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

搜索文档
美团优选退出亏损城市
快讯· 2025-06-23 15:39
业务调整 - 美团优选宣布关停部分区域运营 保留广东、杭州等地业务 [1] - 内部曾在上周讨论这一决策 今日最终落定 [1] - 美团优选团队部分人员转至小象超市线下业务"N项目" 负责线下门店营运工作 [1] - "N项目"由高雨龙负责 其余人员内部寻求活水 [1] 战略方向 - 新业务减亏是美团过去一个时期的主命题 [1] - 美团优选是减亏的重中之重 [1] - 无论继续运营还是关停 都面临较大压力 [1] 行业趋势 - 即时零售大潮正在兴起 [1]
优选退出亏损城市,美团跳出内卷|独家
36氪· 2025-06-23 15:38
业务调整 - 美团优选宣布关停部分区域运营,保留广东、杭州等地业务 [1] - 内部曾在上周讨论这一决策,今日最终落定 [1] - 美团优选团队不少人转而参与最新启动的小象超市线下业务"N项目",负责线下门店营运工作 [1] - 该项目由高雨龙负责,其余人则内部寻求活水 [1] 新业务减亏 - 在即时零售大潮登上舞台之前,新业务减亏是美团过去一个时期的主命题 [1] - 美团优选则是减亏的重中之重,"无论做下去还是关停,必然都顶着压力" [1] - 去年以来,美团优选的业务动向主要涉及组织调整和商品策略调整 [2] - 2024年9月,内部启动一轮架构调整,将原有的17个省区整合为9个,目的是"降本增效" [2] - 运营条线与商分条线融合,由李鹏举负责 [2] 商品策略调整 - 商分的重要性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美团优选的商品策略调整 [2] - 在2024年持续的"新业务减亏"导向下,美团优选的整体体量从千亿以上下降至700~800亿元 [2] - 如何提升利润率,成为内部的第一大关注点,商品则是最主要的"锚点" [2] - 引流商品、白牌商品、补贴都在迅速收窄 [2] - 除了大范围撤掉白牌外,平台上各类商品的利润率都被要求提高 [2] - 今年早些时候,美团优选也停掉了大部分补贴 [2] 竞争格局 - 2024年8月左右起,美团优选团队不再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多多买菜"的情况 [3] - 原先会紧盯双方的市占率,优选在自己的优势区域能拿下一半以上的市占,差的地方也能拿到一两成 [3] - 体现到业务的具体感知上,便是"开会不太提及多多买菜了" [3] 模式对比 - 长久的亏损和始终不够清晰的模式路径,一度让美团优选处在"尴尬"局面 [3] - 多多是平台模式,有商家抽佣、营销收入等多种创收渠道 [3] - 对起家于外卖业务的美团而言,优选所具备的"下沉市场"、"低客单"等特质都是陌生的命题 [3] - 最开始定位就不一样,美团用偏自营的方式做,如果不持续补贴、引流,很难在市占上打过多多 [3] 新业务方向 - 关停优选,启动聚焦线下、对标盒马NB的"N项目",是美团在新业务上的最新变化 [3] - "如果这个模式要做起来,自有品牌必须做好" [3] - 商品力及其背后的供应链能力,依然是最重要的一道题 [3]
优选退出亏损城市,美团跳出内卷|独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23 15:16
业务调整 - 美团优选宣布在全国绝大多数区域关停,仅保留广东、杭州业务 [4] - 美团优选团队部分人员转至小象超市线下业务"N项目",负责线下门店营运工作 [4] - "N项目"由高雨龙负责,对标盒马NB模式 [4][7] 组织与策略调整 - 2024年9月美团优选将17个省区整合为9个,目的是降本增效 [5] - 运营条线与商分条线融合,由李鹏举负责,强调用业务数据指导策略 [5] - 商品策略调整:引流商品、白牌商品、补贴迅速收窄,提升各类商品利润率 [5] 财务表现 - 美团优选整体体量从千亿以上下降至700~800亿元 [5] - 新业务减亏导向下,利润率成为内部第一大关注点 [5] - 美团优选停掉大部分补贴,导致部分生意损失 [5] 竞争格局 - 2024年8月起美团优选不再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多多买菜"的市占率 [6] - 多多买菜采用平台模式,有商家抽佣、营销收入等多种创收渠道 [6] - 美团优选因自营模式、持续补贴需求而面临亏损 [6] 战略方向 - 即时零售大潮下,新业务减亏是美团过去一个时期的主命题 [4] - 商品力及供应链能力被视为"N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7] - 自有品牌发展被认为是"N项目"模式成功的重要条件 [7]
跨境支付通上线,实时便捷还免费获点赞
广州日报· 2025-06-22 18:36
跨境支付通上线 - 跨境支付通于6月22日正式上线,实现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 [1] - 广东分行当日启动试点,早上七点已有南向业务完成办理 [1] - 该业务支持人民币直接汇款,资金实时到账,操作便捷 [1] 业务优势与功能 - 相比传统跨境汇款,跨境支付通具有实时到账、价格优惠、操作便利等优势 [2] - 用户只需在手机银行输入电话号码或组合输入户名和收款账号即可完成跨境汇款 [2] - 支持灵活选择到账币种为人民币或港币 [2] - 传统跨境汇款通常需要两三个小时至48小时到账,而跨境支付通实现实时到账 [2] 业务场景 - 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境内居民汇出至香港,可选择人民币汇出、人民币或港币到账 [2] - 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香港居民汇入至内地,可选择港币或人民币发起、人民币到账 [2] - 双向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支持留学缴费、公共事业缴费、就医、薪资和补贴发放等 [2] 参与机构 - 首批参与机构共12家,内地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及招商银行 [3] - 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香港、工银亚洲 [3] - 农业银行6月22日在深圳启动试点,7月拓展至广东、海南,后续推向全国 [3] - 建设银行6月22日起在广东、海南试点,后续推广至全国 [3] - 广州地区工行、中行手机银行已可使用跨境支付通 [3] 业务规则 - 南向业务支持持有中国境内居民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和武装警察身份证件的境内居民办理 [3] - 北向业务支持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香港居民办理 [3] - 内地银行单笔限额1万元人民币,香港银行每人每日上限1万港元,每人每年上限20万港元 [4] - 内地银行服务时间为每日上午7时至23时,香港至内地汇款支持24小时服务 [4] - 试点期间多家机构暂免手续费,包括建行、农行、交行、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建银亚洲等 [4] 营销活动 - 建银亚洲推出活动:6月22日至8月31日完成单笔1000港元/人民币及以上转账可获100港元奖励 [5] - 汇丰香港推出活动:每次接收最少1000港元/人民币款项可获得10港元奖励,有效期至2025年9月30日 [5]
华润银行董事长落定!招行系悍将钱曦火速上位,行长职位空缺招贤
搜狐财经· 2025-06-21 12:18
高管变动 - 钱曦获核准担任华润银行董事长,此前2023年8月被聘任为行长,2025年1月被选举为董事长 [1][3][5] - 钱曦为"70后"金融学博士,拥有招商银行长期区域管理经验,曾任广州、大连、佛山、西安分行行长及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 [5][6] - 前任董事长宗少俊未进入新一届董事会,其曾长期任职农业银行系统,2017年加入华润银行 [8] - 华润银行管理层形成"五副二行助"格局,副行长5人、行长助理2人,首席信息官1人 [9][10] 公司战略与招聘 - 2024年提出"四个重塑"战略,推动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层优化 [8] - 公开海选总行行长,要求应聘者年龄不超过50岁,需管理过4000亿以上资产规模的机构 [10][13] - 相比2023年行长招聘(要求资产规模3000亿),本次条件明显收紧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23年提升0.61个百分点 [15] - 总资产4340亿元,同比增长11.6%,2019-2023年增速分别为18.7%、13.8%、22.3% [15] - 净利差1.26%、净息差1.23%,分别较上年收窄24BP、27BP [15] - 非息收入25.5亿元,受债券市场向好推动 [15] 资产质量 - 逾期贷款余额从2022年36.3亿元增至2024年80.7亿元 [16][20] - 不良率1.65%,同比下降8BP,但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20.9亿元增至2024年42.9亿元 [17] - 贷款拨备率2.85%,环比下降7BP [17] - 房地产贷款余额269.2亿元,占比11.17%,为第一大贷款行业 [19][21] 业务结构 - 个人贷款1110.8亿元,占比46.1%,接近总贷款半壁江山 [19][2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267.8亿元,占比11.11%,较上年8.36%大幅提升 [19][21] - 贴现和福费廷业务占比从14.29%降至7.54% [21]
高盛:予友邦保险(01299)90港元目标价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5:28
目标价与评级 - 基于8倍前瞻新业务倍数 予友邦保险12个月目标价90港元和"买入"评级 目标价隐含2026年P/E 1.6倍 [1] - 对中国大陆内含价值/年化新保费(EV/VONB)应用调整 反映当前即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 [1] 利率与汇率影响 - 美元走弱带来正向折算影响 报告指标将受益于美元走弱 [1][2] - 中国大陆和泰国业务受利率下降负面影响 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业务则受益于利率下降 [2] - 中国大陆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4Q4大幅下降 分红型产品利润率更具韧性 [3] 业务区域表现 - 中国大陆储蓄产品转向参与型(分红型) 利润率低于非参与型但更具韧性 [3] - 中国大陆年化新保费(VONB)同比下降7% 主因2024H1高基数效应 [3] - 泰国Q1促销活动驱动VONB异常增长 预计2025财年增长将趋于平衡 [4] 市场与产品策略 - 非分红型股票资产敞口集中在中国大陆和泰国 A股平淡及SET指数下跌20%构成负面因素 [2] - 中国香港参与型产品基金占比较大 对股市敏感性较小 [2] - 计划7月完成16亿美元回购 占每日交易量10-30% 可能支撑近期股价 [2] 扩张计划 - 目标在开业后1.5-2年内将每家分公司代理人增至1000人以上 [3] - 考虑在新分公司所在省份其他城市扩张 预计每年获1-2个新省份批文 [3] - 新分公司产品结构与成熟分公司相似 但平均件均保费更低 [3]
刘强东6·18前夜长谈,决心找回失落的五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6-18 18:05
公司战略与创新 - 京东过去五年被创始人刘强东评价为"失落的五年",缺乏创新和成长,但目前已重启高强度创业模式,计划每年推出一个创新业务,现有6个创新项目在推进,包括稳定币业务 [2][5][9] - 公司业务布局始终围绕供应链展开,所有子公司(京东物流、京东金融、京东健康等)均服务于供应链体系,新进入的外卖业务实质目标也是强化生鲜供应链 [5][6][7] - 未来商业模式将聚焦现有7-8个供应链相关业务的深化和国际化,不再开发全新模式 [10]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库存周转天数30-50天,零售综合成本率仅10%,全球仅五家企业达到该水平(含Costco、亚马逊) [11][12] - 核心战略聚焦"体验、成本、效率"三要素,自营模式带来用户信任优势,2023年回归该战略后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12][14] - 通过技术投入优化运营效率,库存周转天数目标降至20-25天,每优化1天可释放100亿现金流,当前账期59天优于行业 [15] 国际化布局 - 欧洲市场已投入3年基建,计划2024年营业,采用"本地电商"模式:本地团队(超2000人)、本地采购发货、专注品牌商品 [3][16][17] - 国际战略差异化避开亚马逊,初期聚焦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需5年完成合规认证等工作,预计需10-20年实现商业模式成熟 [17][18] - 稳定币业务是国际化关键配套,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牌照,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至10秒内完成 [4][9] 行业竞争与价值分配 - 外卖业务将在一个月后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强调解决食品安全和高性价比问题,前端可永久不赚钱而依靠供应链盈利 [7][8][9] - 家电领域实施"三毛五理论":零售商利润占比1/3,品牌商占2/3,推动行业净利率从1%升至10%以上,公司市占率达国美苏宁总和的5倍 [20][21][22][23] - 认为品牌商创造的社会价值高于零售商,通过利润合理分配促进产业正循环,避免低价竞争导致的恶性循环 [22] 组织管理 - 公司员工近90万人,过去一年半实施7次涨薪,基层员工收入最低增长50%,P5级以上员工收入翻倍 [4][13] - 强调不压榨员工但保持行业拼搏精神,通过技术投入而非人力压降实现成本优化 [12][13][15]
刘强东首谈进军外卖、酒旅与国际化
第一财经· 2025-06-18 13:10
公司战略与创新业务 - 公司过去五年缺乏创新,被创始人称为"失落的五年",未来计划每年推出一个创新业务,目前有6个创新项目在推进,包括稳定币业务[1][3][4] - 新商业模式将围绕供应链展开,外卖业务旨在构建生鲜供应链体系,预计一个月后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4][5] - 稳定币项目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牌照,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实现10秒内完成支付[21] 供应链核心战略 - 公司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包括物流、金融、健康、工业等板块,通过40%交叉销售实现成本优化[4] - 外卖业务前端可不盈利,通过供应链后端实现盈利,目标将酒旅餐饮行业成本降低20%至原成本的2/3[2][4] - 在中国大陆拥有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库存周转天数30-50天,零售综合成本仅10%,与Costco等全球五家企业并列最低成本水平[9][10] 家电行业布局 - 2009年进入家电行业时,通过将成本降至6%(低于国美苏宁15%成本),实现3-4%净利率,践行"三毛五理论"(品牌商拿三分之二利润)[7][8][9] - 目前在家电市场份额已超国美苏宁总和五倍,推动家电品牌商净利率从1%提升至10%以上[9] - 通过优化库存周转天数至20-25天,预计可释放500亿现金流[16] 国际化布局 - 国际业务采用本地电商模式,已在欧洲建设四年基础设施,拥有2000名本地员工,实行本地采购发货[18] - 差异化战略聚焦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避开与亚马逊直接竞争,预计需五年完成品牌合规工作[18][19] - 中国小家电创新占全球98%,公司将优质中国品牌作为国际化核心抓手[19] 企业经营理念 - 坚持合法经营,18年累计缴纳五险一金超1000亿,2023年发放工资1161亿,缴纳五险一金180亿[13] - 经营战略聚焦"体验、成本、效率"六字方针,通过AI和机器人技术持续降本增效[15][16] - 创始人强调企业必须盈利但不以利润为第一追求,零售费用率保持10%的全球领先水平[13][14][15]
银行渠道的过去和未来(一):银保渠道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业年度保费
13个精算师· 2025-06-10 14:33
中国银保渠道发展历程 - 银保业务从1996年开始起步,比个险代理人体系引进中国晚四年 [6] - 2004年前为起步阶段,2001年银保总保费仅47亿占寿险总保费2%,2002年快速增至388亿占17% [7][8] - 2005-2012年为正常增长阶段,银保总保费从952亿增至3897亿,期交保费从30亿增至385亿 [8] - 2013-2016年为投资驱动阶段,受非标投资放开和A股牛市推动,趸交保费增长超200% [11][12] - 2017-2019年为去短期化阶段,监管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要求不超过银保新单保费50% [12] - 2020-2023年为增额终身寿阶段,定价利率降至3.5%,长期期交占比从60%升至95% [13][14] - 2024年起进入"报行合一"新阶段,手续费标准化,三年交9%、五年交14%、十年交18% [20][21] 银保市场格局变化 - 2022年初将银保公司分为"银保七雄"和"八大金刚"两组,15家公司银保保费占比超90% [1][16] - 2015-2019年银保七雄市场份额50%左右,加上八大金刚达60-72% [16] - 2020-2024年老七家市场份额从10.9%升至24.8%,银行系从15.1%升至18.1% [47][48] - 2024年一季度老七家期交保费增长29%,银行系下降21%,非银外资增长26% [25] - 期交市场集中度提高,前10名份额从2019年62%降至2024年50%后回升至54% [25][28] 产品结构演变 - 早期以五年趸交产品为主,2008年分红险占比超80% [8][9] - 2014年后转向万能险,2020年起增额终身寿占比达90%以上 [10][14] - 长期期交占比从2019年60%升至2023年95%,2024年短期交产品重现占10% [14][18][19] - 银行系公司长期期交占比从2020年44%升至2021年91%,转型最成功 [15] - 2025年部分公司转向分红险,但四大行因历史教训意愿不强 [26] 财务与监管影响 - "报行合一"后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大幅提升,太平人寿从5.9%升至20.8% [23] - 新华、太平、人保寿险银保新业务价值分别增长517%、219%、134% [30] - 监管要求销售费用不超过附加费用倍数从8倍降至1.5倍 [16][17] - 定价利率从2023年3.5%降至2024年3.0%,分红险降至2.5% [17][23] - 老七家个险新业务价值占比普遍下降,新华从97%降至64% [30][35]
追觅宇宙大爆炸
经济观察网· 2025-06-08 11:35
公司管理与企业文化 - 疑似MOVA高管要求员工延长工时至22点后并清退低效员工的小作文引发舆论争议 [2] - MOVA自2023年底从追觅分拆独立运营 2024年目标为扭亏为盈 员工对加班有预期但长文要求仍感意外 [3] - 追觅实行BU化管理 各产品线独立负责全流程 近3个月员工规模从8000人激增至1.2万人 [5][6] - 公司推行工时考核文化 非工作日加班费55-77元/小时 工作日加班无偿 部门间形成工时比拼氛围 [8] - 创始人俞浩通过全员群发千元红包和1亿元个人捐款应对舆论危机 [9] 业务扩张与运营模式 - 追觅2024年扫地机欧洲多国市占率第一 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10] - BU化架构实现快速响应 空调业务从立项到量产仅16个月 远超传统制造业 [11] - 新业务启动资金2000万元 BU需自主控费 部分项目因超支被暂停 [17] - 公司通过10大孵化器布局百亿级投资 已覆盖智能硬件/汽车/机器人/餐饮/金融科技等超30个领域 [15][16] - 茶饮品牌"山也觅茶"半年拓店6家 火锅品牌"沸点计划"年内目标50店 [15] 人力资源与组织动态 - 研发部门常态工作至22点 新业务BU强制"刷工时"避免垫底 员工开发多种规避策略 [7][8] - 招聘优先锁定竞对人才 如家电行业挖角海尔/美的 茶饮行业瞄准霸王茶姬员工 [13] - HR跨BU争夺候选人 录用成功直接关联奖金 新业务渠道信息被要求保密防内部竞争 [12] - 创始人俞浩直接参与业务决策 吹风机对标戴森 生物医药目标"做出强生" [13][14] 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 - 高端化战略贯穿所有BU 研发投入远超行业平均 目标净利润率30%以上 [14] - MOVA在CES/AWE刻意淡化追觅关联 但舆论仍将两品牌捆绑 [2] - 公司定位"无边界生态企业" 通过孵化器模式实现跨行业快速复制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