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鲍威尔:过去,美联储在气候政策领域的行动是“微乎其微的”。美联储考虑针对气候风险撤回指导意见。
快讯· 2025-06-24 23:57
美联储气候政策行动 - 美联储过去在气候政策领域的行动被描述为"微乎其微的" [1] - 美联储正在考虑撤回针对气候风险的指导意见 [1]
聚焦主权货币之争,潘功胜陆家嘴论坛详解全球金融体系变革
第一财经· 2025-06-18 17:09
国际货币体系 - 国际货币体系处于动态演进中,美元自二战后确立主导地位但存在内在不稳定因素,主权货币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可能影响全球公共品供给并引发金融危机 [2] - 国际社会探讨两个改革方向: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形成少数强势货币竞争机制,或采用IMF特别提款权(SDR)作为超主权国际货币 [2] - 多极化货币体系有助于提升韧性,未来可能形成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格局,SDR理论上能更好承担全球公共品职能但需优化发行机制与扩大使用范围 [3] 跨境支付体系 -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效率低、成本高且易被政治化,新兴趋势包括本币结算普及、区域性多边支付系统出现以及支付系统互操作性提升 [4] - 亚洲地区通过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显著提高零售支付便利性,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发展,缩短支付链条但带来监管挑战 [4][5] 全球金融稳定体系 - 2008年后全球金融监管强化事前防范,但当前面临监管碎片化、《巴塞尔协议III》执行受政治影响导致监管套利风险 [6] - 数字金融与加密资产等领域监管协调不足,人工智能应用缺乏统一标准,非银行中介机构融资占比上升但监管薄弱 [6] - 需以IMF为核心构建多元金融安全网,维护监管一致性与权威性 [7]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国际金融组织份额与投票权未反映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地位,改革需提高其话语权并践行多边主义,IMF份额调整是完善治理的关键 [8]
【环球财经】意大利成欧盟最易受气候影响国家之一 政策支持刻不容缓
新华财经· 2025-06-06 07:19
气候变化对意大利的影响 - 意大利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容易受到气候风险影响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中小企业尤为脆弱[1] - 2024年意大利发生351起极端气候事件,较2015年的60起大幅增加,涉及干旱、洪水、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2] - 1993年至2022年期间,意大利约3.8万人死于气候相关极端天气事件,受影响程度全球第五[2] 极端天气对行业的影响 -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剧,影响农业、制造业和物流等多个行业[2] -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中在农业、轻工业等对自然环境高度敏感的领域,经营模式单一,难以规避风险[3] - 2023年意大利极端天气事件增加22%,保险索赔额达60亿欧元,实际经济损失远超此数值[3] 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 意大利被誉为"中小企业王国",但缺乏经济缓冲和技术能力,恢复速度慢,抵御力弱[3] - 中小企业大多未购买足够商业保险,缺乏专门的气候风险管理机制[3] - 气候冲击可能加剧意大利区域经济不平衡,南部和中部更依赖农业、旅游等敏感产业[3] 政策与应对建议 - IMF警告气候冲击可能抑制意大利经济增长,呼吁政府表现出"更大的雄心"[4] - 建议政府限制对土壤的进一步破坏,如禁止地面发展光伏产业,促进农业用地净化废水再利用[4] - 需制定更谨慎和可循环的国家水资源管理战略,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5]
世界环境日特辑|淡水泉:解码气候风险时代的投资必修课与可持续实践
淡水泉投资· 2025-06-04 15:43
气候风险对全球经济与投资的影响 - 气候风险已从边缘议题升级为全球经济与投资领域的核心命题,重构产业格局与资本流向 [4] - 物理风险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及长期趋势对经济社会的直接冲击,如欧洲2024年因热浪导致180亿欧元直接经济损失 [6] - 转型风险源于低碳经济转型中的政策、技术、市场与观念变革,例如荷兰法院强制能源企业十年减排45% [7] 巴黎协定目标与全球现状 - 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约1.55℃,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10] - 若不立即采取更有力减排措施,全球气温可能在2030年代初期突破1.5℃的控温目标 [10] -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2024年加州山火和2022年欧洲"500年一遇"高温 [10] 气候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 气候风险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定价因子,物理风险推高信贷风险,转型风险导致高碳资产估值缩水 [13] - 投资者风险偏好转向低碳领域,资金再配置行为加剧市场不稳定 [13] 全球政策与产业变革 - 中国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居全球首位 [14]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拨款3690亿美元投向能源安全与气候领域 [14]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3年生效,覆盖钢铁、水泥等高碳产品 [14] -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首次超过化石能源,欧洲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45% [16] 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沪深交易所完善ESG信息披露规则,香港联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风险评估 [19] - 欧盟CBAM对钢铁、铝业等行业征收碳关税,可能增加企业成本 [19] - 国际ESG评级体系收紧,头部企业因气候评分偏低面临融资成本上升 [19] 资产管理机构的战略调整 - 气候风险加剧资产定价不确定性,物理风险可能导致基础设施类资产减值 [21] - 低碳转型打开战略机遇,如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绿色交通等领域 [21] -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提供系统性方法论,强化气候风险管理 [22] 淡水泉的气候风险管理实践 - 将ESG评级数据、碳排放数据整合进内部投研平台,定期监控投资组合碳足迹 [25] - 与上市公司交流气候风险议题,关注绿色技术研发与供应链低碳化 [25] - 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及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CCEI),推动可持续投资生态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