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生产
搜索文档
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报|7月出口量同比激增,出海迈入“生态输出”新阶段
新浪财经· 2025-08-30 16:38
行业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1-7月电动载人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额36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00% [5] - 1-7月累计出口金额34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出口数量189.70万辆,同比增长48.58% [5] - 7月单月出口额58.72亿美元,同比增长48.87%,环比增长15.27%;出口量32.50万辆,同比增长69.40%,环比增长15.27% [5] - 7月出口平均单价18065.58美元,同比下降12.13%,与6月价格基本持平 [5] 产品结构分化特征 - 乘用车出口占比显著,7月数量占比99.58%,金额占比95.52% [7] - 乘用车出口金额56.08亿美元,同比增长46.28%;出口量32.36万辆,同比增长69.27%;均价17329.07美元,同比下降13.58% [7] - 纯电乘用车均价16363.91美元(同比降17.74%),插电混动20769.17美元(同比降18.28%),非插电混动15909.13美元(同比降2.95%) [7] - 客车出口量1381辆,同比增长106.12%,环比降28.22%;出口额2.63亿美元,同比增137.98%,环比降22.57%;均价190664.34美元,同比增15.46% [9] - 纯电动客车出口1366辆,同比增108.55%,均价192601.02美元(同比增17.20%);混合动力客车出口15辆,环比增650%,均价14297.33美元(同比降92.86%) [9] 区域出口格局变化 - 1-7月上海市以72.64亿美元出口额居首(同比降7.98%),江苏省45.11亿美元(同比增124.50%)第二,陕西省36.11亿美元(同比增89.95%)第三 [10] - TOP10来源地合计出口额246.97亿美元,占全国总额86.08% [10] - 7月上海市重回出口额榜首,与江苏省、广东省形成新头部梯队;四川省跌出前十,重庆市进入前十 [12] - 7月出口增速最高TOP5省份为甘肃、江西、湖南、江苏和黑龙江;最低TOP5为西藏、内蒙古、河北、辽宁和贵州;9省增速超100%,9省负增长 [14] 全球市场拓展情况 - 1-7月出口额TOP3目的地:比利时38.60亿美元(同比降11.41%)、英国32.89亿美元(同比增14.00%)、阿联酋20.97亿美元(同比增79.04%) [17] - TOP10目的地合计195.8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56.66%;韩国新进入前十,泰国退出 [17] - 7月对110个国家/地区出口正增长,37个国家/地区负增长;增速最高TOP5目的地为斯里兰卡、阿根廷、中国台湾、佛得角和越南 [19] - 7月出口覆盖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市场出口额22.21亿美元(同比增62.03%),欧洲市场25.13亿美元(同比增42.84%) [22] - 非洲市场同比增速108.66%,南美洲市场同比增速245.23%位列各大洲首位 [22] 企业战略与产能布局 - 比亚迪巴西工厂规划产能15万辆,实现拉美本地化生产;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吉利汽车进军英国、意大利市场,计划2025年Q4推出两款新能源SUV [23] - 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口集团开通首条通往中东、地中海和非洲的汽车出口滚装航线,单次运载近4000辆中国产汽车 [23] - 宁德时代在印尼启动60亿美元电池工厂项目,总电池容量达15GWh,涉足汽车电池和太阳能储能系统 [23] - 深蓝汽车在挪威发布深蓝S07,计划登陆多个欧洲国家;阿维塔科技签约埃及总代协议;比亚迪泰国工厂下线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首辆驱逐舰05本地化生产 [24] - 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装载6817辆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 [24]
苹果iPhone17首次在印度全系列生产!
国芯网· 2025-08-22 22:35
苹果供应链转移 - 苹果首次在印度实现iPhone17全系列机型的本地化生产 包括四款机型(含Pro版本)[2] - 公司在印度五家工厂扩大iPhone生产 其中两家为近期新建工厂 旨在降低美国市场机型对中国生产的依赖[4] - 2025年上半年印度iPhone出口量同比增长53% 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4] 印度制造与出口表现 - 4月开始的四个月内印度共出口价值75亿美元的iPhone手机[4] - 预计本财年印度iPhone出口数据将较上一财年170亿美元有所增长[4] - 印度制造能力提升、产能布局扩大及政策支持推动苹果出口导向型制造扩张[4]
美国不买中国货?这四国赚翻了!
吴晓波频道· 2025-08-20 08:29
中国对美出口下滑与贸易转移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0.9% 从1月的438.5亿美元降至5月的217.9亿美元 减少220.6亿美元 降幅超50% [1] 对美出口增长的主要替代经济体 - 2025年1-5月对美出口增长前五地区为中国台湾(增53.8亿) 墨西哥(增46.9亿) 越南(增30.4亿) 印度(增13.0亿) 泰国(增11.5亿) [2][3] - 韩国 荷兰 比利时 丹麦 巴西同期对美出口均实现4.8-8.2亿美元增长 [3] 墨西哥贸易流转特征 - 墨西哥对美出口前三为电脑(72.3亿) 汽车(40.4亿) 机动车辆零件(30.2亿) [4] - 中国对墨出口前三为汽车(5.1亿) 车辆零件(3.9亿) 通信设备(3.5亿) 与墨对美出口品类高度重合 [4] 越南贸易流转特征 - 越南对美出口前三为电脑(35.6亿) 通信设备(23.5亿) 办公机器零件(8.4亿) [6] - 中国对越出口前三为集成电路(27.5亿) 平板显示器(9.3亿) 通信设备(8.0亿) 办公机器零件位列第五(3.6亿) [6] 印度贸易流转特征 - 印度对美出口首位为通信设备(24.1亿) 其次为药品(12.5亿) 精炼石油(3.6亿) [7] - 中国对印出口首位同为通信设备(9.1亿) 其次为集成电路(7.9亿) 电脑(5.4亿) [7] 泰国贸易流转特征 - 泰国对美出口前二为通信设备(14.5亿) 电脑(11.2亿) [8] - 中国对泰出口首位为通信设备(9.0亿) 电脑位列第五(1.8亿) 双方在车辆零件 电力变压器品类存在重合 [8] 供应链重构应对策略 - 美国拟对转口贸易加征关税 推动中资企业向全要素出海转型 包括生产 管理 人才 供应链全面本地化 [9] - 对美出口增长国家将成为供应链出海主要目的地 2025年下半年相关布局预计加速 [9]
美股盘前要点 | 特朗普政府考虑入股英特尔!传英伟达为中国研发新AI芯片
格隆汇APP· 2025-08-19 20:40
全球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表现 - 美国三大股指期货涨跌不一 纳指期货跌0.11% 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04% 道指期货涨0.13% [1] - 欧股主要指数集体上涨 德国DAX指数涨0.34% 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35% 法国CAC指数涨0.95% 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75% [1] 主权信用评级与大宗商品 - 标普全球评级确认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AA+/A-1+ 前景展望保持稳定 [1] - 瑞银将2026年3月底黄金目标价上调100美元至每盎司3600美元 [1] 半导体与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英伟达正为中国开发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AI芯片 性能超越H20 [1] - Arm聘请亚马逊AI芯片总监Rami Sinno 推进自主开发完整晶片计划 [2] - 特朗普政府考虑入股英特尔10%或成最大股东 软银同意向英特尔投资20亿美元 [1] 电动汽车与科技产品 - 特斯拉中国上线新款六座纯电SUV Model Y L车型 起售价33.9万元 预计2025年9月交付 [1] - 苹果计划在印度首次实现iPhone17全系列机型本地化生产 包括Pro机型 [1] 企业财报与业绩表现 - 家得宝Q2销售净额452.8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4.68美元 同店销售额增长1% [6] - 必和必拓2025财年基础盈利同比下降超25%至101.6亿美元 每股派息60美分超预期 [6] - Palo Alto Networks第四财季收入同比增长16%至25.4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盈利95美分超预期 [6] - 小鹏汽车Q2总收入同比增长125.3%至182.7亿元 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 毛利率17.3% [6] 企业战略与资本市场活动 - 爱奇艺已聘请投行安排香港二次上市事宜 计划第三季度提交申请 [4] - 新东方发布声明辟谣CEO周成刚涉关联交易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5] - 京东为15万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呼吁各平台履行义务 [3] 人力资源与薪酬调整 - 星巴克宣布北美地区所有月薪员工今年将获加薪2% [1]
苹果:将与三星合作推出创新芯片制造技术
观察者网· 2025-08-07 16:40
投资与产能扩张 - 苹果宣布未来四年对美国总投资额达6000亿美元 其中包含额外新增的1000亿美元投资 [1] - 苹果启动美国制造计划 与全美10家公司开展新合作 生产用于全球苹果产品的零部件 [1] - 特斯拉与三星签署价值165亿美元的芯片采购协议 用于生产下一代AI6芯片 [1] 技术合作与供应链调整 - 苹果与三星在德州奥斯汀工厂合作推出创新芯片制造技术 首次将该项技术引入美国 [1] - 三星芯片代工业务预计2026年获得iPhone 18s图像传感器芯片及特斯拉芯片新订单 [1] - 苹果选择三星实现图像传感器本地化生产及供应链多元化 打破对日本索尼的完全依赖 [2]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索尼占据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超50%份额 三星以15.4%份额位居第二 [2] - 苹果美国制造计划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康宁 相干公司 环球晶圆美国公司 应用材料 德州仪器 格芯 安靠科技和博通 [3] - 苹果7月承诺从MP Materials公司采购美国制造稀土磁体 进一步强化本土供应链 [3]
全球化整车框架培训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及全球化发展 [1][3][5][6] - 涉及公司:比亚迪、领跑汽车(零跑国际)、上汽、长城、吉利、奇瑞 [1][4][7][10][11][12] --- 核心数据与市场表现 **中国乘用车出口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出口总量接近250万辆,同比增长11%,略低于年初预期的12% [3] - 新能源车出口达100万辆,同比增长70%,超预期,主要因比亚迪出口翻倍增长 [1][3] - 预计2025全年乘用车出口量520万辆,同比增长约11% [1][5] **比亚迪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出口接近50万辆,同比增长130%,欧洲市场增速显著 [4][10] - 插电混动车型占比提升至40%(较2023年增加30个百分点) [10] - 海外产能布局加速,预计2027年达150万辆 [10] **领跑汽车表现** - 与斯坦蒂斯合作成立零跑国际,T03(2万欧元)和C10(2.5万欧元)在欧洲上市 [7] - 月度零售数据维持2000台,批发出口约3000台/月(4月因船次达6000台) [7] - 2025年出口业务目标盈亏平衡,2026年起期望利润弹性 [8] **上汽策略** - 调整产品结构应对欧盟关税,HEV车型占比达41%(2025年上半年) [4][11] - 推出MM D3 HEV等车型,实现同比正增长及利润提升 [11] --- 行业趋势与发展阶段 **中国车企全球化阶段** - 进入本地化生产阶段,类比日本汽车产业1970-1980年代发展路径 [6] - 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全球领先,但需处理当地工会、政府关系等挑战 [1][6] **合作与本地化优势** - 领跑与赛力斯合作:利用S集团海外产能改造(资本开支仅几百万欧元)、渠道(目标2026年500家门店)及欧洲零件物流体系 [9][12] - 长城、吉利、奇瑞通过HEV/PHEV车型及跨国合作弥补俄罗斯市场下滑(独联体国家出口量减少25万辆) [3][12] --- 其他重要细节 **风险与挑战** - 俄罗斯市场下滑:2024年10月起提高车辆报废税率及平行进口车管控 [3] - 本地化生产需时间,利润贡献需耐心(参考日本从500万到1000万台突破历程) [6][13] **竞争格局** - 比亚迪5月在欧洲16国销量超特斯拉,成新能源销量第一 [10] - 上汽通过HEV/PHEV规避关税,领跑通过合资模式(零跑国际)降低风险 [4][7][11]
“链”战东南亚: 投资印尼、泰国、越南的比较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7-31 22:16
东南亚投资吸引力 - 2020-2023年印尼、泰国、越南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6.7%和12.4% [1] - 2022年中资企业对三国直接投资存量突破800亿美元 [1] - 三国在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及投资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 [1] 印尼投资环境 - 印尼为东盟最大经济体 拥有丰富矿产、森林、渔业资源及年轻人口结构(平均年龄29岁) [2] - 2025年GDP增长率预计达4.8%-5.6% [2] - 镍矿储量占全球22% 2020年《矿业法修订案》禁止原矿出口 [2] - 宁德时代联合ANTAM投资60亿美元建设产业园 计划2025年实现40万吨高冰镍年产能(占全球供应量15%) [2] - 中产阶级人口达5200万 电商市场规模突破620亿美元 [3] - 极兔速递建立超1500个自营网点 物流成本降低30% 市占率升至35% [3] - 港口通关耗时4.2天(为越南2.1倍) 中国港湾投资2.3亿美元建设配套货运枢纽 [3] 泰国投资环境 - 2025年GDP增长预计3.5%-4.2% 拥有成熟供应链和完善基础设施 [6] - 汽车供应链体系拥有2300家一级供应商 本地化率达65% [6] - 比亚迪投资4.9亿美元建设右舵车生产基地 零部件采购成本降低18% 目标年产15万辆电动车 [6] - 电子支付普及率达82% 蚂蚁集团战略投资TrueMoney使数字钱包用户从1200万增至2700万 跨境汇款手续费降至1.5% [7] - 制造业工资升至450-600美元/月 技术工人缺口超10万人 [7] - 海尔集团引入120台工业机器人 单位人工成本下降18%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500名技术工人 [7] 越南投资环境 - 2025年GDP增长率预计6.5%-7.0% 凭借15项自贸协定覆盖全球56个经济体 [8] - 2023年对美出口额达1090亿美元 [8] - 三星电子超60%智能手机生产转移至越南 本土供应商从2015年35家增至2023年257家 [8] - 制造业综合成本较中国低30% 河内地区最低月薪190美元(为深圳23%) [8] - 立讯精密投资2.7亿美元建设AirPods生产线 通过"越南组装+中国部件"模式降低总生产成本22% [8] 行业投资机会 - 印尼适合矿产和新能源投资 特别是镍矿加工和电商物流领域 [2][3][15] - 泰国适合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发展 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 [6][7][14] - 越南适合电子和纺织业投资 特别关注高科技制造业布局 [8][15] 运营策略建议 - 在印尼需建立本地化供应链并加强员工培训 [3][14] - 在泰国应利用自贸协定政策并实施属地化管理 [7][14] - 在越南需加强本地供应链建设并关注品牌影响力提升 [8][15]
日美达成关税协议,日本车企高兴得起来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7-25 13:41
关税调整影响 - 美国将对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27.5%下调至15%,日本7家大型车企合计关税负担减少约1.6万亿日元 [1][3] - 与今年春季2.5%的关税相比,15%仍属高关税且可能趋于固定 [1][3] - 高盛报告显示,7家车企合计关税影响从3.47万亿日元缩小至1.8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降幅从47%收窄至25% [3] - 丰田关税影响从1.6万亿日元降至8720亿日元,本田从5600亿日元减至3052亿日元,日产从4700亿日元减至2561亿日元 [3] - 斯巴鲁和马自达等依赖美国进口比例高的企业避免经营危机,斯巴鲁此前预计关税可能造成3600亿日元负担 [3] 供应链调整 - 本田将美国市场思域混动车型生产从日本转移至当地 [4] - 三菱汽车决定由日产提供OEM生产 [4] - 分析师认为15%关税下从日本出口仍可盈利,向美国转移生产可能性降低 [4][6] 美国市场反应 - 美国制造商反对关税下调,AAPC主席称这是对美国产业和工人的糟糕协议 [5][6] - 美国制造商担忧日本进口车比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北美生产车承受更低关税 [6] - 丰田7月起在美国平均提价270美元,斯巴鲁也已提价,预计各车企将分阶段涨价 [6] 行业挑战 - 通胀导致美国汽车销售可能下滑,日本经济型汽车销量易受消费心理影响 [7] - 分析师预计15%关税可能永久化,建议车企建立最适合的当地体制 [7] - 丰田和斯巴鲁表示需考虑应对高关税常态,提高生产效率 [7] - 汽车零部件关税也降至15%,但日本中小企业难以转嫁成本 [7] 市场环境变化 - 日本车企此前在2.5%低关税下开展美国业务,未来15%将成为新常态 [7] - 中国本土厂商崛起使日本车企难实现大幅增长,需提高美国市场竞争力 [8]
印尼获美国较低关税 交易式外交达成“不良先例”?
央视网· 2025-07-18 11:22
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印尼商品征收19%关税,美国对印尼出口享受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待遇 [1] - 印尼承诺购买价值150亿美元美国能源、45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及50架波音飞机 [1] - 协议使美国种子商、农民和渔民受益,印尼总统称此为"外交胜利" [1][3] 行业影响分析 - 鞋类和纺织品等非石油出口可能面临挑战,能源和农业部门可能受益 [1] - 水产加工业面临利润压力,关税从0%升至19%将显著影响出口竞争力 [4] - 成衣制造业获得相对优势,印尼关税低于越南(20%)和孟加拉国(35%) [4] 关键采购项目争议 - 波音飞机采购计划引发质疑,因印尼鹰航财务困境可能无力承担 [5] - 150亿美元能源采购承诺与印尼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存在矛盾 [6] - 本地化生产要求放宽可能损害制造业,引发三星等外资企业不满 [6] 贸易格局变化 - 2024年美印尼双边商品贸易额达383亿美元,美国对印尼贸易逆差179亿美元 [4] - 协议可能影响印尼与中国贸易关系,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 [1][10] - 欧盟与印尼达成政治协议推进CEPA,涉及本地化生产要求调整 [8] 区域连锁反应 - 印度寻求低于印尼的关税率,可能对美国工业品实施零关税 [10][11] - 马来西亚拒绝美国100%外资控股要求,坚持保护关键产业 [11] - 泰国担忧FDI流失,提议对1万种产品实施零关税以应对竞争 [12] 资源战略考量 - 印尼稀土和铜矿资源成为协议重要因素,可能规避美国50%铜关税 [6] - 关键矿产在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供应链安排 [6]
广菲克之死(一)
虎嗅· 2025-07-15 09:56
公司历史与背景 - 广汽菲克(原广汽菲亚特)成立于2010年3月9日,由广汽集团与菲亚特集团以50:50股比合资成立,总投资170亿元,目标成为"世界级汽车企业" [8] - 2012年6月长沙工厂竣工投产,首款国产车型菲翔上市 [8] - 2015年引入克莱斯勒JEEP品牌后更名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广菲克) [20] - 公司从成立到2025年停运共运营15年 [1]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2010年中国汽车年销量1800万台(SUV 133万台),2024年增长至3143万台(SUV 1131万台) [4] - 2010年代国际汽车品牌争相进入中国市场,本地化生产成为行业共识 [11] - 广汽集团2009年已是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集团之一,但缺乏欧美品牌合作经验 [12] - 菲亚特2009年与克莱斯勒启动战略联盟,2014年完成100%收购并合并为FCA [10] 产品与品牌表现 - 首款国产车型菲翔搭载1.4T+双离合变速箱,但因质量问题和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市场失败 [15][17] - JEEP品牌2014年以进口形式在华销售8.8万辆,2015年国产化后带动广菲克销量激增 [19][20] - 2016年广菲克销量同比增长260%至17.99万辆,2017年达22.2万辆峰值 [21] - 2018年JEEP自由光因变速箱漏油登上央视315晚会,当年销量暴跌43.6%至12.52万辆 [23] 战略失误分析 - 合资双方在产能规划上过于激进,未能预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 [26] - JEEP品牌被迫从"小而美"转向主流SUV市场,与途观/汉兰达等竞品直接竞争导致定位失焦 [27] - 合资项目在FCA动荡周期中推进,股东对合作期望存在根本性差异 [26] - 中国特供车型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迭代滞后于市场需求 [17] 行业对比数据 - 菲亚特2008年进口车年销量仅600辆 [11] - JEEP国产化前2014年进口销量达8.8万辆,是同期广菲销量的2倍 [19] - 2016年新增番禺工厂年产能16万辆,形成南北双基地布局 [20] - 公司最终遗留债务达42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