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本土化
搜索文档
奥乐齐中国迎来首位女掌门,挑战有多大?
36氪· 2025-10-16 10:17
公司战略定位与核心策略 - 公司定位为“社区平价”,聚焦中端市场及中产消费人群,避开与本土低价电商的直接竞争[1][7] - 核心策略包括“精简SKU”和“自有品牌”,单店SKU控制在2000个以内,仅为行业平均值的十分之一,其中生鲜品类约100个核心单品[6] - 自有品牌商品占比高达90%-95%,远超Costco(30%-40%)、山姆(20%-30%)和盒马(约35%)[9] - 通过“9.9元”低价策略重塑形象,目前9.9元及以下SKU达500个左右,占整体SKU的四分之一[4][6] - 强化生鲜与即食品类,以建立高品质信任状并提升复购率,同时主推小包装商品以区别于山姆等会员店[9][11] 供应链与运营优化 - 推动供应链本土化,使80%以上商品由本地供应商提供[1] - 通过整箱陈列、数字化管理和自助收银系统优化运营,降低经营成本[1][6] - 采用极简装修以最大限度降低前期开店的非必要投入[9] - 公司正构建“上海研发+江苏生产+区域配送”的闭环体系,目标在2026年实现江苏省内采购占比30%、物流成本控制在5%以内[15] 市场扩张与门店网络 - 公司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前五年聚焦上海市场,共开设55家门店[1] - 2024年启动“出沪入苏”战略,截至9月底在中国门店数量接近80家,已进入无锡、苏州、昆山、常州等地[13][15] - 根据规划,公司将在两年内新增15家江苏门店[15]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转向 - 2024年10月10日,公司宣布由陈佳接任首席执行官,原中国区主席陈有钢将于年底荣休[1] - 此次人事变动被视为公司从“奠基时代”进入“快跑时代”的信号,旨在进一步深化本土化发展和加快全国扩张步伐[1][3] - 陈佳此前主导将公司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90%,并发起“9.9元”低价策略,其核心能力在于自有品牌打造和供应链建设[3][4] 行业竞争格局 - 硬折扣模式赛道竞争加剧,盒马旗下的超盒算NB门店数已近300家,美团“快乐猴”、京东折扣超市等新玩家正加速入场[3][12] - 竞争对手普遍采取相似策略,如物美“物美超值”门店自有品牌占比超六成,中百集团“硬折扣”店商品数缩减至约1400种并降价20%[12][13] - 京东折扣超市走“大店+多品类”路线,单店面积达5000平方米,商品超5000种;美团“快乐猴”生鲜占比近50%[12]
恒生指数早盘涨0.04% 上海电气大涨超15%
智通财经· 2025-10-09 12:11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04%或11点,报26840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63% [1] - 早盘成交额为2074亿港元 [1] 能源与资源板块 - 上海电气A股涨停,H股上涨15.72%,可控核聚变赛道近期利好频出 [1] - 江西铜业股份上涨11%,公司为国内铜冶炼龙头,第一量子旗下铜矿有望复产 [1] - 洛阳钼业上涨8%,刚果严控钴出口推动钴价此前两日飙升逾11% [1] 半导体与科技行业 - 华虹半导体上涨6.75%再创新高,供应链本土化加速推动本土代工需求迅速扩大 [1] - 中兴通讯H股上涨10.73%,Co-Sight超级智能体海外首发亮相,公司企业AI市场增长潜力积极 [2] 金融与私有化动态 - 恒生银行上涨26%,汇丰建议将恒生银行私有化 [2] 光伏产业链 - 部分光伏股早盘走高,9月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走高,上游价格涨幅高于下游 [2] - 新特能源上涨4.52%,福莱特玻璃上涨7.67%,协鑫科技上涨3.73% [2] 基建与铁路投资 - 高铁基建股涨幅居前,铁路投资进度再破纪录,"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 [2] - 中国中铁上涨9%,中国中冶上涨6%,中国中车上涨4.17% [2] 消费与跨界投资 - 蜜雪集团逆市上涨8.96%,跨界投资鲜啤福鹿家,前瞻性布局"茶饮+咖啡+鲜啤"版图 [3] 生物科技板块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跌3.52% [3] - 诺诚健华跌超9%,信达生物跌超6%,中国生物制药跌超6% [3] 电子烟行业 - 思摩尔国际再跌超9%,较年内高点已跌超30%,瑞银称其盈测较市场共识更低 [4]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涨0.04% 上海电气大涨超15%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2:0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04%,涨11点,报收26840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63% [1] - 早盘成交额为2074亿港元 [1] 能源与资源板块 - 上海电气H股上涨15.72%,A股涨停,可控核聚变赛道近期利好频出 [1] - 江西铜业股份上涨11%,公司为国内铜冶炼龙头,第一量子旗下铜矿有望复产 [1] - 洛阳钼业上涨8%,刚果严控钴出口,钴价此前两日飙升逾11% [1] 半导体与科技板块 - 华虹半导体上涨6.75%再创新高,供应链本土化继续加速,本土代工需求有望迅速扩大 [1] - 中兴通讯H股上涨10.73%,其Co-Sight超级智能体海外首发亮相,公司企业AI市场增长潜力积极 [2] 金融板块 - 恒生银行上涨26%,汇丰建议将恒生银行私有化 [1] 光伏板块 - 部分光伏股早盘走高,9月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走高,上游价格涨幅高于下游 [1] - 新特能源上涨4.52%,福莱特玻璃上涨7.67%,协鑫科技上涨3.73% [1] 基建板块 - 高铁基建股涨幅居前,铁路投资进度再破纪录,"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 [1] - 中国中铁上涨9%,中国中冶上涨6%,中国中车上涨4.17% [1] 消费与跨界投资 - 蜜雪集团逆市上涨8.96%,跨界投资鲜啤福鹿家,前瞻性布局"茶饮+咖啡+鲜啤"版图 [3] 生物科技板块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跌3.52% [3] - 成份股中,诺诚健华跌超9%,信达生物跌超6%,中国生物制药跌超6% [3] 电子烟板块 - 思摩尔国际再跌超9%,较年内高点已跌超30%,瑞银称其盈测较市场共识更低 [3]
华虹半导体涨超6%再创新高 供应链本土化继续加速 本土代工需求有望迅速扩大
智通财经· 2025-10-09 10:48
公司股价表现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上涨6.48%至96.95港元,成交额达31.49亿港元,股价创历史新高[1] 行业需求与格局 - 国产AI芯片生态成熟推动晶圆代工格局重构,2024年中国设计公司先进工艺代工需求预计达95亿美元[1] - 华为昇腾系列等AI芯片迭代加速,有望迅速扩大对本土代工的需求[1] - BIS新规将限制范围扩大至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政策收紧可能加速供应链本土化进程[1] 公司战略与前景 - 华虹集团在大华虹“一体化”战略布局下,技术能力有望提升[1] - 看好九厂产能爬坡和华力微并入上市公司对收入及利润的增厚效应[1] - 募资完成后,公司有望开启下一轮扩产周期[1]
港股异动 | 华虹半导体(01347)涨超6%再创新高 供应链本土化继续加速 本土代工需求有望迅速扩大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0:28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需求端,国产AI芯片生态快速走向成熟正重构晶圆代工格局,该行测算2024年 中国设计公司先进工艺代工需求达95亿美元。随着华为昇腾系列等AI芯片迭代加速,对本土代工需求 有望迅速扩大;供给端,BIS新规将限制范围扩至持股>50%子公司,政策收紧或将加速供应链本土化。 该行表示,大华虹"一体化"战略布局下,包括华虹半导体在内的华虹集团技术能力有望提升;看好九厂 产能爬坡和华力微并入上市公司增厚收入及利润,募资完成后有望开启下一轮扩产周期。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虹半导体(01347)涨超6%,高见97.3港元,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涨6.48%, 报96.95港元,成交额31.49亿港元。 ...
因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存不确定新,武汉凡谷终止入股武汉光钜
巨潮资讯· 2025-09-27 11:53
投资终止决定 - 武汉凡谷终止对武汉光钜微电子有限公司1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 旨在保护公司及股东利益并控制投资风险 [2] - 终止协议于2025年9月25日签署 武汉光钜需在30天内退还1亿元投资款及对应资金占用利息 [3] 原投资计划 - 2025年3月12日武汉凡谷审议通过增资计划 拟向武汉光钜投资1亿元 其中1120.6806万元计入注册资本 8879.3194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金 [2] - 投资目的为支持武汉光钜业务发展和产能扩张 [2] 经营环境变化 - 境外政策波动与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武汉光钜中长期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2] - 核心原材料供应受地缘政治影响 采购渠道受限且材料价格上升 [2] - 关键生产设备依赖进口 采购成本与交付周期面临不确定性 [2] 供应链挑战 - 光刻胶与高纯度电子气体等关键材料国产供应商无法满足先进制程需求 需数年技术验证与工艺适配 [2] - 尽管推进供应链本土化战略 关键设备全面国产化仍面临技术壁垒和较长迭代周期 [2] 市场竞争状况 - 国内射频前端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同质化严重 [3] - 2025年行业出现非理性价格竞争 导致武汉光钜产品售价大幅下降 [3] - 短期内扭亏为盈面临挑战 [3]
在中国考察后,多家欧美风投机构投资人:西方清洁能源几乎失去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9-22 23:41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优势 - 中国生产全球80%太阳能电池板 供应60%风力涡轮机 70%电动汽车和75%电池 成本均低于西方 [3] - 中国占据全球清洁能源专利约75% 主导关键矿产供应链 [3] - 宁德时代展示12条全自动化并行生产线 工业化规模令西方风投认为追赶徒劳 [1] 西方投资策略转变 - Planet A Ventures决定不再投资西方电池制造 回收 电解器 太阳能和风电硬件领域初创企业 [1] - Extantia Capital停止对西方电池制造商投资 转向寻求与中国企业全供应链合作 [2] - 风投公司2150建议欧洲企业邀请中国企业合作共建电池产业 [7] 美国政策与产业影响 - 美国清洁能源税收优惠将在2027年底前逐步取消 砍掉数千亿美元联邦补贴 [5] - Amprius Technologies因政策不确定性撤出科罗拉多州 其4家电池制造商中3家位于中国 [5] - 美国前副财长指出各国将更加依赖中国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6] 中国供应链与创新模式 - 慕帆动力创始人证实可随时找到本地供应商调整制造流程 [7] - 中国企业注重渐进式改进 先推易规模化产品再突破 与西方颠覆性创新模式相反 [7] - 协鑫光电正生产下一代太阳能组件 致力于尽快实现全球化 [7] 全球产业格局变化 - 中国被高盛前银行家称为全球低碳转型最强引擎 [3] - 美国逐步放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挑战中国 产业转移成新现实 [6] - 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认为中国正填补美国拒绝气候科学留下的真空 [6]
意大利光伏拍卖首设“中国门槛”
中国电力报· 2025-09-17 10:16
政策核心内容 - 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部签署的"No 220/2025"法令于8月底生效 在《Fer X Transitorio过渡计划》框架下启动1 6吉瓦光伏项目拍卖 [1] - 新拍卖规则对申请政府补贴且规模在1兆瓦及以上的项目新增四项严格预审标准 明确将中国制造的光伏组件 电池片及逆变器排除在外 [1] - 意大利政府从总配额中预留20%设立"专项拍卖" 仅面向完全满足本土化要求的项目开放 [1] 拍卖模式与市场影响 - 此次拍卖采用典型招标方式 政府设定1 6吉瓦容量目标 通过公开竞争向开发商分配项目开发权 开发商需报出愿意接受的电力价格 [1] - 该禁令仅针对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拍卖 并非全面市场禁令 但政府作为拍卖方的明确排他性态度释放出值得警惕的信号 [2] - 首轮招标程序注册阶段于9月12日结束 累计收到870份注册申请 申报总发电量达近12吉瓦 远超预设的1 6吉瓦容量规模 [4] 市场背景与依赖性 - 2024年意大利光伏新增装机量达6 79吉瓦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2] - 意大利光伏组件进口超七成来自中国 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对华依赖程度同样突出 [2] - 截至2025年7月 意大利累计光伏装机已突破40吉瓦 但本土产能仅能满足极小部分新增需求 [3] 政策动机与潜在风险 - 此举与意大利右翼政府的产业保护倾向高度契合 是欧盟首批落实《净零工业法案》"供应链韧性条款"的行动 旨在实现"2030年战略净零技术本土制造份额达40%"的目标 [2] - 行业担忧若此次拍卖设限未遇显著阻力 该标准可能被推广至更多政府项目甚至演变为全面市场限制 [3] - 业内专家指出 在本土制造能力尚未成型的情况下强行切割成熟供应链 可能会推高项目成本 延缓能源转型进程 引发政策目标与市场实效的双重失衡 [3] 后续进展与观察点 - 政府可能预留约30天投标期与45天评标期 全部流程预计在2025年底前完成 [4] - 中国光伏企业能否通过合规调整参与剩余80%普通配额竞争 以及"专项拍卖"的落地效果 将成为观察欧洲光伏市场政策走向的关键风向标 [4]
苹果发布会“牙膏挤爆”,但缺了最性感的部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1 11:37
iPhone 17系列产品升级 - 标准版iPhone 17首次搭载120Hz高刷新率屏幕,Pro版采用三颗4800万像素镜头和8倍光学变焦,结束多年"挤牙膏"式升级 [3] - 全系搭载3nm制程A19芯片,配备6核CPU和5核GPU,神经网络引擎优化后GPU运行效率比A18提升20%,支持设备端生成式AI模型 [3] - 续航提升至24小时,支持60W快充技术,20分钟可充至50%电量 [3] - Pro系列采用新散热系统使续航达39小时,主摄传感器尺寸达上一代两倍 [6] iPhone Air超薄机型创新 - 推出史上最薄iPhone Air,厚度仅5.6毫米(对比常规版7.8毫米),通过重新设计外凸平台容纳核心模块并扩大电池空间 [4] - 取消物理SIM卡槽全面采用eSIM技术,定位介于标准版与Pro版之间,是三年重大改版计划的首款产品 [4] - 为弥补续航短板配套799元MagSafe充电宝,但叠加后价格接近Pro机型,定位存在争议 [6] AirPods Pro 3功能突破 - 降噪能力提升4倍,采用超低噪声麦克风、计算音频技术和泡沫耳塞材料 [7] - 新增实时对话翻译功能,通过iPhone显示并朗读翻译内容,成为Apple Intelligence最佳应用场景 [7] 中国市场表现与竞争态势 - 2025年第三财季iPhone营收402.6亿美元(同比增5.8%),但中国市场份额跌至第五,出货量960万台(同比降1.3%)落后于华为/vivo/OPPO/小米 [9] - 大中华区营收153.69亿美元(同比增4%)依赖"国补"政策刺激,结束连续7季度下滑趋势 [11] - 面临中国厂商激烈竞争,包括折叠屏技术(三折叠/折叠平板)、1英寸影像传感器和全焦段AI拍摄 [11] 印度供应链战略调整 - 美国市场近80%iPhone由印度生产(上半年1860万台),占比较一年前53%大幅提升,所有iPhone 17美版机型均由印度制造 [11] - 印度工厂引入自动化机器人和质量控制系统,但高端芯片组等核心零部件仍依赖中国进口 [12][13] - 印度本土iPhone年销量仅1200万台(对比中国2024年4290万台),供应链本土化面临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双重挑战 [13] 地缘政治与贸易风险 - 美国对印度进口商品关税由25%提升至50%,虽未波及iPhone但存在政策不确定性 [17] - 郑州富士康iPhone17产线近满产,20万人两班倒赶工,显示中国供应链仍具关键地位 [17] AI战略发展困境 - 国行版Apple Intelligence多次跳票,自研AI能力落后ChatGPT至少25%,处理准确性不足 [19][22] - iOS 18.3被迫禁用部分AI功能,Siri被曝接入谷歌搜图及免费版ChatGPT,WWDC24演示功能被指"造假" [19][20] - 与谷歌/Anthropic/OpenAI谈判合作,同时研发代号Baltra的AI服务器芯片并在休斯顿建厂 [22] - 发布会后股价单日跌1.48%,市值蒸发524亿美元(约3732亿元) [20]
海特高新:业绩增长受益于公司研发与制造业务持续延伸拓展能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9-04 19:13
业务发展 - 研发与制造业务持续延伸拓展 产品实现谱化发展并批量交付用户 [1] -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制成果显著 已批量应用于型号维修 解决供应链本土化关键问题 [1] - 年交付量大幅增长 交付数量和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1] 战略布局 - 持续加强与原制造厂战略协同 [1] - 低空领域能力建设和市场拓展取得进展 [1] 业务持续性 - 以上业务具有持续性 [1] - 下半年经营情况需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