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

搜索文档
太湖水之变磨砺三十年,水质从Ⅴ类提升到全湖Ⅲ类,恢复到良好标准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10:46
浩渺太湖,碧波万顷。30年攻坚、30年谋变。 太湖水质从Ⅴ类提升到全湖Ⅲ类,恢复到良好标准用了30年。从"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启动到蓝藻围 城,再到如今破圈成为国际大型湖泊营养化治理的标杆,太湖治理之路从来不是坦途。 浅与深:浅水型湖泊自净能力弱,污染成因复杂,需系统性深度治理 1.9米是太湖的平均水深。相较于鄱阳湖、洞庭湖等其他大型湖泊,太湖属于浅水型湖泊,最深处不足4 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与太湖已经打了半辈子交道。"就像水缸比较深,上下 两层水交换会受阻,沉到湖底的污染物很难再翻上来。反之,盆浅,一经搅动,底层的污染物就翻上来 了,环境容量小,污染物浓度高,自净能力也弱。" 太湖难治,难在水浅。因为水浅,阳光可射到湖底,给蓝藻提供了生长环境。"冬天太湖的温度基本在 5℃—7℃,蓝藻停止分裂细胞和增殖的下限温度在5℃—6℃,正好处于临界值。有时候暖冬也对蓝藻造 成影响。春天,生物量累积,呈指数型增长,最后在夏天暴发。"秦伯强告诉记者。 太湖难治,难在产业。依托水资源优势,结合城市集中、劳动力密集等特点,给太湖流域周边纺织、印 染、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提供了有利条件。经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三大联盟在杭成立
每日商报· 2025-06-25 06:2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成立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大会在杭州召开,现场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和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2]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汇聚九城市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重大科创平台,旨在打破地域与体制壁垒,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流通,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应用 [2] - 联盟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从创新策源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3] 联盟目标与作用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将成为政府联系重大科创平台的桥梁和纽带,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 -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和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将助力九城市企业高质量"出海"、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3] - 三大联盟将通过整合跨区域科研力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激活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集聚 [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现状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接着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正在加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协同创新生态圈 [4] - 大会同步发布九城市64项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涉及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物联等领域,其中杭州贡献17项,占比26% [4] - 杭州拥有全省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省实验室和6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R&D强度达3.92%,居全国第六位 [4] 杭州科技创新规划 - 杭州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三个目标,继续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5] - 杭州将发挥轮值城市积极作用,服务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6]
京疆亚货运班列双向首发 打通“双向贸易”新通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4:58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4日电(陶拴科吴旭庆)京疆亚货运班列23日在北京平谷和新疆和田两地同步发车, 标志着连接京疆的经贸运输新通道正式开通。此次开行的货运班列包括商品汽车专用货车和冷藏集装箱 货车,将形成"疆货东进、京货西行"的双向贸易格局,为京疆两地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京疆亚班列全程约4400公里,承载29节集装箱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和服务国 家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田地区行署副专员肖克来提·吐拉洪表示,将持续完善班列运行机制,推动 物流贸易通道向中亚地区延伸。 该班列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全天候、时效稳定、成本优势,解决新疆优质农产品"质优价廉但运距受限"的 矛盾,实现产区与销区的高效物流对接,促进"产运销"全链条协同发展。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 李冠华指出,京疆亚货运班列连接首都经济圈与新疆资源优势,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助力绿 色低碳转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23日,京疆亚货运班列从北京平谷、新疆和田双向启程。吴旭庆摄 为保障班列高效运行,铁路部门实施"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机制,最大程度提升运输效率, 确保特色农产品快速运输。乌鲁木齐局集团库尔勒铁路 ...
上海普陀区举办创新创业分论坛,携手沿沪宁城市共谋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6-23 13:30
论坛背景与定位 - 普陀区举办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普陀分论坛 主题为"创新创业沿沪宁 青年逐梦向未来" 是年度第18个矩阵项目 [1] - 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自2020年起形成"1+365"全年活动和"1+N"品牌矩阵 普陀分论坛旨在推动沿沪宁创新创业要素跨区域配置 [1] - 普陀分论坛定位为立足上海、服务沿沪宁、联动港澳、放眼全球 聚焦青年人才在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1] 区域合作与产业布局 - 普陀区与江苏7个城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1] - 现场启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海归人才协同创新合作项目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普陀分会联合相关城市欧美同学会搭建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平台 [3] - 普陀区工商联牵头沿沪宁相关城市工商联及上海市江苏商会启动合作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 资本与产业基金动态 - 彬复资本联合沿沪宁城市政府引导基金及上市公司阿特斯发起设立彬复沿沪宁产业基金 首期规模10亿元 [5] - 该基金重点布局新能源、储能及数字能源领域 已与四家沿沪宁科技创新企业签约 目标培育优质产业集群 [5] 政策支持与创新生态 - 论坛现场开展普陀区"1+N"人才政策及科创政策推介 促进创新要素向沿沪宁及港澳海外地区流动 [5] - 普陀区提出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跨区域创新共同体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6]
成都都市圈9条重点产业链年度投资超3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3 08:12
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链投资概况 - 成都都市圈正加速推进51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年度投资规模超370亿元,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9条重点产业链 [2] - 新型显示、锂电、清洁能源装备三条产业链年度投资额位居前三,分别为103.9亿元、100.21亿元、76.54亿元 [3] 新型显示产业 -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为国内首条高世代AMOLED生产线,工艺设备已提前4个月搬入,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空白并推动技术引领 [3] - 成都已汇聚京东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56家,川渝地区配套企业超100家,配套率提升至48% [3] - 菲斯特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为全球最大激光显示光学屏及光学薄膜生产基地,总投资15亿元,投产后年产能达300万件光学屏和3000万平方米光学薄膜 [4] 绿色食品产业 - 成都都市圈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11个重点项目,其中5个年内竣工,为9条产业链中竣工数量最多 [6] - 四川欧福蛋业生产基地预计9月中下旬投产,年处理鸡蛋达2万吨,目前设备安装进度过半 [6] - 丹丹郫县豆瓣二期数字化绿色生产研发基地正加速建设,将强化区域原料供应、生产加工等环节协同 [6] 航空装备产业 - 航空装备产业链年内开工项目数量居首,包括鸿源航空动力产业园、洪雅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系统项目 [7] - 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系统项目总投资19.8亿元,计划年度投资3亿元,将构建"运载火箭+电磁发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7] 区域协同发展 - 成都都市圈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进产业跨区域建圈强链,目标构建梯度合理、协作紧密的制造业格局 [7]
深中通道开通前后深圳迁入中山企业增速超200%|海丝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23:36
企业迁移趋势 - 深中通道开通显著降低物流与通勤成本,推动"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模式普及,2025年一季度深圳迁至中山企业34家,中山迁至深圳24家,中山实现净流入10家 [1] - 2024年深圳迁至中山企业净流入量达168家,同比增长超200% [1][4] - 中山企业迁移整体呈现结构性净流出特征,2025年一季度净流失22家企业 [4] 迁移企业画像 - 迁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成立4-6年的成长型企业,行业集中在建筑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 - 迁入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成立2-3年的初创型企业,行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和建筑业 [2] - 迁出建筑业企业受房地产行业冲击及"工改"影响明显,迁入批发零售业企业依托深中通道及中山港交通优势 [4] 迁移方向分析 - 中山迁出企业85%选择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等临中山城市,主要迁往广州(69家)、佛山(33家)、深圳(24家) [3] - 中山迁入企业90%来自临中山城市及东莞、深圳,主要来自广州(59家)、深圳(34家)、佛山(22家) [4] - 广州、佛山对中山具有虹吸效应,深圳、东莞因成本高通过深中通道向中山转移产业 [4] 迁移驱动因素 - 企业迁移至广州主要考虑地理位置优势、税负较低、土地优惠政策、客户集中及交通管理更优 [3] - 企业迁至中山主要考虑降低综合成本、产业匹配性强、交通设施优势及区域协同发展策略 [4][5] - 中山"工改"、营商环境、产业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迁移决策 [4]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今日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6-21 09:19
活动概述 -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启动仪式将于6月21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南春村南一村民小组举行 [2] - 活动主题为"一场从夏至到冬至的河流文化之旅",为期6个月,从夏至开启至冬至收官 [2] - 这是继2024年"溯源三亚河"活动后,三亚在挖掘与传承本土河流文明方面的又一举措 [2] 活动内容 - 溯源队伍将沿宁远河、藤桥河逆流而上,深入流域源头,系统记录水文生态 [2] - 抢救性搜集散落民间的河流传说、沿岸村落历史记忆及与水相关的传统技艺 [2] - 同步启动"河流记忆"影像征集活动,面向市民游客及摄影家协会征集老照片和新照片,通过对比挖掘河流文化精髓 [2] 文化与社会价值 - 活动是三亚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启动仪式将宣读河流保护倡议书,唤起公众对水资源珍贵性和流域脆弱性的认知 [3] - 现场呈现保亭本土艺术家的文艺表演,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经济与产业协同 - 同期举办"毛感山集"农特展集市,展示毛感乡优质农产品,搭建城乡交流平台 [3] - 探索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流域构建"农业-科技-文旅"产业闭环的区域协同新范式 [3] - 活动体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三亚经济圈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3]
中山市来京举办湾区创享生活体验季系列主题活动
北京商报· 2025-06-20 16:16
据介绍,中山全域商品住房实行 "不限购、不限售" 政策,全国公积金缴存职工均可申请贷款,本月底 前购房还可享受购房款 5‰的电子消费券补贴。 此外,中山市重点推介了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核心区域的19宗优质土地,其中9宗住宅用地紧邻深中 通道出入口,30分钟即可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近日, "品位生活 智趣中山"—— 湾区创享生活体验季系列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中山市住建局主办。该活动已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多个城 市成功举办,以城市推介、企业对接和文化展示,搭建起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粤港澳大湾区沟通的桥梁。 此次北京收官更是为这一系列交流合作添上浓墨重彩一笔。 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故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占据几何中心的重要位置。深中通道 的顺利通车,使中山与深圳实现了半小时通达。随着2027年南中城际的建成,中山将与大湾区所有城市 实现1小时互联。交通优势为中山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创造无限可 能。 中山拥有38个国家产业基地以及 3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与北京在 科技研发、高端制造等方面形成了良好互补 ...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丨商务部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在华拥有广阔新机遇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0:45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作用与机遇 - 跨国公司为中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 - 中国市场在确定性、安全性、开放性、规模性、便利性、成长性、盈利性等方面优势突出 [1] - 跨国公司可从中国广阔市场空间获得丰厚商业回报 [1] 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 - 中国市场为跨国公司提供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升级加速器、规则标准试验场 [1] - 跨国公司宜从长期视角优化投资战略,与本土伙伴建立战略协同关系 [1] - 中国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跨国公司需审视中国市场全球定位 [1] 产业结构升级机会 - 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场景开放和要素重构创造传统产业向新兴领域跃迁的"超级接口" [2] - 跨国公司可把握产业结构升级窗口期,围绕新兴和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2] - 利用中国完整工业体系、丰富应用场景和规模化工程师红利构建"本土化创新+产供链协同"模式 [2] 区域发展战略参与 - 中国推动区域发展格局从"梯度推进"向"多极联动"升级 [2] - 跨国公司可依托开放平台撬动制度型开放红利,将本土化优势转化为全球化动能 [2] - 通过"本土中国+海外中国"模式加强出海合作,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2] 投资生态与资本参与 - 跨国公司可作为"生态共建者"融入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商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3] - 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耐心资本等多元化路径参与中国市场 [3] - 可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加大对中国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 [3] - 与本土创投机构合作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潜力初创企业 [3]
普陀区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精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创“金牛”深耕“创新田”
解放日报· 2025-06-18 09:40
2025科创金牛奖获奖企业及普陀区科技创新发展 - 欧普泰、友车科技、睿创微纳三家企业位列新一代技术领域获奖榜单 [1] - 普陀区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精心培育高含金量战略性新兴产业 [1]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 普陀区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七市发起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合作倡议 [2] - 致力于将沪宁线上的"创新孤岛"串联成"发展集群",打造"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 [2] - 上海热芯视觉科技在普陀引导下将生产基地布局在江苏泰州,加速产品产业化 [2] - 普陀区集聚16家部属、市属科研院所,华师大、同济等高等院校,以及44家国家、市级科技研发平台 [2]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普陀区持续聚焦科技金融产业,深耕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 [3] - 围绕数字金融、品质金融、产业金融等特色领域,集聚高能级金融企业、机构和平台 [3] - 成立全市首个科技金融产业解纷中心,打造"1+N+X"工作体系优化营商环境 [3] 企业案例 - 欧普泰作为普陀区北交所上市"第一股",获得简化贷款手续、融资担保、场租优惠等政策支持 [4] - 普陀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欧普泰攻克科研难题并实现规模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