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新引擎:郓城农商银行RPA项目驱动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2 14:24
数字化转型与RPA技术应用 - 郓城农商银行领导带队赴外地考察学习RPA机器人技术 旨在提升员工效率并减轻工作强度 [1] - 科技部与业务部室共同研究RPA机器人的业务使用场景 考察后迅速组织技术学习与部署 [1] - 已开发20余个RPA机器人业务场景 覆盖信贷审批 押品重估 报表统计等18项核心业务 [1] RPA机器人部署成效 - 全县累计部署66个RPA机器人 覆盖乡村振兴部 授信审查审批中心 信贷管理部等多个部门 [1] - 押品价值重估RPA机器人将客户经理处理时间从三天缩短至一天 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2] - 原需处理上千条数据的重复性工作 现释放人力资源 使员工转向高价值任务 [2] 技术赋能业务发展 - RPA项目成为科技赋能业务的重要里程碑 推动业务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 [2] - 银行计划深化技术创新 以自动化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 [2]
中餐供应链出海元年,企业如何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16:02
中餐供应链出海趋势 - 国际中式餐饮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8万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0.8% [8][9] - 2020-2024年国际中餐规模从2275.48亿元增长至359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1% [22] - 中餐在亚餐细分品类中占比达37.21%,33%美国人每月至少吃一次中餐 [40] 头部品牌出海案例 - 海底捞在14国开设超100家门店,海外供应链中心输出"蜀海"中央厨房模式 [28][29] - 农耕记通过冷链将中国特色食材直供海外门店 [30] - 探鱼采用"核心标准化+区域适配"体系,全球门店突破350家 [31] - 蜜雪冰城亚洲首店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人民币 [7] 供应链升级特征 - 从"卖味道"升级为"卖供应链",构建标准化、工业化、可复制的全链路体系 [15][55][56] - 中央厨房模式实现集中生产和配送,保证产品标准化并降本增效 [62] - 快乐小羊采用0-4度细胞锁鲜技术实现跨国冷链运输 [4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支持餐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33] - 海外华人群体扩张为中餐出海奠定消费基础,尤其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38] - 国内餐饮市场面临客单价与利润双降压力,加速企业出海需求 [37] 2025年三大趋势 - 本土化:太二酸菜鱼推出泰国限定菜品,刘一手火锅70%顾客为本地人 [71][73] - 标准化:海底捞中央厨房覆盖率超90%,通过师徒制实现快速复制 [79] - 数字化:应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追踪 [83] 行业活动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将于6月22日在广州举行,汇聚17+行业协会和100+供应链平台 [88][92]
新车下线前,这家工厂先生产了100斤蜂蜜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0 22:40
环保与生态建设 - 工厂占地154公顷,绿色植被覆盖64万平米,湿地公园7.2万平米,种植44种开花植物和20多种树木,搭建28处人工鸟巢、15处昆虫巢、10处蜂巢[4] - 蜜蜂养殖年产50公斤蜂蜜,证明厂区空气、水、土壤无污染,环保标准与奥迪德国工厂一致[5] - 实现三个100%:100%绿色能源、生产废弃物100%回收、废水100%循环使用,达到零碳排放[8] 绿色能源与资源循环 - 屋顶铺设32万平米太阳能光伏板,年发电量超3000万度,覆盖至少25%年用电量[9] - 采用23兆瓦生物质燃气和29兆瓦生物质锅炉,年供应热能21.5万吉焦[11] - 废水通过反渗透工艺处理实现100%循环,年节水10万立方米;雨水收集系统年节水5000立方米[11][12] 生产精度与自动化 - 冲压车间零件尺寸精度控制在±0.3毫米,采用全球领先的"一模四件"工艺提升效率[18] - 焊装车间配备824台机器人,焊接精度0.1毫米,自动化率100%,全车4200多个焊点无人工干预[19][20] - 电池车间自动化率86%,关键工序由机器人完成,电池包防尘防水等级达IP69[21][23] 数字化与智能化 - 设计阶段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BIM和三维扫描实现虚拟建厂与实体同步[30] - 焊装车间采用smartray系统实现全自动3D检测,精度小于0.02毫米,远超人工抽检水平[30] - 物流90%由智能小车完成,效率提升90%;14轴同步拧紧系统扭矩精度±0.1%,数据可追溯15年[24][31] 产能与产品规划 - 规划年产能15万台,首产奥迪Q6L e-tron,后续生产A6 e-tron等车型[15] - 工厂为奥迪全球最先进生产基地,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打造,助力电动化转型[15]
数字化提升可及性和均衡性,陆家嘴论坛热议普惠金融的中国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6-20 21:58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 普惠小微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中小微企业的主要痛点 [1] - 数字化技术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缓解普惠金融与商业利益的矛盾 [1] - 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85%,数字支付用户占比80%,数字化水平领先日本等发达经济体 [6] 数字化技术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 - 信贷业务数字化转型可精准匹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升重点人群覆盖面和贷款成效 [3] - 上海银行通过AI技术将金融服务与非金融场景深度融合,实现普惠金融的无感化体验 [4] - 金融科技合作深化推动个性化服务发展,AI技术旨在构建具有实际效用的金融生态系统 [7] 普惠金融的衡量标准与实施路径 - 普惠金融均衡性体现在服务范围广泛性,可及性强调服务深度下沉与真实场景需求匹配 [3] - 风险覆盖合理性和基于真实场景的融资需求是衡量可及性的两大关键标准 [3] - 需结合传统与数字化服务,加强消费者教育以解决城乡数字化不均衡问题 [6] 国际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 - 阿布扎比第一银行指出普惠金融能优化资源分配并助力减贫,需应对全球不平衡现象 [3] - 三菱日联在东盟国家面临城乡数字化鸿沟,强调普惠金融需确保"无人掉队" [6] - 荷兰全球人寿认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优势显著,保险业需提供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 [7]
“二代”上台后 珀莱雅换了6位高层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21:11
高层人事变动 - 2024年9月珀莱雅"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职务 此后9个月内高层频繁调整 涉及4人引入和2人离职 [1][3][8] - 离职高层包括联合创始人方玉友(2024年9月卸任董事兼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王莉(2025年5月辞职) 两人均为董事会成员 [4][15][16] - 新引入4位高管中3位聚焦研发及数字化领域:首席科学官黄虎(原上美股份全球首席科学家)、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首席数字官胡宁波(新设职位) [9][10][11][14] 战略方向调整 - 高层变动围绕科研创新、国际化和数字化三大战略展开 目标支撑"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的"双十"愿景 [4] - 人才能力要求从"执行力+专业力"升级为学习力、协同力、自驱力 引入具有互联网和快消背景的跨界人才 [5] - 新设首席数字官职位 建立以ROI为导向的数字化评估体系 2024年已实现跨渠道营销投放ROI可视化测算 [11][19][20] 组织架构演变 - 2025年4月最新组织结构显示四大中台体系:研发、品牌、供应链和数字化 与方玉友离职前架构差异不大 [20] - 2018-2021年组织结构调整最频繁(共3次) 电商事业部裂变为三个部门 新增护肤项目部 同期营收增速突破32% [21][22] - 2022年新增直属总经理管理的品牌营销平台 包含品牌营销部、产品开发部和视觉部 [24] 业务发展轨迹 - 2020年推出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两大核心系列 抓住"早C晚A"市场风口 由时任首席营销官叶伟主导 [23] - 2022-2023年营收从63.85亿元增长至89亿元(同比+37.8%/+39.5%) 净利润从8.2亿元增至11.9亿元(同比+41.9%/+46%) [25] - 同期销售费用从19.92亿元增至39.72亿元(2021-2023年增幅33.03%/39.88%/42.59%) 反映"重营销"策略 [26] 国际化布局 - 新引入高管均具国际化背景:黄虎(宝洁全球研发总部)、孙培文(宝洁大中华区)、胡宁波(LVMH北亚区)、汪奕峰(欧莱雅/拜尔斯道夫等) [14] - 明确"做中国和世界的珀莱雅"目标 2025年将整合全球资源 向世界美妆头部企业看齐 [14] - 产品开发负责人汪奕峰将推动主品牌升级和孵化品牌增长点 构建"品牌创新发展"模式 [12][20]
“二代”上台后 珀莱雅换了6位高层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20:15
高层人事变动 - 公司近期高层人事变动频繁,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期间共引入4位新高管(黄虎、孙培文、胡宁波、汪奕峰),同时有2位高管离职(方玉友、王莉)[2][4][5][6][8] - 新高管团队均具备国际化背景,包括宝洁、LVMH、欧莱雅等跨国企业工作经历,聚焦研发创新与数字化领域[7] - 人事调整围绕"科研创新、国际化、数字化"三大战略展开,旨在支持公司"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的目标[2][7]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明确从"营销驱动"转向"品牌驱动",提出"做中国和世界的珀莱雅"国际化愿景[7][12] - 数字化成为核心战略,新设首席数字官职位并建立ROI导向的评估体系,2024年已实现营销资源边际收益可视化测算[6][9] - 研发体系升级,通过"市场需求-研发-产品-市场"全链条协同提升创新效率,构建四大中台组织架构(研发、品牌、供应链、数字化)[9][12] 历史业绩表现 - 2018-2019年营收增速超32%,2022-2023年营收分别达63.85亿元(+37.8%)、89亿元(+39.5%),净利润8.2亿元(+41.9%)、11.9亿元(+46%)[11][12] - 销售费用同步快速增长,2021-2023年分别为19.92亿元(+33.03%)、27.86亿元(+39.88%)、39.72亿元(+42.59%)[12] - 大单品战略成效显著,2020年推出的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系列成功捕捉"早C晚A"市场风口[11] 组织架构演变 - 上市后共进行7次组织结构调整,2018-2021年期间调整3次,重点分化电商事业部并新增护肤项目部[10] - 2022年新增直属总经理管理的品牌营销平台,整合品牌营销部、产品开发部、视觉部[12] - 2025年最新架构形成以品牌/业务为主导的事业部制,保持研发等四大中台支撑体系[9]
以数字引擎驱动财富管理 2025年第四届财富管理论坛成功举办
快讯· 2025-06-20 17:30
论坛概况 - 2025年智通财经第四届财富管理论坛暨智通财经·华尊奖颁奖典礼于6月20日在广东珠海举办 [1] - 参会人员包括70多位券商高管(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等)及200多位财富管理业务核心骨干 [1] 核心议题 - 会议主题为"以数字引擎驱动财富管理",聚焦行业变革趋势 [1] - 22位主讲及圆桌嘉宾探讨数字化、买方投顾生态升级等核心议题 [1] 奖项与机构 - "华尊奖"14项奖项揭晓,表彰坚守客户价值的行业探路者 [1] - 智通财经·私募基金大数据研究中心正式启动,依托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私募行业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参考 [1]
金石资源: 金石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20 16:3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52亿元,同比增长45.17% [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减少26.33% [8]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减少26.11% [8] - 每股收益0.43元,同比减少25.86% [8] 业务发展情况 - 包头"选化一体"项目贡献利润1.14亿元,占净利润44.45% [10] - 金鄂博氟化工销售无水氟化氢11.7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35亿元 [8] - 蒙古国项目完成矿山剥离储备70余万吨原矿 [11] - 湖南金石智造获授和在报专利60余项,合同销售额1209万元 [12] 财务数据 - 总资产66.53亿元,同比增长32.71% [34] - 负债总额45.03亿元,同比增长55.30%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96亿元,同比减少2.29%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48亿元,同比增长6841.53% [34]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6289.63万元,占营业收入2.29% [13] - 新增专利47项,累计获授和在报专利250余项 [13] - 5家子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13] ESG进展 - 2024年碳排放约49.40万吨,营收碳排放强度下降24.47% [14] - 包头项目技改措施预计年减排量21788.92吨CO2 [14] - 氟化工2萤石烘干线成功掺烧20%绿氢 [14] 2025年计划 - 计划生产萤石精矿40-45万吨 [23] - 包头项目计划生产萤石粉60-70万吨,无水氟化氢18-22万吨 [23] - 蒙古国项目计划生产萤石产品10-20万吨 [23]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 [41]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8996.25万元,占净利润35% [41] - 2025年拟实施中期分红,金额不超过相应期间净利润 [43]
(侨乡新貌)无人机运输、智能分拣 科技助力浙江杨梅产销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4:59
"用人工挑100斤杨梅,80米高的山坡来回一趟大概需要40分钟,同样的重量用无人机运输只要3分钟, 成本也更低。"眼下正值浙江各地杨梅采收旺季,连日来,在台州市仙居县,无人机"飞手"郑新庭和10 多位团队成员辗转当地多个村庄,"杨梅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短暂,我每天要接三四十个电话,基本 都是梅农预约无人机运输服务"。 走进位于仙居县的一家农业合作社,"90后"梅农朱婷在屏幕上操作整个数字化智能分拣仓的工作事项 ——柔性无损分拣流水线上,随着精密检测设备快速扫描,一颗颗杨梅的糖度、大小等数据被精准读 取。此后,它们将按照既定标准被分流至8条包装线。 "我们用机器1个小时能分拣500斤精装杨梅,人工的话1个人每天最多分拣100斤左右。"朱婷介绍说,他 们今年新引入集"光学传感+AI决策+气动执行"于一体的毫秒级分选技术体系,实现了杨梅分选从依赖 经验向数据驱动的转变。 在宁波慈溪,今年不少梅农开始尝试AI(人工智能)直播售卖杨梅,节省人力成本、提高销售效率;在侨 乡丽水青田,智能果园巡检机器狗、元宇宙农场等共同组成杨梅产业大脑,助力高品质杨梅出口西班 牙、意大利等国家…… 2023年,"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观察|挖掘AI潜力 数字化让就业服务更智能
新华网· 2025-06-19 21:0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海康威视合作开设"杭电—海康威视嵌入式特色课程班",深度融合产业需求与教学资源,涵盖计算机系统、Linux、嵌入式和计算机视觉等核心领域[1] - 课程班采用企业专家设计授课模式,三年来共招收148位学员,优秀学员可获得海康威视实习就业机会,近4年该校331名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进入海康威视关键岗位[2] - 合作模式扩展至华为、恒生科技等企业,形成产教融合矩阵,2019-2023年已有22个工科专业完成"互联网+、数字+"转型,2024年将覆盖所有专业包括人文社科类[3] 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浙江大学上线AI视频模拟面试平台,提供100个固定岗位模拟场景,覆盖近20个行业头部企业题库,帮助学生提升面试准备效率[3] - 开发"AI生涯导师智能体",整合学校政策、职业指南、就业平台功能及校友经验,提供就业资讯、疑难解答和情绪支持服务[4][5] - 数字技术应用显著提升岗位信息匹配效率,改变传统低效的招聘网站搜索模式[4] 政府就业保障政策落地 - 杭州市西湖区青荷驿站为求职青年提供7天6晚免费住宿,累计服务5598人次,节省人均1400元求职成本,配套开展28场技能培训服务1045人[6] - 西湖区推出"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开展重点产业培训超5000人次,带动岗位练兵8600余人次,建成2个技能型社区和3个"30分钟技能培训圈"[7] - 杭州"青荷计划"通过八大维度举措支持青年人才,截至4月已设立84个驿站、3500套房源,提供超19万人/天次安居保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