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配置

搜索文档
大摩吹响“买中国”号角: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创2021年新高,资金流入一触即发!
华尔街见闻· 2025-09-12 19:59
大摩表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达到了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且对中国的资金重新配置才刚 刚开始,预计将带来显著的资金流入。 投资范围扩展至A股市场、资金配置仍处起步阶段 历史上,美国投资者由于交易时间和时区限制,主要关注ADR(美国存托凭证)领域。但现在情况正 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主题和板块在香港和A股市场获得更多关注,包括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以 及新消费等领域。 投资者兴趣激增的四大驱动因素 大摩提到四大关键驱动因素,包括技术领导地位、政策环境逐步改善、流动性状况显著好转、多元化配 置需求上升等。 1、技术领导地位:美国投资者认识到,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和生物医药/药物开 发等特定技术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使得参与中国市场成为必要选择。这些技术优势已经成 为投资者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2、政策环境逐步改善:中国政策制定者正在采取渐进式措施稳定经济,并明确表达了扶持 股市的意图。投资者认为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政策方向的积极变化增强了投资信心。 3、流动性状况显著好转:中国市场的流动性情况正在显著改善,这有助于支撑股市反弹持 续更长时间,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进出机制。 4 ...
陈翊庭: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 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8 09:43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自去年9月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截至8月底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融资额七成[6] 外资配置趋势转变 -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从"不能投资"转变为"不能不投资"[1] - 外资认购比例显著提升 高科技企业外资占比达七八成 欧美、中东和东南亚资金全面参与[4] - 全球投资者因美国资产集中度过高而重新配置 中国资产因体量大、政策稳定和科技快速发展成为重要标的[4] 上市企业结构与特点 - 目前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 包含大量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4] - "先A后H"模式流行 与企业出海需求相关 赴港上市后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15%[8] - 市场包容性强 除内地企业外还有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企业上市 腾讯案例证明小公司成长潜力[8] 市场优势与改革方向 - 港股交易量和融资额在亚洲领先 其他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8] - 港交所将持续优化制度体系 确保上市机制与时俱进[8] - 需要补齐债券、大宗商品等产品短板 当前产品种类仅三四种而美国市场达十种[10] 互联互通进展 - 沪深港通纳入REITs准备成熟 将参照股票和ETF互联互通制度安排[11] - 未来计划将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纳入互联互通 实现全方位产品互通[11]
陈翊庭: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8 09:10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港股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截至8月底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远超全球新股融资额同比增幅[3] - A+H上市模式表现突出 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3] 外资配置趋势转变 -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从"不能投资"转变为"不能不投资"[1] - 外资认购比例显著提升 高科技企业上市时外国投资者占比达七八成 涵盖欧美、中东和东南亚资金[2] - 长线基金参与度提高 因中国市场规模大、政策稳定且科技快速发展 适合5-10年投资周期[2] 上市企业储备与结构 - 目前2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 包括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2] - 企业上市模式从"先H后A"转向"先A后H" 源于出海需求及海外融资平台建设[4] - "先A后H"企业在港上市后 其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达15%[5] 市场优势与国际化特征 - 港股市场包容性强 开放型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 既容纳大公司也支持潜力股[5] - 除内地企业外 还有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等地区企业在港上市[5] - 亚洲市场内港股交易量及融资额领先 部分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5] 产品结构短板与改进方向 - 香港市场强项集中于股票及衍生产品 债市及大宗商品领域存在明显短板[6] - 需加强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多元化产品建设 以匹配国际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6] - 沪深港通拟纳入REITs产品 进一步丰富互联互通交易品种[6] 互联互通发展规划 - 未来将扩展互联互通至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领域 实现全品类互联[7] - 全面互联互通将使香港与内地市场共同受益 满足外资对多类别产品的投资需求[7]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 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8 02:29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港股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截至8月底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融资额七成[4] 外资配置趋势转变 -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从"不能投资"转变为"不能不投资"[1] - 外资认购比例显著提升 高科技企业上市时外国投资者占比达七八成 欧美、中东和东南亚资金全面参与[3] - 长线基金积极参与 因中国市场规模大、政策稳定且科技快速发展 适合5-10年投资周期[3] 上市企业储备与结构 - 目前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 包括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3] - 内地优质企业源源不断 A+H上市企业后续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15%[6] - 市场包容性强 除内地企业外还有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等国际企业上市[6] 市场驱动因素演变 - 去年9月行情为政策驱动型 今年初以来行情由中国资产基本面驱动[3] - 全球投资者重新配置资产 中国成为分散投资的重要选择 因其他市场难以承接大体量资金[3] 港交所发展战略 - 持续优化制度体系 确保上市机制与时俱进[6] - 补齐产品短板 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当前产品种类仅3-4类而竞争对手达10类[7] - 深化互联互通 REITs纳入沪深港通已准备成熟 未来将扩展至大宗商品和衍生产品[7][8] 企业上市模式变化 - "先A后H"模式流行 因企业出海需求增加 需海外融资平台支持海外建厂[5] - 港交所与内地交易所形成互补合作 共同服务实体经济[6]
诺亚控股(06686.HK)拟认购私募债权数字收益基金
格隆汇· 2025-08-28 07:01
投资活动 - 诺亚控股全资附属公司Joy Triple Star认购Olive Digital Fund的认购权益 总出资承诺额为5000万美元(约3.892亿港元)[1] - 出资资金来源于集团内部资源 以现金形式支付[1] 战略目标 - 通过私募债权策略配置资金 实现风险可控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受控及辅助性风险敞口[1] - 目标为多元化资产配置及能力建构[1] 交易结构 - 认购事项受基金文件条款及条件规限[1] - 交易于2025年8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进行[1]
就市论市丨道指创历史新高 降息预期再度推升美股?
搜狐财经· 2025-08-25 15:03
美联储政策信号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的讲话被市场解读为降息信号 [1] - 会议释放宽松政策信号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 [1] 美股市场表现 - 受鲍威尔暗示降息刺激 上周五美股大涨 道指创出历史新高 [1] - 在此前几天 美股高位回落 标普500指数连跌5天 [1] 市场前景与策略 - 技术性回撤与宏观不确定性叠加 美股回撤风险上行 [1] - 美股科技股回调触发再配置 投资策略或转向多元化配置 [1]
每日钉一下(买得便宜,是对自己的保护)
银行螺丝钉· 2025-08-15 22:04
美元债券基金投资 - 美元债券基金是多元化配置资金的重要一环,可覆盖人民币和外币资产以及股票和债券类资产 [2] - 提供限时免费福利课程,系统性介绍美元债券基金投资知识,包括课程笔记和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2] 投资策略核心原则 - 好品种+好价格+长期持有=好收益,强调"买得便宜"对风险保护的关键作用 [5] - 高价买入优质品种仍可能因市场高位导致亏损,例如2007年、2015年牛市五六千点买入的案例 [6] - 熊市低估阶段投资(如2018年底A股)长期持有收益概率更高,市场非理性行为易创造低估机会 [6] - 判断品种估值可参考「螺丝钉星级和估值表」工具 [6]
现货白银价格创13年来新高,银饰成年轻人“心头好”!白银“接棒”黄金“涨”声不断
大众日报· 2025-08-13 10:47
白银价格表现 - 现货白银价格一度突破每盎司39美元创近13年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超36%优于现货黄金同期涨幅 [1][2] - 全球白银ETF实物持有量增至11.3亿盎司较2021年2月峰值12.1亿盎司仅低7% [6] - 2025年上半年白银ETP净流入9500万盎司超去年全年总数反映市场看涨预期 [6] 消费市场反应 - 银饰克价达16-25元11克定价银镯售价超460元 [3] - 周大生周大福等品牌银镯周销量增长2-9倍 [3] - 某品牌S925银项链价格由179元涨至205元周销量上涨4倍 [2] 工业与投资需求 - 光伏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推动白银工业需求增长 [5][6] - 投资银条克价10.6元500克/1000克规格售价5300元/10600元 [4] - 黄金高位风险促使资金转向白银形成替代效应 [5] 上市公司业绩 - 紫金矿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加81亿元增幅54% [3] - 华钰矿业紫金矿业株冶集团等白银企业净利润增幅均超50% [3]
单日新高!外资疯狂涌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20:13
海外被动资金加速回流中国股票市场 - 美国上市最大中国股票ETF KWEB在7月17日至25日7个交易日内累计获净流入8.76亿美元(约62.88亿元人民币),其中7月17日单日净流入2.64亿美元,创近五个月新高[2] - 跟踪MSCI中国指数的MCHI在7月25日获资金净流入2.01亿美元,创年内单日净流入新高[2] - 跟踪富时中国50指数的FXI于6月17日获净流入7690万美元,扭转此前净流出趋势[3] - 跟踪沪深300指数的ASHR最近一个月获资金净流入9600万美元[3] - 中国科技类ETF CQQQ近一个月获资金净流入7230万美元,其中6月27日净流入4840万美元为近三个月新高[4] 主要中国股票ETF表现 - KWEB(互联网ETF)最新规模77.6亿美元,最近一年回报41.84%[5] - MCHI最新规模72.2亿美元,最近一年回报46.97%[5] - FXI最新规模65.8亿美元,最近一年回报55.81%[5] - ASHR最新规模21.2亿美元,最近一年回报24.49%[5] - CQQQ最新规模1.26亿美元,最近一年回报46.02%[5] 海外主动管理基金动向 - 首域盈信中国增长基金增持腾讯控股2.75%和携程集团9.18%,减持网易12.45%,前十大重仓包括腾讯、网易、招商银行等[8] - 富达中国焦点基金加仓阿里巴巴12.46%和携程集团6.32%,减持招商银行24%,前十大重仓包括腾讯、阿里、Prosus NV等[10] - 施罗德中国机会基金增持阿里巴巴5.92%,减持小米14.06%,前十大重仓包括腾讯、阿里、美团等[12] - 瑞银中国机会基金加仓腾讯控股1.34%,最新规模32亿美元[13] 外资对中国股票市场态度 - 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调高至90,预计还有11%上行空间[14] - 外资基石投资者参与香港新股上市的程度创五年新高,显示战略配置意愿增强[16] - 投资者兴趣攀升受多元化配置需求、人民币走强预期、AI发展、私营部门支持及估值折价推动[14]
单日新高!外资疯狂涌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9:57
海外被动资金回流中国股票市场 - 海外被动资金加速回流中国股票市场,部分海外中国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入创年内新高 [2] - 美国上市最大中国股票ETF KWEB 7月17日净流入2.64亿美元,创五个月单日净流入新高,7月17日-25日累计净流入8.76亿美元(约62.88亿元人民币) [3][4] - 跟踪MSCI中国指数的MCHI 7月25日获净流入2.01亿美元,创年内单日净流入新高 [5] 主要中国股票ETF资金流向 - KWEB(互联网ETF)最新规模77.6亿美元,囊括中国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 [5] - MCHI最新规模72.2亿美元,7月24日-25日累计净流入3.55亿美元 [5] - FXI(富时中国50指数ETF)6月17日净流入7690万美元,最新规模65.8亿美元 [5] - ASHR(沪深300指数ETF)近一个月净流入9600万美元,最新规模21.2亿美元 [5] - CQQQ(中国科技类ETF)近一个月净流入7230万美元,6月27日单日净流入4840万美元为三个月新高 [5] 海外主动管理基金持仓变动 - 首域盈信FSSA China Growth基金(规模27亿美元)6月增持腾讯控股2.75%、携程集团9.18%,减持网易12.45% [8][9] - 富达中国焦点基金(规模25亿美元)6月加仓阿里巴巴12.46%、携程集团6.32%,减持招商银行24% [10][11] - 施罗德ISF China Opps基金(规模11亿美元)6月增持阿里巴巴5.92%,减持小米14.06% [12] - 瑞银UBS EF China Oppo基金(规模32亿美元)6月加仓腾讯控股1.34% [12] 外资对中国股票市场态度 - 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调高至90,预计11%上行空间,维持超配态度 [14] - 外资基石投资者参与港股IPO程度创五年新高,反映战略重新平衡需求 [14] - 投资者兴趣攀升因多元化配置需求、人民币走强预期、AI发展、私营部门支持及估值折价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