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
搜索文档
信托业交年度社会责任答卷 去年16.68万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1:01
行业总体规模与服务实体经济 - 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管理的资金信托总规模为22.25万亿元,其中16.68万亿元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向实体经济 [1] - 资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领域,46.17%通过资本市场间接支持实体经济,两者合计占比达75% [2] - 行业为重大国家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一带一路”项目1.12万亿元、“长江经济带”建设2.67万亿元、“长三角一体化”建设2.14万亿元等 [2] 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行业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达3376亿元,聚焦科技创新攻关、高端制造业升级等四大领域 [2] - 绿色信托业务快速发展,2024年末存续规模突破3253.88亿元,当年新增绿色信托规模1779.44亿元,新增项目390个,同比增长21.50% [1][4] 民生保障与普惠金融 - 2024年行业投向普惠金融领域的资金总量达1.6万亿元,设立养老服务类信托项目1148个,投入金额144.93亿元 [3] - 乡村振兴相关项目289个,资金投入43.04亿元 [3] 绿色发展与ESG实践 - 信托公司制定落实20余份“双碳”目标规范文件,公开发表绿色信托主题文章及报告27篇,同比增长17% [5] - 开展绿色信托主题培训会46次,参与人数4520人次,17家信托公司披露ESG年度报告,其中6家已连续3年及以上披露 [5] 慈善信托发展 - 截至2024年末,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2244单,累计备案规模85.07亿元 [1][5] - 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备案539单,同比增长18.72%,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同比增长30.07% [5] 行业转型与能力建设 - 行业以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为契机,持续强化受托人定位,规范开展业务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1] - 信托公司运用多种形式举办24场绿色信托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共1520人次参加 [5]
从“美元潮汐”到“人民币暖流”: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五把钥匙”
国际金融报· 2025-09-29 18:45
而在肯尼亚,矿主奥马里向深圳采购一台7000美元的锂矿设备,需先将280万肯尼亚先令兑换为美 元(汇兑损失1.2%),再经纽约梅隆银行代理转账(耗时3天,手续费45美元)。最终因汇率波动,实 际多支付200多美元。 这两笔支付的强烈反差,揭示了全球金融治理的"百年变局":金融强国的标准,已从"谁掌握主权 货币"转向"谁能提供更安全、低成本、普惠的跨境支付方案"。 2025年9月27日清晨,两笔跨越半球的支付同时发生: 在杭州,来自泰国的留学生阿珍用数字人民币App支付7元购买珍珠奶茶。后台依托"多边央行数字 货币桥",31.28泰铢直接兑换为人民币,全程耗时4.2秒、手续费为0,未经过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 统)和美元中转。 这场"去美元化"暖流中,争议不断: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称"人民币缺乏完全可兑换性与深度离岸市 场";而巴西央行指出,人民币已助其年省15亿美元汇兑成本。 中国能否将这股"暖流"转化为未来的主流?关键在于用好"五把钥匙";而每把钥匙的背后,都有数 据支撑、现实可行的破局路径。 钥匙一:贸易场景"双向奔赴"——把每笔订单变成人民币需求 核心逻辑:不追求全球替代,优先实现区域主导,通过"便利化 ...
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或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9-27 16:07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变化 - 中国已积累大规模社会净财富,在银行储蓄利率很低和房地产投资吸引力下降的背景下,社会净财富增长需进入资本市场,导致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的来源发生转折性变化 [1][7] - 根据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研究,GDP与社会净资产的比例为1:5至1:6,在房产投资和银行储蓄缺少吸引力的情况下,社会净资产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上升将主要进入资本市场 [7] -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的转折性变化预示着资本市场很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 “十五五”时期经济挑战与消费结构性偏差 - 需求约束和消费不足是“十五五”期间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且严峻的挑战,需求约束主要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不足 [2] - 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与国际平均水平及典型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相比存在相当大幅度的偏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消费增长不足,可称之为结构性偏差 [2] - 消费结构性偏差的形成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后、收入差距较大、政府资产占比偏高以及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导向等 [2] 消费不足的具体表现与影响 - 从消费内容看,消费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 [3] - 从人群看,城市居民面临教育、医疗、住房压力,但缺口最大的是农村居民,重点是近三亿农民工和近两亿进城农民工 [3] - 消费比重过低已成为绕过不去的增长瓶颈,房地产下跌和基建减速使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水落石出”,成为终端需求中“卡脖子”的短板,如不补上将导致经济增速滑落 [3] 扩大消费的战略重点与结构性改革 - 扩大消费需区分源头性问题和派生性问题,当前价格低迷、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地方债务负担重等问题均为终端需求不足派生,应把注意力和重点放到解决终端需求中消费比重结构性偏低这个源头性问题 [4] - 补贴消费等举措短期有效但不可持续,精准性不够,无法解决低收入阶层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根本问题 [4] - 有效扩大消费需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使消费潜力最大的低收入阶层明显增加消费能力,重点是发展型服务消费,并需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 [5] 三大结构性改革领域 - 第一是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为重点,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等筹措资金收购滞销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或开工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 [6] - 第二是深化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通过划拨20万亿元国有资本进入社保基金,将农村居民养老金收入由目前的200多元提高到1000元,以释放中国一半左右人口的消费潜能 [6] - 第三是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带动第二轮城市化浪潮,重点是盘活农村土地等要素资源以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6] 金融强国建设与资本市场发展机遇 - 消费强国和制造强国都离不开金融强国作为依托,中国需要建立强大的货币和强大的资本市场 [7] - 资本市场需培育具有全球创新领先竞争力的大型头部科技企业和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8] - 资本市场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可增加投资者财产性收入,支撑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金支出,并借助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8]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 建议实施进出口平衡战略,与全球最大消费市场配合,进口商品主要用人民币结算,带动大量人民币进入离岸市场,提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比重 [8] - 以往通过大量出口增加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下一步应通过大量进口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 [8]
专家认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9:28
9月26日,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行。与会人士表示,股权投资基金的金融服务形式在新质生产力发 展阶段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要拥抱创新、把握趋势。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传统金融服务难以匹配现阶段科技创新产 业化发展需求,尤其是在0到1的早期阶段,股权投资基金的金融服务形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谈及股权投资基金的未来发展,陈文辉表示,应健全金融服务体系。股权投资基金不能孤立存在,需要 与股票市场、信贷、债券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协同,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尹艳林表示,应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 影响力;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 平。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说,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拥抱创新、把握趋 势,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 尹艳林表示,推动金融业态创新,引领金融发展新趋势,既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也要鼓励科技公司创 新,支持二者协同合作创新;应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4:48
尹艳林表示,推动金融业态创新,引领金融发展新趋势,既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也要鼓励科技公司创 新,支持二者协同合作创新;应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将金 融服务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 ● 本报记者 连润 9月26日,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行。与会人士表示,股权投资基金的金融服务形式在新质生产力发 展阶段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要拥抱创新、把握趋势。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传统金融服务难以匹配现阶段科技创新产 业化发展需求,尤其是在0到1的早期阶段,股权投资基金的金融服务形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谈及股权投资基金的未来发展,陈文辉表示,应健全金融服务体系。股权投资基金不能孤立存在,需要 与股票市场、信贷、债券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协同,形成良性循环。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说,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拥抱创新、把握趋 势,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 此外,尹艳林表示,应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 影响力;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 ...
尹艳林:跨境支付中人民币占比有望进一步上升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01
9月26日,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在会上表示,我国金融 的国际化取得明显进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创新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规模实现突破,跨 境保险通、债券通南向交易等新政落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已 正式开业,跨境支付中人民币占比有望进一步上升。 在尹艳林看来,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建设金融强国,就要站在时代潮头、开放自信, 要引领和顺应金融新业态、新趋势。金融现代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拥抱创新、把握趋 势,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 第二,推进改革。要实现创新,惟有改革,既有金融机构改革,也有监管部门改革。面对新趋势和低利 率市场环境,要完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定位,将商业性、政策性、方向性要求更好融合,改 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监管部门要转变监管理念和模 式,坚持按业务逻辑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从机构资质监管转向规范业务行业监管,实现对同类业 务"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第三,扩大开放。只有开放,才能促进改革创新。要通过扩大对外开 ...
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资金的增量来源或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证券时报· 2025-09-26 13:12
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水落石出" 刘世锦表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疫后复苏进程尽管有曲折,但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前两年分别实 现5.2%和5%的增长目标,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居前。 此外,宏观经济面临日益增大的需求下降压力,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处于负增长状态。从2010年 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同时约束由供给转向需求。需求约束主要不是投资不足,而 是消费不足。这依然是"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最为紧迫且严峻的挑战。 "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不论是与现阶段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典型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平均水 平相比,都存在相当大幅度的偏离。"刘世锦说,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消费增长不足引起的。 这种状况难以用平均水平的些许偏离来解释,可称之为一种结构性偏差。 这种偏差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 后、不同阶层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政府资产占全社会净资产比重偏高,以及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消费 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 "中国经过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非常大规模的社会净财富。银行储蓄利率很低,净财富或许只有进入 资本市场才能增长。所以资本市场增量(资金) ...
15载相伴成长:做服务实体经济与百姓民生的“舒心伙伴” 访苏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庆军
金融时报· 2025-09-26 10:07
核心观点 - 公司15年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聚焦实体经济服务 制造业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近20% 全球银行排名提升至第237位 近3年提升48位 资产质量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1][2][7][9] 战略发展 - 战略路径分三阶段:初创期聚焦县域经济与民生场景 成长期响应长三角一体化织密服务网络 当前资产规模达7549.74亿元 为成立时的15倍 存款4627.52亿元和贷款3634.97亿元分别为翻牌时的14.04倍和15.38倍 [2] - 构建"生态赋能者"定位 通过银租联动和专业化方向如高端制造寻找增长点 依托苏新基金展业助力居民财富管理 [2] - 深度对接地方产业体系 包括江苏省"1650"和苏州市"1030"产业建设 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升级关键环节 [3] 经营特色 - 坚持"特色化发展"与金融"五篇大文章"融合 紧扣"科创+跨境"和"民生+财富"双引擎 打造核心竞争力 [4] - 落地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 持续迭代"苏心融享智惠"产品体系 构建"苏心零售"品牌矩阵 [4][5] - 通过科技赋能推出"苏心科创力"转化知产为资产 通过GOAI生态圈深化政银企协同和银校联动 [5] 公司治理 - 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链条 依托"苏行e先锋"数字化平台织密组织体系 锻造人才三支队伍 [6] - 2024年作为党建工作"体系推进年" 发布"同心苏行"统战品牌 通过23个"书记项目"攻坚科创金融和102个"行动支部"破解民生服务痛点 [6] - 创新"联组共学"机制围绕新质生产力等命题研讨 升级"海棠花红"阵地和"廉洁是福"品牌 通过董事长沙龙和百场金融宣教履行社会责任 [6] 企业文化 - 秉持"以民唯美、向实而行"企业使命和"稳健、精进、匠心、创新"核心价值观 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7] - 构建"苏智明"员工行为管理系统和数字员工"苏盈盈" 依托"苏智心"管理驾驶舱推动服务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 [8] - 通过能力建设和激励措施将文化嵌入管理 提升客户经理和支行行长专业能力 借立功竞赛和行业研究大赛推动全员价值创造 [8]
金融精英汇集 2025百万圆桌会员交流分享会在沪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9:08
(活动现场汇集各地金融精英。中新网记者 姜煜 摄)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4日电(记者 姜煜)"2025百万圆桌会员交流分享会(上海)"24日在沪举办。本次活动由 全球寿险与金融服务领域专业国际组织——百万圆桌协会(MDRT)与上海国际商会联合主办,以"合规铸 就品质,价值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近300名金融服务业精英与思想领袖,共探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国际商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等单位领导出席活动,百万圆桌首席执 行官史蒂芬·斯塔尔专程来沪参会。 百万圆桌协会自1927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全人理念"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健康、家庭、教育、财务、 服务、事业、精神"七大维度的平衡发展理念,培养了遍布85个国家700余家公司的顶尖专业人才。此次 分享会立足中国保险市场转型关键期,精准契合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核心需求。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MDRT会员人数达2.1万人,位列全球第一,较上年度大幅增加近4000 人,彰显中国保险市场的强劲韧性与潜力。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 商环境,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落户的首选地,这为百万圆桌与本土行业的深 ...
“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 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23 14:52
金融体系规模与稳健性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 [3] - 银行保险机构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7] - 五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 [7] 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 - 货币政策有效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3] - 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 [4] - 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 [5] - 五年来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5]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5]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5]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5] 保险业发展与民生保障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6]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6] - 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6] - 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6] - 五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6] 资本市场与对外开放 - 在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我国占据6席 [5]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7]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7]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更加有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