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中国乘用车销售数据保持增速 HUD渗透率快速提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29 09:29
乘用车市场表现 - 5月1-25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58万辆 同比增长16% 环比增长9% 今年累计零售823万辆 同比增长9% [1] - 5月1-25日新能源乘用车零售726万辆 同比增长31% 环比增长11% 新能源渗透率达535% 今年累计零售405万辆 同比增长35% [1] HUD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前装HUD交付量达356万辆 同比增长超55% 渗透率从2023年11%提升至16% 12月单月渗透率达174% [1] - HUD市场渗透率突破16%早期采纳者阈值 技术扩散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 [1] - 国内HUD产业链竞争优势显著 主要因产业链完善且成本较国外低50% [2] 车载显示技术趋势 - 车载显示技术作为智能座舱核心 正经历快速迭代与规模化应用 HUD渗透率持续提升 [2] - 虚拟全景显示技术加速落地 小米YU7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推动创新 [2] 港股相关公司 HUD产业链 - 舜宇光学(02382)在车载镜头领域保持龙头地位 激光雷达/HUD/智能车灯成为新增长点 [3] 车载显示屏 - 京东方精电(00710)为全球领先汽车显示器开发商 拥有BDCell/AMOLED等高端技术 获多个车厂订单 [4] - 信利国际(00732)2024年营收1778亿港元 同比增长141% 仁寿工厂为全球最大第5代TFT车载屏生产线 月产能14万片大板 [4]
中金 | 车载显示:HUD跨越鸿沟加速渗透,虚拟全景显示驱动交互革新
中金点睛· 2025-05-29 07:35
车载显示技术发展 - HUD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2024年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HUD上险车交付量达356万辆,同比增长超55%,渗透率从2023年的11%提升至16%,2024年12月单月渗透率突破17.4% [2][6] - 按照"跨越鸿沟理论",HUD市场已突破16%的早期采纳者阈值,技术扩散正从线性增长转向指数级增长 [2][6] - 当前HUD市场以W-HUD为主流,但AR-HUD凭借沉浸式交互体验快速渗透,2024年AR-HUD占HUD整体出货量比例接近25% [2][16] HUD市场技术方案 - TFT-LCD因成熟度高、量产成本低,占据95.8%的市场份额(高工汽车数据,1Q25) [2][17] - DLP方案能够较好满足HUD在较宽视场角下的工作场景,与AR-HUD实现高适配性 [17] - LCOS方案具有光利用效率高、分辨率高等优势,但受限于较高的成本,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17] 国产厂商市场份额 - 中国HUD厂商市场份额从2019年1-6月的7.62%提升至2024年的56.78% [2][19] - 华阳集团2024年以21.61%的市占率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HUD的龙头厂商 [19] - 包括华阳集团、江苏泽景、未来黑科技、华为、怡利电子、延锋伟世通在内的中国厂商占比达到56.78% [2][19] 虚拟全景显示技术 - 虚拟全景显示在前挡风玻璃下沿设置特殊黑色涂层,将信息投影至A柱到A柱的超宽区域,兼具HUD的平视特性与传统屏幕的高清画质 [3][24] - 小米YU7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实现1.1m超宽全景显示,具备108PPD超视网膜级分辨率以及1200nits可视峰值亮度,畸变率<1% [29] - 宝马于2023年CES发布的DEE概念车上首次提出"BMW Panoramic Vision"概念,预计于2025年底实现车型应用 [27] 虚拟全景显示技术难点 - 光学设计方面需要解决杂散光控制、抗环境光干扰等问题 [37] - 系统集成方面面临散热管理、体积与空间排布等挑战 [41] - 算法优化需要解决畸变控制、UI交互等问题 [42] - 量产层面需要解决挡风玻璃公差、多组曲面镜装配等精度及一致性要求 [42]
东风汽车集团,机会来了!
格隆汇· 2025-05-29 02:10
战略合作与智能化转型 - 东风汽车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将对东风旗下所有品牌及合资公司进行智能化赋能,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2][3] - 合作范围包括汽车智能化、企业数字化升级及生态共建,重点协同岚图、猛士、奕派、日产等品牌打造智能化产品矩阵[3] - 若合作延伸至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等合资公司,有望显著提升其产品竞争力[4] 公司治理与内部改革 - 东风汽车纪委公布四名子公司管理人员接受审查调查,显示反腐持续深化,旨在提升组织效率和竞争力[5] - 公司过去几年在反腐和央企重组整合中取得进展,目前正与长安汽车推进重组方案,预计将形成协同效应[7][40]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2024年营收1061.97亿元(同比+6.86%),归母净利润5800万元(2023年亏损38.87亿元),但政府补贴达32.66亿元(2023年11.63亿元)[15][16][23] - 合营及联营企业溢利11.07亿元(2023年13.21亿元),远低于2022年及之前的超百亿水平[26] - 自主乘用车销量43.89万辆(同比+26.4%),毛利率提升8.4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销量近40万辆(同比+13.4%),渗透率20%低于行业40.9%[21] 市场表现与销量动态 - 2024年总销量189.59万辆(同比-9.2%),十年来首次跌破200万辆;2025年1-4月累计销量52.67万辆(同比-20.76%)[18][33] - 合资品牌疲软:东风日产/本田4月销量3.56万/2.20万辆,累计同比降29.8%/42.3%;日产全球亏损6709亿日元(约328亿元)并计划削减中国产能[29][30][35] - 自主板块亮点:岚图2024年销8.18万辆(2025年目标20万辆);东风纳米计划三年达40万辆;东风乘用车1-4月销量6.29万辆(同比+14.6%)[36][38] 行业竞争与战略调整 - 汽车行业销量增长4.5%,但公司销量下滑9.2%,反映转型压力;产能利用率仅50%,需盘活闲置资源[18][35] - 战略重心转向自主板块,披露顺序调整为自主优先于合资,现金储备约1000亿元支撑转型[38][39] - 与长安汽车重组方案"基本完成",目标2025年销量重回300万辆台阶[40]
【汽车智能化6月投资策略】价格战干扰期,底部布局优质标的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5-28 21:50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引用。 投资要点 为何我们建议All in汽车智能化? 1)汽车智能化本质是一场出行革命。 【L3智能化帮助车企卖车】-【 L4Robotaxi实现车企软件 收费】-【自主品牌实现全球崛起】是汽车智能化三部曲。 2)2025年汽车智能化或是拐点之 年! 城市NOA(L3智能化核心体验)普及是推动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前三考虑因素的力 量。目前我们根据【引领车企新车周期—终端草根调研—爆款车型验证】体系将紧密跟踪【L3 智能化渗透率】2025-2027年从10%-50%-80%+的变化过程。 3)汽车智能化是淘汰赛模式,强 者恒强。 整车未来或分为三类公司: B端Robotaxi运营+ C端个性化品牌+整车高端制造。零部 件或分为两类公司:模块化供应商+单一品类供应商。 5月智能化总结:关键词或是价格战开启。 1)关于价格战:比亚迪经过4-5月份市场检验其智驾版本车型需求不及预期且非智驾版本库存 去化节奏较慢,5月23日比亚迪开启海洋网5月26日开启王朝网的降价宣传,以及吉利也采取了 跟进措施。2)关于智驾OTA:5月小鹏在mona03max上市同步开启天玑5.7.0升级。3)重要新 车:理 ...
汽车智能化6月投资策略:价格战干扰期,底部布局优质标的
东吴证券· 2025-05-28 18:04
报告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本质是出行革命,2025年或是拐点之年,城市NOA普及推动智能化成购车重要考虑因素,2025 - 2027年L3智能化渗透率将从10%提升至80%以上,且行业呈强者恒强态势 [2]。 - 5月智能化关键词是价格战开启,比亚迪、吉利降价,小鹏OTA升级,多款重要新车发布 [2][3]。 - 2025年继续看好智能化整车,港股优于A股,同时看好智能化增量零部件 [2]。 各部分总结 一、消费者为智能化买单吗? - 2025 - 2027年汽车智能化核心任务是推动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达50% - 80%以上,以硬件商业模式为主;2028 - 2030年Robotaxi有望大规模商业化,开启1 - N产业趋势 [11]。 - 2023Q3 - 2027E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智驾销量和渗透率持续增长,2027E销量达1496万辆,渗透率80%;高速NOA智驾销量和渗透率也有变化,2025E销量517万辆,渗透率37% [12]。 - 2025年1 - 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级别智驾销量和渗透率同比上升,一线城市渗透率最高 [13]。 - 分车企来看,小鹏、问界智驾比例环比上升,理想智驾渗透率环比下降 [17][20]。 - 5月乘用车市场整体五一后处于平淡期,经销商认为消费者观望情绪浓;比亚迪、吉利降价后进店客流提升,短期内预计价格不再下调,若效果不佳可能转换补贴形式,其他品牌可能跟进 [23]。 - 报废补贴范围放宽,预测2025Q2/Q3/Q4乘用车上险量分别为540/600/740万辆,同比+10.7%/3.4%/0.9%,全年零售销量2369万辆,同比+4.1% [24]。 - 4月企业和渠道库存补库,企业库存当月变化+4.0万辆,渠道库存当月变化+11.6万辆 [31]。 - 4月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51.7%,环比+4.97pct;零售渗透率52.8%,环比-0.2pct [34]。 - 4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占率70.81%,环比+4.78pct;零售市占率64.6%,环比+1.68pct [38]。 二、车企智驾能力比较如何? - 驾驶风格上,华为、特斯拉、小米、极氪激进,小鹏、腾势中性,理想、蓝山保守;应对复杂场景能力上,小鹏、华为、理想、特斯拉表现较好 [43]。 - 2025Q2主流车企智能化能力第一梯队为华为、小鹏、理想紧追特斯拉,第二梯队其他自主品牌发力追赶 [45]。 - 车企智能化策略比较中,特斯拉/小鹏相似,坚持纯视觉方案,华为全栈自研能力领先,国内车企紧密追赶 [46]。 - 3月车企智驾动态包括特斯拉FSD免费体验、理想分享自动驾驶进展、极氪发布智驾方案、广汽和奇瑞宣布智驾标配等 [49]。 - 车展亮点包括机器人展示、第三方供应商推智驾新方案、车企宣传全球化等,智驾解决方案商分层匹配需求,域控制器/底盘赛道玩家增多 [53][54]。 - 5月理想L系列2025款智能焕新版车型配置升级,小米YU7亮相,鸿蒙智行发布尊界S800,小鹏发布Mona M03 Max [60][61][64]。 - 5月Robotaxi行业,小马智行收入增长、达成多项合作,文远知行财报稳健、扩大合作及运营范围 [65]。 三、智能化供应链跟踪 - 硬件环节核心公司涉及感知、决策、执行和其他领域,软件环节包括算法、中间件、云等领域,整车环节涵盖新势力、华为智选等,服务环节有运营平台、测试等 [6]。 四、汽车智能化主线投资建议 - 继续看好智能化整车,港股推荐小鹏汽车 - W、理想汽车 - W、小米集团 - W等,A股推荐比亚迪、上汽集团、赛力斯等 [2]。 - 看好智能化增量零部件,包括AI芯片(地平线机器人 - W、黑芝麻智能)、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线控底盘(伯特利、耐世特)、汽车电子(保隆科技、经纬恒润等) [2]。
菲沃泰闪耀零跑技术盛会,解汽车防护难题助产业升级
财富在线· 2025-05-28 17:52
核心观点 - 菲沃泰在"2025走进零跑汽车技术交流日"上展示了多功能纳米涂层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行业焦点[1] - 菲沃泰纳米涂层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智能电动汽车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5] - 该技术获得零跑领导及供应链企业的高度赞赏,成为活动现场备受赞誉的"明星技术"[7] 纳米涂层技术特点 - 技术具有出色的防水、防腐蚀、绝缘及耐磨增硬等性能[5] - 应用领域包括汽车三电系统、智驾系统、传感器等关键部件[5] - 符合严苛的车规级标准,帮助车企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平衡[10] 技术经济效益 - 以油泵PCBA控制板为例,采用纳米涂层可降低约20%的系统级成本[10] - 大大简化产品结构设计复杂性、减少重量和尺寸[10] - 为汽车零部件防护提供高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实现性能提升与成本控制的双赢[1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是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膜层与装备"一体化技术体系[11] - 技术已在消费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形成广泛布局[11] - 未来将持续深化与零跑汽车等车企的合作,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11]
汽车行业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总结:整车盈利修复略好于供应链,商用车全年值得期待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7 16: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汽车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汽车销售量增长明显,营收归母同比提升,打消市场对下游需求问题的担忧,后续商用车景气度有望回升 [4] - 各板块表现分化,乘用车以旧换新政策衔接顺畅,新能源、出海贡献增量;零部件领头企业马太效应凸显;新能源销量和业绩持续增长;客车需求稳定、业绩增长,货车表现处于低位 [4] - 看好后续科技成长及AI相关人形机器人表现,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有估值弹性,央企改革也将反复发酵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25Q1行业景气度较强,业绩表现出现分化 - 50亿市值以上汽车公司中,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发布次日上涨占比分别为45%和48% [13] - 24Q4乘用车景气度良好,商用车需求承压;25Q1乘用车需求延续,商用车景气度止跌 [13] 2. 基本面:政策刺激效果明显,打消前期透支担忧 2.1 乘用车:以旧换新政策衔接顺畅,车企之间表现分化 - 24Q4和25Q1乘用车销量分别为888万辆和642万辆,同比+12.6%和+12.9%,出口销量高位继续提升 [24][25] - 25Q1乘用车板块营收4285亿元,同比+7.7%,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19.2%,不同车企盈利分化明显 [26] - 25Q1板块毛利率下滑受财务口径变更影响,净利率受规模效应提升,费用率下降,汇兑对利润正向贡献 [31][33] - 25Q1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为季节性波动,投资性现金流同环比均有收窄 [36] - 2024年乘用车板块海外营收4505亿元,同比+26%,2025年有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38] 2.2 零部件:下游年降+贸易壁垒,进一步强化马太效应 - 24Q4和25Q1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980万辆和756万辆,同比+8.1%和+14.5% [40] - 25Q1零部件板块营收3379亿元,同比+6.7%,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5.2%,不同供应链业绩差异化 [43] - 零部件马太效应有望加强,领头企业客户结构多元化、全球化进展迅速、内控体制优秀 [44] - 25Q1盈利能力有所下滑,规模效应抵御年降,费用率整体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流出,投资性现金流加大 [49][51][52] - 2024年零部件板块重点公司海外营收1393亿元,同比+4%,海外业务模式将转变 [56] 2.3 新能源:销量持续增长,业绩增势亮眼 - 24Q4和25Q1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448万辆和304万辆,同比+41.5%和+46.0%,渗透率分别为45.5%和40.8% [61] - 25Q1新能源整车收入为2191亿元,同比+34.4%;归母净利润为81.6亿元,同比+486.0%,比亚迪等表现亮眼 [64] 2.4 客车:需求基本稳定,业绩继续增长 - 24Q4和25Q1客车销量分别为15.0万辆和12.5万辆,同比+3.0%和+0.8% [68] - 24Q4和25Q1客车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247.8亿元和140.5亿元,同比+54.9%和+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8.1亿元,同比+285.1%和+23.0% [70] - 25Q1客车板块控费能力提升,净利率同比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大幅增长 [74][76] 2.5 货车:运价低迷叠加政策观望,板块表现处于低位 - 24Q4和25Q1货车销量分别为83.2万辆和92.6万辆,同比-12.4%和+1.9%,随着政策落地,后续销量有望回暖 [78][79] - 24Q4和25Q1货车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665.7亿元和683.8亿元,同比-5.7%和-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亿元和12.0亿元,同比-180.0%和-26.3% [80] - 25Q1货车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投资现金流继续支出 [84] 3. 投资分析意见 - 看好后续科技成长,包括小米、华为车、Robotaxi等,以及AI相关人形机器人表现 [87] - 关注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估值弹性优势企业,以及央企改革相关企业 [87] - 对重点公司25Q1进行总结,分析各公司表现及未来展望 [88]
一季报凸显国内汽车企业业绩分化明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7 15:5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产销两旺,产量7561万辆销量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 [2] - 行业收入24022亿元实现利润947亿元 [2] - 2025年1-4月乘用车批发销量8597万辆同比增长1291%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981万辆同比增长4208% [2] - 2025年1-4月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0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49% [2] 以旧换新政策影响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积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 [2] - 政策刺激下行业整体表现良好但价格战导致部分企业净利润下降 [1] 零部件板块表现 - 2025年一季度零部件板块营收234426亿元同比增长740%归母净利润14323亿元同比增长1356% [3] - 2024年零部件板块毛利率1768%同比下降018%净利率524%同比上升019% [3] - 2025Q1零部件板块毛利率1763%同比下降063%净利率646%同比上升035% [3] - 期间费用率1129%同比下降082%其中销售费用率136%同比下降041%管理费用率320%同比下降013% [4] 乘用车板块分化 - 2025Q1乘用车板块营收434859亿元同比增长739%归母净利润14092亿元同比增长1635% [5] - 比亚迪2025Q1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母净利润9443亿元北汽蓝谷营收3773亿元同比增长15075% [7] - 上汽集团2025Q1营收13768亿元同比下降094%归母净利润4005亿元江淮汽车营收9801亿元同比下降1300% [7] 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 - 智能化与电动化领先的车企经营较好动作迟缓的企业销量下滑明显 [9] - 消费者更看重车辆智能化与电动化功能部分传统豪华品牌因智能驾驶系统落后被替代 [9] - 2024年标配高阶驾驶辅助功能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479% [10] 价格战与行业分化 - 价格战从促销工具演变为行业分化催化剂部分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扩张 [10] - 头部企业如吉利整合资源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新势力车企通过差异化避免直接竞争 [11] - 海外市场开拓成为企业分化的重要因素 [11]
汽车股午后跌幅有所收窄,港股通汽车ETF(159323)跌幅收窄至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3:56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震荡上行 科网股涨跌不一 京东集团下跌 网易上涨 [1] - CXO概念股齐涨 维亚生物一度涨超12% [1] - 吉宏股份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超60% [1] - 汽车股午后跌幅收窄 比亚迪股份跌幅收窄至3%左右 [1]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午后一度跌近2.5% 现跌幅收窄至2%左右 持仓股中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多数下跌 [1]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 行业加速向智能化与全球化转型 中国整车市场竞争格局面临深刻重构 [1] - 比亚迪通过连续降价促销(如智驾车型最高降5.3万元)巩固市场主导地位 或引发新一轮价格战 [1] - 小米YU7凭借800V高压平台、Thor高阶智驾及835km续航等配置入局中大型SUV市场 未公布价格的"留白策略"或延续SU7流量打法 [1] 行业竞争与技术趋势 - 价格内卷与技术军备竞赛并行 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如三电、智驾、生态)的头部车企有望抢占增量市场 依赖单一价格策略的企业或面临淘汰压力 [2]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规模化与技术外溢优势(如宁德时代固态电池、华为智驾方案)将加速全球市场渗透 推动"中国标准"从产品输出向技术生态输出升级 [2]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概况 - 截至4月30日 比亚迪股份在港股通汽车ETF标的指数成分股中权重高达20% [2] - 该指数高度聚焦港股整车板块 乘用车含量在同类指数中领先 且拥有相对A股稀缺的造车新势力(理想、小鹏、零跑) [2] - 指数覆盖汽车零部件板块和汽车智能化领域 有望深度受益于机器人科技浪潮 [2]
零跑汽车(09863.HK):毛利率超预期 国内外双轮驱动长期成长
格隆汇· 2025-05-27 09:57
财务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主要因销量增长162%至87552辆及单车收入增长4.9% [1] - Q1毛利率达14.9%,同比扭亏(从-1.4%),环比提升1.6pct,受益于规模效应、成本管控、产品结构优化及战略合作 [1] - 归母净亏损收窄至-1.3亿元,亏损率1.3%,营业费用环比减少 [1] - 2025全年目标:销量50-60万辆,毛利率10%-12%,净利润盈亏平衡 [1] 产品与销量 - Q1销量87552辆,C系列占比提升5.7pct至77.5%,产品周期强势 [1] - B平台首款车型B10上市40天交付破万,定价9.98-12.98万,搭载激光雷达及高通8650/8295芯片 [1] - C10改款5月上市,C16/C11改款6-7月上市,全系升级至LEAP 3.5架构,预计改善汽车毛利率 [1] - 2025年将推出B01纯电轿车(7月)和B05运动掀背车(Q4) [1] 渠道与智能化 - 截至Q1销售门店756家、服务门店449家,2025年目标突破1000家,单店店效同比提升50% [1] - 计划25H2推出城市记忆通勤功能,26H1推出城市NOA智能驾驶功能 [1] 海外拓展 - 1-4月出口13632台,居新势力第一,4月海外终端销量3000台 [2] - 当前海外销售T03和C10,C10增程版4月启动批发,下半年计划增加B10车型 [2] - 海外网点超500家(欧洲450+、亚太近50家),兼具销售与服务功能 [2] - 与Stellantis合作推进马来西亚C10本地化组装(2025年底前启动),2026年中计划实现欧洲本地制造 [2] 战略合作 - 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与Stellantis子公司签订电驱项目协议(2025-2027年) [3] - 全域自研优势有望通过合作摊薄成本,正与其他品牌洽谈新项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