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定义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访谈汇总:激光器芯片国产化加速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2 21:15
算力基建带动光芯片需求持续增长 - 全球光芯片市场2023-2027年复合增速预计达14 86%,高速芯片增速显著快于中低速产品 [1] - 中国25G及以上激光器芯片国产化率偏低,美日技术主导,但中美摩擦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1] - 河南鹤壁市以仕佳光子为核心打造光电子全产业链集群,覆盖有源+无源光芯片 [1] 政策引领稀土转型 - 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2023年突破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30EFLOPS(全球第二) [1] - 2021年互联网反垄断政策导致公有云需求饱和,IDC行业供需失衡引发价格战 [1] - AI应用(如DeepSeek大模型)推动需求增长,降低中美技术差距并刺激云服务商投资 [1] - 单机架功率从2017年5 6KW提升至2023年12 8KW,超算中心要求超30KW [2] 电子行业投资分析 - 半导体工艺从28nm向2nm突破,材料创新驱动性能极限 [2] - 电子行业生命周期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渗透率提升是早期核心驱动力 [2] - 苹果通过多样化产品组合(如iPhone到AirPods)覆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2] - AR/VR等早期赛道及半导体技术升级是重点投资方向 [2] 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 - 自动驾驶进入AI融合阶段,20多家车企(比亚迪、极氪等)2025年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合作 [3] - 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降低训练成本,比亚迪"天神之眼"视觉方案推动高速NOA普及 [3] - 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受益NOA需求爆发,特斯拉等靠算法弥补摄像头短板 [3] - 本土供应商伯特利、拓普集团在线控底盘和制动领域实现规模化量产 [3][4] 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 - 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率39 6%,显著低于美国(商品23 1%+服务45 8%) [4] - 日本1956-1960年私人消费年均增长8 5%远低于投资增速44 4%,导致产能过剩 [4] - 政策需推动城乡一体化,将补贴从价格端转向收入端(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 [4]
观汽车IC、3D IC、AI 赋能技术变革,以技术创新驱动未来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6 09:09
西门子EDA工具的核心观点 - 西门子EDA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全面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硬件和服务组合,以加速客户创新产品的推出[1] - 公司在汽车IC、3D IC和AI技术应用三大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帮助半导体行业应对技术挑战[3] -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公司工具可提升设计效率、降低错误率并加速产品上市时间[30] 汽车IC领域解决方案 -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推动座舱和智驾芯片需求,但面临功能安全(ISO 26262)、测试复杂度等挑战[3][4] - Tessent解决方案提供车规DFT技术:LogicBIST实现片内自测试(面积开销小),OST技术缩短测试时间5-10倍[5][8] - Austemper平台提升安全分析效率:SafetyScope快速探索安全机制,KaleidoScope提升故障仿真效率[9] - FuSa Service团队提供全流程安全认证支持,已助力多家企业达成ASIL-B/D目标[11] - Veloce CS平台性能突破:Strato CS容量440亿门,速度提升5倍;Primo CS再提速5倍[12] 3D IC领域创新 - 后摩尔时代3D IC技术成为突破方向,但面临设计管理、系统性能验证等挑战[15] - Innovator3D IC平台提供多基板集成管理,支持Die/中介层/封装基板数据关联[16] - 信号/电源完整性方案:Calibre xACT+Hyperlynx SI组合仿真,mPower+Hyperlynx PI分析[18] - 层次化LEF/DEF技术可在几分钟内构建百万引脚Chiplet设计[18] - 验证工具扩展:Calibre 3DStack检查对准,3DPERC分析可靠性,3DThermal优化散热[20][21] - 实际案例:日月光半导体采用方案后FOCoS封装验证周期缩短30-50%[21] AI赋能EDA技术 - AI技术可显著提升芯片设计效率,Solido平台覆盖定制IC设计全流程[23] - Solido Simulation Suite创新技术:SPICE加速2-30倍,FastSPICE提升SoC验证速度[24] - Characterization Suite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库特征提取速度提升2-100倍[24] - Design Environment利用AI/ML实现6 Sigma验证精度,提升良率和PPA[25] - 未来方向:发展In-simulator AI和生成式AI技术,进一步自动化设计流程[28] 行业影响与客户案例 - 汽车IC领域:助力瑞萨/英飞凌缩短测试时间,支持国内首颗ASIL-B ADAS芯片上市[8][9] - 3D IC领域:服务Intel早期验证优化,帮助Chipletz实现高密度集成[21] - AI工具已成为客户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6] - 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座舱、激光雷达、ADAS、MCU等汽车芯片核心领域[11]
MCU巨头的反击
半导体芯闻· 2025-03-13 18:55
文章核心观点 在德国举办的嵌入式大会上,多家公司发布领先MCU产品,各有特点和优势,为不同领域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 [1] 各公司产品情况 德州仪器(TI) - 推出全球最小MCU MSPM0C1104,扩展Arm® Cortex® - M0 + MSPM0 MCU产品组合,WCSP封装面积仅1.38mm²,适用于紧凑型应用 [2] - 产品组合含超100种微控制器,提供可扩展片上模拟外设配置和多种计算选项,增强嵌入式设计传感和控制 [2] - MSPM0C1104配备16KB内存等,支持多种标准通信接口,起价0.16美元(1,000件),可加速产品开发 [3] 恩智浦(NXP) - 推出S32K5系列汽车MCU,业界首款基于16nm FinFET并带嵌入式MRAM的MCU,扩展CoreRide平台 [5] - 采用Arm® Cortex® CPU内核,运行速度高达800 MHz,有专用加速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内核,提供节能和强大网络解决方案 [5] - 采用软件定义、硬件强制隔离架构,有专用NPU,MRAM写入速度比传统嵌入式闪存快15倍以上,还有后量子加密功能 [6] Microchip - 推出PIC32A系列MCU,面向通用项目及边缘ML和AI项目,平衡成本效益、性能和高级模拟外设 [8] - 时钟速度高达200MHz,配备SRAM和程序内存,支持ECC,标配64位FPU,加速计算密集型应用 [9] - 配备高速模拟外设和其他外设,减少外部元件需求,降低系统复杂性 [9] 瑞萨电子 - 推出集成DRP - AI加速器的RZ/V2N中端AI处理器,扩展RZ/V系列MPU阵容,面向高容量视觉AI市场 [10] - 功率效率达10 TOPS/W,AI推理性能高达15 TOPS,封装面积仅15平方毫米,减少安装面积38% [10][11] - 配备多个CPU内核和ISP,有两通道MIPI摄像头接口,适用于多种视觉AI应用 [11] 英飞凌 - 计划未来几年推出基于RISC - V的新型汽车MCU系列,成为AURIX品牌一部分,扩展现有产品组合 [12] - 新款AURIX系列涵盖广泛汽车应用,将利用Embedded World 2025推出虚拟原型,支持硅片前软件开发 [13] - 占据全球汽车MCU市场28.5%份额,正与合作伙伴建立生态系统,预计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13][14] 意法半导体(ST) - 推出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新一代MCU,包括短距离无线MCU STM32WBA6和超低功耗MCU STM32U3 [15] - STM32WBA6适用于多种智能设备,支持多种协议,片上闪存和RAM最多增加一倍,有安全资产 [15][16] - STM32U3适用于长时间低能耗运行设备,采用近阈值技术,停止电流仅1.6µA,有安全和密钥存储功能 [16] - 两个系列已上市,订购10,000片价格分别为2.50美元起和1.93美元起 [17]
委员通道丨张兴海: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三大支持
凤凰网财经· 2025-03-08 20:28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1300万辆,连续十年在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总销量的70%!张兴 海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化的资本参与; 离不开广大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国产品牌的支持和喜爱;离不开汽车全生态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张兴海表示,四年前,赛力斯以用户为中心,坚定走"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探索整车企业与 ICT企业跨界业务合作,致力于发展高端品牌,2024年问界M9上市以来,当年交付15万辆,得到了 市场认可、深受用户喜爱。 谈及未来,张兴海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持续技术创新、行稳致远、稳中求进、走向国际 化,为实现汽车强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证券时报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 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回答了记者提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 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信心倍增。"张兴海说,"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 可为。" ...
汽车芯片行业,大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8 11:39
汽车行业技术变革与供应链重构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硬件驱动向软件定义车辆(SDV)的转型,涉及芯片、软件、电气架构及供应链关系的全面重构 [1][13][14] - OEM厂商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对变革,包括垂直整合、供应商合作模式创新及chiplet技术应用 [1][3][6] - 电动汽车半导体含量达传统燃油车2倍以上,成为半导体增长关键驱动力 [7][8] 技术架构演进 - 传统分布式ECU架构(单车150个ECU)正向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单元转型,新势力车企更易实现架构跃迁 [5] - Chiplet技术兴起:OEM可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3nm等先进工艺成本,PHY等非核心部件采用28nm成熟工艺 [3] - 软件复杂度激增: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需求使汽车软件开发生态面临完整性、安全性挑战 [4][12] 供应链关系重塑 - OEM直接介入芯片设计:部分厂商自研SoC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一级供应商角色被重构 [10][11] - 新型共生关系案例:ADI与塔塔集团合作晶圆厂建设与ECU定制,实现资源互补 [10] - 半导体IP供应商与OEM建立直接沟通机制,提前5年对接技术路线图 [11] 电动汽车与半导体 - 全球EV渗透率梯度:中国领先(未披露具体数据),欧洲次之,美国当前仅10%但2035年有望达60-80% [7] - EV专属技术需求: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机控制芯片成为OEM差异化竞争焦点 [8] - 半导体价值量:EV/HEV半导体含量较燃油车提升100%以上 [7] 开发模式转型 - 硬件开发周期需从5-7年压缩至3-4年,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软硬件并行开发 [16] - 软件定义车辆(SDV)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功能订阅制、OTA升级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16] - 组织架构挑战:打破传统职能孤岛,需同步推进技术、方法论与组织变革 [15] 区域市场动态 - 中国EV市场引领全球技术迭代节奏,欧洲OEM面临传统架构转型压力 [7][15] - 美国供应链本土化趋势明显,电池技术路线(固态vs锂离子)与回收体系正在重构 [17] 行业关键瓶颈 - 系统集成复杂度:需协调7-10家供应商的硬件/软件组合,确保功能安全与实时性 [6] - 人才缺口:传统汽车厂商缺乏AI、先进半导体设计等前沿技术储备 [4][12] - 标准滞后性:ISO 26262等传统标准难以覆盖机器学习等新型控制系统 [4]
华为入局汽车五年:两次换帅,三种路线,一个目标
晚点LatePost· 2024-05-16 22:1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文丨窦亚娟 编辑丨 冒诗阳 战略清晰、投入坚定、组织强悍,这让华为在进入任何一个新市场时,所向披靡。但在汽车业,它 却展现出了罕见的犹豫和阶段性模糊。 在 4 月份的中国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表示,今年前三个月智选车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同期车 BU 接近盈亏平衡,预计 4 月份后能实现盈利。原本车 BU 计划在 2025 年盈利,如今目标被提前了一 年。 2024 年,是华为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五年。过去几年中,华为先是尝试以供应商的角色切入汽车产 业,连续数年合作方寥寥。为了将华为在汽车智能化业务上的投入落地,华为前后尝试了三种模 式,从提供零部件到帮车企定义产品、销售,华为参与深度不断加深。 其中,智选车是距离 "造车" 最近的一种模式。去年 9 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新 M7 销量爆 火,随后智选车模式开始被放大,华为深度参与的四个汽车品牌问界、智界、享界和傲界陆续公 布。 很长时间里,智选车是华为进入汽车行业最有效的方式,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下称 "车 BU")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