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
搜索文档
百果园,站在钟薛高的悬崖边
36氪· 2025-08-17 09:11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引发舆论危机,公司面临品牌信任危机和业绩下滑的双重挑战 [1][2][4] - 公司坚持高端定位但品控问题频发,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股价下跌6.86%,市值缩水至26.17亿港元,较上市高点蒸发超70% [6][7]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净利润由盈转亏达3.86亿元,毛利率从11.5%降至7.4% [9][10] - 加盟店收入从85亿元减少至74亿元,门店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 [10] - 付费会员数同比下降27.1%至85万,尽管总会员数增长8.1%至9074万 [10] 行业环境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至3.1%,可选消费增速回落明显 [9] - 社区团购、生鲜电商以价格优势挤压传统零售空间,"消费降级"成为主流趋势 [2][9] - 即时零售平台通过"次日达""小时达"服务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9]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构建了全球直采基地、"四度一味一安全"量化维度等品质管控体系,但执行层面存在系统性漏洞 [8][6] - 多次被曝光质量问题:杭州团购券事件、农药超标处罚、3·15晚会曝光使用腐烂水果 [6] -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3000条,超半数涉及质量问题 [13] 战略与挑战 - 董事长提出十年千亿营收目标,但当年即遭遇重大挫折 [11] - 高端水果战略在成本攀升与消费降级双重挤压下难以为继 [12] - 加盟模式下的品控难题和高昂定价与大众消费趋势脱节 [16] 类比案例 - 钟薛高因类似"教育消费者"言论和高端定位失败而破产,未履行金额超2572万元 [13][15] - 两家公司共同点:创始人傲慢言论、高端定位与实际品质脱节、消费者信任崩塌 [13][16]
百果园 站在钟薛高的悬崖边
搜狐财经· 2025-08-17 02:45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引发舆论危机,公司面临消费者信任危机和业绩下滑的双重挑战 [2][5][6] - 百果园坚持高端定价策略,但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市场份额被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挤压 [3][10][11] - 公司2024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净利润由盈转亏达3.86亿元,毛利率从11.5%降至7.4% [11] - 2024年门店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加盟店收入从85亿元降至74亿元 [11][12] - 付费会员数同比下降27.1%至85万,尽管总会员数增长8.1%至9074万 [12] 余惠勇的"水果教育学" - 董事长余惠勇表示"百果园走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认为高价源于"好水果供不应求"的市场规律 [3] - 言论引发消费者强烈反感,被批评为"高高在上"的姿态,视频传出当日股价下跌6.86%,市值缩水至26.17亿港元 [6][7] - 公司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包括农药超标、使用腐烂水果等,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3000条 [7][19] 关店潮与业绩下滑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至3.1%,生鲜赛道竞争加剧 [10] -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9.8%至102.73亿元,净利润亏损3.86亿元(同比减少206.7%) [11] - 加盟店收入占比超七成,但2024年收入从85亿元降至74亿元 [11] - 门店数量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 [12] 与钟薛高的对比 - 钟薛高同样因创始人"成本40就该卖66"的傲慢言论引发危机,已进入破产程序 [16][17] - 钟薛高未履行金额超2572万元,未履行比例达99.98%,多家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 [18] - 百果园拥有更扎实的供应链基础和线下网络,但面临加盟模式品控难题和高昂定价的挑战 [20]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消费降级趋势下,性价比成为主流,高端叙事需要真实价值支撑 [20] - 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平台以"次日达""小时达"服务挤压传统零售空间 [10] - 消费者主权意识高涨,拥有更便捷的比价渠道和替代选择 [5]
黄益平:如何打破低价内卷?|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6 17:31
消费与品牌重要性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扩大消费的挑战,消费占GDP比例仅为56元/100元,比国际平均水平低20元,存在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风险 [3] - 消费降级现象显现,消费品品质持续下降,但社会零售总额增长表现相对强劲,可能与年初提振消费行动计划有关 [3] - 价格持续疲软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向影响,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策略可能导致供应商被迫降低价格和质量 [4][5] 柠檬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 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只能关注价格信号而缺乏质量信号,形成"柠檬市场",如二手车市场和电商市场 [4][5] - 解决柠檬市场的关键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质量信息,如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品牌指数 [5][6] - 外卖市场信息不对称矛盾突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最便宜的产品,导致价格和质量螺旋下降 [8] 品牌指数研究 - 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从2023年Q1的59.4上升至2025年Q1的63.4,呈现上升趋势,Q2和Q4上升较快,可能与电商促销有关 [13] - 品牌指数最高的行业是3C、家具、美妆,最不重视品牌的品类是女装服饰 [13] - 一线城市品牌购买力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并非最高,新一线、二线城市平均品牌指数更高 [13][15] 品牌指数构建方法 - 品牌指数从四个维度构建: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新锐度,通过专家打分法赋予权重,合成0-100分的指数 [11] - 消费品牌指数按季度计算,细分到行业和地级市,使用淘天全网数据 [10][12] - 品牌购买力指数是消费品牌指数乘以购买力,综合指数用CPI权重调整,地区指数用GDP行业加总权重 [11] 品牌消费的地域差异 - 品牌购买力指数沿胡焕庸线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最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最高的在华东偏北地区 [13] - 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对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有负面影响,体制内就业占比高的城市对品牌指数提升作用更大 [14] - 平均品牌指数高的城市如合肥、郑州、淮安等,人口流动相对稳定,而人口大量流失的城市品牌指数不稳定 [15] 新兴品牌与消费趋势 - 上榜品牌中许多是过去几年建立的,广东和珠三角生产著名品牌多但本地消费品牌指数不高 [16] - 新兴品牌如泡泡玛特、卡游、森森(鱼缸)等受到关注,宠物粮(猫粮、鸟粮等)呈爆发式增长 [16] - 发展品牌的两条路径:一是把产品质量做得非常好,二是新兴品牌注重提供情感体验 [1][16]
原料之争引爆酒圈!88元“牛市”啤酒被“泼冷水”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19:4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珍酒李渡推出超高端啤酒新品"牛市" 定价88元/瓶(375ml) 聚焦高消费力群体[2] - 产品采用全进口原料:美国雅基玛山谷啤酒花、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麦、德国和比利时酵母及中国莫干山泉水[2] - 五粮液子公司仙林生态酒业计划推出中高端精酿啤酒"风火轮" 定价19.5元/瓶(390ml) 采用五种谷物配方[7] 行业观点与争议 -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公开质疑全进口原料模式 强调酒类发展需"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1] - 珍酒李渡董事长回应原料依赖进口现状 透露产品成本是普通啤酒20倍[2] - 华润啤酒已推出100%国产原料高端产品"垦十四" 实现原料本土化突破[2] 市场表现与趋势 - "牛市"啤酒上市一周后 淘宝旗舰店月销100+ 京东平台销量2000+[5] - 2023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300亿元 占整体啤酒市场17%[9] - 精酿赛道呈现多元化竞争 盒马/胖东来/永辉等零售商推出个位数定价自有品牌[9] 企业战略布局 - 珍酒李渡计划推出更便宜的入门级超级啤酒产品线[5] - 白酒企业通过精酿啤酒布局年轻消费群体 金星毛尖等中式茶啤因创新口味受青睐[7] - 多品类布局成为酒企应对白酒行业困境的新增长策略[7]
重庆啤酒(600132):主流消费下沉,高档增长乏力
中原证券· 2025-08-15 18:24
投资评级 - 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对应2025年21 19倍市盈率 2026年20 50倍市盈率 2027年19 65倍市盈率 [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8 39亿元 同比下滑0 24% 扣非归母净利润8 55亿元 同比下滑3 72% [4] - 二季度营收44 84亿元 同比下滑1 84% 呈现"旺季不旺"特征 一季度营收43 55亿元 同比增长1 46% [6] - 综合毛利率49 83% 同比提升0 61个百分点 啤酒毛利率51 32% 同比提升0 83个百分点 主要因成本降幅(-1 87%)大于收入降幅(-0 2%) [6] - 净利率下滑0 76个百分点至19 55% 主因管理费率上升0 23个百分点 财务费率上升0 14个百分点 [6][7] 产品结构分析 - 啤酒总收入86 06亿元 同比微降0 2% 其中高档啤酒收入52 65亿元(占比61%)近乎零增长(+0 04%) 主流啤酒收入31 45亿元下滑0 92% 经济型啤酒收入1 96亿元增长5 39% [6] - 销量180 08万千升同比增长0 95% 但收入下降 显示产品结构下沉至经济型 [6]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55 57元 市净率16 62倍 流通市值268 94亿元 [1] - 每股净资产3 34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6 00元 净资产收益率53 45% [1] - 资产负债率72 30% 总股本4 84亿股全流通 [1]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EPS预测值分别为2 62元/2 71元/2 83元 对应净利润增速13 89%/3 33%/4 33% [7][8] - 2025年营收预计149 96亿元(+2 4%) 2026年153 86亿元(+2 6%) 2027年157 71亿元(+2 5%) [8]
茅台推出四瓶装,消费降级“实锤”?
搜狐财经· 2025-08-15 13:47
产品规格调整 - 公司正式推出整箱1×4规格茅台酒 这是继2022年100ml小茅和今夏1L装上市后规格矩阵的第三次重大调整[3] - 新四瓶装尺寸为207×187×261mm 相比传统六瓶装规格长度缩减68mm 宽度缩减23mm 高度变化仅0.8厘米[4] - 包装提袋材质及设计元素优化 瓶身设计和防伪标识保持不变 严格承袭500ml飞天茅台标志性风格[5] 产品战略布局 - 公司今年3月对1L装飞天茅台包装焕新升级 6月底以3799元/瓶指导价登陆i茅台平台 主打日常品饮场景[5] - 茅台1935产品线系统化布局 推出1.935L大容量装 规划375毫升产品和臻享版 形成以500ml为基础的产品组合拳[5] 消费场景拓展 - 四瓶装规格更适合中等规模家庭聚会和私密小型餐饮场景 满足即买即饮的轻量化消费需求[6] - 新规格携带更轻巧便携 既承接消费降级时期实用主义需求 又延续高端价值感知[6] 市场影响分析 - 四瓶装显著降低收藏投资门槛 原箱茅台比散瓶更具溢价能力 传统6瓶或12瓶门槛较高[9] - 箱装茅台酒在礼品市场社交属性难以替代 四瓶装比两瓶礼盒更显分量和诚意[9] - 新规格弥补整箱小规格产品空白 提升品饮收藏社交投资等多场景使用体验 对产品流通和价格体系稳定有重要作用[9]
高端餐饮熄火,海底捞为何逆流开出臻选店?
36氪· 2025-08-14 11:16
高端餐饮行业现状 - 高端餐饮行业正经历寒冬 2025年内地千元以上餐厅数量较2022年腰斩 上海北京等高端餐饮重镇缩减幅度超过四成[3] - 客流量显著下降 曾经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的顶级牛排馆如今工作日上座率不足五成 人均消费超过千元的怀石料理推出买一送一促销活动[1] - 消费者行为发生转变 商务宴请从万元大单转为精致简餐 纪念日庆祝从开香槟变为拍照打卡即走[8] 经营数据变化 - 上海人均消费千元级别餐厅数量与3年前相比缩减40% 北京缩减47% 深圳缩减57%[8] - 巴奴火锅2024年客单价降至142元 较2022年147元下滑 2025年一季度一线城市客单价从上年同期176元降至159元[8] - 呷哺呷哺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19亿元 净利润亏损0.8亿至1亿元[10] - 海底捞2024年整体人均消费97.5元 较2023年99.1元下降1.6元 客单价回落至2017年水平 翻台率维持在日均4.1次[10] 成本结构分析 - 餐饮商家总成本中房租人力食材三项支出占70%-75% 利润率通常只有5%-10%[5] - 房租成本占月营业额30%-40% 成为高线城市餐饮企业最大支出项[6] - 高端品牌坚持品质导致高损耗率 沃夫冈牛排馆干式熟成牛排加工舍弃率达35%-45% 熟成周期90天时损耗率升至45%[1][3] 海底捞高端化尝试 - 海底捞在北京CBD国贸商圈开出首家臻选店 人均消费683元 是普通门店七倍[10] - 臻选店采用差异化策略 服务人员来自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 薪资比普通店高40% 主打粤式海鲜火锅避开传统麻辣红海[14] - 装修投入达每平方米8000元 食材成本是普通店的3-5倍 单锅佛跳墙成本超200元[17] - 试营业期间有客人单次充值10万元 但日均翻台率不足2次远低于主品牌4.1次水平[14][17] 市场竞争格局 - 高端火锅市场增速超过20% 65%消费者愿为独特体验与顶级食材支付溢价[12] - 竞争对手积极布局高端赛道 沃夫冈牛排通过美食巴士+阿那亚快闪店组合拳触达年轻客群并计划进军二线城市[17] - 创新餐饮形态分流客源 如台北eoi餐厅用光影科技打造沉浸式用餐体验 彩汇自助餐厅以人均800元无限畅吃模式重新定义价值公式[17] 行业挑战与趋势 - 高端餐厅生命周期急剧缩短 2020年前平均存活周期5.2年 2025年新开网红餐厅中位生存期仅11个月[19]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500元以上餐厅倒闭率同比上涨37% 其中网红餐厅占比超过60%[17] - 消费者需求回归理性 用餐需求逐步回归到好吃不贵的理性时代[17]
未来三年,普通人的低成本创业方向
吴晓波频道· 2025-08-14 09:10
经济周期与消费趋势 - 经济周期遵循康德拉季耶夫理论,每60年经历繁荣、衰退、低迷、复苏四个阶段,当前处于低迷向复苏过渡的拐点[5] - 消费降级时期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关键在于识别"质价比刚需+精神补偿"的低成本商业模式[7] -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消费呈现三大趋势:平价化(二手经济崛起)、精神需求升级(二次元文化爆发)、健康意识觉醒[9][10][11] - 美国经济危机中逆势增长的行业包括平价娱乐、刚需服务(如Costco)、精神消费(廉价读物)[14][15][16] 美日经济转型启示 - 日本1989年股市总市值达美国15倍,地价总和超美国4倍,但1990年后资产暴跌70%[8] - 日本二手奢侈品和闲置物品交易规模激增,二次元市场从1990年70亿人民币增长至2000年千亿以上[9][10] - 美国1929年大萧条股市蒸发90%,1970年代滞胀期CPI同比增长超13%,但低成本娱乐需求爆发[13] - 危机倒逼企业转向效率优先,无人化、低成本运营模式萌芽[17] 中国消费CHEES模型 - 平价(Cheap):社区折扣超市、二手奢侈品鉴定回收、无人自助健身房等质价比赛道[19][20] - 健康(Health):户外运动装备增长,心理健康服务如冥想课程等"疗愈经济"崛起[21][22] - 情绪(Emotion):剧本杀、IP主题咖啡馆等沉浸式体验需求增长[23][24] - 娱乐(Entertainment):城市周边短途营地、社区桌游吧等低成本娱乐受青睐[25][26] - 生活方式(Lifestyle):适老化改造(老龄化率22%)、一人食餐厅(结婚人数同比下降20%)等细分需求[27][28] 低成本创业赛道 - 20万左右资金可选:无人自助娱乐连锁、无人情趣用品超市、无人自助健身房[43] - 20-50万资金可选:专业染发小店、快餐单品店、细分功能美容店[43] - 50万以上资金可选: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垂钓骑行装备、二手奢侈品回收、宠物殡葬连锁[41][43] - 需避开三大陷阱:过度追求规模、忽视细分需求、缺乏周期敬畏心[29] 课程核心内容 - 提供宏观周期到微观赛道的完整知识框架,解析消费降级背后的机会[31] - 深度拆解美日经济转型案例,提炼可复用的商业规律[32] - 实战应用CHEES模型,覆盖10+细分赛道选择[33] - 包含13节视频课+3场直播+1场线下大课,由消费投资领军人物王岑亲授[41][42]
涨价5毛钱,掉了11亿!康师傅卖不动了
商业洞察· 2025-08-13 17:24
核心观点 -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2.7%至400.92亿元,但净利润逆势增长20.5%至22.71亿元,毛利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34.5% [4] - 公司采取"牺牲销量保利润"策略,通过产品涨价和成本优化实现利润增长,但导致市场份额流失和渠道收缩 [5][13] - 深层危机在于健康化转型滞后,面临消费降级、新茶饮竞争和外卖渠道冲击等多重压力 [15][21] 涨价风暴 - 2023年11月康师傅对茶、果汁系列产品提价,1L装冰红茶从4元涨至5元,涨幅达25% [7][11] - 涨价后终端价格混乱,18家便利店中仅2家按建议零售价销售,6家不再进货 [10] - 每次提价后竞争对手统一市占率加速增长,显示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 [11] 增利不增收 - 饮品毛利率飙升至37.7%,方便面毛利率提升至27.8% [13] - 利润增长来自产品调价、生产流程优化和原材料价格下降红利 [13] - 袋装面从2.8元提至3元,桶装面从4.5元提至5元,但市场份额恢复困难 [13] - 8月12日港股开盘股价下跌近6%,市场对策略不认可 [13] 深层危机 - 健康化转型滞后,无糖茶饮市场被元气森林等抢占 [15] - 外卖渠道兴起冲击即饮茶市场,新茶饮品牌分流年轻消费者 [15] - 方便面业务中高价产品下滑明显,高价袋面降7.2%,容器面降1.3% [15] - 中价袋面增长8%,干脆面增长14.5%,显示消费降级趋势 [15] 应对策略 - 构建多价位产品矩阵,推出"御品盛宴"高端系列和"鲜Q面"健康产品 [16] - 发力零食量贩、会员店等新兴渠道,限定牛肉面上架首月销售破千万元 [18] - 引入航天技术提升制面工艺,但未能扭转业绩下滑趋势 [19][21]
暑期过半,餐饮人还没等来消费旺季?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09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多个平台发布的暑期消费数据也显示,全国各中心城市、热门旅游城市的餐饮、零 售等消费热度大幅提升。 来源:红餐网 作者:周飞飞 编辑:方圆 今年暑期,餐饮人的生意如何? 暑期过半,餐企仍然没迎来消费高峰。 从宏观数据来看,暑期消费依旧火热,尤其是出行人数增加带来的文旅+美食消费热潮,但对于身处一线的餐饮商家来说,却体感不一。 北京、长沙、杭州等地多家餐厅迎来客流高峰,有门店单日取号量上千、销售额提高15%-20%…… 然而,也有餐饮人直言: "7月是上半年以来生意是最差的。" "暑假周末的生意比平时还差,生意下降近60%,落差太大了。" "因为生意不好,200多平的门店一天就只有4个店员。" 01. 暑期消费高峰刚开始就结束了? 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多地餐厅迎来客流小高峰,东北三省烧烤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101%;江浙沪鱼鲜类夜间堂食交易额增长40%以上。 以北京为例,烤匠麻辣烤鱼北京朝阳合生汇店日取号量在1500-2000个,巴奴毛肚火锅平均每天翻台近5轮。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00后大学生周欣,暑期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西餐厅做兼职。6月底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