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

搜索文档
医渡科技(02158)2025财年爆点:经调整EBITDA持续盈利 AI医疗长跑加速度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1:2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实现总收入7.15亿元,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25.6%,年度亏损缩减至1.35亿元,同比减亏38.9% [1] - 在手订单达7.89亿元,反映业务持续增长潜力 [1] -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AI for Medical)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0.3% [3]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AI for Life Science)收入2.47亿元,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87.51% [4]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AI for Care)收入1.22亿元 [5] 技术能力与创新 - 核心算法引擎YiduCore累计处理超60亿份医疗记录,覆盖4000家医院,疾病知识图谱覆盖所有已知疾病,专病库覆盖超90个病种 [1] - 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形成"1+N+X" Copilot产品矩阵,AI诊疗助手累计服务患者2.6万人次 [2] - AI中台升级至2.0,支持多种大模型统一管理,数据中心Eywa 5.0数据流转效率提升4倍以上 [3] - 推出iEDC解决方案,实现临床数据管理效率指数级飞跃,患者招募准确率提升3倍 [5] 业务进展与客户覆盖 - 大数据平台板块客户包括110家三甲医院和44家监管机构 [3] - 生命科学板块活跃客户132家,服务16家头部跨国药企,完成411项临床研究 [4] - 健康管理平台连续运营"深圳惠民保"(参保率超35%)和"北京普惠健康保"(累计参保1500万人次),活跃用户超2400万 [5] 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以"数据-算法-场景"增长飞轮为核心,持续投入AI医疗深度应用 [1] - 通过AI中台实现从综合医院全局智能到专科专病深度穿透的多场景落地 [2] - 未来将深化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6]
主被动协同布局,鹏华"药美好"系列基金提供立体化医药投资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08:55
行业动态 - 创新药板块行情向好 二季度公募机构上报医药主题基金约30只 与2024年全年成立数量相当 [1] - 港股医药板块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商业化放量和BD出海持续兑现 国际大会提供正向催化 BD模式不受贸易摩擦影响 [2] - 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价值重估受多重因素推动 包括技术迭代周期进入国内药企击球区 海外药企专利悬崖困境 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原研新药临床数据积极 [3] 公司产品布局 - 鹏华基金"药美好"系列产品采用被动指数与主动权益双重布局 被动指数实现A股港股中药多市场多领域覆盖 [1] - 被动指数产品包括鹏华香港医药ETF及联接基金 鹏华中药ETF及联接基金 鹏华中证医药卫生LOF 鹏华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 [2] - 主动权益产品包括鹏华医疗保健 鹏华医药科技 鹏华创新医药 均由同一基金经理管理 [4] 产品表现 - 鹏华香港医药ETF近一年总净值增长率为58.89% [2] - 鹏华医药科技近一年净值增长率为56.40% [4] - 鹏华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聚焦科创板生物医药创新企业 契合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3] 投资方向 - 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及AI医疗 中国创新药在肿瘤领域已与欧美并驾齐驱 预期未来2-3年将有一定领先优势 [4] - AI医疗商业化成熟空间大 分为医疗和AI制药两大领域 医药与AI模型结合已有成熟商业化落地模型 [4] - 从创新药研发突破到中药现代化传承 从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到AI医疗场景落地 [5]
润达医疗: 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发行的润达转债与23润达医疗MTN001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01:22
行业分析 - 体外诊断市场需求空间大且行业需求较为刚性,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医疗消费结构升级等大环境 [1][6] - 体外诊断流通与服务行业受医药流通行业相关发展情况及医药产业政策影响较大,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市场竞争激烈 [6][7] - 医保预付金制度推行有望缓解资金周转压力,"互联网+医疗健康"、比价平台等政策助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7] - 2024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启动,短期内产品终端价格下降对企业盈利带来压力 [8] 公司经营 - 公司为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主要提供体外诊断产品、专业技术服务支持、实验室运营管理等综合服务,业务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及地区 [9][10] - 2024年营业收入83.12亿元,同比下降9.13%,主要受宏观经济和诊断产品集采政策影响 [9][10] - 商业综合服务收入占比超90%,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商业收入78.64亿元,毛利率23.27% [10][11] - 工业板块收入4.42亿元,占比5.32%,毛利率62.12%,主要包括IVD产品研发生产和数字信息化业务 [13][14] - 深化AI医疗生态布局,推出"CDx良医小慧"大模型产品,已为80余家医院提供AI数字化解决方案 [9][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143.11亿元,资产负债率60.83%,刚性债务69.25亿元 [20][22] - 2024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6.47亿元,投资环节净流出0.73亿元,筹资环节净流出3.09亿元 [22][26] - 2024年净利润1.89亿元,销售净利率2.28%,较上年下降 [21][22] - 应收账款53.26亿元,存货13.23亿元,运营资金占用较大 [20][22] - 商誉19.83亿元,计提0.29亿元减值准备,需持续关注减值风险 [20][22] 债券情况 - "润达转债"发行规模5.50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未转股余额2.35亿元,转股价13.00元/股 [34][35] - "23润达医疗MTN001"将于2025年到期 [4]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AA,评级展望稳定,债券信用等级AA [36]
“这半年,我也用AI救了6条活生生的命啊。”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6-26 00:23
核心观点 - AI技术在癌症早期筛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平扫CT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如GRAPE和PANDA)显著提升胃癌和胰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3][16][28] - 阿里巴巴达摩院开发的GRAPE模型利用普通平扫CT实现胃癌筛查,内部验证AUC达0.97,外部数据验证识别率92.7%,使医生敏感性提升21.8% [11] - PANDA模型是全球首个胰腺癌AI早筛方案,通过平扫CT解决胰腺癌传统筛查手段侵入性强、漏诊率高的问题 [16][28] 技术突破 - GRAPE模型仅需普通平扫CT即可实现胃癌筛查,突破传统胃镜成本高、侵入性强的局限 [7][9] - PANDA模型使胰腺癌早期筛查成为可能,该癌症传统五年生存率仅8%,且缺乏有效筛查手段 [18][19][26] - AI系统能识别人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病变,如案例中医生CT影像中曾被忽略的胰腺阴影 [25][29] 临床应用 -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已部署PANDA系统,自动扫描所有平扫CT患者的胰腺异常,半年内发现6例早期胰腺癌患者 [39][47] - 筛查流程完全无感化,患者仅需常规CT检查即可完成筛查,无需额外准备或费用 [36][38] - 医院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处理AI标记病例,包括召回高风险患者进行临床验证,面临患者误解等执行挑战 [44][47] 行业影响 - 《Nature Medicine》评价PANDA的发布标志着癌症筛查进入"黄金时代" [16] - 达摩院持续推动AI医疗创新,从两年前的胰腺癌筛查扩展到当前胃癌筛查领域 [58][59] - 技术推广面临医院落地执行的人力资源限制,目前依赖医生自愿投入额外工作时间 [44][47] 社会价值 - 早期胃癌检出可使存活率从晚期30%提升至95-99% [6] - 每例早期胰腺癌患者的成功干预直接改变患者生存轨迹,6例临床案例验证技术价值 [47][55] - AI医疗技术实现"零成本介入",有望通过常规体检覆盖大规模人群筛查 [9][60]
事关AI医疗 科大讯飞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00:16
医疗AI全球化布局 - 讯飞医疗在香港发布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及讯飞晓医App香港版,首站选择香港作为国际化桥头堡[3] - 香港基地可助力训练数据国际化,与熟悉西方医疗体系的医生合作,将内地技术开发为面向全球的产品[3] - 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支持香港本地化语言场景,具备为国际化城市提供本地化能力的核心底座[3] - 公司对海外市场拓展持谨慎态度,表示需要一定时间熟悉海外市场[3]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7.34亿元同比增长32%,净亏损1.33亿元同比收窄8.5%[5] - C端患者业务营收2.11亿元同比增长56.6%,B端医院业务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103.4%[5] - 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692个区县、超73000个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超10亿次AI辅助诊断[5] - C端推出助听器等硬件产品,围绕医疗服务构建硬件生态[5] 行业发展阶段与盈利预期 - 医疗大模型目前仍处于爬坡阶段,未到爆发阶段[2] - B端、C端业务经过前两年发展已出现更多商业化落地机会[5] - G端业务是商业化落地重要部分,政策推动下企业有动力做好AI医疗[5] - 预计未来1~2年内可实现盈利,基于现有客户需求和对未来的预判[2][6]
事关AI医疗,科大讯飞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00:04
讯飞医疗AI全球化布局 - 讯飞医疗在香港发布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及讯飞晓医App香港版,香港被视为国际化桥头堡,助力训练数据国际化[3] - 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具备数据飞轮效应、长思维链思考能力,支持香港本地化语言场景[3] - 公司计划以香港为基地,与熟悉西方医疗体系的医生合作,将内地技术开发为面向全球的产品[3] - 海外市场拓展需要时间,公司对海外市场熟悉度有限[4]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讯飞医疗营收7.34亿元(同比增长32%),净亏损1.33亿元(同比收窄8.5%)[6] - C端业务营收2.11亿元(同比增长56.6%),B端医院业务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103.4%)[7] - 智医助理覆盖全国692个区县、超73000个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超10亿次AI辅助诊断[6] - C端推出助听器等硬件产品,围绕医疗服务构建硬件生态[6] 盈利预期与发展阶段 - 医疗大模型目前处于爬坡阶段,尚未到爆发阶段[1] - B端、C端业务已出现更多商业化落地机会,G端业务是重要组成部分[6][7] - 基于客户需求和未来预判,公司预计未来1~2年内可实现盈利[1][7]
医渡科技2025财年成绩单:亏损收窄近40%,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增效
经济观察网· 2025-06-25 17:49
业务发展 - 公司构建"产品迭代—场景渗透—价值反哺"的正向循环模式,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核心产品全面升级,包括AI中台升级至2.0和新一代数据中心Eywa升级至5.0 [2] - 推出"灵析智管"运营管理智能体与新一代AI智能科研产品"灵析智研",医院客户总数增长至110家,AI中台2.0在三个月内完成在超过30家三甲医院的部署应用 [2]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通过自主研发的i系列解决方案矩阵,构建了覆盖临床开发效率优化、研究设计精准化、商业化风险预判的完整服务体系 [2]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深耕"惠民保"领域,连续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2024年度参保人数达609万人,参保率超过35% [3] - 连续四年担任"北京普惠健康保"的主运营平台,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累计受理赔案件超37万件 [3]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实现收入人民币7.15亿元,年度亏损缩减至人民币1.35亿元,同比大幅减亏38.9% [4] - 现金储备充足 [4] 客户情况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活跃客户达132家,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为87.51% [2] - 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16家为其客户 [2] - 累计完成411项临床研究(含药企与研究者发起项目),前瞻性及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项目达275项 [2]
医疗大模型能力继续爬坡,讯飞医疗科技预计2年内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6-25 14:36
公司表现与财务数据 - 讯飞医疗科技2024年营收7.34亿元,同比增长32%,亏损1.33亿元,相比上一年减亏0.12亿元 [1] - 科大讯飞持有讯飞医疗科技49.42%股份,2024年智慧医疗业务收入6.92亿元,占科大讯飞营收的2.96% [1] - 公司总裁预计未来1~2年时间内将实现盈利 [1] - 国内18家AI医疗公司中,仅乐心医疗、迈瑞医疗、医脉通、京东健康4家去年净利润增长,阿里健康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中也实现净利润增长 [3] - 卫宁健康、理邦仪器、联影医疗、安必平等8家企业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迪安诊断、贝瑞基因、鹰瞳科技、金域医学4家企业去年出现亏损,医渡科技在截至去年9月底的半年出现亏损 [3] 业务布局与产品 - 讯飞医疗科技业务覆盖G端、B端和C端,产品包括智医助理、智慧医院解决方案、智慧医保、AI诊后患者管理产品、AI健康助手、影像云与辅助诊断平台、智能医疗器械等 [1] - 公司6月24日发布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升级讯飞晓医APP并发布香港版,C端讯飞晓医增加对常见疾病、症状和药品的覆盖 [4] - 中文医疗大模型评测平台MedBench最新榜单显示,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以98.4分位居综合能力第一 [5] - 公司围绕医疗服务构建硬件生态以支撑更大市场,此前推出助听器等C端产品 [3] 行业现状与技术挑战 - 医疗大模型技术未全面爆发,短时间内缺乏医生与患者沟通的人文属性能力 [1][5] - AI或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商业价值还需进一步证明,需深入医生工作场景了解真实需求并结合技术可实现能力实现商业化 [3] - AI在医疗领域有望较快落地的方向包括辅助诊断和面向大量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3] - 医疗大模型仍处于爬坡过程,技术未到全面爆发的时候,从理解并遵守各地法规到融入当地文化仍面临挑战 [5]
全产业链生态激发生物医药创新活力 ——探访北京昌平“生命谷”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11:27
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概况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昌平区创新药产业主要聚集地 总面积7 2平方公里 聚集800余家创新型医药企业及高水平研发机构 在新药研制 医疗器械 精准医疗服务等领域具有优势 [1] - 昌平区1-4月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收入337 9亿元 同比增长15 1% 1-5月实现产值170 7亿元 同比增长8 8% 累计孵化科学家创办企业112家 获批创新医疗器械29个 [7] 精准医学产业发展 - 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聚焦精准诊断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等方向 重点布局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合成生物学 AI医疗等前沿技术 [2] - 精准医学产业面临产学研合作深度不足 资源共享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待提高等问题 园区致力于搭建从科研孵化到规模量产的产业升级生态体系 [2] 脑科学与基因治疗突破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引进37位高水平科学家 建成11个国际一流技术平台 发表362篇顶级期刊论文 申请53项专利 [3]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为国际首个百通道以上半侵入式系统 已启动IIT临床试验 适应症包括截瘫 脑中风等 基因治疗药物在失明 癫痫 疼痛领域成果显著 [3] 创新药研发进展 - 诺诚健华专注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奥布替尼是中国首个针对边缘区淋巴瘤获批的BTK抑制剂 坦昔妥单抗为中国首个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D19单抗 [4] - 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获优先审评 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TRK抑制剂 [4] 产业服务生态建设 - 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累计服务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融资总额超30亿元 获知识产权300余项 未来将打造研发 中试 生产一体化基地 [6] - 宜明生物拥有50余条生产线 总面积超3000㎡ 助力60余个创新药物完成IND申报 曾创下9个月完成中美双报IND获批记录 昌平基地将扩大GMP产能 [6]
从合肥到维多利亚港,讯飞医疗科技(02506)落地香港公司背后的全球化版图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1:23
公司动态 - 讯飞医疗科技在香港举行公司开幕仪式并发布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该版本支持中文、英文双语种及普通话、粤语、英语三语种交互能力[1] - 公司推出香港专属版居民AI健康助手"讯飞晓医",首次将服务延伸至香港地区[1] - 星火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以综合得分95.4登顶榜单,复杂医学推理、医学语言理解等核心能力位居第一[1] - V2.5国际版强化专科诊疗能力,在心血管内科、儿科等专科临床场景中达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水平[2] - 公司已与养和医院、玛丽医院等香港机构展开合作沟通,并与香港医院管理局探讨合作可能[2] - 讯飞医疗科技2024年入驻香港数码港设立国际研究院,并于同年12月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医疗大模型第一股"[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34亿元,同比增长32.0%,毛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28.4%[3] - 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相比2023年亏损收窄8.5%[3] - 毛利率为55.1%,维持行业领先水平,预计收入规模将快速增长且毛利水平提升[3] - 公司预计未来一两年内有望实现盈利[3] 战略布局 - 公司将香港作为国际化战略的桥头堡,以香港为支点拓展国际医疗业务布局[1] - 香港医疗数据以英语为主,有助于公司将香港医疗英文数据转化为训练国际版AI的核心语料[2] - 公司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一体化进程,正与香港机构洽谈港人北上就医及内地医生培训相关合作项目[3] - 公司战略为"立足大湾区、辐射全球",计划通过深耕香港医疗需求打造国际化产品体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