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碳减排工具激活绿色动能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分行推动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34
清晨,江西万载某环保有限公司的分布式发电机组在朝阳下运转。负责人老李抬头瞥见仪表盘上跃动的 绿色数字,嘴角不自觉上扬:"一年能减多少碳,就看它们了。" 资金曾是他最头疼的事——高能耗、高成本,几乎锁死了转型之路。在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 持下,工行宜春分行第一时间上门,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为该企业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放贷款800 万元,同时,贷款利率较基准下调了109个基点,直接将财务成本"砍"了一刀。"没有这笔活水,项目只 能停留在图纸上。"老李拍了拍身旁的机组说:"现在,电表跑一度、碳账本上就少一笔,利润也厚一 分。"如今,阳光、绿电、笑脸,一切都在向好。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25年6月末,宜春市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报账条件的贷款达34.83亿元,居 全省第二位;全市绿色贷款余额916.91亿元,同比增长22.9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57个百分点。目 前,宜春市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工具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推动区域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 快。 政策落地催生转型新需求 宜春市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为当地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催生了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新需 求。 宜春市在清洁能源、节能 ...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分行推动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13
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效果 - 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工行宜春分行为某环保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800万元贷款 利率较基准下调109个基点[1] - 宜春市碳减排贷款规模达34.83亿元 居全省第二位 绿色贷款余额916.91亿元 同比增长22.96%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57个百分点[1] - 政策推动企业转型意愿增强 融资需求呈现长期化、大额化特征 抽水蓄能电站和光伏发电等项目需中长期信贷支持[2] 金融机构服务创新 - 工商银行宜春分行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 将碳减排项目放款时间从4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以内[3] - 建设银行宜春分行推出30年期长期限信贷产品 采用前几年只还利息的灵活还款方式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3] - 金融机构积极申报碳减排支持工具 确保符合条件的碳减排领域贷款应报尽报[3] 政策实施机制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建立碳减排重点项目库 梳理出312个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4][5] - 构建线上线下政策宣传体系 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精读》和县域协调机制推动工具落地[5] - 建立银企定期对接机制 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5]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低碳赋能 造就新韵重庆新动能
中国青年报· 2025-09-05 13:13
重庆低碳转型成效 - 重庆市以年均2.4%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6%经济增长 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 [1] 海螺水泥零碳实践 - 重庆海螺水泥通过协同处置技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累计处理生活垃圾57万余吨 设计日处理能力200吨 总投资9000余万元 [4][5] - 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减少1000余亩填埋用地 每年节约标煤4.2万吨 资源化利用率超95% 其中废铁回收率0.63% 废渣利用率6.46% [5] - 厨余垃圾处置可提取6%工业用油脂 产出23%有机肥料 整体资源化率超过95% [5] - 年减排二氧化碳11.5万吨 协同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 窑尾二噁英浓度0.0034纳克/立方米 颗粒物浓度下降60% 二氧化硫浓度仅为行业限值三分之一 [6] - 熟料年产能540万吨 水泥年产能640万吨 矿粉年产能20万吨 累计工业产值超210亿元 [4] 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 国际复材完成产品碳足迹核查 跻身全球玻纤行业前三 产品销往60余国 [7] - 大渡口区建成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4家市级绿色工厂 牵头编制小面行业首部碳足迹标准 [8] - 两江新区聚集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 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 [8] - 重庆京东方实现14寸液晶显示器零碳排 年固体废物减量5566吨 减少处置成本835万元 [8] - 重庆京东方通过400余项节能项目及光伏发电 年减碳3万吨 光伏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 [9] 数智产业园绿色生态 - 重庆数智产业园集聚940家企业 包括3家上市企业 提供3万余就业岗位 [9] - 建成标准厂房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 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 废水利用率超90% 固废资源化利用率100% [11] - 碳排放强度较传统园区降低40%以上 成为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 [11] 低碳技术创新应用 - 恺迪苏全球首创规模化微生物蛋白生产 年产能2万吨 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土地大豆产量 减少约40%二氧化碳排放 [12] - 博世氢动力推出四款量产氢动力模块 覆盖4.5-49吨全系列商用车 研发超级热管理系统解决氢燃料电池低温瓶颈 [13] - 美的绿色循环产业园投资10亿元 年处理300万台废旧家电 配置9条拆解线 预计2026年6月投运 [15] 产业集群联动效应 - 重庆氢能产业获政策支持 博世与庆铃汽车形成产业链协同 布局西部最大氢能项目 [14] - 低碳技术覆盖水泥制造、玻纤生产、显示器件、氢能装备、生物蛋白等多领域 形成跨行业协同发展格局 [6][7][12][13]
四个聚焦”深化节能降耗减污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1:35
核心观点 - 化工行业需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 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速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 [1] - 通过结构 技术和管理优化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生产体系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社会责任履行 [1] - 以"四个聚焦"为指引 涵盖思想实践 技术创新 竞争力重塑和能源结构调整四大方向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 - 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战略规划 贯穿产品研发 项目建设 生产运行和废弃物处理全流程 [1] - 通过结构优化 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构建生态化可持续生产体系 [1] - 企业需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承担社会责任 [1]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管理 - 强化环保管控 优化改造落后工艺 加强VOCs治理和有效气体回收利用 [1] - 研发高效节能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污染物治理技术实现超低超净排放 [1] - 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精准计量监控能耗 制定节能目标并落实到岗位 [1] - 通过生产流程优化和计划安排避免能源浪费与设备低效运转 [1] 绿色生产与竞争力重塑 - 研究产品体系与生产装置间的工艺介质 公用工程再平衡 [2] - 开展节能 节电 节煤 节汽 节水改造 通过工艺技术创新挖潜降耗 [2] - 推进上大压小 以旧换新 汰弱培强 装置提效和"三废"利用 [2] - 通过资源要素创新实现提质增效 巩固竞争优势 [2] 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 - 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依赖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2] - 对现有化石能源进行清洁化改造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碳排放强度 [2] - 企业需制定科学能源转型路线图 分阶段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2] - 提前完善碳排放监测 报告 核查系统 为纳入碳交易和降碳技改做准备 [2]
“四个聚焦”深化节能降耗减污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0:27
行业发展战略核心 - 化工行业需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为核心主线 加速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路径 - 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战略规划 贯穿产品研发、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及废弃物处理全流程 [1] - 通过结构技术管理优化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生产体系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1]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 - 强化环保管控 优化落后工艺 加强VOCs治理 实现超低超净排放 [1] - 研发高效节能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污染物治理技术 [1] - 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精准监控能耗 制定节能目标并落实到岗位 [1] 绿色生产与企业竞争力重塑 - 研究产品体系与生产装置间的工艺介质再平衡 开展节能节电节煤节汽节水改造 [2] - 通过上大压小、以旧换新、汰弱培强及三废利用等资源要素创新实现提质增效 [2] 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 - 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依赖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对现有化石能源进行清洁化改造 [2] - 制定分阶段能源转型路线图 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系统以应对行业碳交易筹划 [2]
罗曼股份: 罗曼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2
根据提供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内容,以下是公司核心观点及按相关目录的总结: 公司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371,737.06元,同比增长72.92%,主要由于新增合并境外公司收入所致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28,205.97元,同比增长158.02%,主要因合并范围扩大及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2]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同比增长140.00% [2] - 公司形成城市照明、数智能源、数字文娱三大业务板块,通过技术跨界创新、创意国际联动和模式协同融合获得市场认可 [4] 主要财务指标 - 营业收入432,371,737.06元,同比上升72.92% [2] - 营业成本324,482,139.35元,同比上升80.90% [17] - 利润总额20,788,550.96元,同比上升320.73%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3,405,295.34元,同比下降2.67% [2] - 总资产2,320,755,505.31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7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73,934,871.72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2% [2] 业务板块表现 城市照明业务 - 依靠较强的创意设计能力和项目全寿命周期服务能力,形成稳健发展势头 [5] - 空间布局以上海为中心,成都为第二中心,拓展全国多个区域市场 [5] - 完成镇远古镇夜游、莫干山夜游、黄龙洞品质提升、丹霞山夜游等一系列知名旅游景区夜间场景打造 [7] 数智能源业务 - 主要通过市场招投标获取光伏EPC项目订单,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 [5] - 技术迭代打造"光伏+储能+智慧微网"解决方案,拓展"能源+"模式 [7] - 中标闻喜100MW光伏电站项目,标志具备大型电站项目建设管理实施能力 [8] - 中标宁德时代89.44MWh用户侧储能项目,突破大型工商业储能领域 [8] 数字文娱业务 - 发挥国际级创意和科技能力,提供沉浸式体验交钥匙解决方案 [6] - 通过收购英国PREDAPTIVE OD LIMITED公司开启全球化业务经营 [6] - Holovis与上海霍洛维兹技术优势及业务协同价值进一步凸显 [8] - 完成环球影城史诗宇宙乐园、日本环球影城相关项目交付 [9] - 与Netflix合作开发《鱿鱼游戏》实景娱乐体验 [9] - 成功中标沙特阿拉伯利雅得EXIT 15项目,金额达1亿沙特里亚尔(折合人民币近2亿元) [10] - 取得《哈利·波特禁忌森林夜游项目》中国独家授权,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深圳落地运营 [10] 核心竞争力 - 设计及品牌优势:获得"照明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实现"技术+艺术"双重突破 [11] - 多业务协同发展优势:深度布局三大业务板块,具备较强设计和实施能力 [12] - 市场布局优势: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发挥"上海、成都"双中心引领辐射作用 [13] - 技术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在智慧照明控制管理和数字能源领域具有领先性 [13] - 人才优势:构建高素质研发团队,覆盖多元技术领域 [1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货币资金392,203,537.26元,较上期末下降7.09%,主要因支付到期材料款所致 [17] - 应收账款605,242,143.91元,较上期末增长6.24%,主要因本期增加收入所致 [17] - 合同资产470,555,189.19元,较上期末增长10.89%,主要因本期增加收入所致 [17] - 短期借款111,943,045.67元,较上期末增长138.96%,主要因本期新增未到期借款所致 [17] - 长期借款130,030,603.50元,较上期末增长57.89%,主要因本期新增长期借款所致 [17] 境外资产情况 - 境外资产430,607,305.53元,占总资产比例18.55% [18] - PREDAPTIVE OD LIMITED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153,376,342.48元,净利润8,130,548.99元 [19]
联美控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4亿元 智慧供热纵深推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19: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8亿元同比下降2.6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9.87% [1] 主营业务发展 - 通过收购与合作扩大供热区域市场份额 [1] - 多渠道收集用户反馈使满意度显著提升 [1] - 抓住城市清洁供暖攻坚行动机遇实现供暖面积增长 [2] 智慧化运营 - 2024-2025供暖季成功落地二级网单元阀试点项目实现热负荷动态均衡分配 [1] - 依托自研智慧化运营平台打通数据采集-分析-调控全链条闭环 [1] - 2025-2026供暖季将实现温度数据稳定回传与参数自动修正 [2] 技术战略 - 推进源-网-站-户全链能效优化 [2] - 将传统供热系统改造为具备自感知、自分析、自优化能力的智慧热网 [2] - 深化清洁能源+智慧运营双轮战略探索零碳技术 [2] 政策资源利用 - 结合国家两重建设资金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定向投入推进智能化升级 [2] - 通过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市场新建改建集中供热项目 [2]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 2025-08-29 17:30
2024年全球天然气发展形势 - 世界天然气消费量4.13万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2.5% 增速较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 亚太地区消费量9727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4.5% 中国和印度增速分别为7.3%和13.0% [11] - 全球天然气产量4.12万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5% 美国产量1.03万亿立方米 与上年持平 俄罗斯产量增量435亿立方米 增幅7.1% 全球新发现气田94个 新增储量6702亿立方米 [11][13] - 全球天然气贸易量1.2万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9% LNG贸易量同比增长1.4% 美国LNG出口1219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2.7% 亚洲LNG进口量4056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1.1% [13] - 全球LNG接收站总接卸能力10.94亿吨/年 新投运项目13个 新增能力4368万吨/年 平均利用率37.3% 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14][15] - 国际气价持续下跌 TTF年均价格10.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同比下跌15.3% 东北亚LNG现货到岸均价1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同比下跌26.6% [15] 2024年中国天然气发展状况 - 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7.3% 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8.8% 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城市燃气消费同比增长11.1% 工业燃料消费同比增长6.1% 发电用气同比增长9.5% [18] - 天然气产量2465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6.0% 增量141亿立方米 非常规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千亿立方米 占总产量44.5% 页岩气产量257亿立方米 煤层气产量138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7% [19] - 进口天然气1817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9.9% 管道气进口量760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3.1% LNG进口量1057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7.7% [20] - 新建长输管道里程超4000千米 全国管道总里程超12.8万千米 新增储气能力80亿立方米 [21][22] - 深层超深层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6万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两个千亿立方米级深部煤层气田 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资源量超千亿立方米 [19] 天然气体制改革与市场建设 - 持续推进上游矿业权竞争性出让 矿权登记企业增至70家以上 民企持有矿权占比提升 LNG进口主体由2017年近10家增至20余家 [27] - 国家管网集团托运商数量由2019年5家增至765家 中小托运商管输资源占比由2.1%提升到10.2% 完成8个省网市场化融入 [29] - 门站价格市场化取得显著进展 除部分气源外已全面实施市场化定价 上海交易中心单边交易量617亿立方米 重庆交易中心483亿立方米 [32] -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修订出台《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 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 [22][33] 2025年发展展望 - 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2%-3% 产量连续第九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 LNG进口量随国际气价波动灵活调节 [34] - 上半年消费量同比微增0.9% 发电用气较快增长 工业用气负增长 进口量同比减少7.8% 其中管道气进口同比增长10.5% LNG进口同比下降20.6% [34] - 全球市场供需延续脆弱平衡态势 面临地缘冲突和极端天气等不确定性 [34] 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突破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 西气东输四线建成投产 [21][52] - 成功研制国内首台直径1422毫米磁电融合内检测器 国产管网离线仿真软件规模应用 首台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样机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24] - 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陵水36-1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发现 深地塔科1井突破万米深度 [24][39] 低碳转型与多能协同 - 气电对能源转型支撑作用凸显 美国在建天然气发电装机85吉瓦 日本明确天然气发电仍是重要电力组成 [16][17] - 油气田推进绿色低碳化生产 四川盆地促进水风光氢多能互补 长庆油田打通绿色开采零碳链条 [25] - 下游创新开发天然气新业态 广东投产国内首个H级天然气掺氢发电机组 河北张家口实现掺氢天然气供居民用户 [26]
招商轮船: 招商轮船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40
行业市场概况 - 全球航运市场受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及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同比下降5%至24,101美元/天,不定期船市场指数同比大幅下降31%至17,409美元/天 [4] - 原油运输市场供需格局变化:OPEC+自愿减产计划推动供应增加,但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至0.8%,原油占能源需求比重首次降至30%以下 [4] - 干散货市场吨海里需求增长仅0.1%,中国主要散货进口同比下跌3%,红海危机导致船舶绕航增加运力航距 [5] - LNG贸易量预计增长6%至4.36亿吨,但亚洲进口量下降2%,中国进口量因国内产量增加及暖冬因素同比大幅下降 [5] - 汽车运输市场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全球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2.1%,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台(同比增长10.4%),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6] - 集装箱海运贸易量同比增长2.8%至2.18亿TEU,但运力供给同比增长8.3%,面临结构性过剩,CCFI指数较年初下降12% [7] 公司业务表现 - 营业收入125.85亿元,同比下降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5亿元,同比下降14.91%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26亿元,同比下降13.93%;总资产778.8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28% [3] - 完成货运量10,475.22万吨,同比增长6.66%;周转量5,432.44亿吨海里,同比增长2.69% [13] - 现金分红及回购金额合计8.76亿元,占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1.22% [1] 船队运营与结构 - 自有船队总计221艘,总载重量3,826.34万吨,平均船龄10.1年;订单船舶77艘,总载重量897.18万吨 [12] - VLCC船队规模52艘稳居世界第一,平均船龄10.1年;VLOC船队37艘(含参股及代管)规模全球领先 [8][12] - 接收1艘6.2万吨重吊多用途船及1艘卡气项目LNG船,完成出售1艘老龄非节能环保型阿芙拉油轮 [12] - 油轮船队实现TCE水平同比下降但跑赢市场指数,散货船队TCE表现优于市场均值(好望角型领先12.86%,超灵便型领先26.86%) [18] 战略发展举措 - 推进"航线全球化、客户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策略,深化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及中资客户的长期包运合同(COA)合作 [8] - 干散货船队聚焦运力优化和低成本大客户策略,推进4艘6.2万吨多用途船项目以提升综合效益 [9][18] - LNG运输板块通过卡气二期等项目锁定61艘船舶长期期租合同,投资LNG船舶总数达64艘 [10][23] - 滚装运输业务强化航线联营和回程货源开发,外贸运量同比增长26%,内贸运量受市场供需影响同比下降 [11][24] - 集装箱运输新开辟华东泰国、远东墨西哥等航线,深化海外网络布局,累计承运重箱54.4万TEU(同比增长12.7%) [25][26]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 - 云链数科"船奇碳智"平台服务接入船舶2,000余艘,与舟山市政府合作打造大宗货物区块链贸运平台 [27] - 外运集运推进数字化战略,结合区块链、RPA、AI技术重构业务系统,提升航线综合服务能力 [26][27] - 持续加大数智化投入,探索稳定币及境外RWA融资试点,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低碳发展 [28][29]
一财社论:发挥碳市场“指挥棒”作用 政府和市场要各归其位
第一财经· 2025-08-26 23:48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到2027年基本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形成规则健全且价格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1] - 全国碳市场建设需统筹节奏与力度 兼顾企业承受能力与降碳动力 促进低碳发展意识形成 [2] 市场建设与覆盖范围 - 当前全国碳市场已覆盖电力 钢铁 建材 有色四大行业 未来将有序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2] -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累计成交额达467.84亿元 [1] - 将逐步引入自然人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并建立碳质押 碳回购等金融政策制度以扩大交易群体 [2] 交易机制与价格形成 - 推行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3] - 通过丰富交易品种 扩展交易主体增强市场判断力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2] - 市场需聚焦资源配置效能释放 形成真实碳价信号以提升活力 [2] 监管与制度建设 -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防范履约风险 加强对碳金融活动的监管以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3] - 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立法研究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 - 完善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制 提高清算效率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4]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需在设定碳配额目标 完善市场调节 平衡供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防止不符合方向的碳资产入市 [3] -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推动数据可靠性提升和行业包容性增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