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恒生生物科技ETF易方达(159105)今日上市,盘中涨1.58%,11月创新药赛道有望再度进入密集催化期
格隆汇· 2025-11-04 05:43
港股医药股拉升,康方生物涨超6%,带动今日上市的恒生生物科技ETF易方达(159105)涨1.58%。 今年以来,中国生物科技产业表现亮眼,以创新药、AI医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预期持续上行。 11月创新药赛道有望再度进入密集催化期。近期,中国创新药企在ESMO会议上刷新纪录,共35项 研究入选口头报告、23项入选突破性摘要,指数成分股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规模114亿美元重磅 合作。此外,中国在生物科技前沿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脑机接口、合成生物、AI 医疗等新技术正从实 验室加速走向临床。 海外宽松周期内全球生物科技资产均有较好表现。自9月18日降息以来,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上 涨13%,欧洲、韩国的生物科技资产整体也表现较好。融资环境的改善将大幅提升生物科技企业的经营 状态,历史上降息周期内胜率较高。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105)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其包含港股通范围内30家市值最大的生物科技 公司,能够较好反映港股生物科技龙头整体表现,支持T+0交易,为投资者高效配置港股生物科技资产 提供有力工具。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 ...
医疗器械板块2025三季报总结:高耗、设备拐点已现,创新+出海贡献增长动力
中泰证券· 2025-11-03 21:20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报告核心观点 - 医疗器械板块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业绩拐点,高值耗材和医疗设备子板块率先复苏,主要驱动力为集采政策逐步出清、设备招投标回暖以及创新与出海战略的推进[8][12][13] - 2025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收入同比下降3.90%至1833.45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7.70%至227.04亿元,但子板块分化显著,其中高值耗材收入增长5.12%,医疗设备收入下降1.02%[8][15] - 2025年第三季度板块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1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93%,拐点趋势明确,医疗设备单季度收入增长9.99%,表现亮眼[8][16] - 创新与出海是中长期增长的核心动力,建议重点关注在进口替代、全球化布局及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领域有优势的龙头企业[9][44] 子板块表现总结 高值耗材 -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5.12%,扣非净利润增长1.18%;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7.46%,扣非净利润下降0.76%,利润波动主要受出海汇率影响[8][29] - 集采进入后阶段,国产中标份额提升,通过创新与出海实现增长,重点关注惠泰医疗(收入+22.47%)、南微医学(收入+18.29%)、春立医疗(收入+48.75%)等[8][29] 医疗设备 -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下降1.02%,扣非净利润下降17.98%;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9.99%,扣非净利润增长4.87%,招投标恢复及低基数效应驱动拐点出现[8][32] - 超声、消化内镜等细分品类招投标自2024年6月起环比改善,中期需求可能结构性分化,建议关注联影医疗(收入+27.39%)、开立医疗(收入+4.37%)等[32][33] 低值耗材 -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下降0.75%,扣非净利润下降21.68%;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下降2.74%,扣非净利润下降21.98%,受国际形势扰动导致订单及盈利能力短期波动[8][35] - 海外仍是主要增长动力,地缘风险需重点评估,建议关注美好医疗(收入+3.28%)、维力医疗(收入+12.33%)、英科医疗(收入+4.60%)等[35] 体外诊断 -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下降13.94%,扣非净利润下降32.20%,受DRGs、集采等政策影响量价齐跌,利润降幅高于收入主因规模效应下降[8][39] - 检验量负面影响预计2025年底见底,价格压力有望2026年上半年企稳,长期看好创新与出海,重点关注新产业(收入+0.39%)、亚辉龙(收入-7.69%)、安图生物(收入-7.48%)等[39] 细分赛道亮点 - 内窥镜设备及耗材: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23.00%,扣非净利润增长14.93%,设备招投标恢复及耗材海外放量驱动增长[41] - 骨科耗材: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16.32%,扣非净利润增长69.52%,集采影响出清后创新与出海带来新动力[43] - 心血管及神经介入: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20.20%,扣非净利润增长54.70%,集采压力缓解后创新产品放量趋势显著[43] - 康复设备: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2.15%,扣非净利润下降29.13%,关注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43]
美股科技巨头拥抱AI医疗 QDII基金回补概念股
证券时报· 2025-11-03 02:01
还有一些基金经理在港股与美股市场的操作更为激进。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基金披露的三季报显示, 基金经理皮劲松在今年三季度已全部清仓港股,6月末该基金持有的港股仓位比例还高达58%。与之相 比,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美股仓位从二季度末的约3%大幅上升至71%。 驱动QDII基金经理在三季度增持美股的核心原因是近期美股展现的高弹性。数据显示,以近三个月的 弹性收益排名计算,以美股为核心仓位的QDII基金几乎主导了业绩前五名。其中,易方达基金旗下的 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近三个月的收益率为39%,华夏新时代基金的同期收益率为36%,嘉实基金旗下的 嘉实全球产业基金同期收益率为31%,天弘基金旗下的全球高端制造基金同期收益率为30%,创金合信 全球医药生物基金同期收益率约为28%。 按基金的重仓股来源看,最近一段时间海外尤其是美股AI医疗赛道的事件驱动对上述QDII基金的收益 贡献最大,包括三星集团在美国AI医疗赛道的加码收购与投资,以及微软、英伟达在10月份宣布多个 AI医疗赛道的重磅合作,包括微软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发AI医疗诊断工具产品,英伟达与制药巨 头礼来公司共建AI医疗超级实验室,以及英伟达宣布与强生公司合作开 ...
创业慧康的前世今生:张吕峥掌舵下双业务驱动,2025年Q3营收8.62亿,AI医疗布局打开新空间
新浪证券· 2025-11-01 07:3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10日,于2015年5月14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1] - 公司是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领先企业,核心业务涵盖医疗卫生信息化软件与系统集成,拥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1] - 主营业务聚焦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业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业务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在行业102家公司中排名第29,行业平均数为17.12亿元,中位数为4.19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07亿元,行业排名第89,行业平均数为2643.13万元,中位数为-719.92万元 [2] - 华泰证券指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利润下滑,主要因市场短期压力、新产品未形成规模收入及费用投入刚性等 [5]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0.27%,去年同期为19.01%,低于行业平均的31.94%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49.87%,去年同期为50.14%,高于行业平均的41.71% [3] - 第三季度毛利率小幅提升,千万级订单量额齐升 [5]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6.44万,较上期减少0.69%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37万,较上期增加0.70%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诺安积极回报混合A持股1610.80万股,相比上期减少802.92万股 [5]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张吕峥2024年薪酬为108.48万元,较2023年的108.58万元减少0.1万元 [4] - 总经理陈中阳2024年薪酬为140.98万元,2023年为42.04万元 [4] 业务亮点与发展前景 - 推出AI医疗智能体,推动商业模式升级 [5] - 医疗信创适配能力领先,有望获增量订单 [5] - 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共建项目,拓展医疗数据要素应用 [6] - 加速医疗AI产品落地,APTS获市场高度认可 [6] - 与飞利浦产品深度融合,提升竞争力 [6] 机构评级与预测 - 华泰证券维持“买入”评级,下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12.10/13.38/14.82亿元,目标价6.05元 [5] - 中泰证券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4.68/15.92/17.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0/1.30/2.16亿元 [6]
美股异动 | AI医疗概念股走强 Illumina(ILMN.US)大涨超18%
智通财经· 2025-10-31 22:43
市场表现 - AI医疗概念股在周五交易中普遍走强 [1] - Illumina股价大涨超过18% [1] - CRISPR Therapeutics股价上涨超过6% [1] - Hims & Hers Health股价上涨超过5% [1] - Tempus AI和Teladoc Health股价均上涨超过2% [1] Illumina公司业绩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34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19美元 [1] - 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的1.14美元同比增长18% [1] - 第三季度收入为10.8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收入高于市场预期的10.65亿美元 [1] - 临床业务板块增长加速抵消了中国市场限制及更广泛的市场阻力 [1]
森亿智能IPO:研发费用连年下滑、全栈解决方案名不副实?递表前大客户集中度异常飙升
新浪证券· 2025-10-31 19:2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交银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按2024年收入计算,为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1][2] - 公司为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 [1]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1.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3.34%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期内亏损分别为3.76亿元、3.52亿元和2.07亿元,累计亏损达9.35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0.97亿元,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已超过10亿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不到5000万元,流动负债高达4.5亿元,流动资产为3.3亿元,流动比率仅为0.73 [2] 研发投入与经营效率 - 研发成本从2022年的1.359亿元(占收入94.6%)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9840万元(41.2%)、2024年的6300万元(21.6%),2025年上半年为2230万元(19.8%) [3] - 经营亏损从2022年的2.325亿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0万元 [3] - 毛利率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6.9%、30.4%、37.1%、55.6%及38.9% [4] 业务结构与收入构成 - 业务按技术复杂度分为L1至L4级解决方案,L1为数据智能级,L2为智能辅助级,L3为条件自主级,L4为全自动化级 [3] - 2025年上半年,L1级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超过六成(61.5%),L2级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滑超40%,至4196万元(占比37.3%),L3级解决方案收入为133.9万元(占比1.2%),L4级解决方案无营收 [3][4] - 从收入类型看,2025年上半年适用于L1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的合约收入为6904.7万元,适用于L2级AI辅助解决方案的合约收入为4196万元,适用于L3级AI智能体解决方案的合约收入为133.9万元 [4] 客户与收入质量 - 公司解决方案已赋能超过800家客户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4年、2025年上半年,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客户数量分别为121家、179家、244家、83家及134家 [5]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37.9%、29.1%、23.7%,呈现下降趋势,但2025年上半年骤升至53.9% [5]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中有三家为商业服务公司、技术推广与应用服务公司,其中第二大客户P于2025年刚开始合作,第三大客户Q于2024年才开始合作 [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8130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76亿元 [6]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16天显著增加至2024年的156天,延长了40天 [6]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1030
国证国际· 2025-10-30 19:10
核心观点 -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3.75%-4.00%,但淡化12月再次降息的预期,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概率从超过90%降至60%左右[5] - 市场情绪受国际金价与美股走势影响,避险资金撤离贵金属与防守板块,转向金融及运输等抗跌板块[4] - 贸易战缓和与通胀放缓相互呼应,预计将支撑美股、港股的短期上行趋势,中美元首会面成为后续市场关键观察点[6] 市场表现总结 - 港股主要指数普遍下跌:恒生指数跌0.33%,国企指数跌0.97%,恒生科技指数跌1.26%[2] - 大市成交金额2427亿元,主板总卖空金额336亿元,占可卖空股票总成交额比率15.99%[2] - 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下降至22.6亿元,净买入最多的是中国移动、华虹半导体、泡泡玛特,净卖出最多的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兴通讯[2] 板块表现分析 下跌板块 - 黄金及有色金属板块跌幅居前,主要因金价从高位大幅回调,紫金矿业、招金、山东黄金等主要黄金股齐跌[3] - 大消费板块普遍下行:体育用品、奢侈品、烟草与香港本地零售股走弱,部分高估值个股如上美股份与毛戈平跌势明显[3] - 医药及生物科技股延续调整:恒瑞医药绩后重挫,创新药与医药外包板块持续走弱,AI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新兴赛道降温[3] - 科技股全线受压:云计算、手游及科网巨头股价受压,苹果产业链股延续回调[3] 上涨板块 - 银行与保险板块逆市上扬:汇丰控股第三季税前利润大幅超预期,带动股价反弹逾4%,渣打、中银香港及友邦均跟随上升[4] - 航空板块表现突出:南方航空、国泰及美兰空港录得升幅,受益于出行需求及油价回落因素[4] 公司点评:滔搏 (6110.HK) 财务表现 - FY2502收入同比下滑6.6%至270.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1.9%至12.9亿元[8] - 主力品牌(Nike、Adidas)收入同比下滑6.1%至233.1亿元,其他品牌收入同比下滑9.9%至35.0亿元[9] - 毛利率同比下滑3.4个百分点至38.4%,主要由于库存加速出清、折扣力度加大[9] -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20%至38亿元,全年派息率135%[9] 运营策略 - 直营门店数量同比减少18.3%至5020家,毛销售面积同比减少12.4%,显示门店结构持续优化[10] - 公司与高端跑步品牌SOAR Running合作,并深化和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的合作,通过布局户外赛道打造多元化品牌矩阵[10] - 预测FY26/27/28的EPS为0.21/0.22/0.23元,给予2026/02财年16倍PE,目标价3.6港元,维持"买入"评级[8][10]
李斗辞任,平安好医生表示:保持高效,不受影响!
搜狐财经· 2025-10-30 17:12
管理层重大变动 - 平安好医生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李斗因个人工作安排原因辞去所有职务,即刻生效 [2] - 接任者为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兼任董事会主席,百度集团原资深副总裁何明科出任首席执行官 [4] - 李斗的离任发生在公司实现持续盈利的业绩高点,令市场感到意外 [3] 李斗任内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5亿元,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 [5][13] - 任期内推动服务升级,构建覆盖29个科室、5万名医生的服务网络,并推出"7+N+1"AI医疗产品矩阵 [5] - 2025年上半年高达78.3%的收入来自平安集团渠道的F端和B端客户 [7] 新任管理层背景与战略预期 - 新任CEO何明科拥有横跨金融、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背景,其AI理念与公司战略契合,可能预示战略重心向"AI驱动"加速转型 [11] - 新任董事长郭晓涛的任命打破了董事长与CEO由一人兼任的惯例,可能预示着平安集团对公司的管控正在加强 [12] - 花旗银行认为新管理层反映母公司支持增强,有助于继续聚焦F端及B端客户发展战略 [12] 盈利质量与增长驱动力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36.8%的高增速建立在低基数上(2024年同期为0.57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2.45亿元) [15] - 利润增长另一驱动力为成本压缩,员工总数从2020年的4226人降至2025年6月的1545人,费用未来下降空间有限 [15][18] - F端收入14.33亿元占比57.3%,B端收入5.27亿元占比21.1%,两者合计贡献近八成营收 [20] 业务依赖性与市场竞争挑战 - F端2000万付费用户中超过90%来源于平安集团金融客户,凸显自主获客能力缺失 [20] - 集团个人客户增速已从2024年的8.2%降至2025年目标的7.5%,直接影响F端收入增长 [20] - B端业务中平安系企业贡献过半收入,外部大型企业客户占比不足15%,产品差异化不足主要依赖"价格战" [20][23] - 互联网医疗B端赛道参与者增多,如腾讯健康、美团健康,可能进一步挤压公司市场份额 [23]
创业慧康(300451):收入确认延后及减值拖累利润
华泰证券· 2025-10-30 16:51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创业慧康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7] - 目标价为人民币6.05元 [7] - 核心观点认为,尽管公司短期业绩因收入确认延后及减值计提而承压,但随着行业需求恢复,公司业绩有望重回增长区间 [1] - 公司在大客户市场取得进展,且新产品与AI布局有望推动商业模式升级,为未来增长打开空间 [1][2][3]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同比下降26.26%;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0.53亿元 [1] - 2025年第三季度(25Q3)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下降35.50%;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去年同期盈利0.25亿元 [1] -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市场短期压力导致客户需求释放及项目验收延后;新产品HI-HIS处于市场导入期,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费用投入刚性及减值准备计提 [1] 盈利能力与费用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9.87%,同比微降0.2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6.69%,同比提升3.24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7.76%/19.19%/25.94%,同比分别+0.42/+4.3/+10.07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8.35%/19.65%/25.89%,同比分别+2.95/+5.72/+15.2个百分点,费用率上升主要因收入下滑而人员成本支出偏刚性 [2] 市场订单与项目交付 - 公司在大客户市场取得显著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千万级订单数量与金额同比分别提升20%和7% [2] - 项目实现高质量交付,完成的16个HI-HIS项目中,三级医院占比高达75%,验证了产品在头部医院客户中的竞争力 [2] 新产品与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医卫精准增益智能体”,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技术,解决医疗数据整合、应用及流通痛点,支撑临床辅助决策、科研等深度应用 [3] - 该智能体有望提升传统软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商业模式从单一系统交付向“软件+数据服务”升级 [3] 医疗信创布局 - 公司在医疗信创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完成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及相关核心产品的全栈信创适配,全面兼容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 [4] - 已协助多家大型公立医院实现核心系统平滑迁移,随着行业信创深化,公司凭借成熟产品体系与先发经验,有望持续获取增量订单 [4]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考虑到部分项目招投标节奏延后,报告下调2025/2026/2027年收入预测25%/27%/28%,至12.10/13.38/14.82亿元 [5][12] - 基于可比公司Wind均值6.5倍2026年市销率(PS),并考虑AI医疗智能体推动商业模式升级,给予公司7.0倍2026年PS,得出目标价6.05元 [5]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31亿元,2026年扭亏为盈至295万元,2027年增长至1.39亿元 [12]
艾可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7% 拟补选毛及为独立董事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15:47
财务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8.21% [1] - 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408.15万元,同比增长43.67% [1] - 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5641.34万元,同比增长41.61% [1] -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15.51% [1] - 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81.55万元,同比增长88.57% [1] - 公司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2209.17万元,同比增长60.93% [1]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公司拟补选毛及先生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将在股东大会批准后正式履职 [1] - 毛及先生当选后将担任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战略委员会委员 [1] - 公司将于11月13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1] - 毛及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专业,自2025年4月起出任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商业官 [1] 战略发展与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24年设立控股子公司上海燚健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切入医疗智能化赛道 [2] - 上海燚健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医药机构和健康产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基础架构搭建、场景化应用、数据智能分析及智能化AI Agent [2] - 引入毛及先生出任独立董事是公司加速AI医疗板块落地的重要举措 [2] - 毛及先生拥有丰富的医疗数字化与健康管理经验 [1] - 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医学界"系列平台及"医生站"App为核心产品,构建了覆盖医生、医院与药企的立体化医疗信息服务网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