的服务对象包括广泛、异质性的企业和个人,为其提供 服务大多有赖于专业人员"量体裁衣"式的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有利于以更低成本提供个性化产品和 服务,对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意义重大。 其二,人工智能助力保险业适应风险结构转变,推进服务功能升级与服务模式创新。进入后工业化时 代,社会变迁步伐加快,风险种类不断增加,很容易形成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的"链式反应"。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构建生态链进行风险前置管理,并结合动态建模等技术构建"预测—干预—保 障"的主 ...
创新驱动破局 构建智家生态护城河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用户需求洞察与产品创新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理性化升级趋势,用户更关注产品品质、价格与服务体验的真实价值 [1] - 公司旗下"懒人多筒洗衣机""麦浪冰箱""麦浪小蓝瓶热水器"等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印证消费升级与理性化交织演进 [1]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针对年轻人、银发族、女性等不同群体细分需求创新产品,如智能与"懒人友好"设计及银发经济智能化场景解决方案 [1] 数字化转型与营销革新 -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贯通供应链、制造和营销环节,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 [2] - 销售费用率实现连续三年优化,高管团队通过直播等数字营销方式与用户零距离互动,实时收集反馈用于产品迭代 [2] - 高管团队快速适应数字营销模式,深度分析弹幕和留言数据为品牌建设提供依据 [2] 全球化战略与本地化实践 - 全球化战略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跃升,服务全球超10亿用户形成独特洞察力 [2] - "三位一体"本地化策略覆盖研发、制造、营销,如针对印度家庭优化冰箱储物空间设计 [3] - "人单合一"模式激活海外团队,薪酬与用户价值创造绑定,北美Profile系列洗衣机和熏肉蒸烤机成为爆款 [3] AI技术与智能生态构建 - AI技术深度赋能供应链优化、精准营销、智能制造,直接推动销售费用率优化 [4] - 产品创新如AI防溢燃气灶通过视觉识别技术预判用户习惯,正构建"Home GPT"大模型实现家庭环境主动智能服务 [4] - 差异化优势在于40年家电产业积淀、全品类硬件能力及"硬件+软件+场景"综合实力 [4][5] 产业链协同与城市发展 - 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协同供应商研发、政府政策共谋、用户场景共创 [5] - 本地化敏捷供应链支撑产品快速迭代,政府支持智能制造升级与人才政策 [5] - 推动青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群,挖掘智能家居、健康服务等新兴消费场景 [5]
从“帆船之都”到“新质之城”——青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纪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曾经,作为"上青天"的重要一极,青岛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中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 要一席。岁月轮转,如今这片土地已蝶变为"双新融合"的沃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榜单 上,青岛实现惊人"五连跳",从2019年全球第80位跃升至2024年全球第20位、全国第8位。 十年磨剑,锋芒初露。依托"双新融合"释放的澎湃动能,青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持续焕 新,新旧动能加速迭代,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2025年上半年,青岛锚定"走在 前、挑大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实现生产总值8587.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5.3%。 从"帆船之都"到"新质之城",这颗北方明珠的蜕变,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 本报记者 彭勇 任明杰 杨洁 张鹏飞 "新质之城"悄然崛起 从高空俯瞰,黄海之滨,崂山脚下,在圆弧状的白色钢架环抱中,一艘嵌入山体的"巨型飞碟"正被朝阳 镀上金边。它直径208米,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若非背后的山峦稳稳托举,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地 心引力,带着蓝光冲向天际。这便是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地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宏观经济政策方向 -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2]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3]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 [1][3] 发展规划与目标 - 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开展总结评估,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谋划重大战略任务和工程项目 [3] - 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 [2] 产业与创新重点 -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3]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 [3] 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 绿色发展与安全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 [3] - 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治理 [3] 民生保障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 [3]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破除“内卷式”竞争
期货日报网· 2025-08-01 03:24
政策导向与宏观经济 - 发展改革系统将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任务 [1] - 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 - 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开展总结评估,并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1] 投资与消费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 [1]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 [1] - 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 [1] 产业升级与创新 - 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 [1] -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1]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 [2] 改革开放与市场建设 - 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2] - 推动要素顺畅流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2]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 绿色发展与区域协调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4]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4] 民生保障与安全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扎实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 [4] - 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4]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一老一小"等服务 [4]
东方精工股价报14.10元 公司一季度分红比例达57%
金融界· 2025-08-01 02:37
股价与交易数据 - 7月31日股价报14.1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88% [1] - 当日成交量为104.86万手,成交金额达14.8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423.93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6% [2]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智能包装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电子等行业 [1] - 2025年一季度实施现金分红1.58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57% [1] 战略布局与投资动态 - 紧跟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可控核聚变关键结构材料+核电装备"领域 [1] - 2025年增持航天新力股权至19.89%,深化战略投资布局 [1]
【头条评论】 稳经济需在三大着力点上突破惯性思维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4
经济工作部署 - 31个省区市将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外贸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三大着力点 [1] - 地方经济工作部署体现对中央政策的贯彻和稳增长的紧迫性 [1] - 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突破惯性思维,避免"撒胡椒面"式资源分配 [1] 扩大内需 - 各地将消费和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主要抓手,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推动以旧换新、加快"两重"项目建设 [1] - 消费券短期提振消费但效果易衰减,未能根本扭转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问题 [1] - 居民储蓄倾向高、收入预期不稳仍是制约消费核心因素 [1] - 政策需从"补需求"转向"稳预期",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提升消费能力 [1] - 投资重点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城市更新,需警惕"为投资而投资"导致资源浪费 [1] - 有效投资应聚焦民生短板和产业升级,如老旧小区改造、县域冷链物流等"小而实"领域 [1] 新质生产力 - 多地争相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2] - 新兴产业培育需要时间,盲目跟风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 [2] -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各地应立足自身禀赋差异化发展 [2] - 劳动力大省可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而非一味追逐"高大上"项目 [2] - 政策补贴多集中于设备采购,应转向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和支持研发投入 [2] 外贸转型 -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传统低价竞争模式难以为继 [2] - 外贸大省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和欧美市场壁垒双重挤压 [2] - 外贸转型关键在于提升产品附加值而非单纯依靠补贴或海外仓建设 [2] - "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是开拓市场机遇但企业参与度不足 [3] - 中小外贸企业因信息不畅或风险顾虑仍依赖传统欧美市场 [3] - 地方政府可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分析和法律咨询降低企业"出海"门槛 [3] 政策执行 - 落实效果取决于执行精度,需避免"口号式"响应 [3] - 各地需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 [3] - 中西部省份可借力产业转移完善配套 [3] - 沿海地区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环节 [3]
发改委:稳就业扩内需破除内卷式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4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核心部署 - 会议部署稳就业、扩大内需、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破除"内卷式"竞争等重点任务 [1]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 [1] - 下半年将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 [1]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方向 - 九大工作重点包括稳就业、扩内需、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 [1] - 加大稳投资促消费力度,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重大战略项目、重大工程),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 [1] 资金支持与政策落地 - 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全年8000亿元清单全部下达完毕 [1]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2] 新兴产业与市场建设 -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
五矿证券总经理郑宇 出任董事长
证券时报· 2025-08-01 01:57
人事变动 - 郑宇正式担任五矿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职务,此前自2024年年底代行董事长职务半年多[1] - 中国五矿集团2024年7月免去常伟五矿资本党委委员职务,常伟不再担任五矿证券董事长等职务[1] - 郑宇2016年3月加入五矿证券,历任董秘、副总经理,2023年4月升任总经理,现为业内最年轻董事长之一[1] 公司战略与业绩 - 2024年是五矿证券建设特色产业投行战略的首个执行年,经营业绩基本稳定,战略转型和"三重改革"成效显著[1] - 公司提出2025年五项重点工作:稳增长、强产业、防风险、促改革、强党建[2] - 公司定位差异化路径,构建"投研+投行+投资+战略客户"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2] 业务布局与优势 - 截至2024年年底,五矿证券设立38家分支机构,通过五矿金通、五矿金鼎两家全资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2] - 公司聚焦金属矿业(铜、镍、锂等)、新能源电池、高端硬质合金等领域,服务盐湖集团、中钨高新等重点企业[3] - 深度参与中国五矿并购盐湖股份等项目,设立矿业并购投行团队,在厄瓜多尔铜钼矿、华友钴业纳米比亚锂矿等海外项目中发挥专业优势[3] 股东背景与行业定位 - 中国五矿集团是国内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属矿业集团,五矿证券为其旗下五矿资本的子公司[2] - 公司计划将服务中国五矿及上下游企业的模式向外部复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3] - 已在科技金融、跨境资源并购等领域建立特色优势,形成"矿业并购看五矿"的市场品牌[3]
发改委:稳就业扩内需 破除内卷式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8-01 01:56
宏观经济政策部署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2025年上半年重点任务包括稳就业、扩大内需、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破除"内卷式"竞争等[1] - 下半年工作重点包括稳就业、扩内需、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九个方面[1] - 将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进一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1] 投资与消费刺激措施 - 下半年将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1]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1] - 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1] - 向地方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2] - 计划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将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2] -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2] 市场环境优化 - 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2] -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2] -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