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

搜索文档
因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等,星光股份及高管收监管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23:50
业绩预告与监管警示 - 公司因《2024年度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且盈亏性质变化,未及时披露退市风险提示,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 [1][2] - 董事长戴俊威、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振江、董事会秘书张桃华因未勤勉尽责被一同警示 [2] - 年审机构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指出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2][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1.92亿元,同比增长27.22%,但归母净利润亏损3097.56万元,亏损幅度扩大136.35%,连续第二年亏损 [1][4] - 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收入占比最高(29.43%,5646.79万元),其次为汽车灯、LED灯及紫外线杀菌灯(均超10%) [4] - 新增信息安全与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比仅3.30%(634.17万元),但成为亏损重要因素 [4] 收购与商誉减值 - 公司收购星光量子51%股权和元生信息51%股权,两者并表后因协同效应不足及外部环境影响,盈利不及预期 [4][5] - 对星光量子和元生信息分别计提466.44万元和1874.91万元商誉减值准备 [5] 研发投入与人员变动 - 研发费用从2023年1550.83万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450.68万元,主因研发项目减少及职工薪酬缩减(1139.25万元→312.16万元) [5] - 期末研发人员数量从85人增至113人,但直接材料投入从227.52万元降至37.54万元 [5]
海外业务计提6亿元商誉减值 上海家化去年亏损逾8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21: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6.79亿元,同比下降13.93%,归母净利润-8.33亿元,同比下降266.60%,扣非净利润-8.38亿元,同比下降366.41% [2] - 2023年公司营收65.98亿元,归母净利润5亿元,2024年业绩巨亏主要源于商誉减值6.13亿元及国内业务战略调整 [3] - 近五年归母净利润首次转负,2020-2023年分别为4.30亿元、6.49亿元、4.72亿元、5.00亿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美妆业务营收10.50亿元(同比降29.81%),创新业务营收8.30亿元(同比降19.38%),海外业务营收14.15亿元(同比降11.43%),个护业务营收23.79亿元(同比降3.42%) [5] - 海外子公司Abundant Merit Limited(含汤美星)营收14.17亿元,净利润-7.14亿元,受低出生率及竞争加剧影响计提商誉减值 [6][7] - 商誉从2023年末20.87亿元降至2024年末14.86亿元,减值约6亿元 [7] 销售策略调整 - 2024Q4至2025Q1采取打折清库存策略:个护产品均价降25.06%至5.93元/支,美妆降39.16%至7.20元/支,创新降25.34%至8.08元/支,海外降10.80%至11.22元/支 [11] - 2025Q1佰草集"太极系列"降价65.42%,SKU数量从超1万个减少约7000个 [13] 渠道转型进展 - 线下渠道营收31.36亿元(同比降16.97%),线上营收25.39亿元(同比降9.66%),线上毛利率提升1.80个百分点至63.53% [15][17] - 关闭低效百货门店,新增100+家新兴渠道战略合作伙伴,2025Q1线上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18] - 2025Q1营收17.04亿元(同比降10.5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降15.25%) [19] 战略方向 - 聚焦"核心品牌、品牌建设、线上、效率"四大方向,推动组织变革 [4] - 线上重点突破兴趣电商与新兴电商,线下拓展O2O、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 [17][18]
上海家化为收购买单年亏8亿,新CEO交出“史上最差年报”
搜狐财经· 2025-04-27 19:03
上海家化2024年业绩分析 - 2024年营收56.79亿元,同比减少13.93%,归属股东净利润亏损8.33亿元,同比下降266.6%,创历史最大亏损幅度 [1] - 亏损主因包括国内战略调整(百货渠道降库存、闭店、线上转自营模式)及海外业务商誉减值6.1亿元 [2] - 海外业务收入14.15亿元(同比-11.43%),受英国品牌"汤美星"拖累,因低出生率、竞争加剧及经销商降库存 [2][3] 业务板块表现 - 个护板块营收23.79亿元(同比-3.42%),占比最大,含六神、美加净品牌 [6] - 美妆板块营收10.5亿元(同比-29.81%),毛利率近70%,含玉泽、佰草集等品牌 [6] - 线上营收25.39亿元(同比-9.66%),毛利率63.58%(+1.8pct);线下营收31.36亿元(同比-16.97%),毛利率52.78% [6] 与珀莱雅对比 - 2023年上半年与珀莱雅营收持平,2024年差距拉大至50亿元,珀莱雅线上营收占比95%且销售费用率达50% [6][7] - 上海家化线上成本9.26亿元(同比-13.9%),营销投入低于珀莱雅(后者年增推广费10.7亿元) [6][7] 管理层改革措施 - CEO林小海推动"品牌驱动"转型,重组事业部为个护、美妆、创新、海外四大板块 [9] - 人事调整包括:叶伟敏辞任副总、陈旻任美妆事业部总经理、引进珀莱雅前CMO叶伟等 [9] - 2025年Q1营收17.04亿元(同比-10.59%),净利润2.17亿元(同比-15.25%),环比扭亏 [12]
再陷亏损泥潭!神州信息Q1净利暴跌超六成,商誉减值压力悬顶
格隆汇· 2025-04-27 17:51
一季度业绩表现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1.6亿元,同比上升22.13% [1] - 归母净利润-9294.26万元,同比下降64.63% [1] - 扣非净亏损1亿元,同比扩大74.68% [1] - 基本每股亏损0.0967元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金融科技业务表现突出,金融行业签约总额9.90亿元,同比增长9.26% [2] - 金融行业软服签约7.97亿元,同比增长11.64% [2] - 金融行业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11.79% [2] - 金融行业软服收入7.54亿元,同比增长6.44% [2] - 金融行业已签未销24.55亿元,软服已签未销21.13亿元 [2] 亏损扩大原因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扩大919.80% [3] - 财务费用增加137.85%,利息支出从255万元增至1141万元 [3]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6.15%,高于收入增速 [3] 年度业绩回顾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00.03亿元,同比下降17.03%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大降353.01% [4] - 2020年净利4.76亿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下降20.92%和45.10% [4] - 2024年营收为十年来首次下滑,净利润创历史性亏损 [4] 商誉减值风险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5.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3.65亿元 [5] - 收购中农信达形成商誉6.46亿元,2024年计提减值3.2亿元 [6] - 中农信达2024年亏损1.08亿元,未来仍存减值风险 [6] 主营业务风险 - 因涉嫌围标、串标被部分客户"拉黑",包括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移动等 [7] - 相关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缩水41.33% [7]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8.16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5.01亿股,占总股本51.33% [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增加1239.65万股,增幅138.54% [8] - 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A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443.06万股 [8] - 南方中证1000ETF退出前十大股东 [8]
博雅生物(300294):2024年报点评:内生外延扩展规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7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收购绿十字后并表的影响,调整2025 - 2026年预测EPS为1.16/1.33元,新增2027年预测EPS为1.50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同时考虑原产地在美国的进口白蛋白可能会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国产白蛋白有望受益,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5年PE 28X,调整目标价为32.50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子公司商誉减值风险出清,通过内生外延不断拓展浆站数量和采浆量,奠定后续增长基础,进口白带白的量或有可能受到加征关税影响,国产白蛋白有望受益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26.88 - 38.93元,总市值139.58亿元,总股本/流通A股均为5.04亿股,流通B股/H股均为0 [1]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为74.87亿元 [1] 升幅情况 - 1M、3M、12M绝对升幅分别为1%、 - 5%、 - 11%,相对指数升幅分别为8%、 - 1%、 - 18% [1]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52亿元、17.35亿元、19.45亿元、21.30亿元、23.85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 - 3.9%、 - 34.6%、12.1%、9.5%、12.0% [3] - 2023 - 2027年净利润(归母)分别为2.37亿元、3.97亿元、5.85亿元、6.66亿元、7.53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 - 45.1%、67.2%、47.5%、13.7%、13.2% [3] - 2023 - 2027年每股净收益分别为0.47元、0.79元、1.16元、1.32元、1.49元 [3]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2%、5.3%、7.5%、8.1%、8.7% [3] - 2023 - 2027年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分别为58.78、35.16、23.84、20.97、18.52 [3] 全年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收入17.35亿元( - 34.58%),归母净利润3.97亿元( + 67.18%),扣非净利润3.02亿元( + 110.77%),利润高增长主要系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与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基数较低 [4] - 单Q4收入4.90亿元( + 6.11%),归母净利润 - 0.16亿元,扣非净利润 - 0.35亿元,净利润为负数主要系计提新百药业资产组商誉减值准备7261.28万元 [4] 产品情况 - 2024年血制品收入15.14亿元( + 4.32%),毛利率为65.11%,同比减少4.63pcts [4] - 公司现有11个品种31个规格的产品(含进口重组八因子),2024年静丙收入3.91亿元( - 12.00%),白蛋白收入4.03亿元( - 7.94%),纤原收入4.08亿元( - 2.65%),其他产品收入3.12亿元( + 108.2%),PCC和八因子纯销超目标完成 [4] - 公司持续推动产品创新,10%静丙和破免预计2025年上市,C1酯酶抑制剂、vWF、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新产品的研发亦在稳步推进 [4] 浆源拓展情况 - 自加入华润体系以来,公司通过多举措拓展浆站,2024年公司收购绿十字香港100%股权,新增1张牌照和4个在营浆站 [4] - 内生方面,公司泰和浆站、乐平浆站获准采浆,并获批达拉特旗浆站 [4] - 公司现有在营浆站20个(含绿十字4个),在建浆站1个,2024年采浆量为630.6吨( + 10.4%),其中华润博雅生物采浆量为522.04吨( + 11.7%) [4]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派林生物三家血制品企业作为可比公司,2024 - 2026年PE平均值分别为22.67、19.53 [7]
国泰海通Q1净利润破110亿元:约80亿属于会计数字“账面富贵” 2025年能否蝉联A类投行?
新浪证券· 2025-04-27 11:51
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2025年Q1归母净利润预计112 01亿元至124 45亿元,同比增350%至400%,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80-90亿元负商誉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归母净利润实际同比增45%-65%至29 73亿-33 83亿元,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1][3][6] - 负商誉本质是国泰君安以低于海通证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完成吸收合并,换股比例1:0 62导致原海通证券股东每股净资产受损 [7][8] - 海通证券2024年投行业务罚单数量同比翻倍至4张,原投行负责人姜诚君涉嫌职务犯罪外逃,可能影响合并后公司2025年A类投行评级 [2][9][11]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Q1归母净利润预增350%-400%至112 01亿-124 45亿元,其中80-90亿元来自负商誉会计处理,无实际现金流支撑 [1][3][6] - 扣非归母净利润预增45%-65%至29 73亿-33 83亿元,与中信证券同期65亿元存在差距,反映真实业务表现 [3][6] - 负商誉产生因国泰君安合并成本(换股比例1:0 62)低于海通证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两者每股净资产比例1:0 73) [7][8] 吸收合并细节 - 换股方案按定价基准日前60日交易均价确定,A/H股均为1股海通证券换0 62股国泰君安,现金选择权提供溢价保护 [7] - 实际换股比例(0 62)低于两公司净资产比例(0 73),导致原海通证券股东每股少换0 1股新股票 [8] - 会计准则要求合并成本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形成非经常性损益 [5][6] 投行业务风险 - 海通证券2024年投行罚单增至4张(2023年为2张),涉及沃得农机IPO未披露实控人股权冻结、格力地产债券核查不审慎等 [9][10] - 2023-2024年多次因"带病闯关"、"一查就撤"被监管警示,暴露质控内核缺陷 [9][10][11] - 原投行负责人姜诚君2024年8月因涉嫌职务犯罪外逃被查,其任内项目存在高定价高募资但基本面弱等问题 [11] 行业影响 - 合并后国泰海通与中信证券、中金形成投行第一梯队,但海通证券历史问题或拖累2025年A类评级 [11] - 行业一季度业绩普遍改善主因2024年同期低基数,国泰海通扣非增速45%-65%与同业相当 [3]
石基信息商誉高悬仍要收购 标的公司营收净利润双降
新浪证券· 2025-04-25 09:25
收购交易 - 石基信息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思迅软件13 50%的股份(对应14 312 500股)[1] - 思迅软件成立于2004年 是一家专注于零售行业数字化领域的标准化软件产品开发商 主要产品包括智慧零售 SaaS 数字运营和思迅Pay等[1] - 思迅软件2023年曾尝试北交所IPO但终止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 79% 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12 38%[1] 估值与财务 - 石基信息停牌前市值达244亿元 市盈率高达-236倍 可能存在估值泡沫[1] - 截至2024年9月末 石基信息商誉规模达11 94亿元 占资产总额12 5% 主要来自数十个资产组的并购[1] - 截至2024年三季度 石基信息货币资金较上年减少2 76亿元[2] 历史收购案例 - 历史上石基信息对中电器件的两次收购(2013-2014年)交易价格因股东性质差异存在显著溢价[1] - 2017年9月公司以9410万元投资银科环企 累计产生商誉1 72亿元 2018年9月购买Stayntouch剩余77 4%股权 累计形成商誉2 11亿元 2019年5月以9375万元收购Quick Check100%股权 产生商誉1 23亿元[2] - 2019年银科环企和Stayntouch的控股公司石基香港净利润为-1622万元 Quick Check自购买日至2019年年末贡献净利润为-1035万元 但公司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 业务协同性 - 思迅软件主营零售数字化系统 与石基信息最主要的酒店信息化业务关联度或有限[2] - 历史案例显示 阿里集团2017年收购的石基零售业务因整合不力导致六年后亏损近80%退出[2]
盈康生命拟3.57亿元收购长沙珂信51%股权 1429%增值率引发关注
犀牛财经· 2025-04-16 17:38
收购交易概况 - 盈康生命拟以3.57亿元现金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51%股权,实现控股并表 [2] - 长沙珂信为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占地27亩,一期开放床位420张 [2] - 2024年前三季度长沙珂信营收2.73亿元,净利润3342.87万元 [2] 业绩承诺与估值 - 长沙珂信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700万元、5800万元、6000万元,累计1.75亿元 [2] - 2023年净利润3292.72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已接近上年全年水平,但承诺利润较历史业绩增幅达73%-82% [2] - 净资产账面值4614万元,评估值7.06亿元,增值率1429.99% [2] - 估值相当于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21倍PE,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战略协同与财务影响 - 收购是盈康生命"1+n"战略(1家区域中心医院带动多家卫星医院)的关键落子 [2] - 长沙珂信将强化公司在中部地区肿瘤防治网络,与现有医院形成技术协同 [3] - 盈康生命2024年医疗服务收入11.92亿元,肿瘤收入占比提升至31.9% [3] - 公司总资产35.37亿元,货币资金12.4亿元,应收账款2.47亿元,总负债10.58亿元,资产负债率29.93% [3]
盈康生命高溢价收购长沙珂信、增值率高达1429.99% 战略协同性存疑、市场竞争较激烈
新浪证券· 2025-04-09 15:05
收购交易概况 - 盈康生命以3.57亿元现金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51%股权 标的整体估值约7亿元 [1] - 交易对应长沙珂信2024年9月末净资产4614万元 溢价率高达1429.99% 远超医疗行业平均并购溢价率 [1][2] - 此次收购将形成约2.8亿元商誉 占收购对价的78% [2] 业绩承诺与风险 - 长沙珂信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5700万、5800万、6000万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长沙珂信净利润仅为3342万元 2025年完成5700万目标面临挑战 [2] - 业绩承诺依赖地方医保政策、公立医院竞争格局等不可控因素 当前医疗政策持续收紧(如DRG控费) [2] 历史并购教训 - 2015年收购玛西普形成9.47亿元商誉 至2021年累计减值8.04亿元 [3] - 2017年收购友谊医院产生8.28亿元商誉 2021年计提减值3.76亿元 [3] - 高溢价收购推高商誉账面价值 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将直接侵蚀企业利润 [3] 战略协同与整合挑战 - 盈康生命核心竞争力在医疗器械研发与肿瘤诊疗技术 长沙珂信运营依赖本地化服务 业务属性差异显著 [4] - AI辅助诊断、高端放疗设备等技术与长沙珂信传统诊疗体系难以无缝衔接 [4] - 高额现金收购消耗企业流动性 可能影响核心项目(如高端影像设备、AI诊疗算法)研发进度 [4] 市场竞争环境 - 区域性肿瘤医疗市场呈"红海"态势 公立医院虹吸效应显著 [5] - 三甲医院凭借技术、口碑与医保优势分流民营医院患者 长沙珂信属地化壁垒难维持 [5] - 同业竞争者加速扩张(如海吉亚医疗) 导致市场过度饱和 价格战与人才争夺战风险上升 [5]
【越秀服务(6626.HK)】经营业绩增长稳健,积极回购与分红——跟踪报告(何缅南/韦勇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31 16:36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点击注册小程序 特别申明: 风险提示: 外拓不及预期,增值服务开展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超出预期。 报告摘要 事件: 越秀服务2024年营收同比+20%,核心归母净利润同比+5.1% 2、3月21日至3月28日,公司连续多个交易日在二级市场上回购股份,回购金额734万元,回购267.7万 股,占已发行股份比例为0.17%;年初至3月28日,公司累计回购金额1166万元,回购416.6万股,占已发 行股份比例为0.29%。 点评: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现金充裕,积极回购与分红 1)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商誉减值超出预期。经营层面,2024年公司物业管理/非业主增值/社区增值/商业 运营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2.4/6.8/12.2/6.3亿元,同比+20.1%/+1.7%/+3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