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6 11:55
经济发展成就 - GDP增长超过10000倍 [1] - 诞生华为 腾讯等全球影响力创新型企业 [1] - 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 [1]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强度进入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 [1] -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持续向新向上发展 [1] 制度改革突破 -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 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1] -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 - 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 [1] 开放政策推进 - 中央推出综合改革试点授权事项清单 [2] - 分批制定改革措施和创新试验 [2] - 深化数据跨境流动和国际仲裁领域开放 [3]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系 [3] - 在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开放 [3]
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6 11:46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 - GDP增长万余倍[1] - 诞生华为、腾讯等全球影响力创新型企业[1] - 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1] 改革创新举措 -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 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1] - 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 - 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1] - 建立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机制[1][2] 开放发展新方向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推出新改革措施[2] - 深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创新[3]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仲裁体系[3]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3] 研发创新实力 - 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1] -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1]
“未来之城”的进阶之路 ——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证券时报· 2025-08-26 06:54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 深圳从边陲小渔村成长为全球创新之都 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榜首 拥有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推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 [2] - 1979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蛇口工业区打破思想藩篱 创造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华强北电子街孕育腾讯等科技企业 [2] - 2019年获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示范田使命 [3] 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 - 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 城市空间统筹 新兴产业立法等领域突破 形成3批48条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4]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推行"工业上楼"模式破解土地瓶颈 [4] - 出台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首创性法规 前海实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 [4] 对外开放与外贸成就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实现逆势增长 [5] - 跨境电商 海外仓 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兴起 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5] - 从商品流通向规则引领转型 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5] 科技创新与产业成果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6] -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 南山机器人谷 华为鸿蒙系统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大疆无人机 影石创新全景相机等创新成果涌现 [6] -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 发展动能与城市精神 - 成功源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 而非政策优惠或要素禀赋 [7] - 保持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具备打破常规的锐气与敏捷 [7] - 持续应对改革深水区 科技卡脖子 民生领域差距等挑战 2024年6月中央发布新意见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7]
“未来之城”的进阶之路——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证券时报· 2025-08-26 02:50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就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 从边陲小渔村发展为全球创新之都和经济重镇[2] - 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榜首[2] - 拥有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推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2] 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 - 综合改革试点5年推出3批48条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涵盖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新兴产业立法等领域[4] - 首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路径[4] - 推出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产业等首批引领性法规[4] - 前海合作区实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的新深圳速度[4] 对外开放与贸易发展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 跃居全国城市首位[5] - 跨境电商 海外仓 数字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5] -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高水平开放平台[5]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城市第一[5] -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大疆无人机 影石创新全景相机等产品取得全球突破[5] - 建设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 南山"机器人谷"等创新载体[5] 发展模式与城市精神 - 成功源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的化学反应 而非政策优惠或要素禀赋[6] - 形成"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6] - 通过"工业上楼"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紧张瓶颈[4]
微视频|何以深圳
新华社· 2025-08-25 23:15
0:00 这里,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这里创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 这里就是深圳。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三次来到深圳。 统筹:韩珅、王志斌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 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当天下午,习近平在莲花山公园远眺特区新貌。 何以深圳?这片热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深圳已成为大胆探索改革开放之路的示范标杆,也昭示着中 国前进发展的澎湃力量。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种下一棵高山榕树。 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圳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 ——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编导:张旻曦、姬杨、刘书含 记者:李思佳、白瑜、梁旭 配音 ...
新华时评丨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5 22:49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45年来,深圳的GDP增长 万余倍,诞生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 实物质基础。1000多项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 源地……持续向新向上的深圳,进一步彰显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风采。 45年辉煌成就,源于持续的制度创新和不断扩大开放。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深入推进综 合改革试点,深圳始终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田"使命。 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转型压力,深圳持续以改革破题,挺进"深水区",勇闯"无人区"。创 业板注册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深圳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为核心抓手, 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打破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 大开放的意见》,按照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权事项清单的工作机制,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 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题:四十五,正青春!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 ...
新华时评|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5 21:22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45周年。当历史的年轮镌刻下第四十五道印记,这座因改革开放而 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依旧朝气蓬勃,风华正茂。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的意见》,按照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权事项清单的工作机制,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 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 四十五岁,于城市而言正值青春。 面对新使命、新征程,坚定不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突出系 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仲裁等领域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 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之城"深圳,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 记者周科)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45年来,深圳的GDP增长 万余倍,诞生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 实物质基础。1000多项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 源地……持续向新向上的深圳,进一步彰显改革 ...
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将走进六省市采风创作
新华社· 2025-08-19 16:05
项目概况 - 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 [1] - 项目为期三年 将覆盖六省市进行采风 写生 创作及展览活动 [1] - 工程目标为全景展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中国巨变 [1] 人员构成 - 活动现场颁发艺术总顾问聘书 [1] - 30余位美术界 艺术界专家受聘担任艺术顾问 [1] - 项目组织老中青艺术家深入生活进行创作 [1] 创作方向 - 通过艺术创作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1] - 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反映中国发展成就 [1] - 创作内容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1]
下半年河南焦作经济怎样发力?看这“30条”
河南日报· 2025-08-04 15:34
投资与项目建设 - 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0亿元以上 [1] - 竣工投产项目80个以上 [1] - 下半年新引进10亿元项目25个以上 [1] 消费促进措施 - 全年完成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1.5万辆 [1] - 家电数码产品以旧换新35万台 [1] - 确保2025年全市接待游客达8000万人次 [1] - 旅游总收入达620亿元 [1] 外贸与产业发展 - 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超200亿元 [1] - 下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 [2] - 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 [2] 科技创新发展 - 力争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 [2] - 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3家以上 [2] -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0亿元 [2] 就业与民生保障 -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6万人 [2] - 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6个 [2]
保持战略定力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经济发展与重大项目推进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的叶巴滩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主厂房6台机组完成发电机层混凝土浇筑,全面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1] - 各方从完善投融资机制、强化工程运行管护等方面发力,抓紧推进102项重大工程建设,以实现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1] -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当前发展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1] 政策支持与消费提振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 [2] - 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计划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2] - 北京发放1000万元观影补贴,广西推出深夜食堂等特色活动,山西打造非遗国货"潮牌""潮品",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消费潜力 [2] 企业支持与就业保障 - 河北成立"企业服务团",上海选取企业需求迫切的十个事项进行攻坚突破,山东组织海外经贸洽谈活动,帮助企业应对挑战 [2]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等7方面提出政策举措 [2] - 云南、四川等多地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供需对接 [2]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 - 上海黄浦江畔的"模速空间"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吸引了阶跃星辰、无问芯穹等百余家企业落地 [3] - 湖北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浙江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奖补力度,广东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 [3] - 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到2030年中国有望打造价值1400亿美元的本土人工智能市场 [3] 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 - 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直驱型漂浮式风电机组下线,中国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完成交付,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获颁生产许可证 [4] - 河南提升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集群产业规模,安徽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新赛道,海南重点发展现代种业、航天产业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 [5] 金融支持与改革开放 - 科创板改革新进展: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 [5]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获批,明确今年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 [6] - 中国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业务 [7] 外资投资与市场信心 - GE医疗北京基地迎来第3.5万台探测器下线,未来将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市场 [7]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7] - 汇丰集团贸易前景调查显示,中国依然是全球企业计划增加贸易往来、加码生产制造的主要市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