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估
搜索文档
科创综指年内上涨22%!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8-11 20:51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 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科创综 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率先创造去年"9・24"以来的新高点。 上市公司及行业的成长性是估值的重要依据。以科创芯片指数重要成分股寒武纪、海光信息为例,凭借 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两家公司迎来业绩兑现。 寒武纪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库存规模亦攀升至近28亿元。 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期末合同负债超3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2.4 倍,对日益旺盛的国内高端芯片市场需求形成了有效供给。 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科创板相关指数整体的上行行情,是资本市 场对"科特估"逻辑的积极投票,显示市场资金正坚定看好这片"硬科技"的"新蓝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历经六年磨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攀 ...
科创板投资吸引力跃升 与投资者共享科技资产发展红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20:49
科创板创新药企的股价表现也成为今年科技股行情中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科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 涨幅已突破75%,是上证生物医药指数年内涨幅的3倍多;成分股百利天恒、特宝生物、艾力斯相对发 行价涨幅分别达到11倍、9倍和3倍。 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 "改革、创新、出海、并购"多线并进的发展优势,让科创板公司始终保有强劲有力的成长动能,也为科 技资产定价提供更为丰富的估值锚。 本报讯(记者毛艺融)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驱动经济增 长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 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2025年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 科创综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率先创造去年9月24日以来的新高点,市场资金正坚定看好 这片"硬科技"的"新蓝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历经六年磨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公 ...
科创板指数达32条,约200万投资者参与配置
第一财经· 2025-08-11 20:34
科创板指数表现 - 科创综指2025年年内涨幅达22.51% 领先沪深300、上证50及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 [2] - 科创AI指数自去年9月24日以来累计涨幅109.25% 科创芯片指数同期涨幅95.98% [2] - 科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涨幅75.19% 为上证生物医药指数涨幅的3倍多 [2] 科技行业景气度 - AI领域因国产大模型DeepSeek突破带动资本支出增长 国产算力芯片、光芯片及软件应用呈现高景气度 [2] - 科创板创新药企凭借研发管线储备、技术突破及出海授权交易验证临床竞争力 [2] - 科创板定位"硬科技"企业 行业高成长潜力支撑科技股上扬行情 [2] 市场改革与指数发展 - 科创板"1+6"改革设置科创成长层 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 [3] - 科创成长层32家企业7月日均换手率均值较2024年提升54% [3] - 科创板指数达32条 覆盖宽基、行业主题及策略 构建多层次产品矩阵 [3] 投资产品与资金配置 - 科创板ETF总数超80只 总规模超2500亿元 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3] - 自"科创板八条"政策发布后新增57只ETF 数量增近两倍 规模涨幅超60% [4] - 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配置规模超400亿元 保险与企业年金持仓占比增长迅速 [4]
科创板投资吸引力跃升 科创综指年内涨幅已逾20%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9:29
科创板整体表现 - 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等宽基指数,科创综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率先创造去年"9 24"以来的新高点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攀升至589家,总市值成功跨越7万亿元大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2] - 科创板企业6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7090亿元,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板块合计形成研发专利超12万项 [5] 人工智能与芯片行业 - 科创AI、科创芯片指数自去年"9 24"以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09%和95% [2] - 寒武纪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库存规模攀升至近28亿元,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期末合同负债超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倍 [3] 生物医药与创新药行业 - 科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涨幅已突破75%,是上证生物医药指数年内涨幅的3倍多,成份股百利天恒、特宝生物、艾力斯相对发行价涨幅分别达到11倍、9倍和3倍 [4] - 三生国健将一款临床阶段双抗候选药物以首付款12.5亿美元、总金额60.5亿美元授权给辉瑞,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以125.27亿元的半年度销售额成为唯一上榜全球药品销售额TOP50的国产创新药 [4] 资本市场制度与改革 - 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已进入该层的32家企业7月日均换手率均值较2024年均值提升约54% [6] - 科创板指数已达32条,超80只境内科创板ETF上市,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科创板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 [7] 指数产品与资金流向 - 自2024年"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57只ETF上市,较政策发布前数量增加近两倍,基金产品规模涨幅超60% [8]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的配置规模已超400亿元,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持仓占比增长迅速,对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配置意愿较强 [8]
20cm速递|创业板50ETF(159375)涨超2.4%,科技成长估值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10:48
创业板50行业表现 - 创业板50行业近期表现分化 科技成长类资产在流动性宽松阶段具备更高弹性 [1] - 美债利率高位回落时 交易国产AI算力等"硬科技"(科特估)的胜率提升 [1] - 当前创业板/沪深300的相对PE从4 84升至4 92 相对PB从2 58升至2 61 显示成长板块估值有所修复 [1] 创业板50指数特征 - 创业板50ETF国泰跟踪的是创业板50指数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 创业板50指数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 精选创业板市场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家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 [1] - 创业板50指数反映中国高成长性新兴企业的整体表现 成分股覆盖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多个行业 倾向于成长风格 [1]
帮主郑重:7月14日涨停股大揭秘!这几个方向散户也能稳稳跟?
搜狐财经· 2025-07-15 07:14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微涨但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回调 涨停股保持活跃 [1] 政策背景 - 险资入市新规落地 预计带来万亿增量资金 利好市场长期流动性 [3] - 科创板推出"科创成长层" 降低未盈利企业上市门槛 可能重塑科技股估值逻辑 [3] 连板梯队分析 - 国晟科技4连板 涉及HJT电池和钙钛矿技术 光伏行业前沿方向 业绩预增 [3] - 上纬新材4连板 PEEK材料概念叠加风电设备 AI算力需求爆发带动特种材料需求 [3] - 联环药业3连板 医药中间体涨价驱动 [3] - 绿地控股3连板 受益房地产政策微调 资金在低位基建股中寻找机会 [3] 代表性涨停案例 - 华宏科技2连板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超30倍 稀土原料价格回升叠加稀土回收业务放量 稀土行业受"反内卷"政策推动 产能整合加速 [3] - 国电南自涨停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71%-225% 电网自动化订单增加 受益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 属于"科特估"概念 [4] - 新时达涨停 海尔入主带来供应链协同和海外渠道资源 工业机器人业务受益 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升温带动核心部件需求 [4] 风险警示案例 - *ST亚太涨停 因被申请破产重整 纯属博弈重组预期 风险极高 [4] - 华银电力净利润预增36倍 主要靠非经常性损益 主营业务无起色 业绩持续性差 [4] - 北方稀土涨停但主力净流出近18亿元 资金出货明显 [4] 投资筛选标准 - 业绩增长需来自主营业务 如华宏科技(产品涨价)和国电南自(订单增长) [5] - 行业逻辑需有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 如稀土/机器人/算力领域 [5] - 估值合理性考量 如新易盛净利润预增3倍多但市盈率不足30倍 [5] 行业投资机会 - 稀土行业:国家推动产能整合 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龙头话语权增强 新能源车/机器人对稀土需求刚性 [3][5] - 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升温 PEEK材料/减速器等核心部件需求大增 [4][5] - 电网设备: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推动电网升级改造需求 [4]
中金:格局重构和产业浪潮下的科创投资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09:45
核心观点 - 科创相关风格是当前环境下较为合适的配置板块,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创新药三大领域 [1] - 科创企业有望进入重估新周期,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产业趋势、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等 [1][4][6] - 2025年AI产业发展进入商业化落地新阶段,高端制造供需改善,创新药政策优化且出海加速 [8][9][10] 科创行情表现 - 年初以来科创50指数高点较年初上涨约18%,AI产业链关联度较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表现较好 [2] - 上半年科创领域呈现三大特征:AI扩散效应(创新药、智慧医疗等间接受益)、行情轮动(1-2月AI/机器人领涨,5月国防军工亮眼)、港股跑赢A股(科技互联网、创新药突出) [2] 政策驱动因素 - 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首位 [3] - 融资支持加码:新设"国家创业引导基金"聚焦AI/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 [3] - 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并购重组新规落地,债券市场"科技板"及配套风险分担工具创设 [3] 全球科技与贸易重构 - DeepSeek技术突破打破美国AI垄断,基准情形下至2035年AI有望使中国GDP额外累计增加9.8%(年化增速+0.8个百分点) [4] - 中美关税谈判短期缓解出口压力,中长期加速国产替代和出海,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对美出口敞口较大 [5][6] -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下人民币资产有望重估,美元下行周期或利好港股(AH溢价近5年低位) [6] 产业趋势 AI领域 - 国内大模型效能跃升,AI应用进入兑现期:硬件终端智能化加速,B端高附加值场景(研发设计/营销运营)率先落地 [8] - 1Q25计算芯片/SoC、数通设备业绩亮眼,下半年关注AI应用进展及国产化进程 [8] 高端制造 - 2023年起部分行业产能出清,2025年"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装备发展 [9]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带动电池/电机/传感器/算力硬件等赛道扩容 [9] 创新药 - 政策支持加码:创新药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丙类目录年内落地提升支付能力 [10] - 国际化加速:1Q25中国医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366亿美元(+258%),ADC/双抗管线占比超48% [11] 市场动态 - 年初A股科创企业关注度提升,但成交活跃度分化(TMT板块2月冲高后回落,创新药5月加速) [12] - 估值修复但分化:科创50前向市盈率50.7x,计算机/电子等板块估值高于历史50%分位数 [12]
港股大涨!还能买吗?最新研判
搜狐财经· 2025-06-29 22:12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港股市场走势强劲,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21%,恒生科技涨近20%,领跑全球主要市场 [1] - 上半年港股市场在全球宏观环境动荡中展现出强劲韧性,得益于国内降准降息、财政发力推动经济温和复苏,"以旧换新"政策提振内需 [17] - 港股市场凭借高股息率的红利资产和优质科技资产优势,在AI技术突破、创新药加速出海、智能驾驶普及等积极因素推动下实现估值重估 [17]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7000亿港元并创历史同期新高,进一步支撑市场表现 [17] - 上半年港股市场领涨全球,产业结构优异,新经济结构占比高,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新能源车等产业趋势向上 [17] 港股估值情况 - 恒生指数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11倍,预测市净率为1.2倍,预测股息率达3.2%,银行、电信、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普遍超5% [21] - 恒生指数相对10年期中国国债利率的风险溢价约为8%,相对10年期美债利率的风险溢价约为5% [21] - 港股预测市盈率为10.6倍,处于过去十年间35%分位数 [21] - MSCI China指数市盈率为11.7倍,低于长期平均0.1倍标准偏差;市净率为1.4倍,低于长期平均0.3倍标准偏差 [22] - 恒生指数市盈率(TTM)为10.7倍,市净率为1.17倍,绝对估值处于全球洼地,显著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7.5倍和纳斯达克指数的34.8倍 [22] 下半年港股展望 - 下半年港股走势或呈现"震荡上行+结构分化"格局 [4][24] - 宏观政策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内需提振,叠加稳增长政策加码,有望推动港股基本面修复 [24] - 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或突破万亿元规模,持续改善港股流动性 [24] - 海外区域性资金对港股关注度上升,若基本面持续改善,外资配置比例有望从当前的低位逐步回升 [24] - 全年港股市场或震荡上行,流动性将先于盈利改善 [25] - 中、美、欧财政货币双宽松是大概率走向,美元长周期走弱,对新兴市场资产可以保持乐观 [25] 投资机会 - 科技领域,AI技术商业化加速与资本开支扩张,将推动互联网巨头盈利超预期 [27] - 医疗保健板块,创新药受益于政策松绑及国际化战略推进,头部企业盈利兑现与管线突破将驱动估值重塑 [28] - 高股息资产方面,港股通资金持续涌入,推动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股息率优势强化 [29] - 新消费领域的盲盒潮玩、新型餐饮连锁、美妆医美等细分赛道仍具弹性 [30] - 科技成长领域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药、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 [30] - 消费复苏和品牌出海包括潮玩、黄金首饰、国潮品牌等 [30] - 创新药是核心主线,行业有望迎来系统性投资机会 [30]
港股大涨!还能买吗?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6-29 21:55
港股市场表现与估值分析 - 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21%,恒生科技涨近20%,领跑全球主要市场 [2] - 港股估值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恒生指数2025年预测PE为11倍,PB为1.2倍,股息率3.2%,银行/电信等板块股息率超5% [21] - MSCI China指数PE为11.7倍(低于长期均值0.1倍标准差),PB为1.4倍(低于长期均值0.3倍标准差) [22]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EPS增速预计35%,ROE增速14%,显著高于沪深300的6%和11% [25] 驱动因素与市场特征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7000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重塑港股定价权 [16] - 上半年行情分两阶段:一季度由AI技术突破驱动科技股上涨,二季度因中美关税预期缓和及政策托底反弹 [17] - 结构性行情突出:医疗保健板块涨50%,科技板块涨30%,新消费领涨 [19] - 港股市值结构优化,"中特估""科特估""民特估"三重估值体系并存 [14][16] 下半年行业机会聚焦 - **科技领域**:AI商业化加速(互联网巨头盈利超预期)、智能驾驶(2025年渗透率快速提升)、半导体 [29][31][33] - **医药领域**:创新药出海加速(政策松绑+国际化)、CXO订单回升,2025年或成估值系统性提升起点 [30][31][33] - **高股息资产**:银行/公用事业/电信股息率优势强化,潜在红利税下调或提升实际收益率 [30][32] - **新消费领域**:盲盒潮玩、新型餐饮连锁、美妆医美、宠物经济等细分赛道弹性显著 [31][32][33] 市场趋势预判 - 主流机构预计下半年呈"震荡上行+结构分化"格局,核心驱动为政策托底(财政加码/降息)、技术革命(AI/智能驾驶)、资金流入(南向资金全年或破万亿) [4][25][26] - 外资配置比例有望从低位回升,若企业盈利持续改善或触发资金回流 [26][27] - 成长风格或持续占优,科技/医药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大于传统行业 [14][31]
科技股估值逻辑生变,“盈利崇拜”逐步转向“技术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6-25 21:09
科技股估值逻辑转变 - 科技股估值逻辑正从以净利润、PE等短期盈利指标为主导转向锚定技术价值[1] - 采用"短期研发强度、中期稀缺性与效率、长期生态绑定"的三阶模型评估技术价值[1][3] - "科特估"体系将技术壁垒、研发投入、产业战略价值等纳入定价框架[4] 科创板政策动态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IPO审核重启禾元生物成为首家适用该标准上会企业[1][2] - 科创板推出"1+6"新政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1][2]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1] 未盈利企业上市趋势 - 目前共有12家未盈利拟IPO企业在排队审核[2] - 监管对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受理可能显著提速更多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将获上市机会[2] - 科创板新增100余单具备协同效益的产业并购交易[6] 科创板估值变化 - 科创板估值从2024年6月28日的72.42倍上升至6月25日的202.78倍[6] - 半导体板块科创板估值溢价较高因倾向给予技术突破型企业高溢价[7] - 科创板与港股科技股估值差呈现结构性收窄[7] 行业表现与投资方向 - AI产业链关联度较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表现较好[6] - 更看好半导体设备/材料、AI+行业应用、高端制造三大方向[8] - 投资逻辑需从"预期炒作"转向"业绩验证"关注订单、毛利率等基本面指标[8] 技术商业化与估值验证 - 技术价值的终极验证在于订单落地[1][3] - 应跟踪企业技术迭代速度、商业化进程及市场竞争态势[7] - 具备真实技术壁垒和商业化兑现能力的硬科技龙头有望延续趋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