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全力提振内需消费的五个重点 | 封面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9 18:33
消费调控政策体系 - 当前我国已形成一套有效的投资需求宏观调控体系,但消费领域的调控仍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 [2]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需求端"提升消费能力"、供给端"增加优质供给"和政府端"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构建消费调控新框架 [2] - 需推动消费调控政策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聚焦难点痛点精准发力 [2] 需求端调控 -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财产性收入(股市、楼市)是影响其消费的关键因素 [4] - 提振消费需实现"两稳":稳楼市(构建"市场+保障"新模式,消化库存)和稳股市(吸引中长期资金,完善退市机制) [4] 供给端调控 - 经济形态从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数字经济转变,线上消费占比从2015年不足13%提升至目前超30% [5][6] - 商品消费领域需聚焦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智能家居)和新型消费 [6] - 服务消费领域重点突破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业改革 [6] - 数字消费领域需强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供给 [6] 政府端统筹 - 消费需求存在区域和城乡差异,需构建中央与地方协同政策体系 [7] - 中央政策应侧重整体规划(财税激励、重大项目布局),地方政策需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潜力 [7]
商务部:促进“IP+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着力增强消费动能,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11:49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9日港股震荡走低,恒生科技指数跌超2%,恒生指数跌0.3% [1] - 港股消费板块早盘走势震荡,港股消费ETF(513230)小幅微跌,成交额逼近2500万元,盘中交投活跃 [1] 消费政策与行业动态 - 商务部5月8日发布政策,提出培育新型消费,增强消费动能,具体措施包括打造IP创意设计平台、建设IP消费商业地标、推出IP消费经典路线、拓展沉浸式消费空间 [1] - 五一假期期间,多地政府和企业通过发放消费券、以旧换新活动刺激消费,家电、汽车、数码产品需求显著增长 [1] -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同比增长61%,零售云全国门店家电销售同比增长104% [1] 港股消费ETF及指数特点 - 港股消费ETF(513230)及其场外联接(017832/017833)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覆盖行业均衡,包含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潮玩及"谷子经济"相关公司 [2] - 该指数涵盖电商、餐饮、旅游、文娱传媒、国潮服装等新型消费领域,服务消费和大众消费占比更高,更能反映政策驱动下的消费景气复苏 [2]
相关部门促进“IP+消费”!港股消费ETF(159735)今日涨超1%,成交额快速突破3000万元排名同指数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10:12
政策推动消费升级 - 商务部发布政策培育新型消费 强调打造IP创意设计平台 建设IP消费商业地标 拓展沉浸式消费空间 [1] - 年轻人消费潜力大 偏好谷子经济等新消费形式 新消费更注重IP化 [1] - 港股大消费板块中泡泡玛特等IP消费龙头占比较高 [1] 港股消费市场表现 - 5月9日港股V型反弹 盲盒 国潮服装 金饰品 新能源车等大消费方向领涨 [1] - 港股消费指数成份股中统一企业中国涨超10% 名创优品 周大福 泡泡玛特涨超3% 新秀丽 申洲国际 阿里巴巴-W 吉利汽车涨超2% [1] - 港股消费ETF(159735)连续3个交易日成交额超1亿元 [1] 港股消费结构特点 - 港股消费ETF跟踪港股消费指数 代表"更新的消费" 与A股以白酒高端消费为主不同 [1] - 港股消费板块中电商 消费电子 新能源车 餐饮 旅游 文娱传媒 国潮服装等新型消费比例更高 [1] - 服务消费和大众消费占比更高 更能反映本轮政策驱动的消费复苏 [1] 五一消费数据 - 五一期间多地政府和企业通过发放消费券 以旧换新等措施刺激消费 [2] -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同比增长61% [2] - 零售云全国门店家电销售同比增长104% 显示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电 手机 电脑等数码产品需求强劲 [2] 相关投资产品 - 港股消费ETF(159735)为相关投资产品 [3]
王凯在郑州调研促消费工作
河南日报· 2025-05-08 22:07
消费促进政策 - 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优化消费供给,释放内需潜力,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 - 坚持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 [3] - 推动教育、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3] 现制饮品行业 -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已居全球现制饮品企业首位 [2] - 现制饮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2] - 企业应坚持需求牵引和市场导向,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品"爆款" [2] 城市商业发展 - 城市商圈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城市活力与魅力的重要窗口 [3] - 应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城市商圈,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3] - 积极招引品牌首店、旗舰店入驻,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3] 消费趋势与创新 - 顺应消费变化趋势,推进首发经济、品牌经济 [3] - 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不断提升消费品质 [3] - 提升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 企业发展战略 - 提升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进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2] -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2] - 对标国际知名品牌,加快完善标准体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
商务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 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消费品牌
快讯· 2025-05-08 16:04
核心观点 - 商务部推动新型消费发展 重点培育人工智能与IP消费领域 促进消费动能增强和经济回升[1] 消费业态培育 - 加快培育数字 绿色 智能 健康等新型消费业态 顺应科技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1] - 鼓励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品牌开设首店 举办首发首秀首展 丰富首发平台载体[1] - 发挥重点展会作用 培育一批首发中心和首发经济集聚区[1] 数字与绿色消费 - 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产品 数字服务 数字内容 数字渠道各领域创新提质[1]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1] 健康消费发展 - 实施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 加强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1] - 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发展医疗旅游 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1] 人工智能消费 - 推动人工智能与商贸流通深度融合 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消费品牌[1] - 加强人工智能产品展销推广 促进人工智能+消费模式发展[1] IP消费拓展 - 打造IP创意设计和新品发布平台 建设IP消费商业地标[1] - 推出IP消费经典路线 拓展沉浸式消费空间 促进IP+消费模式创新[1]
广东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部署实施居民就业增收促进行动等七大行动 鼓励广深增发购车指标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08 15:52
就业增收措施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1] -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5年培训超78万人次促进技能人才就业增收 [1] - 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 [1] - 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构建清欠长效机制 [1] 社会保障支持 - 2025年打造150个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牵头的幼儿园共同体 [2] - 推动珠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组团融入式托管15所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县中 [2] - 加力推进交通出行商场超市酒店住宿旅游景区等场所适老化改造 [2] - 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工作推动社区家庭互助等托育服务新模式 [2] 大宗消费促进 - 继续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2] - 2025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600个 [2] - 启动2.65万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2] - 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 [3] - 引导深圳推行久摇不中个人可直接申领普通车指标的做法 [3] 新型消费培育 - 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培育低空和邮轮游艇消费 [2] - 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创造更多应用场景 [2] - 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适当允许车辆停靠增加夜间停车位和出租车候车点 [3]
广东:大力发展新型消费 推进“人工智能+消费”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02:43
新型消费发展 - 广东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消费",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 [1] - 加快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健康医疗、政务办公、家装家居以及购物支付等典型场景的应用示范 [1] - 加快AI大模型、虚拟现实、全息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赋能,打造一批数实融合场景 [1] 数字消费提升 - 深化即时电商应用,支持即时电商平台企业联合社区、商圈等构筑数字生活服务生态 [1] - 支持直播电商平台创新虚拟主播、3D直播间等带货模式 [1] 机器人消费应用 - 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深入挖掘机器人消费应用场景 [2] 房地产与汽车消费政策 - 用好房地产调控自主权,督促指导各地全面梳理现行购买、转让、信贷、定价等方面的限制性措施,因城施策进行取消或调整 [2] - 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引导深圳推行"久摇不中"个人可直接申领普通车指标的做法 [2] 大宗耐用消费品补贴 - 支持各地市探索"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模式,对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进行补贴 [2]
国泰海通|各年龄段里90后消费潜力大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的真正潜力在于90后代表的新型消费而非60后代表的银发经济 尽管60后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财富基础 但90后正处于消费增速最快阶段且逐步迈入消费支出高峰期 [3][19] - 消费具有显著年龄效应 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 中国居民消费支出金额高峰为33-40岁 增速最快为30岁左右 [12][13][17] - 90后偏好智能科技、潮玩、宠物经济等新型消费 女性消费支出和增速高于男性 尤其在美妆、健身等悦己型消费领域 [24][25][30] 60后消费潜力分析 - 60后是中国人口最庞大的一代 50-59岁人群达2.4亿人占总人口16.5% 对应1962-1973年婴儿潮时期年均出生人口2500-3000万 [4][5] - 60后掌握最多社会财富 A股上市公司中50-59岁董事长2628人 60-69岁1385人 胡润百富榜中国百强富豪中50-69岁有73人 [6] - 60后资产负债表健康 60-69岁户主家庭人均房产1.2处 住房负债率仅5.9% 为各年龄段第二低 [7] 消费年龄效应特征 - 中国社会财富正发生代际转移 高净值人群年龄区间从2019年40-49岁占比39%变为2023年30-39岁占比39% [9] - 中国收入峰值年龄持续下降 从1986年超过55岁降至2012年约35岁 反映财富积累年龄高点提前 [10] - 中美韩三国消费支出均呈倒U型曲线 中国消费峰值年龄男性33岁/女性40岁 早于美国的53岁/48岁和韩国的49岁/42岁 [13] - 30岁左右支出增速最快 中国男性/女性在26-30岁增速达25%/29% 美国男性/女性在26-30岁增速达33%/26% [17] 90后消费基础与偏好 - 90后具备坚实财富基础 61.1%购房依靠父母资助 比80后高出5.4个百分点 且家族企业接班现象逐步增加 [19][20] - 90后偏好智能科技消费 74%愿意为AI付费 在智能穿戴、AI助手等产品渗透率最高 [24] - 90后引领文娱消费新潮流 25-34岁潮玩消费者占比42% 24-40岁宠物消费占比超60% 偏好冰雪探险等互动型旅游 [25] - 女性消费表现突出 在美妆、箱包、珠宝等奢侈品消费明显高于男性 2023年618期间女性户外装备消费增速是男性近4倍 [30] - 平台经济助推女性消费 女性在短视频平台用户占比52% 2000元以上线上消费金额占比从30.6%上升至33.1% [31]
事关提振消费!广东印发专项行动方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9:25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2] -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5年培训超78万人次 [2] - 鼓励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强化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2] 居民保障政策 - 简化育儿补贴发放流程,鼓励加大对二孩、三孩家庭的生育支持 [3] - 2025年推动超4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构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打造150个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牵头的幼儿园共同体 [3] - 2025年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城镇标准的77%,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 [3] 消费提质惠民 - 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5.5个 [4] - 加力推进交通出行、商场超市、酒店住宿、旅游景区等场所适老化改造 [4] - 培育壮大"+旅游"等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支持A级景区、博物馆、美术馆等引入餐饮、演艺、研学等消费业态 [4] 入境消费与大宗消费升级 - 支持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江门、潮州等地市推出优质特色入境旅游线路 [5] - 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补贴范围 [5] - 2025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600个,启动2.65万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5] 新型消费与限制措施放宽 - 加快AI大模型、虚拟现实、全息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赋能 [6] - 支持有条件的地市探索建立汽车改装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放宽新能源车智能化和赛事用车改装限制 [6] - 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 [6]
活跃、旺盛;244.86%、128.04%……多组“关键词+数字”透视“五一”假期消费
央视网· 2025-05-07 10:58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汽车、家电、手机销售较快增长,餐饮、文旅等服务消费需求旺盛 [1]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消费需求旺盛、增势良好 [15] - 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34.39亿笔、金额7.64万亿元,较2024年"五一"假期分别增长20.49%和3.21% [21] 零售与商圈表现 -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50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6.4%,36个大中城市购物中心客流量同比增长6.5% [4] - 线上互联网零售、线下百货零售同比分别增长34.7%、34.5%,线上线下消费热度同步上升 [20] - 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2%,数字、绿色、国潮产品成为亮点 [14]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2025年初至5月5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301万份,家电以旧换新产品5602万台,手机等购新补贴产品4219万件,电动自行车售旧、购新均超500万辆 [7] - "五一"假期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7万份,家电以旧换新产品442万台,手机等购新补贴产品294万件,电动自行车售旧、购新均超30万辆 [10]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7.5%,通信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家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倍 [17] 餐饮文旅市场 - 假期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约13%,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2] - 入境游销售额同比增长约90%,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244.86%和128.04% [12][24] - 名胜风景区、休闲观光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7%、65.6%,民宿服务、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销售收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19] 新型消费动能 - 智能家居产品线上销售增长24.1%,有机食品线上销售额增长超七成,新中式糕点、国潮创意礼品增长66.2%和35.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