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世纪是属于中国还是美国?
吴晓波频道· 2025-05-21 22:50
中美战略竞争格局 - 《纽约时报》罕见发表社论《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批评特朗普政府过度关注贸易逆差而忽视中国崛起的战略威胁[2][3] - 美国精英阶层认为中美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纪的世界格局,但当前政策缺乏长期战略眼光[3] 美国冷战战略的历史路径 - 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战略"成为冷战期间美国对抗苏联的核心思想,通过经济、军事和价值观输出维持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5][7] - 冷战胜利后美国形成路径依赖,持续寻找类似苏联的对手,1998年北约东扩被凯南批评为"新冷战的开端"[11] 中国被定位为新战略对手 -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政界加速将中国视为"第二个苏联",彼得·纳瓦罗等鹰派人士指控中国意图控制全球制造业和瓦解西方秩序[15][16] - 哈佛学者劳伦斯·萨默斯认为亚洲崛起和中国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地缘政治事件,超越冷战结束的影响力[12][20] 中美关系的结构性差异 - 经济深度依存:中美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供应链和市场高度融合,与美苏经济隔绝形成鲜明对比[23] - 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已超美国,且不输出意识形态,这与苏联经济不足美国一半且强推价值观的模式截然不同[24] 美国国内困境与战略劣势 - 美国贫富差距恶化:前1%人群收入占比从1970年代8%升至当前20%以上,蓝领阶层收入停滞甚至倒退[24] - 中国技术突破(如DeepSeek)持续制造"斯普尼特克时刻",加剧美国战略焦虑[24]
中美对抗是假,资本收割是真:扒开美联储的秘密!
搜狐财经· 2025-05-18 09:41
中美制造业竞争 - 美国希望保留更多制造业以创造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 而中国凭借强大生产能力和完整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 [1] - 中美制造业竞争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并非不可调和的敌对冲突 [1] 美联储与资本集团 - 美联储决策服务于大资本集团 其目标是控制全球核心资产包括垄断性企业、能源、矿产等行业 [3] - 资本集团利用经济危机抄底优质资产 每十年左右全球爆发一次经济危机时资产价格大幅下跌 [3]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目的是保护美元价值和遏制通胀 而非直接服务美国经济利益 [5] 全球金融危机预警 - 巴菲特手握3000多亿美元现金 预示可能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 [3] - 美国国债规模从2020年27万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38万亿美元 增速异常 [7] - 过去五年美国货币发行量接近过去240年总和 显示正在为经济危机做准备 [7] 中国企业竞争力 - 中国企业受国家政策保护 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西方金融巨头难以控制其核心资产 [7] - 西方通过贸易战等手段试图迫使中国开放市场 但中国实力持续强化 [7] 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50%资金配置高流动性稳定收益资产如美债、黄金白银 [8] - 可购置核心不动产或高分红股票(年收益5%-10%) 保持高流动性 [10] - 剩余30%资金可谨慎进行进取型投资 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 [10]
美国AI霸权暗战起底:科技巨头与白宫的万亿生意经
搜狐财经· 2025-05-10 11:50
科技巨头国会听证会核心观点 - OpenAI、微软与AMD高管建议美国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监管障碍和加大AI出口 [1] - 科技巨头通过国会听证会推动有利于自身商业利益的政策调整 [3][5][10] OpenAI立场转变与商业动机 - OpenAI CEO奥尔特曼立场从两年前警告"AI可能毁灭人类"转变为当前呼吁减少监管 [3] - 发言策略性转移话题:回避AI伦理问题,强调电网改造紧迫性及中国标准竞争 [3] - 背后商业动机:OpenAI 50亿美元超算项目受电力审批阻碍,微软AI数据中心等待电网扩容 [3] AMD对华芯片出口策略 - AMD CEO苏姿丰披露中国AI芯片市场现状:英伟达特供中国H20芯片被抢购,华为昇腾910B占20%市场份额 [5] - 中企在拜登禁令生效前囤积50亿美元GPU芯片 [5] - AMD游说文件要求放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 [5] 美国AI基建规划与政治博弈 - 2030年前美国AI基建涉及七大领域(电网改造、液冷数据中心等),总预算超4.3万亿美元 [7] - 两党共同推动《国家AI基建法案》,56名议员联署支持 [9] - 科技巨头操控政治议题:共和党关注能源政策,民主党强调科研经费 [9] 科技巨头政策游说策略 - 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政府投资AI基建 [10] - 利用"中美竞争"叙事争取放宽出口限制 [10] - 通过监管规则压制新兴竞争者 [10]
不到48小时,美国3次对华摊牌,特朗普圈定新战场?要逼中企摘牌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14
中美政治经济摩擦 - 两名共和党议员敦促SEC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25家中国公司摘牌 妄称这些公司与军方有关联 危及美国国家安全 [1] - 目前有100多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 总市值约1万亿美元 [1] - 美国对中国采取压制遏制的策略是长期路线 包括科技封锁 制裁和关税等手段 [1] 美国电影行业政策 - 特朗普计划对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 声称好莱坞因外国激励措施而"遭受重创" 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3] - 该政策表面保护国家安全 实际动机可能是为好莱坞创造发展空间 但可能适得其反 导致美国电影失去国际市场 [3] - 电影行业高度依赖全球票房 关税将推高进口成本 减少观影选择 缩小好莱坞市场份额 [3] 中美关税政策动态 - 特朗普透露将在"某一时刻降低对中国的关税" 否则"美国将永远无法和中方做生意" [5] - 同时指责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美国便宜" 声称拜登执政期间被占1万亿美元便宜 [6] - 美国国内出现通胀快速上升迹象 中国制造产品储备快速消耗 但财长贝森特称美国占据上风 中国"快坚持不住了" [6] 文化输出与意识形态 - 特朗普特别关注好莱坞 因电影行业虽市场规模较小 但影响力大 涉及美国意识形态输出和文化殖民 [8] - 美国电影长期霸占世界头部榜单 进行文化输出 吸引全球人才并提升国际形象 [8] - 特朗普意图通过保护政策恢复美国电影业 为其"梦中的美国"吸引人才 [8]
洪灝:港股下半年还有新高 美股估值回调还未结束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6:09
港股科技股 - 港股下半年预计表现良好 中国科技股尤其是港股科技股更具吸引力 [1][3] - 港股科技股价格便宜 且在中美竞争中科技板块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3] - 软件类公司如谷歌(GOOGLUS)、微软(MSFTUS)、Meta(METAUS)更具投资价值 硬件公司如英伟达(NVDAUS)、苹果(AAPLUS)受贸易战影响较大 [2] 美股估值与行情 - 美股估值回调尚未结束 需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至15倍左右才合理 [1] - 若美国财政与货币同时收缩 可能重现2022年股债双杀行情 科技股曾下跌近40% [1] - 美股快速下跌后产生交易性反弹机会 反弹窗口期可能持续两周或更久 但非反转行情 [1] 美国经济前景 - 一季度GDP负增长受存货影响 二季度数据如就业、PMI等可能明显恶化 不排除连续两季度负增长 [2] - 即使美联储降息 中美利差仍较大 美元受资金流向支撑 已转变为风险资产 [2] 中国消费板块 - 消费板块预计迎来利好政策 包括短期消费刺激与长期社保改革 将推动消费股行情 [3]
中国制造十年进展评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机器人圈· 2025-05-06 20:30
中国制造2025十年进展评估 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已超前完成"制造强国"第一步十年规划目标,在电动车、太阳能、高速铁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3][14] - 美国各界普遍认可中国在44项关键技术中的37项处于研究领先地位,尤其在智能制造领域表现突出[20] - 中国半导体产业20-45纳米制程代工产能占比达27%,但在高端芯片领域仍面临美国制裁风险[15] - 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达3.3万亿元,强度提升至2.64%,基础研究占比6.65%[35] 美国评估视角分析 战略认可 -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认为该战略核心是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推动高科技产业自力更生[13] - 彭博社评价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已在电动车和太阳能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14] - 中国在造船、高铁、新能源等4个领域发展成果领先世界,航空航天等5个领域部分达标[15] 技术差距 - 农业机械化水平出现倒退,农机行业存在补贴欺诈问题[16]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微芯片企业面临美国制裁风险[15] - 粮食安全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制约,生产效率难以满足城市化需求[16] 博弈视角 - 卡内基基金会认为该战略通过供应链主导权增强全球话语权,可能改变全球技术竞争格局[18] - 美国国防部担忧民用技术进步可能被军方利用,威胁其国家安全[24] - 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指控中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扭曲行为[22] 中国制造业发展建议 科技创新 - 需将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从6.65%提升至10%以上,接近美韩15%水平[35] - 2022年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占制造业比重17%,目标提升至30%[34] - 德国专利转化率80%远超中国39.6%,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34] 全球布局 - 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制造业是主要领域,需加强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布局[41] - 应推动形成"两头向内"新格局,国内市场成为产业升级主要驱动力[39] - 新能源汽车已成国际品牌,需培育C919飞机、机器人等新标杆产品[40] 中美制造业竞争态势 - 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征关税、加强投资审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38] - 美国认为其制度优势和人才储备能维持半导体等高端领域领先地位[26] - 中国需应对技术出口管制、高端芯片禁运等遏制措施[27]
特朗普“认怂”?为什么中美竞争不同于日美竞争?
商业洞察· 2025-04-24 17:23
中美关税战与内需提振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中美关税战将很快降级 特朗普承认当前对华关税过高并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 [1]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年后已与美国相当 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并呈现超越趋势 [5] - 中国约4亿人口家庭收入达发达国家水平 其消费行为推动产业升级并与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正面竞争 [5][6] 中美竞争与日美竞争的本质差异 - 中国拥有庞大中低收入人口群体 其强劲消费倾向和增长能力正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6] - 日本因国土狭小和人口有限(1.2亿)导致国内市场空间不足 被迫依赖外需而最终屈从美国条件 [7] - 中美竞争实质是全球消费中心转移 美国可能失去最大消费市场地位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或受影响 [10] 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 拥有完整工业体系 钢铁/有色/石化等重化工业产量居世界首位且具压倒性优势 [13] - 中国在低碳技术领域与世界无代差 风光水核电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正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13][14] -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中国需在2050年前投资100-138万亿元 年均3万亿元持续30年将成经济增长引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