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沪指低开高走 科创50逆势上涨
深圳商报· 2025-10-14 07:10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3日A股大幅低开后回升,沪指下跌0.19%报收3889.5点,深成指下跌0.93%,创业板指下跌1.11%,科创50指数逆势上涨1.4% [1] - A股全天成交约2.37万亿元,上涨个股近1700只占比逾三成,涨停及涨幅超过10%个股超过90只 [2] -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5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82% [1] 板块与个股表现 - 有色板块逆势上涨逾3%,超10只个股涨停,包括中国稀土、北方稀土、西部黄金、招金黄金等 [2] - 半导体板块上涨近2%,路维光电、华虹公司20%涨停 [2] - 银行股逆势走强,浦发银行上涨逾5% [2] - 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板块跌幅居前 [2] 外部市场影响 - 10月10日美股遭遇6个月来最严重抛售,道指下跌1.9%,纳指下跌3.56%,标普500指数下跌2.71% [2] - 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2] 政策与宏观背景 - 中方于10月9日发布稀土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强调动辄以高额关税威胁不是正确相处之道 [3] - 国内"宽货币+宽财政"的双宽基调更加明确,当前市场估值水平较4月份有所抬升 [5] 机构后市观点 - 分析师认为本次关税冲击影响将小于4月初,10月底APEC峰会是重要节点 [1][4] - 短期建议配备公用事业、银行等防御性板块 [4] - 中期建议关注国家重点推进的前沿科技领域,如核聚变、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固态电池、海洋经济等 [4] - 中期趋势上建议把握科技产业趋势,配置国产替代相关的AI算力芯片、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光刻机产业链、AI端侧应用等行业 [5] - 预计会有更多投资者逢低买入,数据中心、互联网、科技硬件、汽车与零部件及生物科技等板块在本次抛售中可能承受更大卖压 [5]
聚焦基本面和战略布局 内需与科技成后市配置焦点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6:59
机构调研动态 - 10月以来机构总计调研46只个股 [1] - 容百科技获162家机构调研排名第一 惠城环保获78家次之 巨力索具获58家排名第三 [2] - 四方达、广脉科技、奇德新材、飞龙股份、阿尔特、北汽蓝谷、崧盛股份接待机构调研家数均超10家 [2] 受关注行业分布 - 46只个股囊括1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 [2] - 机械设备行业覆盖8只个股数量居首 [2] - 汽车行业覆盖7只个股居第二位 基础化工和电力设备行业均覆盖6只个股并列第三 [2] 机构调研关注重点 - 机构普遍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与未来战略布局 [2] - 容百科技调研重点为外部政策环境对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的影响及新技术平台产业化推进 [2] - 惠城环保调研焦点集中在20万吨废塑料资源化项目的商业化进展及未来扩产计划 [2] - 巨力索具调研主要围绕财务状况健康度及深海战略的具体实施计划 [2] 被调研个股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13日收盘 10月以来累计涨幅超10%的个股共有3只 [3] - 旭光电子累计上涨24.60%涨幅居首 新光光电累计涨幅14.83% 四方达累计涨幅12.94% [3] - 累计涨幅逾5%的个股还包括广大特材、威力传动、奇德新材、巨力索具、ST柯利达 [3] 券商短期投资观点 - 企业盈利改善预期与政策托底效应依然明确 [1] - 内需板块有望阶段性占优 [1][4] - 华福证券建议短期内加配公用事业、银行等防御性板块 [4] - 华西证券认为短期内关税反制、自主可控和稳定类资产或阶段性占优 如红利、农业、军工、稀土等板块 [4] - 国金证券短期建议从国内政策和内需见底视角寻找机会 非银金融行业将受益于全社会资本回报率见底回升 [5] 券商中长期投资主线 - 科技革命与制造业复苏构成中长期投资主线 [1] - 华福证券建议密切关注核聚变、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固态电池、海洋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 [4] - 华西证券认为中期科技成长仍是最大主线 资金仍有望重新聚焦景气成长和未来产业投资 [4] - 国金证券中期看好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 包括上游资源及原材料等 [5]
十月机构调研路线图浮现: 聚焦基本面和战略布局 内需与科技成后市配置焦点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5:50
机构调研动态 - 10月以来机构总计调研46只个股 [1] - 容百科技获162家机构调研排名第一 惠城环保获78家调研排名第二 巨力索具获58家调研排名第三 [2] - 四方达、广脉科技、奇德新材、飞龙股份、阿尔特、北汽蓝谷、崧盛股份接待机构调研家数均超10家 [2] 受关注行业分布 - 被调研个股涵盖1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 [2] - 机械设备行业覆盖8只个股数量居首 汽车行业覆盖7只个股居第二位 基础化工和电力设备行业均覆盖6只个股并列第三 [2] 机构调研关注重点 - 机构普遍关注企业基本面与未来战略布局 [2] - 容百科技调研重点为外部政策环境对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的影响及新技术平台产业化推进 [2] - 惠城环保调研焦点集中在20万吨废塑料资源化项目商业化进展及未来扩产计划 [2] - 巨力索具调研主要围绕财务状况健康度及深海战略具体实施计划 [2] 被调研个股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13日 10月以来累计涨幅超10%的个股共有3只 [3] - 旭光电子累计上涨24.60%涨幅居首 新光光电累计上涨14.83%居第二 四方达累计上涨12.94%居第三 [3] - 广大特材、威力传动、奇德新材、巨力索具、ST柯利达累计涨幅逾5% [3] 短期市场观点与策略 - 企业盈利改善预期与政策托底效应明确 内需板块有望阶段性占优 [1][4] - 华福证券建议短期加配公用事业、银行等防御性板块 [4] - 华西证券认为短期内关税反制、自主可控和稳定类资产或阶段性占优 如红利、农业、军工、稀土等板块 [4] - 国金证券建议短期从国内政策和内需见底视角寻找机会 非银金融行业将受益于全社会资本回报率见底回升 [5] 中长期投资主线 - 科技革命与制造业复苏构成中长期投资主线 [1] - 华福证券建议中期关注国家重点推进的前沿科技领域 如核聚变、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固态电池、海洋经济 [4] - 华西证券认为中期科技成长仍是最大主线 慢牛行情中资金有望重新聚焦景气成长和未来产业投资 [4] - 国金证券认为中期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最占优 包括上游资源(铜、铝、油、金)及原材料(基础化工品、钢铁)等 [5]
聚焦基本面和战略布局内需与科技成后市配置焦点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4:56
机构调研动态 - 10月以来机构总计调研46只个股 [1] - 容百科技获162家机构调研排名第一 惠城环保获78家机构调研排名第二 巨力索具获58家机构调研排名第三 [1] - 四方达、广脉科技、奇德新材、飞龙股份、阿尔特、北汽蓝谷、崧盛股份接待机构调研家数均超10家 [1] - 从行业分布看 机械设备行业覆盖8只个股居首 汽车行业覆盖7只个股居第二位 基础化工和电力设备行业均覆盖6只个股并列第三 [1] 机构调研关注重点 - 机构普遍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与未来战略布局 [2] - 容百科技调研重点关注外部政策环境对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的影响及新技术平台产业化推进 [2] - 惠城环保调研焦点集中在20万吨废塑料资源化项目的商业化进展及未来扩产计划 [2] - 巨力索具调研主要围绕财务状况健康度及深海战略的具体实施计划 [2] 被调研个股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13日收盘 10月以来累计涨幅超10%的个股共有3只 [2] - 旭光电子累计上涨24.60%居首 新光光电累计上涨14.83% 四方达累计上涨12.94% [2] - 累计涨幅逾5%的个股还有广大特材、威力传动、奇德新材、巨力索具、ST柯利达 [2] 券商短期市场观点 - 企业盈利改善预期与政策托底效应依然明确 内需板块有望阶段性占优 [1] - 短期利空因素对市场整体运行趋势的制约相对有限 [2] - 华福证券建议短期内加配公用事业、银行等防御性板块 [3] - 华西证券认为短期内关税反制、自主可控和稳定类资产或阶段性占优 如红利、农业、军工、稀土等板块 [3] - 国金证券短期建议从国内政策和内需见底视角寻找机会 非银金融行业将受益于全社会资本回报率见底回升 [3] 券商中长期投资主线 - 科技革命与制造业复苏构成中长期投资主线 [1] - 华福证券中期建议关注国家重点推进的前沿科技领域 如核聚变、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固态电池、海洋经济 [3] - 华西证券中期认为科技成长仍是最大主线 慢牛行情中资金有望重新聚焦景气成长和未来产业投资 [3] - 国金证券中期看好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 包括上游资源(铜、铝、油、金)及原材料(基础化工品、钢铁) [3]
关税战再起,市场影响几何?
华福证券· 2025-10-13 10:04
核心观点 - 美国于2025年10月10日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此事件是4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延续与升级[2][7] - 报告认为对市场短期影响不应过于悲观 因A股在4月贸易战冲击后已实现探底反弹 投资者具备应对经验[2][13] - 中期来看 中美博弈的持久性将使得进口替代方向的投资机会更为确定 外部压力可能促使国内宽松政策快于预期[2][13] 事件背景与演进 - 本次关税战是2025年4月以来中美贸易冲突的延续 美国在4月17日已公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行动 计划对中国籍船舶运营商及船东收取港口费[8][10] - 收费标准为:2025年10月14日起50美元/净吨 2026年4月17日增至80美元/净吨 2027年4月17日增至110美元/净吨 2028年4月17日增至140美元/净吨[10] - 按此标准 一艘20万吨的中国货轮在2028年后停靠美国港口一次需支付2800万美元费用[10] - 4月以来中美已进行多次经贸沟通 包括6月5日及9月19日的元首通话 6月9日-10日伦敦磋商 9月14日-15日马德里会谈 但未达成实质性成果[11][14] 市场影响分析 - 短期影响:事件导致美股、港股期货当天出现明显下跌 但基于4月经验 A股市场有望相对从容应对[2][7][13] - 中期影响: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 中美博弈持久化强化进口替代逻辑 外部压力或加速国内宽松政策出台 内需板块值得关注[2][13] 投资建议 - 短期配置:建议加配公用事业、银行等防御性板块[13] - 中期布局:建议密切关注国家战略推进的前沿科技领域 遇较大回调视为布局机会 具体包括核聚变、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固态电池、海洋经济等主题指数[13] - 指数与行业关注:建议密切关注科创板50指数、创业板指数 以及电子、通信、机械、电力设备新能源、传媒、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等行业指数[13]
美股异动|阿斯麦股价四连跌超10%国际政经压力重重
新浪财经· 2025-10-11 07:00
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价格于10月10日单日跌幅达4.52% [1] - 股价在连续四天的跌势中累计下降10.27% [1] 国际政治与贸易风险 - 美国议会委员会报告提及中国去年从包括公司在内的五家企业购买了价值380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设备 [1] - 报告指责相关交易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并建议扩大对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禁令 [1] - 此消息增加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公司需在国际关系紧张环境中推进业务 [1] 产能扩张与技术发展 - 公司正积极扩展其极紫外光刻设备的产能,该设备对现代半导体制造至关重要 [2] - 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公司旨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中维持领先地位 [2] - 公司在荷兰埃因霍温的扩建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可容纳2万名员工的新园区 [1] 运营与项目挑战 - 埃因霍温的扩建计划面临电力供应短缺、审批延迟及政治不稳定等多重挑战 [1] - 当地政府已拨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但项目仍需在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和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协调 [1] - 公司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技术层面,也包括环境保护和社区关系问题 [2] 市场观点与投资前景 - 金融机构仍看好公司的中长期表现,尽管预期的订单量和财务指标略低于市场共识 [2] - 公司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被认为依然稳固 [2] - 有分析建议投资者关注即将发布的财报,认为市场明显回调可能是长期投资良机 [2]
英特尔(INTC.US)公布首款18A制程PC芯片关键细节 明年1月将上市
智通财经· 2025-10-09 21:49
产品发布与技术细节 - 英特尔公布Panther Lake笔记本处理器细节,这是公司首款基于下一代18A制程工艺制造的芯片 [1] - Panther Lake面向高端、支持人工智能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其集成的GPU和CPU性能较前一代Lunar Lake芯片提升50% [1] - 18A制程采用全新晶体管设计及更高效的能量传输方式,Panther Lake采用系统级芯片设计,将GPU、CPU等多个组件集成在单一电路上 [1] - Panther Lake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爬坡,首批芯片在2025年底前出货,并将于2026年1月起全面上市 [1] 战略重要性 - Panther Lake对英特尔在多个层面极为重要,可作为公司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持续进步的证明,并展示其晶圆厂能生产的芯片类型 [2] - 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大幅削减前任推动的大规模制造扩张计划,公司曾警告若无法获得客户将暂停未来14A制程开发 [2] - 新技术被公司视为推动构建新英特尔的创新催化剂 [3] 生产与市场布局 - 英特尔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Fab 52现已全面投入运作,计划于2024年晚些时候实现基于18A制程的大规模量产 [3] - 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Clearwater Forest也在Fab 52生产,预计将在2026年上半年推出 [3] - 尽管未在英伟达主导的AI GPU市场取得实质进展,但公司预计凭借能效优势,Clearwater Forest将助其在AI数据中心领域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3] 外部环境与资本运作 -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公司首席执行官辞职后,英特尔获得了来自软银集团和英伟达的新投资 [2] - 在与美国总统及白宫官员会面后,美国政府决定将原计划中的CHIPS法案补助转为对英特尔9.9%的股权投资 [2]
英特尔据称洽谈AMD代工合作,力图突围技术落后困境
凤凰网· 2025-10-02 07:03
合作谈判 - 英特尔与AMD处于早期谈判阶段,探讨让AMD成为其晶圆代工客户[1] - 若合作达成,将被视为对英特尔的信任投票[1] - 受消息影响,英特尔股价收盘涨超7%,收于2024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1] 外部支持与合作 - 过去七周内,英特尔相继获得白宫、英伟达及软银的投资资金和公开支持[3] - 英特尔据报也在与苹果等公司洽谈潜在支持[3] - 美国政府与英特尔达成协议,以约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9.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该投资部分来自美国《芯片法案》补贴[3] - 在特朗普政府偏好下,多家美国大企业已将部分较低端芯片生产转向英特尔的美国代工厂[4] 潜在合作影响与现状 - 若达成协议,AMD目前设计的芯片主要由台积电生产[3] - 英特尔尚不具备制造AMD最先进、利润最高芯片的技术[3] - 拥有新的大客户将使英特尔代工部门能自信投资开发制造技术,并向其他芯片公司发出有能力处理其业务的信号[3] - 不排除双方最终无法达成任何协议的可能[3] - 英特尔芯片代工业务近年来持续亏损,拖累公司经营状况[3]
美国又变脸了,特朗普升级打法,大批中企被牵连,中方预告反击战
搜狐财经· 2025-10-01 13:24
中美贸易问题还在谈判,美国为何突然变脸呢?特朗普升级打法,中国会用什么方式回应呢? 在全球180多个与美国有贸易联系的国家中,唯有中国一个能够迫使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高悬"免战牌"。现如今,中美在关税问题上虽说处于某种程度的休 战状态,但双方想要达成令彼此都满意的贸易协议, 仍然遥遥无期,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的不确定性,并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关税战火 重燃。至少,在双方达成协议之前,美国的挑衅性动作是不会停止的。果不其然,美国又变脸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然,特朗普升级打法,无非还是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那几张牌,这对其他国家可能还有些效果,但用来对付中国,结果有可能是在朝着自己大腿开枪。毕 竟,中国既然敢于在几乎所有领域上跟美国正面刚,那就是因为手里头已经有了美国有关产品的替代品。对此,美方这套"连坐"封杀的操作,未必能够遏制 中国的芯片制造和人工智能雄心。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升级对华制裁措施,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必将伤害美国自己的产业链。因为这意味着,美国的供 应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成本适应特朗普政府的制裁政策,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承担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毕竟,面对挑衅,中方已预告反击战! 实际上,中 ...
280亿美元的晶圆厂,英特尔重申:一定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1 08:32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 内容 编译自 ttnews 。 受美国投资以及与英伟达公司和软银集团达成的入股协议的推动,英特尔股价今年已上涨逾 66%。 英特尔今年 2 月宣布,将把俄亥俄州工厂的开业时间推迟到 2030 年。这一决定对该公司东山再起的 努力是一个打击,并有可能破坏美国通过 2022 年时任总统乔·拜登签署的两党芯片与科学法案扩大制 造业的更广泛目标。拜登出席了当年该工厂的奠基仪式。 莫雷诺在信中表示,他希望"确保俄亥俄州的纳税人和地方政府纳税人不被利用,并确保这项投资不 是一场骗局,甚至可能构成更严重的欺诈行为"。他还要求英特尔提出一项方案,说明如何减轻因工 厂建设延误而给俄亥俄州和俄亥俄州纳税人带来的"任何损失"。 该公司9月30日的回应并未提及工厂延期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对州政府造成的补偿。莫雷诺表 示,州政府已提供20亿美元的公共激励措施,以及近7亿美元的新基础设施建设。 在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伯尼·莫雷诺敦促英特尔提供更多有关这项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延期的信息 后,英特尔公司表示,它仍致力于在俄亥俄州建立一座大型芯片制造厂的计划。 上周,莫雷诺致信英特尔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