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巨头涉嫌严重造假?最新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5-25 14:51
公司声明与回应 - 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发布声明,严正驳斥"重组胶原蛋白测不到"等不实指控,否认成分造假或隐瞒行为 [1][3] - 公司强调所有产品研发生产严格遵循化妆品监管法规,成分标注均通过药监部门审核备案 [3] - 检测结果显示多批次产品胶原蛋白含量大于0.1%,与网传的0.0177%添加量不符 [3] - 公司称自4月中旬以来遭受有组织的黑公关攻击,已收集证据并将启动法律程序 [5] 市场质疑与背景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质疑巨子生物高价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测不出胶原蛋白,称其涉嫌严重造假 [7] - 被质疑产品是可复美销量最大的产品,仅旗舰店一个链接付款超过100万单 [7] - 博主背景为前欧莱雅科学传播负责人,拥有19年化妆品研发和科普经验及香港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7] 公司基本情况 - 巨子生物是以重组胶原蛋白产品为主的医美企业,自称"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 [8] - 旗下品牌包括可复美、可丽金、欣苷等,产品涵盖面膜、水乳、精华护肤品 [8] - 公司于2022年成功在港股IPO [8] 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11.90亿元、15.52亿元、23.64亿元、35.24亿元、55.39亿元 [8] - 同期归母净利润逐年提升:8.26亿元、8.28亿元、10.02亿元、14.52亿元、20.62亿元 [8]
巨子生物可复美陷“造假门”,争议背后的技术标准博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13:19
核心争议 - 香港化学博士郝宇指控巨子生物旗下产品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下限0.1%,且关键成分甘氨酸未检出[5][6][10] - 检测显示聚谷氨酸钠(0.1004%)和精氨酸(0.1579%)含量高于重组胶原蛋白,但成分表排序涉嫌违反《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10] - 公司宣称的"Mini小分子型重组胶原蛋白"分子量217道尔顿仅相当于二肽结构,无法形成胶原蛋白三股螺旋结构[10] 公司回应 - 巨子生物声明产品通过药监审核备案,内部检测显示三批次产品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27%、0.27%、0.28%[12][13] - 质疑自媒体检测方法未被行业标准收录,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机构重新检测[15] - 公司表示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目前拒绝媒体采访[5][15] 产品与市场影响 - 涉事产品"可复美胶原棒"在旗舰店液态精华销量榜首,累计销量超100万件[17] - 可复美品牌2023/2024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7.88亿元/45.42亿元,占总营收79%/82%[19] - 争议正值618大促前夕,可能引发退货潮及渠道商观望情绪[19] 行业技术问题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检测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机构采用ELISA/LC-MS/HPLC等方法结果差异显著[22] - 行业存在"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未实际添加"的潜规则说法[11] - 巨子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仅1.06亿元(营收占比1.9%),远低于销售费用20.08亿元(营收占比36.25%)[21] 长期发展挑战 - 公司需从营销驱动转向科技驱动,在分子量/功效性/检测标准等核心领域建立话语权[22] - 需通过学术合作和标准制定重建市场对其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信任[19][22] - 线上直销渠道依赖度高,销售费用持续增长压力显著[21]
知名医美巨头涉嫌严重造假?回应来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5-25 12:43
公司声明与澄清 - 公司严正驳斥并坚决否认"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和"重组胶原测不到"等不实指控,强调所有产品研发生产严格遵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 [1] - 公司产品经过原料投料核查、生产工序质控、成品质量检测三重验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不存在任何成分造假或隐瞒行为 [1] - 公司检测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与网传的"0.0177%添加量"严重不符 [1] 产品成分说明 - 根据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产品中"可溶性胶原"成分添加量大于0.1%(w/w),排序为第七位,与网传的"0.0177%添加量"严重不符 [2] - 公司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一步检测相关产品,检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 [3] - 公司指出不实指控中使用的检测方法未经严格的方法学验证,检测结果不可信 [3] 行业标准参与 - 国家药监局已于2025年启动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及其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建立工作 [3] - 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快速完成,践行重组胶原蛋白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 [3]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可复美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45亿元,同比增长62.9% [4] - 截至5月23日收盘,巨子生物市值超800亿港元 [4]
被重组胶原蛋白“带飞”的可复美否认成分造假:含量尚无国标
南方都市报· 2025-05-25 12:42
事件背景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发布视频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次抛精华液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真实添加量仅为0 0177% 远低于非微量成分理论添加量0 1%以上 并质疑产品检测不到甘氨酸及"nimi小分子型胶原蛋白"宣传科学性 [2][3] - 可复美于5月24日深夜发布声明 严正否认造假指控 称检测方法未列入行业标准且未经方法学验证 检测结果不准确 [2][6] 公司回应 - 可复美展示三批次内部检测报告 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 27% 0 27%和0 28% 均高于0 1%标准 与网传0 0177%数据严重不符 [6][7] - 公司强调产品经原料投料核查 生产工序质控 成品质量检测三重验证体系 备案信息显示"可溶性胶原"成分添加量大于0 1%且排序第七位 [6] - 已委托多家第三方机构采用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进行复检 将公布结果 并启动法律程序追究造谣者责任 [8][9] 行业技术争议 - 化妆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尚无国家及行业标准 当前检测参考医用敷料标准 但博主所用方法未纳入该标准 [8][9] - 行业人士指出重组胶原蛋白产率仅"毫克/升"级别 远低于透明质酸"克/升"产能 质疑实际产量能否匹配营销宣称的销量 [9] 公司业绩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收入55 4亿元(同比+57 2%) 净利润20 6亿元(同比+42 4%) 可复美品牌贡献超八成营收且增速达62 9% [10] - 公司为全球首家量产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企业 近期因EGF违禁成分争议已通过官方检测自证清白 [10]
800亿市值巨头被质疑造假,公司深夜6页长文回应,创始人刚成陕西新首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12:06
博主质疑巨子生物产品造假 - 博主使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检测可复美产品,结果显示重组胶原蛋白总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行业规定的0.1%标准 [1][2] - 检测未检出胶原蛋白核心成分甘氨酸,而根据公司创始人著作,胶原肽链中甘氨酸应占氨基酸残基的1/3 [2] - 博主质疑产品配方表造假,因标注的"可溶性胶原"等三大成分均被列为"非微量添加",但实际检测含量不符 [2] 可复美官方回应 - 公司声明称参考药典标准检测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并公布三批次检测结果分别为0.27%、0.27%、0.28% [8] - 公司质疑博主检测方法未列入行业标准且未经方法学验证,同时指出博主未索要原料进行检测 [9] - 公司已委托多家第三方机构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检测,将及时公布结果 [9] 公司近期其他争议 - 4月有消费者投诉使用产品后出现面部肿胀,送检称检出违禁成分EGF,但公司声明称两家机构检测均未检出 [11] - 陕西省药监局4月飞行检查未发现公司违规添加EGF行为 [11] 公司经营现状 - 巨子生物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旗下拥有可复美、可丽金等品牌,市值达821亿港元,超越毛戈平成港股最大美妆护肤企业 [13] - 2024年公司收入55.39亿元同比增长57.1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06% [15] - 创始人夫妇持股市值超450亿元,成为陕西新首富,创始人范代娣近期出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15]
可复美被质疑重组胶原蛋白含量造假!回应称已委托第三方检测
南方都市报· 2025-05-25 11:19
事件概述 - 5月24日有博主在社交媒体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的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涉嫌严重造假 声称其重组胶原蛋白真实添加量仅为0 0177% 但标注在非微量成分中 [2][4] - 可复美当晚回应称相关指控为不实信息 并附上检验报告进行解释 公司表示已收集证据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2] 公司回应 - 可复美严正驳斥造假指控 声明所有上市产品均经过原料投料核查 生产工序质控 成品质量检测三重验证体系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5] - 公司参考《药典》及YY/T 1947-2025标准检测 多批次产品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 1% 与网传0 0177%严重不符 [5] - 公司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机构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检测 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 [5] - 指出对方使用的检测方法未列入行业标准 未经方法学验证 检测结果不可信 且对方未向公司索要原料进行验证 [5] 事件背景 - 博主质疑产品在药监局的备案合规性 认为0 0177%的添加量不应标注在非微量成分中 [4] - 公司表示从4月中旬至今经历了多轮有组织的黑公关攻击 已收集证据并将启动法律程序维护权益 [6] 检测争议 -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检测方法和标准 公司坚持采用行业认可的标准方法 而博主使用的方法未被行业标准收录 [5] - 公司强调对方无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因此检测结果不可信 [5]
又遭原料成分质疑,巨子生物回复:多批次检测结果胶原蛋白均大于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07:45
事件概述 - 社交平台博主发布视频及图文网帖质疑巨子生物旗下产品"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涉嫌造假 [2] - 博主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检测结果显示甘氨酸未检出 丝氨酸&丙氨酸总含量仅为0 0177% [2] - 博主提出三大质疑:配方表标注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应超0 1%但实际检测仅0 0177% 未检出核心成分甘氨酸 且与公司联合创始人著作中胶原蛋白结构理论不符 [3] 公司回应 - 可复美发布声明称多批次检测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 1% 并公布内部检测报告显示三批次结果分别为0 27%、0 27%、0 28% [4] - 公司质疑博主检测方法未列入行业标准且未索要原料 认为其方法未经验证 [4] - 针对4月消费者投诉产品含EGF事件 公司声明已委托两家机构检测均未检出 陕西省药监局两次检查也未发现违规添加行为 [4][5] 检测争议 - 博主检测报告由上海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具 显示甘氨酸未检出 丝氨酸&丙氨酸水解氨基酸总含量0 0177% [2] - 公司提供内部检测报告显示胶原蛋白含量0 27%-0 28% 但未披露具体检测方法 [4] - 双方检测结果差异达15倍以上 核心争议在于检测方法有效性及原料取样标准 [2][4] 行业规范 - 化妆品成分标注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行业标准 非微量添加成分应超过0 1% [3] - 国家药监局明文规定EGF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 添加或宣称含EGF均属违法 [4] - 胶原蛋白检测方法缺乏统一行业标准 不同方法可能导致结果显著差异 [2][4] 历史事件 - 2024年4月消费者投诉使用可复美产品后出现脸部肿胀 自行送检称检出EGF [4] - 陕西省药监局3月收到举报后开展检查 11月作出不予立案决定 2025年4月飞行检查仍未发现违规行为 [5]
自称“香港大学化学博士”的博主质疑巨子生物产品造假!公司深夜发长文回应:不实!将依法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01:06
公司声明与检测结果 - 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发布声明,严正驳斥"产品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不实指控,强调所有产品均严格遵循化妆品监管法规并通过药监部门审核备案 [1][4] - 公司提供多批次产品检测数据,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具体批次2502025B/2503034B为0.27%,2504042B为0.28%),远高于网传的0.0177% [5] - 产品成分标注符合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可溶性胶原"因添加量大于0.1%被列于成分表第七位,未归类为"其他微量成分" [5][6] 第三方质疑与行业争议 - 博主"大嘴博士颜究所"(自称香港大学化学博士)通过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声称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氨基酸总含量仅0.0177%,质疑成分造假 [9][10][14] - 华熙生物此前发文暗指巨子生物,批评券商研报夸大重组胶原蛋白优势(如安全性优于透明质酸),并指责资本市场炒作"玻尿酸过时论" [19][21][22] - 行业技术路线争议:透明质酸产业化早于重组胶原蛋白(华熙生物2000年启动 vs 巨子生物2006年探索产业化),但两者技术优劣尚无官方结论 [21][24]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57.17%),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42.06%),其中可复美与可丽金品牌贡献97.2%营收 [25] - 公司股价5月23日下跌5.72%,市值821.38亿港元,事件发酵后市场反应显著 [26] - 公司定位为"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国家技术发明奖,产品覆盖护肤品、医疗器械及功能性食品 [7][25]
提供更高效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平安健康与高和药业签约
搜狐财经· 2025-05-22 23:29
战略合作 - 平安健康与高和医药就可复美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公司在医疗健康器械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1] - 双方将共同推动重组胶原蛋白及相关产品的创新应用,目标是提供更丰富、便利、智能且高效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1] 公司优势与布局 - 平安健康凭借支付方资源、供应商网络、服务标准体系及生态资源等核心优势,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商[3] - 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医疗健康器械领域的布局,重点推动消费医疗类器械产品在商保场景下的运用[3] 可复美品牌背景 - 可复美为巨子生物旗下核心品牌,创立于2011年,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技术成分,专注于解决皮肤问题[3] - 品牌从医疗器械延伸至功效护肤品领域,产品覆盖从敷料到日常护理,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3] 高和医药角色 - 高和医药是可复美零售药店渠道全国总经销商,经过四年深耕运作,已赢得市场高度认可[3] - 此次合作中,双方将探索重组胶原蛋白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及医疗康复中的创新应用[3] 合作目标与展望 - 平安健康计划整合高和医药的终端能力、可复美技术优势及自身资源平台,推动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临床应用与市场推广[4] - 合作旨在为用户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健康解决方案及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体验[4]
反腐!炮轰!正名!华熙生物在焦虑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5-22 21:30
公司动态 - 华熙生物两度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市场对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讨论,强调透明质酸对胶原蛋白的先导牵引作用[1][4] - 公司指出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数量是评估成分安全性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指标,并强调其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行业最多[4][5] - 华熙生物认为市场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属于多肽,与人体内胶原蛋白存在差异,不应混为一谈[5] 业绩表现 - 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6] - 公司医美业务表现较好,原料业务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47%,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2.03%[7] - 消费品相关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是业绩主要拖累因素[7]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属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7] 行业趋势 - 医美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服务质量提高[8] - 行业未来需要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需强化监管、技术赋能和科学引导[8] - 市场热点从透明质酸向重组胶原蛋白转移,相关企业股价和业绩表现优异[1][6] 管理变革 - 2024年华熙生物进行管理变革,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等费用超过7000万元,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89亿元[7] - 公司2024年3月开展反腐行动,要求贪腐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否则移交司法部门[9] - 公司调整高管团队,刘爱华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徐桂欣与栾依峥改任业务副总裁,同时聘任汪卉、相茂功为副总经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