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平权
搜索文档
 汽车之家举办全球AI科技大会 共筑“人工智能+汽车”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8:44
 行业AI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处于智能化转型关键阶段 AI应用成果显著[1] - 智驾平权全面启动 AI大模型集体上车 新兴配置塑造竞争优势 RoboTaxi商业进程加速预示中国电动车智能化发展进入全新阶段[2] - L3是简化的L4而非简单的L2升级 L3距离L4更近而离L2很远[2]   技术突破方向 - 需跳出参数和价格内卷 追求核心技术突破[1] - 从单车智能向产业智能拓展 让AI向全产业链要红利[1] - 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超越人类老司机的安全水平[2]   生态合作与安全 - 需加强开放合作 构建与AI技术相适应的共赢生态[1] - 需守住安全与伦理底线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1] - 聚合产业界学术界和用户智慧 关注行业和用户共性话题[1]   汽车之家AI战略 - 首次系统阐释AI业务布局 凭借数据资产优势与自研大模型扩充C端与B端服务场景[2][3] - C端以AI智能助手提供一站式个性化陪伴式服务 使购车体验更流畅高效[3] - B端基于智能基座仓颉大模型构建一站式智能服务平台 精准推送用户所需服务至生态伙伴[3] - 深化ALL IN AI战略 加强一站式O2O服务平台建设[3]
 价格战逼近,华为智驾也要“放下身段”了
 新浪财经· 2025-09-22 17:40
 技术进展与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发布乾崑智驾ADS 4.0系统,首次将架构升级至WEWA(世界行为模型),最高版本支持高速L3商用 [1] - 公司探索名为"HI PLUS"的新车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向车企交出数据主权、算法主权,同时放弃品牌共建与渠道控制 [1] - 新模式介于HI模式与智选模式之间,在产品设计初期由公司与车企协同开发,但不进入公司销售渠道,旨在打破智选模式限制 [2] - 公司智驾业务原有三大模式:零部件模式、HI模式(软硬一体全栈解决方案)、智选模式(深度把控产品定义至销售) [1]   市场竞争与价格策略 - 比亚迪将10万元以上车型全系标配高阶智驾,引发长安、奇瑞、东风等多家车企跟进,导致智驾市场价格大跳水 [3] - 公司坚持高端定位,尊界S800车型预售价在70.8万元至101.8万元 [3] - 公司智驾收费采用订阅或买断模式,去年以来多次降价,高阶智驾功能包买断价从3.6万元限时下调至3万元,月订阅价格从720元降至199元 [5] - 2025年6月公司再度降价,高阶智驾功能包买断价从3.6万降到3.2万元,年卡订阅价格从7200元降至4999元 [5] - 公司高管表示售价低于30万的华为高阶智驾亏本销售 [4]   财务表现与成本压力 - 2024年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3.5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74.4%,并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8] - 公司车BU累计投资达到30亿美元,其中70%-80%投入智驾研发 [6] - 公司高管表示智界R7的价格卖一辆要亏3万元,期待后期销量提升后摊薄成本 [6]   销售表现与品牌格局 - 截至2025年8月25日,鸿蒙智行旗下车型累计交付量已突破90万辆 [7] - 2024年全年鸿蒙智行交付量超43万辆,其中问界新M7全年交付达19.7万辆 [8] - 2025年8月,问界M9销量为10067辆,M5为4689辆,M7为3719辆 [8] - 新问界M7预售28.8万元,10分钟小订突破2万台,1小时小订突破10万台 [8] - 智界车型销量表现低迷,7月智界S7销量730辆(去年同期1541辆),8月智界R7销量降至1235辆(年初破万辆) [8] - 享界S9上市初期72小时大定突破4800台,6月销量4215辆,7月腰斩至1942辆 [9] - 尚界H5预售超过8万台,预售价16.98万元打破了鸿蒙智行价格下限 [9][10]   行业环境与渠道挑战 - 2025年前6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行业营收同比增速为8%,利润同比增速为3.6% [7] - 小米首款SUV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超过20万台,1小时达28.9万台,刷新全球汽车销售纪录 [7] - 公司渠道实行"五界分网",未来智界、尚界、享界将建设独立销售渠道以减轻渠道内耗 [10] - 公司高管表示原计划只做四界,目前五界已是极限,不可能有第六界 [10]
 组合驾驶辅助:标尺已定,安全有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16: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5日 [1] - 因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交通事故,组合驾驶辅助技术推广陷入信任危机,政府监管随即加严,国标出台被推上"快行道" [1] - 标准研制旨在统一评价系统安全性,当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但不同企业的产品技术方案、功能和性能表现均有差异 [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新能源汽车组合驾驶辅助技术渗透率已超过50%且持续增长 [2] - 行业问题包括:车企宣传存在"报喜不报忧";因芯片硬件、算法模型、传感器类型数量布置不同导致能力参差不齐;同品牌不同产品间相同功能实际能力也存在差异 [2] - 行业面临无标可依的问题,《征求意见稿》为行业划定统一的"安全红线"和"技术标杆" [4]   标准适用范围与特点 - 标准适用于安装有基础单车道、基础多车道、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M类、N类汽车,即乘用车和商用车 [3] - 标准采用国际通行的'多支柱法'框架,在技术指标和测试验证理念上与国际保持高度一致 [3] - 标准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界定系统使用边界、强化驾驶员在环监测要求、提出面向过程的安全保障要求 [3]   对行业开发与测试的影响 - 标准明确规范系统开发级别与功能安全要求,分为基础单车道、基础多车道与领航组合驾驶辅助功能3大类别,企业不能再模糊宣称全场景适用 [5] - 标准推动安全设计与充分验证成为产品开发核心,企业需开展危害分析、风险评估、失效模式分析等研发工作 [5] - 标准形成"体系文件审查+故障注入+仿真+场地+道路"的全维度测试体系,设定46个典型测试场景,并要求同一道路类型连续试验累计72小时 [6] - 测试要求意味着测试周期将拉长数月,但有望减少量产后出现故障的风险 [6]   对产业链与市场竞争的影响 - 短期看,企业可能增加开发、测试、生产、营销各环节的成本,但长期将推动建立规范化安全体系,加速淘汰不合规企业 [8] - 国标将促进整个产业链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链集中度 [8] - 未来入门级车型将标配驾驶员监控系统,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安全水平将加速"平权化",车企将在安全基石上形成差异化高质量竞争 [8]   对消费者行为的要求 - 标准明确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不属于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需要持续参与动态驾驶任务执行 [9] - 要求消费者养成"手不离盘、眼不离路"的正确驾驶习惯,驾驶员需完成系统使用培训并在每次用车时激活 [10] - 系统设立禁用机制,对多次未响应警告的驾驶员暂停系统使用权 [9]
 均胜电子获得150亿元订单,要为头部车企造汽车“超级大脑”!
 江南时报· 2025-09-18 10:24
 核心订单公告 - 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汽车智能化项目全球定点 提供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产品 [1] - 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人民币 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 [1] - 中央计算单元是集成智能驾驶 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的"超级大脑" 实现对整车核心功能的统一管理 [2]   技术产品优势 - 中央计算单元通过高度集成硬件与软件平台替代传统分散的ECU 是智能汽车大脑的核心载体 [2] - 推出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产品 包括高通Snapdragon Ride第二代芯片平台 算力达200 TOPS [4] - 基于地平线 黑芝麻智能等国产芯片开发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并战略投资自动驾驶芯片商新芯航途 [5]   市场地位与客户认可 - 订单来自两家头部主机厂客户 公司智能化平台型产品获全球性头部客户认可 [2] - 今年累计获得至少160亿元智驾订单 客户包括知名头部合资厂商 中国造车新势力和海外新能源厂商 [3] - 成为全球智驾头部阵营重要角色 具备"Local for Local"全球化布局优势服务全球车企 [3][4]   业务发展态势 - 建成涵盖"域控+智驾算法+芯片"的智能辅助驾驶新生态 进入快速收获期 [5] - 具备为不同地区提供研发和生产的能力 能将中国先进技术向海外车企赋能 [4] - 2023年推出全球首批基于高通第二代芯片的域控制器 支持L2++到L4级别智能驾驶 [4]
 从2万元狂降至千元!激光雷达巨头赴港上市潮涌,竞逐“智驾+机器人”双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1:21
 港股激光雷达企业上市潮 - 禾赛科技于9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 首日上涨9.96% [1] - 图达通8月更新港股De-SPAC招股书 速腾聚创此前已港股上市 行业板块效应凸显 [1] - 激光雷达厂商通过高效研发和降本推动行业拐点 并拓展机器人赛道新应用 [1]   行业规模与财务表现 - 禾赛科技2022-2024年营收从12.03亿元提升至20.7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30% [2] - 速腾聚创营收从5.3亿元增至16.49亿元 图达通营收从0.66亿美元增至1.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超70%和50% [2] - 禾赛科技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2654万元率先扭亏 速腾聚创同期亏损1.5亿元 图达通一季度亏损0.15亿美元 亏损均大幅收窄 [2]   销量爆发式增长 - 速腾聚创2023-2024年激光雷达销量从25.96万台增至54.42万台 同比增幅355%和110% [2] - 禾赛科技同期销量从22.21万台增至50.19万台 同比增长176%和126% [2] - 图达通销量从14.81万台增至23万台 同比增长100%和55% [2]   渗透率提升与市场普及 - 激光雷达在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2025年6月达17% 连续三个月超16% 标志技术进入大众市场 [3] - 比亚迪天神之眼方案全系搭载激光雷达 吉利千里浩瀚系统中H5/H7/H9方案配备激光雷达 [4] - 长安计划将激光雷达搭载至10万级车型 零跑B01高配车型12万元以内配备激光雷达 [4]   成本下降与技术演进 - ADAS激光雷达均价从2020年2万元/颗降至2024年2500元/颗 年均降幅40% [5] - 主流厂商产品价格下探至200美元/颗 速腾聚创MX与禾赛ATX均达此价格区间 [5][6] - 技术路线从机械式向半固态、纯固态迭代 芯片化集成使组件缩减至2-3颗芯片 [6][7]   芯片自研与价格趋势 - 速腾聚创具备全栈芯片自研能力 禾赛采用ASIC路径至第四代架构 图达通与蔚来合作研发 [7] - 未来ADAS激光雷达价格年降幅预计收窄至5%-10% [7]   机器人赛道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 禾赛科技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领域交付激光雷达9.83万台 同比增长692.9% [8] - 速腾聚创同期机器人交付量4.63万台 同比增长420.2% 二季度交付3.44万台同比增长631.9% [8] - 速腾聚创预测2026年车载与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比例趋近1:1 [9]   割草机器人成为爆点 - 禾赛科技与可庭科技达成协议 未来一年供应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 [10] - 速腾聚创与库犸科技合作开发全固态割草机器人方案 首批订单约定三年120万台 [10] - 机器人行业毛利率较高 速腾聚创上半年机器人业务毛利率45% 较ADAS产品高27.6个百分点 [10]   未来应用拓展与战略布局 - 庭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泳池机器人/AGV/无人仓储物流车)成为重点拓展方向 [10][12] - 速腾聚创推出Active Camera新品类 禾赛科技与星动纪元合作开发服务机器人协同感知技术 [12] - 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未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更大商业机会 [12]
 数字经济ETF(560800)涨超1%,机构:智能网联正推动汽车产业链估值重构
 新浪财经· 2025-09-17 10:42
 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强势上涨1.51% 成分股三环集团上涨10.89% 均胜电子上涨10.01% 科博达上涨10.01% 中芯国际和拓荆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数字经济ETF上涨1.59% 最新价报1.03元 盘中换手1.44% 成交1039.27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3740.15万元 [1]   成分股及权重结构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36% 包括东方财富权重10.51% 中芯国际权重6.34% 北方华创权重5.12% 海光信息权重4.75% 寒武纪权重4.52% 汇川技术权重4.40% 科大讯飞权重4.01% 豪威集团权重3.94% 中科曙光权重3.73% 海康威视权重3.70% [3][4] - 权重股当日表现分化 中芯国际上涨9.21% 豪威集团上涨2.63% 北方华创上涨2.20% 东方财富上涨1.12% 寒武纪上涨1.31% 科大讯飞上涨0.27% 而海光信息下跌2.10% 中科曙光下跌2.07% 汇川技术下跌0.72% 海康威视下跌0.45% [4]   行业催化事件 - 均胜电子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 提供集成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的中央计算单元等产品 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 计划2027年开始量产 [2] - 公司战略投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公司 与高通、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华为等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前瞻布局舱驾融合、行泊一体及车联网产品 [2]   行业趋势与定位 - 智能网联推动汽车产业链估值重构 汽车升级为"智能移动终端" 2025年估值重构趋势显现 汽车零部件板块因智能化拓展 [2] - "智驾平权"概念持续推进 智驾功能升级且门槛降低 渗透率持续提升 [2]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选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程度较高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 反映数字经济主题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2]
 激光雷达巨头赴港上市潮涌 竞逐“智驾+机器人”双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9-17 02:12
 港股激光雷达企业上市动态 - 禾赛科技于9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实现美股和港股双重主要上市 首日股价上涨9.96% [1] - 图达通于8月更新招股书 推进港股De-SPAC上市进程 [1] - 速腾聚创此前已在港股上市 行业形成板块效应 [1]   头部企业财务与销售表现 - 禾赛科技2022-2024年营收从12.03亿元提升至20.7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30% [2] - 速腾聚创营收从5.3亿元攀升至16.49亿元 图达通营收从0.66亿美元增至1.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超70%和50% [2] - 禾赛科技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654万元 率先扭亏为盈 [2] - 速腾聚创上半年亏损约1.5亿元 图达通一季度亏损0.15亿美元 亏损幅度同比大幅收窄 [2] - 速腾聚创2023-2024年激光雷达销量从25.96万台增至54.42万台 同比增幅分别为355%和110% [2] - 禾赛科技同期销量从22.21万台增至50.19万台 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26% [2] - 图达通销量从14.81万台增至23万台 同比分别增长100%和55% [2]   行业渗透率与市场趋势 - 激光雷达在新能源乘用车中渗透率于2025年6月达到17% 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6%以上 [3] - 除特斯拉外 主流车企采用"多感知融合"智驾方案 激光雷达成为关键传感器 [3] - 比亚迪天神之眼A/B方案 吉利千里浩瀚H5/H7/H9方案 长安北斗天枢2.0计划及零跑B01高配车型均搭载激光雷达 [3]   成本下降与技术演进 - ADAS激光雷达均价从2020年2万元/颗降至2024年2500元/颗 年均降幅40% [4] - 主流厂商部分产品价格已降至200美元/颗 进入千元机时代 [4] - 产品形态从机械式演进至半固态和纯固态 大幅缩减机械运动部件 [5] - 芯片化集成化趋势明显 发射/扫描/接收系统可集成至2-3颗芯片 [6] - 速腾聚创拥有全栈芯片自研能力 禾赛科技采用ASIC路径至第四代 图达通与蔚来合作研发ASIC芯片 [6]   机器人领域第二增长曲线 - 禾赛科技上半年在机器人领域交付激光雷达9.83万台 同比增长692.9% [7] - 速腾聚创同期机器人领域交付4.63万台 同比增长420.2% 其中二季度3.44万台同比增长631.9% [7] - 速腾聚创预测2026年车载与机器人领域出货量比例将趋近1:1 [8] - 禾赛科技与可庭科技达成协议 未来一年供应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 [9] - 速腾聚创与库犸科技合作开发全固态割草机器人方案 首批订单约定三年120万台 [9] - 机器人行业毛利率较高 速腾聚创上半年机器人业务毛利率45% 高出ADAS产品27.6个百分点 [9]   未来应用拓展 - 激光雷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能成为标配 [11] - 速腾聚创推出Active Camera新品类 禾赛科技与星动纪元合作开发服务机器人协同感知技术 [11] - 庭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AGV和无人仓储物流车被视为下一个机会领域 [9]
 均胜电子获得150亿元订单 要为头部车企造汽车“超级大脑”!
 凤凰网财经· 2025-09-16 20:29
 新订单公告 - 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汽车智能化项目全球定点 提供包括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产品 [1] - 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人民币150亿元 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 [1] - 中央计算单元是集成智能驾驶 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的汽车"超级大脑" [2]   技术能力与产品优势 - 中央计算单元通过高度集成硬件与软件平台替代传统分散式ECU 实现整车核心功能的统一管理 算力调度与数据交互 [2] - 推出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第二代芯片平台的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nDriveH 芯片算力高达200 TOPS 支持L2++到L4级别智能辅助驾驶 [4] - 针对国内市场推出基于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等国产芯片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5]   市场拓展与客户结构 - 订单来自两家头部主机厂客户 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 [2] - 智驾订单客户包括知名头部合资厂商 中国造车新势力和海外新能源汽车厂商 [3] - 具备"Local for Local"全球化布局优势 能服务中国车企智能化升级并将中国先进技术向海外车企赋能 [4]   业务进展与订单规模 - 今年第二次披露汽车智能驾驶相关订单 此前与momenta联合突破合资车企智驾项目获10亿元订单 [3] - 半年多时间汽车智驾相关订单累计达至少160亿元 [3] - 战略投资自动驾驶芯片商新芯航途 基于其芯片平台开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芯片已成功点亮并上车测试 [5]   行业地位与发展前景 - 公司智能化平台型产品的开发实力和质量性能得到全球性头部客户认可 [2] - 已成为全球智驾头部阵营重要角色 在全球化布局催化下订单进一步放量 [3] - 建成涵盖"域控+智驾算法+芯片"的智能辅助驾驶新生态 进入快速收获期 [5]
 均胜电子获车企150亿元智能化项目订单
 证券时报· 2025-09-16 02:32
 公司业务进展 - 近期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 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包括集成了智能驾驶 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的中央计算单元 智能网联等产品[2] - 项目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 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2] - 与高通 地平线 黑芝麻智能 华为等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同时对舱驾融合 行泊一体 车联网等产品前瞻布局[3]   技术研发与产品 - 推出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产品以适配全球不同市场和车型需求[3] - 战略投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公司并基于该芯片平台开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相关芯片已成功点亮并上车测试[3] - 正积极研究探索光模块在汽车上的应用以满足高阶智能驾驶和车载高速互联的数据传输需求[3]   市场地位与客户 - 成为全球智驾头部阵营重要角色 接连斩获多家头部汽车品牌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汽车智能化产品全球订单[2] - 汽车智能化业务主要客户包括知名头部车企和造车新势力[2] - 具备Local for Local全球化布局优势 能服务中国车企智能化升级并将中国市场先进技术和产品向海外车企赋能[2]   行业环境 - 智驾平权概念兴起 国产智驾芯片迎来更多发展机会[3] - 国家积极鼓励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3] - 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 有望在市场变化中获得更多市场机会[3]
 均胜电子:新获头部车企约150亿元智能化项目全球订单
 中证网· 2025-09-15 22:13
 新获订单与业务进展 - 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 将为其提供集成智能驾驶 智能网联与智能座舱功能的中央计算单元以及独立的智能网联产品 [1] - 上述项目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人民币150亿元 计划自2027年起启动量产 [1] - 公司持续研发新一代舱驾一体高性能汽车大脑 5G智能网联产品 区域控制器等前沿产品 [1]   技术能力与产品优势 - 公司具备Local for Local的全球化布局优势 能服务中国车企智能化升级需求并将中国先进技术赋能海外车企 [2] - 2023年推出的nDriveH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是全球首批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第二代芯片平台的产品 芯片算力高达200TOPS 可支持L2++至L4级智能辅助驾驶全场景功能 [2] - 公司正积极研究与探索光模块在车载场景中的应用 以满足高阶智能驾驶和车载高速互联对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更高要求 [3]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公司与Momenta 高通 地平线 黑芝麻智能 华为等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围绕舱驾融合 行泊一体 车联网等领域展开产品前瞻布局 [3] - 公司与多家国产芯片企业开展合作 并战略投资一家智能辅助驾驶芯片企业 基于其芯片平台开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相关芯片已成功点亮且完成上车测试 [3] - 公司客户群体涵盖知名头部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 正将中国智驾技术能力逐步拓展至全球市场 [2]   行业政策与市场机遇 - 国家正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工作 已允许有条件批准L3级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 [3] - 这一政策将推动智能辅助驾驶 智能网联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与普及 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能 同时带动相关市场需求增长 [3] - 智驾平权概念逐步兴起 国产智驾芯片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