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中国证监会: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22:12
资本市场政策方向 - 证监会强调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1]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1] - 下一步将高质量谋划资本市场贯彻实施"十五五"规划相关工作 [1] 改革开放与市场建设 - 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1] - 防风险、强监管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1] -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1] 投资理念与改革重点 - 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1] -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推动市场发展 [1] - 当前基础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奠定良好条件 [1]
证监会主席吴清: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20:05
资本市场政策方向 - 证监会强调高质量谋划资本市场"十五五"规划相关工作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1][3] - 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1][3] - 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1][3] 市场发展现状 - "十四五"时期新"国九条"实施以来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持续落地见效 包括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科创板"1+6"改革等 [2] - 市场基础制度不断优化 各方预期和信心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A股企稳回升交易日趋活跃 [2] 改革重点领域 -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深化制度改革增强市场功能 [2]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加快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健全股票债券衍生品跨境监管等资本市场重点领域法律制度 完善立体化追责体系 [2] -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支持境外优质企业回归A股 [2] 规划背景与基础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也是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 [3] - 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防风险强监管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为"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3]
社融结构变化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屠光绍、李扬、吴晓求等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8-29 18:32
宏观经济展望 - 与会专家认为在中央政策落实下全年经济实现5%的增长目标可期 [1][5] - 中国经济增长经过短暂蜕变期后2026年下半年有望重回5%左右增长中枢 [7] - 2026年上半年出口可能阶段性承压政策将主抓化解债务风险、财政扩张刺激消费和激发有效投资 [7] 社会融资与金融环境 -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5] -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及银行利率下降导致资金从银行系统流出出现脱媒现象有利于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市场发展 [1][5] - 从2024年底开始金融部门资产方与负债方杠杆率差距缩小反映资金流向金融市场趋势 [5] 资本市场发展 - 发展资本市场被视作中国金融政策调整中最重要的工作 [5] - 中国资本市场生态链重塑周期已开启预计需要3至4年时间完成制度改革和观念调整 [8] - 中国当前经济证券化率尚未达到100%而美国约为150%以上达到100%是金融方面通向发达国家门槛的标志 [8] 华福证券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62%净利润同比增幅140%约达20亿元和6.82亿元主要业务板块业绩跑赢同业 [11][12] - 去年12月公司完成47.57亿元增资扩股创下国内证券行业年度股权融资之最 [12] - 在行业佣金率下行背景下公司研究业务上半年逆势高增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 [12] 行业趋势与机遇 - 金融体系需通过科技、绿色、数字金融等工具服务新质生产力、内需扩大与双循环互动 [3] - A股市场正迈向以转型牛为特征的新阶段投资中国意味着投资更高的确定性 [13] - 研究所聚焦新质生产力主线设立六大研究中心构建资本市场与实体企业间的沟通桥梁 [12]
李扬:改革的重点在于将居民储蓄转化为企业资本金
和讯· 2025-08-29 17:15
利率下行趋势与金融结构变化 - 中国各类利率指标(债券收益率、Shibor、LPR)均呈下行态势且未来大概率延续[2] - 全球已历近二十年超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时代 中国当前面临类似局面[2] - 2025年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但主要贷款规模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3] - 资金出现"脱媒"现象 从银行资产负债表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3] 银行机构转型方向 - 银行需从金融产品销售商转向金融服务提供商 突破收费及费率审批限制[5] - 发展资产管理业务 资管属于直接融资范畴 仅需一份资金交易合约即可达成融资[5] - 强化资产交易业务 通过公开市场交易、资产证券化、基金投资及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资源动态优化[6] - 推行综合化经营 分业经营监管局限性凸显 需研究新监管框架[6] 资本市场发展机遇 - 利率下降、息差收窄和脱媒趋势为资本市场创造有利发展环境[7] - 中国居民部门是储蓄主要来源 企业部门长期存在巨大资金缺口[7] - 改革重点在于将居民储蓄转化为企业资本金 资本市场是实现转化的核心机制[7] - 需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巩固回稳向好势头[7] 国际经贸环境变化 - 国际经贸格局转向"一对一谈判" 全球治理机制趋弱[9] - 特朗普政府"逐国定关税"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2.8% 下调幅度达17%[9] -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 部分领域关税翻倍甚至翻两番仍有利可图[10] - 中美暂停相互实施24%关税90天 体现美方务实态度[10] 经济政策与展望 - 政治局会议部署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实施更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10] - 推进政府债券发行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0] - 城市更新专题会议蕴含多项可挖掘潜力[10]
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提质增量支持资本市场 6月末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1500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8 14:39
公司投资表现 - 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1500亿元 [1] - 投资资产达7.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8% [1] - 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由年初12.18%上升至13.60% 其中股票金额6201.37亿元占比8.70% 提升1.12个百分点 [1] 资金配置动向 - 对鸿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1] - 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1] - 上半年提质增量支持资本市场 [1]
从0.16亿到4711亿 描摹金融强国建设“深圳样本”
证券时报· 2025-08-26 02:34
深圳金融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 金融业增加值从特区成立之初的0.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710.5亿元,增长近3万倍,年均复合增长率26.3% [4] - 金融业通过持续创新探索,打造金融强国建设"深圳样本",与城市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4] 拓荒期金融创新与资金引入 - 成立全国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蛇口财务公司,打破融资局限,后升级为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银行招商银行,推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 [6] - 创办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险企业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设计出口信用险等定制化产品 [7] - 引进新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为国外企业提供汇兑服务 [7] - 建立全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实现外汇市场化配置,打通贸易发展货币梗阻 [7] 转型期科技金融与风险投资 - 力合科创以200多万元启动资金孵化近4000个项目,例如支持瑞波光电发展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 [9][10] - 深创投成立,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人民币基金管理机构,推动风险投资发展 [11] - 推出种子贷等多元金融解决方案,精准支持"两有两无"企业,例如某新能源企业凭借46个注册商标和7项专利获得80万元贷款 [1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7.9% [11] - 深圳民营企业平均存续时间约6年,远超全国平均3.7年水平,17%企业存续10年以上 [11] 金融生态与资本市场规模 - 聚集近1600家私募股权创投管理企业、7487只基金,管理规模1.41万亿元 [12] - 拥有证券公司24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31家、期货公司1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977家,均居全国前三 [12] - 深交所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例如大普微电子提交首发申请 [13] - 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市值10.39万亿元,还有159家境外上市公司 [15] - A股市值前二十公司中,中国平安、比亚迪、招商银行、工业富联均来自深圳 [15] 资本市场赋能与企业成长 - 云天励飞上市两年完成第四代NPU研发,并开启港股IPO,打造"A+H"双资本平台 [14] - 江波龙2022年上市后形成国内外双循环供应链体系,实现"存储出海" [15] -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上市公司披露184笔并购交易,合计406.87亿元交易额 [15] - 资本市场高效汇集资源,引导资本流向科技产业,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16]
广州:加快落实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专项工作
IPO日报· 2025-08-25 20:27
广州市资本市场发展举措 - 广州市委金融办计划加快推动创新成色足、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在新三板和北交所挂牌上市[1] - 专项工作方案将围绕构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对接产业链排名前列的专精特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1] - 该举措旨在持续拓展资本市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1] 广州市现有资本市场格局 - 广州市已形成地方政府、证券监管部门、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华南基地、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多方联动的挂牌上市服务模式[3] - 广州市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39家,累计融资超过7000亿元,总市值约3.3万亿元[3] - 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01家,其中创新层66家、基础层13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8家[3]
广州:推动更多创新成色足、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企业登陆新三板、北交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6:42
活动概况 - 广州市委金融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局于8月21日至22日组织20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走进北交所"活动 其中11家为"小巨人"企业 主要覆盖生物医药 专业设备制造 汽车制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 [1] - 参与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大部分为3亿元左右 12家企业净利润超过4000万元 [1] - 活动由广东证监局 区金融工作部门及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多机构参与 包含企业座谈 政策解读和上市公司走访等环节 [1][3] 企业上市支持体系 - 广州市已形成地方政府 证券监管部门 北交所华南基地及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多方联动的挂牌上市服务模式 [2] - 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市领导担任组长 建立常态化对接 实时跟踪和信息共享机制 统筹企业赴新三板和北交所上市工作 [1] - 通过专精特新专板 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上市实现层层递进 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01家(创新层66家 基础层135家) 北交所上市公司8家 [2] 资本市场现状 - 广州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39家 累计融资超7000亿元 总市值约3.3万亿元 [2] - 北交所业务骨干为企业提供挂牌上市规则培训 包括三四板绿色通道机制 流程及注意事项 [3] - 组织企业走访北交所上市公司基康技术(830879 BJ) 交流上市筹划 信息披露 再融资工具运用及合规风控等实操经验 [3] 未来发展规划 - 广州市将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点对接产业链排名前列的专精特新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 [4] - 持续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广度深度 加快推动创新成色足 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4]
股指上涨波动加大,国债空头或将持续
长江证券· 2025-08-25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内A股市场做多动能强劲,流动性宽松,资金面充裕,政策或出台稳增长举措,指数仍有上行空间,但可能阶段性波动调整 [6] - 国债期货技术面维持空头格局,长端利率面临上行压力,后续需关注权益市场走势等因素来研判利率调整行情持续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指策略建议 - 走势回顾:上周A股市场量价齐升,各主要指数普遍上涨,双创板块及北证领涨,成交活跃度提升,两市日均成交额约.万亿元,较前一周环比增长%,核心宽基指数均有涨幅 [6] - 核心观点:短期市场做多动能强,流动性宽松,资金面充裕,政策或助力,指数有上行空间,但可能波动调整 [6] - 技术分析:上证指数短期涨幅偏快,后续可能降速调整,更可能横盘整理或温和缓升 [6] - 策略展望:回调做多 [6] 国债策略建议 - 走势回顾:上周央行逆回购净投放资金,本周资金利率整体上行,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 [8] - 核心观点: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短端利率平稳,长端利率上行,或因资金从债市流向权益市场,需关注相关因素研判利率调整持续性 [8] - 技术分析:国债期货技术面维持空头格局,下行趋势延续 [8] - 策略展望:回调时适当降低持仓久期 [8] 重点数据跟踪 PMI - 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3%,弱于预期和季节性变化,供需两侧转弱,外需回落明显,企业生产放缓,备产意愿下降,上游有色、钢铁景气改善,下游出口链景气受压制 [13] 通胀 - 年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2%,月物价有积极变化,但同比整体仍低迷 [16] 工业增加值 -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5.7%,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下滑至5.8%,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主要受出口链拖累 [19] 固定资产投资 - 月估算固投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 -5.2%,制造业、狭义基建、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下滑,固投增速转负成因复杂,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因素,极端天气对建筑安装工程增速影响突出 [22] 社零 - 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至3.7%,限额以上零售同比增速回落至2.8%,走弱主要体现在餐饮同比增速低位震荡、国补品类销售转弱、地产链消费随成交转弱下滑 [25][26] 社融 - 年月,社融新增1.2万亿,人民币贷款新增 - 亿,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0%,M2同比增长8.8%,信贷新增为负,但社融、M1、M2增速有改善,未来社融增速或触顶回落,政策或相机抉择,货币工具有降准降息窗口,财政工具关注存量政府债发行等 [29] 进出口 - 年月,我国出口3217.8亿美元,进口2235.4亿美元,贸易顺差982.4亿美元,进、出口表现强于预期,因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的“抢”特性,半导体和医药材及药品进出口改善 [32] 周内关注重点 - 月日09:00关注中国月五年期和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34] - 月日14:00关注美联储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34] - 月日16:00关注欧元区月制造业PMI初值 [34] - 月日21:45关注美国月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初值 [34] - 月日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