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BeBeBus不同集团IPO获备案,招股书已“失效”,汪蔚为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7-07 14:54
公司上市进展 - 中国证监会已通过不同集团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16,188,600股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1][3] - 不同集团招股书于2025年1月2日递交 目前状态显示"失效" 需在3个月内补充最新财务数据以继续流程 [3] - 境内运营实体为创造不同控股(宁波)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3年9月 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 由香港不同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3]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5.07亿元、8.52亿元和8.84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997.4万元、5924.7万元和7357.2万元 [7] - 经调整EBITDA分别为3930.5万元、1.17亿元和1.34亿元 [7] - 核心收入来源为儿童安全座椅(2022-2024前三季度占比27.8%、22.1%、15.6%)和婴儿推车及配件(同期占比24.6%、19.5%、20.0%) [7][8] 融资历史 - 2020年11月完成A轮融资约3000万元(每股成本4.50元) 2021年1月A+轮融资3600万元(每股6.00元) 2021年8月B轮融资1.4亿元(每股25.58元 投后估值20亿元) [8][9] 业务与股权结构 - 全资控股BeBeBus品牌运营主体布童物联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主营育儿产品(儿童安全座椅、婴儿推车、腰凳等)覆盖出行、睡眠、喂养场景 [6] - 2024年度企业信用报告显示社保缴纳人数为0 缴费基数选择不公示 [5][6] - 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汪蔚、CEO沈凌、董事会秘书颜栋及CFO林俊杰 [9]
资本市场丨“A+H”上市潮涌 双重融资面临诸多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7-07 14:02
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 - 央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政策旨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和预期改善 [1][19] - 政策驱动下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创业板指涨幅达3.11%,显著高于上证指数1.04%的涨幅,资金流向消费升级和科技成长领域 [19][20] - 政策短期提振市场情绪,长期可能重塑A股板块估值格局,推动消费和科技板块形成可持续投资主线 [20][21] "A+H"上市趋势 - 2025年已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计划,主要集中在科技、消费、新能源领域 [2][7]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4家"A+H"上市公司跻身全球IPO融资额前十,恒瑞医药募资98.9亿港元创港股医药板块纪录 [4][23] - "A+H"上市企业通过双市场联动实现融资规模扩大和估值互补,港股提供美元/港币融资渠道以对冲汇率风险 [8][25][26] 企业赴港上市动因 - 赴港上市可拓宽国际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尤其适合有"走出去"需求的生物医药、新能源龙头企业 [4][5] - 港股市场汇聚全球机构投资者,帮助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并对接国际标准,为全球化战略奠定基础 [5][25] - 成熟企业通过H股上市可获得更充分价值发现,部分企业H股股价较A股存在溢价空间 [5][24] 上市挑战与策略 - 企业需同时满足两地监管要求,构建涵盖财务、法务、审计的合规管理体系,选择熟悉两地审计的国际机构 [10][27] - 差异化策略包括:根据A股/H股投资者结构制定市场推广方案,建立财务信息双轨披露机制 [10][27] - 适合"A+H"上市的企业特征包括:大融资需求的科技公司、现金流稳定的公用事业企业、国际化汽车配件商 [11][28] 消费市场新趋势 - 2025年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餐饮收入增5.0%,文旅休闲服务类消费表现突出 [16][18] - "90后"及"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推动宠物经济、医美、户外社交等四大新兴赛道增长 [18] - 眼健康产业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 [17] 资本市场资金动向 - 6月30日至7月4日主要指数普涨,上证50涨1.21%,沪深300涨1.54%,政策驱动增量资金入市 [19][20] - 外资对A股态度转积极,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与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合计8000亿元 [22] - 资金从石油煤炭等传统板块撤出,转向商业物业经营、锂电池等政策利好领域 [19][20]
如何低成本拿下控股权?15种收购策略深度拆解
梧桐树下V· 2025-07-07 12:11
资本市场中, 上 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备受关注 。从早期的壳资源交易到如今的产业整合,交易复杂度攀 升, 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 以 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为例,二者看似都是收购,内里却大不同。交易结构、风险承担、税务处 理……每处细节都藏着玄机,稍不留意就踩坑,我们来看看 二者的对比 —— | 类别 | 非股权资产收购 | 股权资产收购 | | --- | --- | --- | | 交易对象 | 标的公司的资产 | 标的公司的股权 | | 交易主体 | 收购方VS标的公司 | 收购方VS标的公司股东 | | 内部决策 | 取决于公司章程规定 | 通知其他股东 | | 外部审批 | 一般不需要审批 | 涉及外资、国资的需要审批 | | 工商变更登记 | 不涉及 | 需要 | | 产权过户登记 | 需要 | 不需要 | | 债券债务变更 | 涉及 V | 不涉及 | | 标的公司自身的潜在 风险 | 不承担 | 承担 | | 税收差异 | 增值税、所得税、契税和印花税等,如果 涉及土地的交易,还有土地增值税。 | 股权转让所得税 | | 标的公司经营资质 | 不享有 | 享有 | | 经营团队和业绩延续 | 不 ...
东莞银行更新招股书:近三年,该行及子公司共被罚款超千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1:08
IPO进展 - 公司IPO审核状态从"中止"变更为"已受理"[1] - 自2008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以来历经17年波折,期间多次因财务资料过期导致进程中断[5] - 截至2025年6月仍在IPO候场,最新状态为"已受理"[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1 97亿元,较2023年减少3 90亿元(降幅3 68%)[2][3] - 2024年净利润35 03亿元,较2023年减少3 33亿元(降幅8 84%)[1][3] - 总资产规模达6,727 30亿元(2024年末)[2] - 利润下滑主因系LPR持续下调及让利实体经济影响[3] 资产质量 - 2024年不良贷款率1 01%,较2022-2023年的0 93%有所攀升[3] 合规风险 - 2022-2024年累计收到14张监管罚单,涉及罚款总额1,175 53万元[1][3] - 2024年因贷款业务违规、风险分类不准确等问题被罚210万元,5名工作人员受警告[4] - 主要违规事项包括: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贷后管理失职、强制购买保险等[4] 高管薪酬 - 董事长2024年薪酬189 39万元,行长薪酬174 21万元[3] 历史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 79亿元、105 87亿元、101 97亿元[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6 48亿元、37 65亿元、35 03亿元[2]
证券日报:警惕部分上市公司蹭热点行为
快讯· 2025-07-07 07:15
证券日报头版发文称,上市公司蹭热点行为并不鲜见。对于上市公司蹭热点行为,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大 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者保持高度警惕。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蹭热点行为,可以从 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判断。一是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业务与热点的关联性;二是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的内容表述。资本市场上每一次热点、概念的兴起都如同一场盛会,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能在 这场盛会中参与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
上市公司募资补流应对不差钱公司说“不”
搜狐财经· 2025-07-07 06:43
深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 深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允许符合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募资补流比例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1] - 不符合认定标准但属于国家重大战略支持方向的项目,经论证后补流比例也可超过30%,但需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1] -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补流比例不得超过30% [2] 募资补流现状与问题 - 上市公司更改募资用途用于补流或偿还债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4] - 部分公司可能存在以"补流"名义进行过度融资或圈钱行为,需警惕其必要性 [4] - 监管部门需从全市场高度规范募资补流行为,尤其对"不差钱"公司加强限制 [4] "不差钱"公司的界定标准 - 有能力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不应募资补流或还债,表明其资金充足 [4] - 有闲散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公司不应募资补流或还债 [5] - 货币资金充裕且资产负债率不高的公司无需募资补流或还债 [6] - 应收账款较多(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公司应禁止募资补流,需优先解决资金回收问题 [6]
重启与撤单并行,中小银行的上市持久战
搜狐财经· 2025-07-06 22:24
A股银行板块上市现状 - A股银行板块已连续1200多天无新成员上市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上市后处于"空窗期" [1][3] - 东莞银行与广东南海农商行因更新财务资料 IPO状态恢复为"已受理" 为市场带来积极信号 [1][4] - 广东顺德农商行选择撤回上市申请 2024年至今已有亳州药都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相继退出 [6][7] - 当前A股银行上市后备军缩减至5家 包括湖州银行(已问询)、湖北银行等3家沪市申报银行及东莞银行等2家深市申报银行 [8] 银行上市历程分析 东莞银行 - 上市历程始于2008年 经历首次申请终止(2014年)、三次审核中止(2024年)等波折 耗时16年 [1][4] - 2024年营收101.97亿元(同比降3.69%) 归母净利润37.38亿元(同比降8.1%) [5] - 2023年3月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审核过渡至深交所 2024年3月因财务资料过期三次被中止 [4] 广东南海农商行 - 2018年启动上市 2019年5月首次提交IPO申请 经历与东莞银行类似的财务资料过期问题 [1][4] - 2024年营收64.29亿元(同比降6.3%) 归母净利润24.53亿元(同比增2.99%) [5] - 全面注册制后通过主板上市议案 2024年3月招股说明书更新后多次审核中止 [4][5] 广东顺德农商行 - 2017年启动上市 2019年6月获证监会受理 后因财务资料过期多次在"中止/已受理"间切换 [6][7] - 2025年6月未同步更新财务资料 成为2024年以来第5家撤回IPO申请的银行 [7] - 行业分析显示撤回主因包括战略调整、监管趋严及银行业普遍面临的净息差收窄压力 [7] 中小银行上市环境挑战 - 银行业整体面临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 中小银行处境尤为艰难 [7][10] - 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融资倾斜 注册制下银行作为传统产业面临上市滞后性安排 [10] - 部分转战港股的内地中小银行表现不佳 如宜宾银行上市首日仅微涨0.77% 九台农商行因融资能力有限拟退市 [9] - 专家指出银行需权衡A股政策窗口与港股估值挑战 审慎考量经营状况与发展战略 [9][10]
近6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13家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100%
快讯· 2025-07-06 21:34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 截至发稿共有5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1] - 其中13只个股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100% [1] - 兄弟科技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后股价涨停 [1] 业绩预增超100%的公司详情 华银电力 - 归母净利上限2.20亿元 同比增4423.07% [2] - 行业:公用事业 受发电量增加和燃料成本下降推动 [2] 惠而浦 - 归母净利上限2.05亿元 同比增559% [2] - 行业:家用电器 研发创新和新项目推进成效显著 [2] 兄弟科技 - 归母净利上限0.75亿元 同比增431.25% [2] - 行业:基础化工 维生素产品价格同比上涨 [2] 广大特材 - 归母净利上限2.00亿元 同比增367.51% [2] - 行业:电力设备 聚焦海上+海外风电 核聚变超导材料实现交付 [2] 圣诺生物 - 归母净利上限0.94亿元 同比增332.10% [2] - 行业:医药生物 多肽业务拓展带动业绩增长 [2] 泰凌微 - 归母净利上限0.99亿元 同比增267% [2] - 行业:电子 客户需求增长及新客户导入加速 [2] 芯动联科 - 归母净利上限1.69亿元 同比增199.37% [2] - 行业:电子 在手订单充足且交付顺利 [2] 美诺华 - 归母净利上限0.52亿元 同比增174.52% [2] - 行业:医药生物 营业收入显著增加 [2] 三棵树 - 归母净利上限4.60亿元 同比增119.04% [2] - 行业:建筑材料 零售业务规模扩大及毛利率提升 [2] 芯朋微 - 归母净利上限0.90亿元 同比增104% [2] - 行业:电子 工业应用领域产品实现量产突破 [2] 国脉科技 - 归母净利上限1.56亿元 同比增100.33% [2] - 行业:社会服务 传统业务稳健增长叠加身联网社区创新 [2] 孩子王 - 归母净利上限1.60亿元 同比增100% [2] - 行业:商贸零售 AI智能玩具抢占市场先机 [2] 宗申动力 - 归母净利上限5.64亿元 同比增100% [2] - 行业:机械设备 轻型通航飞机等新兴业务潜力释放 [2]
“传奇与传承的价值力量”主题研讨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聚焦上市公司治理新篇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18:39
研讨会概况 - 研讨会主题为"传奇与传承的价值力量",聚焦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董秘角色价值重塑及并购重组新机遇,在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跨越百万亿关口的背景下举行 [1] - 主办方包括凤凰出版传媒旗下《董事会》杂志、国泰海通证券苏州分公司及深圳价值在线,吸引逾百位资本市场精英参与 [1] 上市公司治理理念 - 传奇董秘被定义为规范运作的"首席治理官",其核心价值在于"守初心、知敬畏、书传奇",需通过"首创"与"引领"推动资本市场创新 [3]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构建"独立性与股东责任有限性"的治理底线,需防范"刺破公司面纱"风险,董事会秘书应推动"开放包容"的治理文化 [5] - "积极进步型董事会"实践包括外部董事主导、议案三度打磨等方法,形成从制度奠基、规范传承到董事会创新的三重进阶路径 [5] 文化产业创新实践 - 凤凰出版传媒提出"四高路径"发展战略(结高亲、寻高人、建高地、攀高峰),并构建"五经八纬"战略合作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开放合作 [3] - AI技术赋能出版业体现在《海上女王郑一嫂》等作品的突破,IP开发领域泡泡玛特衍生品收入超百亿,网文及微短剧出海规模激增显示文化输出潜力 [7] 并购重组方法论 - 新希望案例显示并购成功需文化融合、战略升级和管理变革,强调并购是跨越式发展核心路径 [9] - 亚厦股份提出并购三大原则:技术团队管理能力评估、价值观输出、外部资源整合,避免"理想化烧钱" [9] - 南钢股份总结五维策略:战略契合度、生态协同、交易创新、尽调风控、赋能提升 [9] - 福田汽车主张并购目标应为"市值与市场双赢",并重视"持续并购"的战略意义 [9] 行业生态建设 - 《董事会》杂志通过"金圆桌奖""传奇董秘勋章"及董事会研究院等生态构建,21年来持续推动公司治理进步 [3] - 会议达成"敬畏规则、恪守责任、尊重专业"的治理共识,强化产融协同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9]
上市公司并购热情如火
国际金融报· 2025-07-06 16:36
并购市场热度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行情火爆,沪深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核13家上市公司项目,过会率100% [1]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金额增长15%至1.5万亿美元,10亿美元以上大型交易增长19% [3] - 上半年并购上会项目数量达去年全年的86.67%,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1.6倍 [6] 并购驱动因素 - 上市公司利用融资优势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或扭转经营困境,经济不景气时期更易发生 [3] - 全球并购趋势体现三大商业逻辑:强强联合抱团取暖、大鱼吃小鱼抢占行业地位、并购扭转困境 [3] - 政策环境优化,如《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改革意见》等推动产业链韧性提升 [4] 并购案例类型 - 强强联合案例: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重组、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中国船舶合并中国重工 [4] - 技术突破型并购:东山精密收购索尔思光电突破800G光芯片技术壁垒 [4] - 产业链整合案例: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贯通氢能全链条 [4] - 传统行业转型:*ST金科拟置入光伏资产,IPO未成功企业成为并购目标 [4] 并购规模与增速 - 年初至5月中旬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超600单,同比增1.4倍,重大资产重组90单同比增3.3倍 [6] - 全球资金向规模企业集中,大型交易增速(19%)高于整体并购增速(1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