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搜索文档
苏州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学深悟透 实干担当
苏州日报· 2025-05-28 08:08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积极对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3] - 依托产业基础与配套优势链接高端创新资源 统筹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3] -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3] 经济稳定与发展规划 - 切实扛好经济大市责任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突出位置 [3] - 多措并举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重大任务 工程与项目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 [3] 安全生产管理 - 筑牢安全生产坚实底板 统筹发展与安全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六化建设 [3] - 扎实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治 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管理 [3] -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端午假期临近加强安全部署 [3]
扛好挑大梁责任,为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侧记
新华日报· 2025-05-28 07:38
经济大省责任与使命 - 江苏作为第二经济大省需扛起挑大梁责任 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并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2] - 一季度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 高质量发展保持向新向好态势 [2] - 南通作为万亿之城将加快打造现代工业名城 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3] - 徐州将落实《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4] - 江苏工信系统将突出扶持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 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主体 [4] - 江阴启动"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 推动校地合作 加快空天技术 人工智能 氢能等特色产业园建设 [4] - 江阴将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第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规模50亿元的政府母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5] 改革开放与外贸发展 - 昆山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完成1868.7亿元 增长5.9% 进出口总量和出口 进口总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7] - 昆山将深化"六专四清单"工作机制 稳住欧美市场 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兴市场 [7] - 启东重点产业中泛半导体项目约七成来自上海 苏南 生物医药项目超八成来自上海 三成以上工业产品配套上海 [8] - 启东将加速融入上海交通网络 对接浦东"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等硬核产业 [8] 区域协同与产业招商 - 无锡高新区将推进创新链 产业链 供应链深度融合 每年开展产业招商对接活动20场 招引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0个以上 [9] - 无锡高新区将打造国内首个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要素交易中心 [9] 文旅融合发展 - 江苏将创新推出"演出+旅游""音乐+旅游""展览+旅游"等融合新产品 发展农文旅 文商旅 文体旅等融合业态 [11] - 推动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打造VR大空间 云上博物 文旅机器人等沉浸式体验新场景 [11]
拓展融资渠道 加快前瞻布局 多方合力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5-28 05:08
政策支持与融资创新 - 商务部印发工作方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提高招商质效 允许统筹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项目 [1]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后续将对符合条件的经开区提供支持 [2] - 鼓励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贡献精准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2] 土地要素优化 - 针对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开发接近饱和问题 工作方案提出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加大混合用地和新兴产业用地供给等措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3] - 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合理用地需求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国家级经开区将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鼓励企业牵头打造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支持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 [4] -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等服务管理 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 -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经开区开展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招引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 [5] -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深化国际合作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5] -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支持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 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 [5] 绿色发展与营商环境 -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协同标准体系 支持经开区开展环评改革试点 [5] - 市场监管总局将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5]
商务部: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
期货日报网· 2025-05-28 00:05
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政策 - 商务部将牵头落实《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推动各地各部门出台配套措施 在要素保障 改革试点 审批权限下放等方面提供支持 [1] -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 支持经开区提高招商质效 拓展外资来源 促进在华外资企业再投资 [1] - 指导经开区建立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 提升公共服务和市场化运作水平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1] 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 生态环境部将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建立重点行业协同标准体系 修订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标准 [2] - 支持有条件经开区开展深化环评改革试点 做好规划环评服务保障工作 [2] - 允许统筹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经开区建设和产业项目 鼓励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拓展渠道 [2] 新质生产力发展措施 -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推进"1+1>2"的融合联动效果 [3] -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经开区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培育"专精特新"及链主企业 [3] -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深化国际合作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3] -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 加强计量体系建设 [3] 营商环境优化 - 鼓励经开区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推进"减时间 减环节 减材料 减跑动"改革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4]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优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根据信用风险动态调整抽查比例 对优质企业无事不扰 [4]
商务部等最新发声!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上市融资
券商中国· 2025-05-27 15:31
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方案核心观点 - 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外贸外资"第一梯队",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4.5%)[4] - 方案提出16项政策举措,聚焦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管理制度改革和要素保障[4] - 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联动,实现"1+1>2"效果[2] - 支持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拓展渠道,苏州工业园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已实现A股上市[10] 对外开放与产业支持 - 232个国家级经开区覆盖全国31省,2024年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3] - 区内现有外资企业超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9.9万家[4] - 重点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和内外贸融合产业集群建设[4] - 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强化外资企业再投资吸引力[4] 管理制度与营商环境优化 - 建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对优质企业"无事不扰"[2][7]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管理,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一站式服务[6]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四乱"现象[7] - 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的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5] 要素保障创新举措 - 土地要素: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加大混合用地供给,工业用地推行"标准地"模式(含环评、能评等前置评估)[9] - 资金支持:允许统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建设,含金量获经开区高度认可[9] - 人才与科技:鼓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产业服务能力[10] - 试点授权:支持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优先安排品牌活动[4]
国家级经开区迎重磅政策,下一步重点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5-27 13:55
政策支持 - 商务部持续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提高招商质效并拓展外资来源 [1][2] - 国务院发布《工作方案》推出16条举措 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和强化要素保障四大方面 [1] - 国家级经开区承担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责任 在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作用更加凸显 [1] 经济贡献 - 全国232个国家级经开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 占全国经济重要比重 [3] - 实现外贸进出口10.7万亿元 占全国外贸总额24.5% 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 占全国23.4% [3] - 集聚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18.3% [3] 产业创新 - 国家级经开区拥有超过700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 [5] - 推进"一个加强 三个加快"策略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集群培育 [3][4] - 支持设立离岸创新基地 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模式 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 [5] 区域实践 - 北京经开区培育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 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和合成生物产业 江宁经开区打造未来网络 [5] - 支持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 加强未来产业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 [5] 要素保障 - 通过单列用地指标 支持立体开发 加大混合用地供给等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7] - 推行"标准地"供应模式 企业拿地后可迅速开工 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7] - 支持全球范围招引高层次人才 完善外籍人才工作就业 落户 就医及子女教育保障 [7] 资金支持 - 允许统筹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 支持经开区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 [8] -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拓展渠道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已在A股上市 [8] - 鼓励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贡献精准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8]
中国航发召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五五”规划首场研讨会
快讯· 2025-05-24 13:01
发展战略与规划 -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价值思维,围绕"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能竞争、可持续"谋划发展 [1] - 公司树立长期价值和利他价值,优化经营结构,加强衍生业务,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1] - 公司突破思维边界,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公司基于产品思维、经营思维和世界一流产业思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公司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 公司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与新兴市场,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1] 体系布局与协同发展 - 公司持续优化体系布局,完善大协同发展格局,建立开放协同的产业链 [1] - 公司面对未来转型发展新机遇与重塑发展新挑战,增强发展动能 [1]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2 07:33
高水平对外开放 - 河南通过"空陆数海"通道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巩固提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 [4] - 中欧班列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构建25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网络,累计开行1.44万列 [5] - 郑州机场开通58条货运航线,通航31国63城,2024年前5月国际货运量22万吨同比增47.8% [6] - 郑州海关推进通关便利化,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7] 国企改革与金融支持 - 河南省国资委推进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8] - 金融系统加大对制造业、文旅等重点领域支持,优化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9] - 房地产政策聚焦稳市场促转型,推动"白名单"扩围增效,降低购房成本释放需求 [1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河南省聚焦新型工业化,推动装备制造、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再造 [11] - 金丹科技专注乳酸产业链技术攻关,打造国际领先生物新材料产业链 [12] - 秋乐种业聚焦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确保粮食安全用"中国种" [13] 科技创新驱动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布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 [14] - 盾构技术实验室实现泥水盾构智能保压系统国产化替代,精度优于进口 [15] - 具身智能实验室攻关人形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核心技术,服务制造业升级 [16]
128岁,这所高校走出了一个投资天团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1 00:04
浙江大学校友创业与投资影响力 - 浙江大学128周年校庆凸显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参与者的地位,校友全球分布构建创新生态系、创业朋友圈和发展共同体 [1] - "杭州六小龙"科技企业中有3家创始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包括深度求索、云深处科技和群核科技 [1][2] - 浙江大学1978年创建计算机系时就将人工智能研究列为首要任务,2019年成为首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35所高校之一 [2] 浙江大学校友创业成就 - 截至2024年5月17日,浙江大学共有351位校友担任313家上市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或高管 [4] - 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创立于1999年,已诞生128家创业公司总市值达千亿元,培育出拼多多黄峥等知名企业家 [5] - 浙江大学构建了从实验室到产业端的价值闭环,形成"热带雨林"般创新生态系统 [5] 校友企业案例 - 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本硕毕业于浙江大学,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颠覆AI研发"高投入、长周期"认知 [3] -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完成浙大本硕博学业,公司员工中一半为浙大校友 [2] - 群核科技两位联合创始人均毕业于浙大竺可桢学院 [2] 校友投资案例 - 段永平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创立步步高并孵化OPPO、vivo,转型投资后成功投资拼多多、网易等 [6] - 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管理资产超30亿元,投资20多个项目涉及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 [8] - 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淮管理10支基金总规模约20亿美元,已投资超过120个创业团队 [9] 医疗领域投资 - 泓创资本陆潇波主导超过50个医疗项目投资,收获13个A股IPO包括华大基因、贝达药业等 [10] - 比邻星创投管理多支人民币和美元基金,已投出健世科技、康沣生物等医疗创新企业 [11] - 方源资本张辉作为初始团队成员参与创立该机构 [11]
风浪之下更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08
工业生产与转型升级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1%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 同比分别增长9 8%和10% 成为工业增长核心引擎 [1] - 工业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加速 新能源汽车 工业机器人 3D打印设备等新兴产品产量增速较快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实现74 2%跃升 大幅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1] - 工业结构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迈进 印证"以新提质"发展逻辑 [1] 服务业增长与数字化转型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 为今年以来月度增速次高水平 现代服务业动能强劲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 4%和8 9% 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 反映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 - 旅游交通出行增多 带动信息和商务服务业稳定增长 [2] 内需市场与消费投资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 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 家具类 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2] - 假日出行需求旺盛带动服务性消费增长 1至4月份交通出行 通讯信息 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 2% 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4 5% [3]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 3% 反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 [3] 外贸表现与市场策略 - 1至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 4% 较一季度加快1 1个百分点 对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速加快 [3] - 民营外贸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 成为稳外贸重要力量 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3] - 中美大幅降低关税将为外贸环境改善注入积极预期 多元化市场策略将持续夯实外贸基本盘 [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4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 提出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4] - 5月7日金融管理部门宣布降准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 有效增强社会发展信心 [4] - 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 中国经济将在应对挑战中开拓新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