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利悬崖
icon
搜索文档
Merck's Verona Acquisition: Plugging A $4B Hole In A $20B Gap
Forbes· 2025-07-11 19:10
默克收购Verona Pharma的战略意义 - 公司以100亿美元收购COPD药物制造商Verona Pharma 旨在应对2028年Keytruda专利悬崖 通过获得FDA批准的吸入药物Ohtuvayre(峰值年销售额预计40亿美元)来丰富后Keytruda时代产品线 [2][3] - 此次交易符合公司收入多元化战略 但Ohtuvayre的预期收入仅能弥补Keytruda预计150-200亿美元销售额下滑的20% [4][7] Keytruda专利悬崖的财务影响 - Keytruda目前贡献公司近半数总销售额 生物类似药竞争可能导致2028年后年销售额减少150-200亿美元 [6][9] - 公司当前股价较年初下跌16% 跑输同期标普500指数7%的涨幅 市盈率11倍低于历史平均15倍水平 [6][8] 公司现有产品管线布局 - 除Ohtuvayre外 公司还拥有肺动脉高压药物Winrevair及20种潜在重磅药物组成的管线 合计市场潜力达500亿美元 [5] - 近年已完成多项重大收购 包括115亿美元收购Acceleron和6.8亿美元收购Harpoon Therapeutics [5] 未来战略挑战 - 需要完成更多类似规模交易并有效执行管线开发 才能完全抵消Keytruda收入缺口 [8] - 管理层虽展现出应对决心 但投资者仍对2028年后增长路径缺乏清晰认知 导致估值承压 [8][9]
年收入300亿美元“药王”专利临近到期,默沙东达成百亿美元收购交易
第一财经· 2025-07-10 15:20
默沙东收购维罗纳制药 - 默沙东宣布以约100亿美元收购英国维罗纳制药公司 维罗纳拥有前景广阔的呼吸系统疗法 收购消息公布后默沙东股价上涨近3% 维罗纳股价暴涨超20% [1] - 此次收购是默沙东2024年首笔大规模收购 创下近两年最大收购规模 2023年公司曾以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 [3] - 维罗纳旗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吸入性药物Ohtuvayre已获FDA批准 2024年销售额4230万美元 投行预计2030年代中期该药收入峰值可达30-40亿美元 [3] 专利悬崖压力 - 默沙东面临重磅抗癌药Keytruda专利2028年到期压力 该药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 是全球最畅销药物 同时公司HPV疫苗需求也在放缓 [1] - 过去一年默沙东股价累计下跌超三分之一 公司急需寻找能填补Keytruda收入缺口的新药 可能需要多个新药 [1] - 2027-2028年间全球将有年销售额超1800亿美元的药物专利到期 占全球药品市场约12% 多家制药巨头面临类似困境 [3] 医药行业并购趋势 - 近一年半医药行业大规模收购减少 2023年是并购高峰年 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 安进280亿美元收购Horizon Therapeutics [4] - 制药公司转向收购中国创新药资产 通过收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或交易许可方式 典型交易规模10-20亿美元 [4] - 2024年中美欧药企间许可交易价值已达350亿美元 国际制药公司对中国创新药资产质量表示认可 [4] - 相比西方资产 国际药企为中国药品境外权益支付代价仍较低 但中国药品最终上市成功率尚待验证 [5]
专利悬崖逼近,默克豪掷100亿美元收购肺病药物商Verona
华尔街见闻· 2025-07-09 20:24
默克收购Verona Pharma的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以约100亿美元收购英国呼吸系统治疗公司Verona Pharma,以应对核心抗癌药物Keytruda即将面临的专利悬崖[1] - 收购价格为每股107美元,较Verona周二收盘价溢价23%,交易预计在第四季度完成[1][6] - 此次收购是公司近几十年来第三大收购案,旨在拓宽营收来源并深化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布局[1] Keytruda的专利悬崖挑战 - 抗癌药物Keytruda去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近一半,但其专利将于2028年开始陆续到期[1][4] - 分析师指出公司面临巨大收入缺口,无法依靠单一药物填补,需通过并购实现收入多元化[5] Verona Pharma的核心资产与市场潜力 - Verona的核心产品Ohtuvayre是20多年来首个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创新吸入机制药物,2023年在美国获批[5] - 该药物上市后表现超预期,被杰富瑞称为"历史上最强劲的COPD上市之一",分析师预测其年销售峰值可达10亿至40亿美元以上[5] - 除COPD外,该药物还在测试治疗哮喘和囊性纤维化的潜力,将强化公司在呼吸道疾病领域的管线[5] 呼吸系统疾病市场竞争动态 - COPD市场在沉寂数十年后复苏,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等制药巨头已相继推出新药[5] - 公司现有呼吸道业务包括预防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抗体,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其在该领域的竞争力[5] 市场反应与交易影响 - 消息公布后Verona的ADR盘前上涨21%至104.7美元,公司股价微涨0.3%[1] - 市场关注此次百亿美元级收购能否帮助公司成功构建多元化营收结构以抵御专利到期风险[6]
中国力量崛起,跨国药企加速“买入”中国创新
新财富· 2025-07-09 15:59
国产创新药BD交易 - 荣昌生物与美国Vor Biopharma达成泰它西普全球授权合作,交易总金额高达42.3亿美元,创中国医药行业出海授权单笔金额新纪录 [3] - 交易结构包括4500万美元现金首付款、8000万美元Vor Bio认股权证及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荣昌生物还将获得高个位数至双位数比例销售提成 [3] - 泰它西普是全球首创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类药物,已在中国获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三大适应症,并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及欧美孤儿药资格认定 [4] 2025年创新药BD市场趋势 - 截至2025年6月跨国药企在中国BD交易首付款达91亿美元,已超2024全年90亿美元规模,预计2025全年首付款将接近290亿美元 [7] - BD热潮源于跨国药企面临2025-2030年超1000亿美元销售额药物专利到期压力,需通过外部引进延续产品生命周期 [12][13] - 美国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使国际并购性价比提升,跨国药企现金储备充裕推动BD交易持续升温 [19] 专利悬崖与MNC战略转型 - 默克Keytruda(2023年销售额250亿美元)等重磅药物将在2025-2030年陆续失去专利保护 [14] - ADC与PD-1联用方案成为MNC关注焦点,如默沙东K药与Padcev组合使患者总生存期从16.1个月提升至31.5个月 [15] - 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从PD-1到"双抗+ADC"的2.0时代转型,中国药企成为引领者 [21] 中国创新药国际竞争力 - 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超52%,反映市场认可中国药企从仿制转向真正创新的能力 [21] - 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在中国完成超170亿美元授权交易,体现国际对国产PD(L)-1/VEGF双抗的信心 [24] - 信达生物IB363在肺癌适应症临床数据突出,可能开启肿瘤免疫治疗新一轮产品周期 [24] 行业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分化将加剧,仅具备扎实临床数据和明确商业前景的企业能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28] - 2025年BD热潮本质是跨国药企在专利悬崖前对新疗法的战略布局,标志中国药企全球化突破时刻到来 [26][30]
全球药企压力山大:未来几年将迎来“专利到期潮”
华尔街见闻· 2025-07-09 14:36
全球制药行业专利悬崖危机 - 全球制药巨头面临十年来最严峻的专利悬崖,2027-2028年将有价值约1800亿美元年收入的药物专利到期,占全球市场近12%的份额 [1] - 百时美施贵宝、辉瑞和默克等行业领军企业将受到重大冲击,其中默克的明星抗癌药物Keytruda(2023年销售额295亿美元)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 [1][2] - 专利悬崖现象反映药物创新资金模式矛盾:创新成本高昂但复制成本低廉,仿制药竞争者可能迅速侵蚀原研药企业数十亿美元收入 [1] 重点企业案例 - 默克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下跌35%,主要受Keytruda专利到期担忧影响 [2] - 分析机构指出默克面临"巨大的收入缺口",无法通过单一药物填补,需加速寻找新增长点 [5] - 默克近期拟以100亿美元收购伦敦生物技术公司Verona Pharma,并扩展产品管线,预计后期候选药物到2030年代中期潜在商业机会达500亿美元 [7] 行业应对策略 - 并购成为主要手段,制药企业目前拥有1.3万亿美元并购资金,通过收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填补管线 [7] - 中国资产成为新选择,2024年中外企业许可交易价值达350亿美元,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崛起显著 [8][9] - 专利延期策略受政治审查,如AbbVie通过132项专利将Humira保护期延至2034年,但面临立法打击风险 [9][10] 专利悬崖特殊性 - 2027-28年专利悬崖主要涉及生物制剂(如Keytruda),比化学药更难复制,生物类似药售价约为品牌药50%(仿制药仅10%-20%) [11] - 专家认为此次更像"陡峭山坡"而非悬崖,因生物类似药替代速度较慢且受法律限制 [11] - FDA加速生物类似药审批流程,政策变化可能加剧专利悬崖不确定性 [11] 行业结构性挑战 - 药物创新资金模式被经济学家批评为"激励创新的钝器",存在过度补偿与补偿不足并存的问题 [6] - 投资者对专利悬崖缺乏远见,当实际发生时仍会感到意外,企业面临巨大增收压力 [6] - 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如关税威胁、监管审查)使并购策略实施更为谨慎 [7][10]
创新药投资:阶段性价值投资 与 概率游戏的结合
雪球· 2025-07-03 15:51
行业特殊性导致的估值悖论 - 创新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特性,价值实现集中于"潜在重磅药物出现→专利期内商业化成功"的关键窗口期[1] - 药物从临床到获批的成功率仅约10%,1988年至今平均10款新药中仅2款能收回研发投资[2] - 行业利润呈"肥尾"分布,少数重磅药品支撑整体盈利,如修美乐曾占艾伯维收入的60%[3][5] - 礼来CEO指出行业整体研发回报率接近零(剔除GLP-1药物后PE仅12倍),90%临床阶段药物失败[5] 平台型公司与研发效率 - 行业研发效率长期下降(埃鲁姆定律),每十亿美元研发支出获得的FDA批准药物数量减少[8] - 2022-2024年ADC/双抗交易占中国License-out交易50%以上,验证技术平台价值但持续输出存疑[9] - 优秀平台(如mRNA/ADC/PROTAC)和卓越管理可提升成功率,如优化靶点选择、增加管线数量[10] FIC与BIC的辩证关系 - FIC药物在重磅炸弹中占比稳定在30%左右(1987-2011年数据),近年上升至40-50%[11][13] - 历史数据显示"同类最佳"(BIC)比"同类第一"(FIC)创造更多价值,如立普妥累计收入>1500亿美元[14] - 快速追随者药物(FIC上市后2-5年进入)销售中位数最高,差异化策略可大获成功[14] 价值投资的重新定义 - 创新药价值创造集中于"药物验证→商业化成功"窗口期,专利保护构成阶段性护城河[15] - 评估核心是现有产品+管线未来现金流折现,重磅药物潜力为关键变量[15] - 需判断市场对折现价值的预期合理性,与传统"稳定现金流"价值投资标准不同[15] 投资决策框架 - 早期投资聚焦颠覆性技术平台(如新型靶点),市值反映现金价值或平台潜力[17][18] - 关键价值拐点出现在II期结束/III期开始阶段,成功率提升至40-50%[21][22] - 商业化初期关注上市获批和销售放量,如季度数据超预期或新适应症拓展[23][24] - 退出时机包括专利悬崖前3-5年、估值过度透支或管线后继乏力[23] 本轮创新药牛市驱动因素 - 国内监管改革缩短审评时间至几个月,推动生物制药价值链跃升[25] - 国内资本趋紧促使低价出售资产,西方公司资金充裕形成卖方市场[26][28] - 跨国药企面临2028年专利悬崖,收购意愿强烈推动BD交易活跃[28] - 早期药物估值提升,如三生制药案例(1亿研发成本对应近100亿首付款)[28] 投资策略总结 - 接受创新药投资为阶段性价值爆发的概率游戏,聚焦关键催化剂事件[29] - 平衡概率与赔率,早期重赔率后期重确定性,组合投资分散风险[29][31] - 择时比选标的重要,需在数据读出前布局或商业化初期介入[30] - 持续跟踪管线进展、竞争格局、临床数据及管理层动向[32]
对外授权交易大单频现中国创新药闪耀全球舞台
证券时报· 2025-06-24 02:44
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激增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总金额60.5亿美元的PD-1/VEGF双抗授权交易,其中12.5亿美元为首付款创纪录[1][2]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签订53.3亿美元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涉及多个靶点临床前候选药物开发[1][3] - 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达523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3] 重大BD交易案例汇总 - 信达生物将ADC药物IBI3009授权给罗氏,首付款8000万美元+最高10亿美元里程碑[1] - 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获1.7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4亿美元里程碑[2] - 联邦制药将GLP-1/GIP/GCG激动剂授权诺和诺德,获2亿美元预付款+18亿美元里程碑[2] - 信诺维将ADC药物XNW27011授权安斯泰来,总金额超15亿美元[2] - 翰森制药HS-20094授权交易含8000万美元首付+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3]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 - 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将新药审核时间从3年缩短至60天[6] - 2024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强化价格管理、医保支付等政策保障[6] - 国家药监局拟将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7] - 审批提速使企业研发成本降低20%以上[7] 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果 - 全球首次获批创新药数量从2015年3个增至2024年39个,增长12倍[7] - 2015-2024年中国首次进入临床的原研药达4382个,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8] - 2025年前5个月已有34款国产新药获批,接近2024年全年39款水平[8]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在全球BD规模级交易(首付>5000万美元)占比从2021年5%提升至2025年42%[5] - 跨国药企外部采购管线中中国占比从2020年10%升至2024年31%[10]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份额接近30%,美国降至48%[10] - 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30%,临床试验入组速度更快[11] - 中国医药工程师平均月薪2万元,仅为美国同行1/6[12]
半年达成14项许可交易!中国创新药拯救“专利悬崖”
第一财经· 2025-06-17 19:00
跨国制药公司对中国创新药的争夺 - 美国制药公司今年已签署14项与中国药品相关的许可协议,潜在价值达18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两项此类交易 [1] - 到2030年前,约2000亿美元药品将失去专利保护,跨国制药商正积极重建产品线应对"专利悬崖" [1]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趋势从2023年开始,外资药厂急需补充管线,国内企业则面临融资渠道不畅的困境 [2]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模式特点 - 对外许可协议通过"里程碑"付款方式降低卖方开发风险,同时保护购买方权益 [1] - 国内企业授权协议呈现"首付款低、总金额高"特点,因多数管线仍处早期阶段 [2] - 授权合作存在退订风险,2024年已发生多起因临床数据异常或出现更好同类产品而取消合作的案例 [3] 中国在全球医药研发地位提升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份额接近30%,美国份额降至约48% [3] - 大型制药公司获得授权许可的资产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预计比例将增至40%-50% [3] - 中国创新药已从口服药扩展到癌症靶向疗法和首创药物,部分已获美国FDA批准 [3] 跨国药企的中国战略与市场影响 - 跨国药企以较低成本获取中国药品权利,同时在中国开展高效早期临床试验获取数据 [4] - 中国创新药爆发带动美国投资热情,再鼎医药近一月股价涨33%,和黄医药涨26%,百济神州涨16% [4] - 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科伦药业等企业经过7-8年研发投入,开始收获创新药成果 [2]
半年达成14项许可交易!中国创新药拯救“专利悬崖”
第一财经· 2025-06-17 18:18
专利悬崖与跨国制药商策略 - 到2030年前将有价值2000亿美元的药品失去专利保护 跨国制药商正积极重建产品线以应对"专利悬崖" [1][3] - 跨国制药公司通过数千万美元预付款换取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治疗方案 中国创新药成为重点争夺目标 [1] - 2024年至今美国制药公司已签署14项与中国药品相关的许可协议 潜在价值达183亿美元 远超去年同期的2项交易 [1]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趋势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步伐加速 跨国制药公司认为中国创新药资产优质且价格低于美国同类产品 [3] - 对外许可协议通过里程碑付款机制降低卖方开发风险 同时为购买方提供保护 [3] - 2023年起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趋势明显 外资药厂因专利悬崖急需补充管线 国内企业因融资环境不佳选择授权合作 [3] 中国药企研发成果与竞争态势 - 2018年后头部仿制药企业如恒瑞医药 翰森制药 石药集团 科伦药业等加大研发投入 现进入创新药收获期 但早期管线导致"首付款低 总金额高"成为常态 [4] - 获得首付款后企业面临激烈竞争 临床数据异常或出现更好同类产品可能导致授权合作被取消 2024年已发生多起退订事件 [4]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价值链提升 目前在全球药物研发中份额接近30% 美国份额降至48% [4] 中国创新药国际认可与投资热度 - 跨国制药商从中国获得的药物类型扩展至癌症靶向疗法和首创药物 部分已获美国FDA批准 [5] - 大型制药商通过中国临床试验高效获取早期数据 低成本获得药品权利并预判商业风险 [5] - 中国创新药爆发吸引美国投资人 近一个月再鼎医药股价涨33% 和黄医药涨26% 百济神州涨16% [5] 授权交易市场占比预测 - 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授权许可资产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预计未来比例将增至40%-50% [4]
130%溢价!礼来13亿收购基因编辑独角兽Verve Therapeutics
华尔街见闻· 2025-06-17 10:46
礼来收购Verve Therapeutics的交易细节 - 礼来拟以高达13亿美元收购基因编辑初创公司Verve Therapeutics,其中10亿美元为预付款,另外3亿美元将根据Verve达成特定临床里程碑支付 [1] - 截至周一收盘,Verve Therapeutics市值仅为5.59亿美元,礼来的报价几乎是其当前市值的两倍 [1] - 消息公布后,Verve Therapeutics盘后股价飙升74.8% [1] Verve Therapeutics的业务与技术 - Verve正在开发一种基因疗法来降低高胆固醇水平,预计将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2] - 该公司此前已与礼来建立合作关系,并在今年早些时候公布了其基因治疗产品的一期临床数据 [2] 制药行业并购环境 - 交易发生在制药行业并购活动的低迷期,由于市场动荡和监管不确定性,整个行业的并购交易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3] - 尽管一些大型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压力,但它们在大型交易上始终保持谨慎 [3] 礼来的财务状况与战略 - 礼来目前处于极其有利的位置,其减肥与糖尿病药物Mounjaro和Zepbound预计今年将合计创造高达302亿美元的销售额 [4] - 这一财务优势让礼来可以从容地进行选择性的并购策略,专注于收购实验性药物而非商业化阶段的产品 [4] - 今年迄今为止,礼来已经斥资高达25亿美元收购癌症生物技术公司Scorpion Therapeutics,并以高达10亿美元收购专注疼痛治疗的生物技术公司SiteOne Therapeutic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