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郑永年:新质生产力爆发期亟需机制适配优化
中国证券报· 2025-07-08 04:5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基础科研主体为大学和研究机构 属于兴趣和自由密集型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科研能力突出 [1] - 应用技术转化主体为企业 尤其依赖高质量制造业 粤港澳大湾区可利用香港科研优势在深圳广州实现技术转化 [1] - 金融服务是技术转化关键支撑 但当前长周期风投体系欠缺 技术转化落地周期需8-15年 地方国资产投创投难以满足需求 [2] - 产业政策应双轨并行:既要支持新生产力创造 也需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业态 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单一赛道 [2] 企业创新与监管 - 企业创新需监管松紧适度 环保质量等红线需严格把控 但对技术探索应放宽限制 政府重点营造营商环境 [3] - 中小企业虽受地缘政治冲击较大 但具备显著韧性和灵活性 专精特新企业应成为政策扶持重点 建议采取"抓小放大"策略 [3] - 生物医药领域存在创新落地瓶颈 全球20%创新药由中国企业研发 但受风投缺位及审批定价等因素制约难以商业化 [2] 企业出海战略 - 出海需聚焦高质量创新产品 避免低端市场竞争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且高端化能力提升 应注重产品社会价值融入当地 [3][4] - 国企民企出海需分工协作 国企主导大型基建项目 民企发挥民生经济领域优势 强化本地化融合 [4]
未来已来!中国,或将成为全球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7-07 16:13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近30%,超过美国、印度、俄罗斯三国总和 [1] - 行业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深水区,重点转向技术升级和规则重塑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西部绿电东送,数千公里输电损耗仅2%,大幅领先欧美国家 [6][8] - 智能调度系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使新能源电力供应趋于稳定 [6] - 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全球第一,锂电储能技术快速追赶欧美 [8] -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加速,示范工程覆盖工业、交通等多领域,未来可能引发能源体系二次革命 [11] 地缘战略与国际合作 - 通过特高压电网输出电力技术,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建立战略合作网络,改变传统能源依赖格局 [13] -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主导建设运营的电网项目覆盖老挝、巴基斯坦、中亚及非洲,形成"能源命运共同体" [16] - 电力合作成为比传统能源贸易更具粘性的国际关系纽带,典型案例包括塔尔煤田煤电一体化项目 [17] 未来竞争焦点 - 全球能源竞争核心转向电力全链条掌控能力(生产/传输/储存/应用),中国已建立完整产业链和顶层规划优势 [19] - 成本控制成为储能领域关键竞争点,目标是将储能技术普及至民用级别 [11] - 特高压变电站、光伏基地及跨境电缆网络持续强化中国在全球能源版图的话语权 [19][21]
荣成市工匠学院联盟:整合优质资源 助力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07-07 15:22
联盟成立与产业覆盖 - 荣成市工匠学院联盟正式成立,由16家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医药与食品以及乡村振兴等产业的工匠学院组成 [1] - 联盟旨在为区域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革新搭建全新平台,推动技艺传承和产业升级 [1] 师资力量与课程体系 - 联盟构建高质量师资矩阵,研究生学历教师与"双师型"教师占比可观,包括高级技师和特级技师 [1] - 联盟汇聚25名国网认证兼职培训师和41名内部认证培训讲师,横跨14个专业领域 [1] - 精心打磨600余门内部课程,梳理1900多条实际案例,通过现场实操教学传授一线实战经验与前沿技术 [1] 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 - 16家工匠学院与240多家市级及以上产业链创新工作室深度联动,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圈 [2] - 泰祥集团工匠学院牵头组建108家工作室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60余项成果转化,解决180余道技术难题 [2] - 2024年荣成职工在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 精准培训与个性化路径 - 联盟成员依据不同工种和职工特点,量身定制差异化培育方案 [2] - 针对海洋食品产业链开展罐头生产、鱿鱼加工等专项技能培训20余场,融入自动化生产流程实操教学 [2] - 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模式培育复合型人才 [2] - 线上邀请10余名省内外专家开展云端课堂,线下组织集中实训和专家讲座,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2]
洗衣机行业新势力崛起,石头科技以技术创新精准破局
财经网· 2025-07-07 15:16
公司业绩与技术突破 - 2024年公司洗衣机业务在内的"其他智能电器产品"营收达10.7亿元 同比增长93 13% [1] - 分子筛低温烘干技术为行业首创第三种烘干技术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 烘干温度精准控制在50℃ 羊毛程序下可低至37℃ [2] - 技术推动产品获国际羊毛局最高等级认证 成为万元以下首款双绿标洗烘一体机 [2] 营销策略与市场表现 - 2025年签约王心凌作为科技美学代言人 带动高端机型销售 Z1Plus在天猫618期间获12kg洗烘一体机4000-5000价位段销量TOP1 [3] - HelloKitty联名款Q1迷你洗烘一体机精准狙击Z世代需求 抖音618生活电器榜单第一 商品总榜1000-2000价位段第一 [3] - 2025年618期间洗衣机GMV同比增长173% 爆款Z1Plus保持高端市场竞争力 Q1 HelloKitty开售8小时GMV破110万元 12小时下单量超1000台 [4] 产品布局与行业趋势 - 完成洗烘一体机 迷你洗烘一体机及洗烘套装全产品线布局 覆盖主流价位段 [4] - GfK报告显示大容量 分区洗为洗衣机市场主要发展方向 [4] -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指出大筒径 洗净比成为行业升级重点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高端产品销售 [5] 研发投入与战略定位 - 2016-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29 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比达9 14%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5] - 洗衣机业务成为公司"清洁电器四轮驱动"战略关键支点 2024年该板块营收占比提升至9% [5] - 行业进入"技术+体验"双轮驱动阶段 公司以分子筛技术撬动产业价值重构 [6]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7-07 14:34
产业升级与转型 - 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首吊到位,标志着"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1] - 园区聚焦六大产业(石油化工、碳一化工、锂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光固化剂、防水材料),通过链式整合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1] - 采取"一企一策"盘活机制,累计让6家僵尸企业焕发新生,腾挪出数百亩低效用地,为优质项目开辟空间 [2] 产业链整合与集群发展 - 以荆门石化为龙头,引进28家下游企业(如玲珑轮胎、巨邦石化),构建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完整生态 [2] - 以盈德气体煤制氢工业气体岛为核心,串联"气头—化工—新材料"碳一产业链,形成资源高效流转的闭环 [3] - 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实现全生命周期循环,涵盖上游锂盐(金泉新材料)、中游三元前驱体(格林美)、电解液(新宙邦)、下游电池生产(亿纬锂能)及回收(美华),预计总产值达200亿元 [3] - 园区内18家上市公司与90%中小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年产值阶梯式增长 [3] 精准服务与价值链提升 - 构建"分企施策"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搭建产业链对接会等资源互通平台 [4] - 支持光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固润科技投资15亿元扩建项目,预计新增35亿元产值,打造国内光固化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4] - 防水材料产业链引进东方雨虹、科顺防水两家龙头,形成高端防水卷材和新型涂料特色产业链,预计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 [5] 人才驱动与创新体系 - 建设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基地和化工产业人才联盟,整合高校(如武汉工程大学)与龙头企业(亨迪药业、润都制药)资源,形成"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6] - 生物医药产业链覆盖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六大品类324个品种,研发生产全链条体系完善 [6]
一位厂二代无班可接之后
虎嗅· 2025-07-07 13:35
义乌制造业转型与创新 - 义乌制造业正从传统代工模式向个性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转型,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性竞争[38] - 新一代商家通过产品创新避开同质化竞争,如张小杰工厂的冰桶、加热盖、玛特盒等产品通过细节改进实现差异化[7][8][11][12] - 行业面临同质化严重问题,传统塑料制品利润从20年前的1-2元/件降至近年仅几分钱/件[20] 张小杰工厂经营模式 - 公司年销售额达两亿元,主要产品包括改良版冰桶、微波炉加热盖、玛特盒等日用小百货[7] - 产品开发流程包括需求收集、市场调研、设计改进、3D建模、模具开发等,周期约3个月[8][9] - 定价策略突破行业低价竞争,冰桶定价19.9元(后调至10.9元),远高于市场5-10元的冰格价格[33] - 2018年投资近3000万建设现代化新工厂,配备先进生产设施和办公环境[26][31] 电商平台与新渠道 - 公司主要销售渠道为某电商平台,利用平台流量倾斜实现单日销量破千单[24] - 通过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和社交媒体监测获取消费者需求,如日销6000-7000单的冰桶源于用户评论痛点[8] - 其他成功案例包括卷发棒商家余永远投入300万开发新模具实现半年销量破千万[13]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 - 公司面临产品被抄袭问题,已有十余家工厂仿制其设计产品[37] - 从首款产品开始即申请专利保护,并考虑发展自主品牌[39] - 通过控价措施要求经销商维持零售价格,避免恶性竞争[34] 产业带发展现状 - 义乌曾有2.6万余家工业企业,饰品、拉链等产品占全国30%以上份额[18] - 当前制造业利润微薄,小型工厂年租金仅十几万,而现代化园区年租金达60万[29][31] - 约29%中国家族企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2017-2022年约75%面临代际传承问题[39]
深度 | 人形机器人前瞻系列之新型减速器:摆线减速器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新的迭代方向【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07 08:55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已从产品定义阶段进入功能实现和商业化落地阶段,后续迭代重心围绕软硬件升级及耦合优化 [2] - 当前多数产品完成基础运动和轻负载功能实现,但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提升空间,硬件迭代方向包括高负载、轻量化、高散热、低能耗等 [2] - 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用新型减速器市场空间超140亿元,渗透路径将从下肢→腰髋→一般部位逐步推进 [5][6] 减速器技术路线比较 - 当前主流关节方案:行星减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精度不足,谐波减速器精度高但负载能力弱,RV减速器负载强但体积重量大 [4][25] - 摆线减速器综合优势:较行星精度更高,较谐波负载更强,较RV体积更小,具有传动比大、效率高、承载强等特点 [4][22][64] - 技术指标对比:谐波在腕部等小空间优势明显,RV适合重负载部位,行星多用于灵巧手,摆线针轮在腰髋部位潜力突出 [23][25] 摆线减速器技术壁垒 - 设计壁垒:齿廓修形方案复杂,需平衡啮合间隙与传动精度,修形量不当会导致零件卡死或精度下降 [63][66] - 工艺壁垒:零件数量多且加工精度要求高,需磨齿机、磨床等昂贵设备(单台价格数百万至千万级) [67] - 材料壁垒:常采用GCr15高碳铬轴承钢,需配套热处理工艺 [67] 行业竞争格局 - 外资主导:哈默纳科占谐波市场80%份额,纳博特斯克占RV市场61%份额,德日品牌垄断高端领域 [69][71] - 国产替代进展:绿的谐波国内份额达25%,双环传动RV份额14%,价格较外资低50%左右 [74] - 新兴玩家布局:科盟创新推出PEEK轻量化摆线减速机,动易科技开发背隙仅1弧分的一体化模组 [80][8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车端技术迁移:汽车齿轮/差速器厂商凭借磨齿、锻造等工艺积累,有望切入机器人减速器领域 [8][17] - 重点公司布局: - 双环传动:RV减速器打破外资垄断,谐波减速器批量供货,新能源车齿轮市占率超70% [105][111] - 精锻科技:差速器总成价值量翻倍,泰国基地2025年投产,布局机器人关节模组 [153][163] - 福达股份:成立机器人事业部,开发行星减速器并投资丝杠企业长坂科技 [147] - 蓝黛科技:参股关节企业泉智博,合作研发一体化关节核心部件 [175]
外资投资中国热情高涨!前5月新设企业增10.4%,高技术产业成投资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7-07 07:19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趋势 -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科技领域,展现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 [1] - 投资趋势不仅体现在资金规模扩大,更反映在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上,外资企业正投向更具技术含量和创新价值的产业领域 [1] 外资投资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5年1至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 [3]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出台,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3] 高技术产业外资流入情况 - 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4亿元 [3] - 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6%、74.9%、59.2%、20% [3] 外资投资结构转型 - 外资企业投资策略从市场开拓转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 - 恩智浦半导体在天津投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计划将晶圆制造转移到中国本土,中国市场占其三分之一销售额 [4] 汽车行业外资投资动态 - 宝马集团增资200亿元用于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升级和技术创新 [4] - 大众汽车集团投资25亿欧元拓展合肥生产及创新中心 [4] - 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4]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调研显示,近70%会员企业将在2025年及今后加大对华投资,其中78%重点投资研发领域 [4] 跨国公司业务结构调整 - 部分跨国公司关闭手机、家电、电脑等传统产线,新增新型显示、新能源电池等高技术产品生产线 [4] - 外资企业扩大在华研发中心投资,重视中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潜力 [4]
宁夏中宁 唱响转型发展主旋律 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24
产业规模与品牌价值 - 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达126亿元,品牌价值超205亿元,居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第十位 [1] - 枸杞品牌数量占全区的70%,涌现出"早康""宁夏红""玺赞"等80余个自主知名品牌 [2] - 连续7年举办枸杞产业博览会,累计招商引资及签约金额352亿元 [2] 生产与种植体系 - 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17个、自治区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个,获得HACCP、GAP等认证106个 [1] - 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每年带动5万余人务工 [1] - 推广"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布设测报样点580个,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 [4] 加工与科技创新 - 枸杞加工企业1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2024年产值达9.8亿元 [5] - 加工转化率达37.8%,创新推出枸杞口红、巧克力、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10类120余种 [5] - 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22种高附加值产品,新产品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5] 营销与市场拓展 - 枸杞市场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134万吨、592亿元 [3] - 2024年枸杞及其制品网络零售额达45亿元,与京东、天猫共建电商平台 [3] - 在全国建成专卖店、专柜1100余家,区域营销中心2家,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质量监管与溯源 - 制定《中宁枸杞标准》,每年检验检测达2500批次 [4] - 建成溯源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覆盖88家企业和628个产品 [4] - 构建1万吨干果和5万吨原浆产品的保真仓储体系,实现全链条可追溯 [4] 文旅融合与产业链延伸 - 打造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规划四大精品旅游线路 [6][7] - 深入挖掘枸杞文化,开展文创产品创作,建成10余个观光体验文旅基地 [6] - 依托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平台,联结20名专家院士,专家智库人才增至113名 [5]
创投的历史性变革,机遇何在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6 16:55
创投行业现状与变革 - 2018年后创投行业进入阵痛期 2018年投融资事件9609起 为201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起 [2] - 行业长期存在"短期逐利"特征 资本快速涌入热门领域导致创新企业"断粮早夭" [3] - 2024年国际形势倒逼核心技术攻关 行业正从"短期逐利"向"长期价值创造"转变 [4] - 变革将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 形成价值投资良性循环 [4] 国家队资本布局 - 2025年设立"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预计撬动近万亿元社会资本 [6] - 基金设置20年超长存续期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等战略产业 [6]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 首期100亿元 聚焦新材料 先进制造等领域 [7] - 2025年一季度央企战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国新基金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达80% [8][9] - 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 助力296家企业上市 其中科创板143家 [10] 地方创新模式 合肥模式 - 通过产投联动培育产业链 典型案例包括京东方 长鑫存储 蔚来汽车 [16] - 2008年投资60亿元引进京东方 最终撬动超1000亿元产业链投资 [17][18] - 2017年联合兆易创新成立合肥长鑫 总投资预超千亿 [18] - 2020年70亿元投资蔚来 带动200亿元以上配套投资 [18] 杭州模式 - 侧重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覆盖制度创新 人才政策 产学融合 成果转化 [21] - "六小龙"企业总估值突破3000亿元 政府投资覆盖其中四家 [19][20] - 推出"顶尖人才直通车" 允许企业7年战略性亏损 [21] - 创新"先用后转""安心屋"等成果转化模式 [22] 深圳模式 - 截至2024年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本金9639.99亿元 [24] - 创业投资基金"投早"项目占比53% 已投高新科技企业占比53.4% [24] - 设立全国最大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 实施"赛马机制" [25] - 构建"国有资本+市场机制"运作模式 实行"三个分离"机制 [25] 民营资本转型 - 传统"3年对赌 5年上市"模式与硬科技研发周期不匹配 [28] - 投资理念正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深耕 从追逐风口到价值发现 [30] - 深圳创投圈出现"柔性退出"新趋势 给予企业更宽容成长环境 [32] - 行业目标为资本回归创新本心 建立尊重技术研发特性的制度体系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