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首创证券上半年实现业绩增长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17%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7:30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2.33% 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2.8%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23.29% 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32.17% [1] - 期末总资产542.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6% 归母净资产137.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7% [1] 业务板块表现 - 投资类业务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56.07% 其中固收投资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2.77% [2] - 投行业务收入0.88亿元同比增长38.54% 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客户 [2]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23.21% 客户总数超84万户 新开户超4万户 [2] - 番茄财富App注册用户数及月活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21.9%和52.17% [2] - 资管产品存续842只 净值规模165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9% [2] 公司治理与评级 - 2025年6月Wind 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 为上市以来首次获得A评级 [3] - 中诚信国际将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上调至AAA 评级展望稳定 [3] - 自2022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1.89亿元 现金分红比例持续保持在30%以上 [3]
化工资本市场奔向高价值——2025上市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首届资本市场助力石化“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工作会发言集萃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10:50
资本市场助力化工行业高端发展 - 资本市场通过并购延链、耐心资本托举、ESG治理提升等策略,助力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告别同质化竞争,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 [1] - 资本市场凭借风险共担、全链条融资和要素定价三大优势,深化科创板及创业板改革,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推出并购六条,壮大耐心资本,强化股债联动,创新科创债、REITs、可转债等工具 [2] - 应加快落实"1+N"政策,完善科技金融体制,央地联动推广创新积分制,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良性循环 [2] 市值管理与监管政策 - 2024年第三次"国九条"颁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以法律形式落地,监管从"重发行"转向"以投资者为本、以上市公司为基"的理念 [5] - 市值管理需通过产业经营提升净利润,再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分红、并购重组等资本赋能手段提升市盈率,可参照"12345"操作手册,即战略优先、市场化法治化双基、大中小市值分层施策、四轮提升、五维赋能 [6] - 发行人和市场机构若触碰虚假披露、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三条高压线,将受到严重惩罚 [5] 化工行业资本运作新特点 - 化工行业上市审核政策向新材料、创新工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倾斜,尤其鼓励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企业 [8] - 港股上市热度上升,化工企业AtoH趋势明显,多项政策支持境外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和促进国际化业务 [8] - 并购重组交易明显增加,逻辑包括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品类、拓展产业资源、扩大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8] 并购在化工行业的作用 - 并购是化工行业迈向高端的核心路径,政策端鼓励围绕卡脖子新材料、绿色工艺、产业链补强的产业并购,市场端IPO节奏放缓、对赌到期,大量拟上市企业转道并购退出 [10] - 2024年A股并购规模4693亿元,同比增长一倍,第三方产业并购占四成,科创板估值中枢抬升至12~14倍PE [10] - 地方国资借并购整合产业资源、注入上市平台,既做强产业又盘活资产,已成并购市场主流操盘方 [10] 耐心资本的重要性 - 耐心资本是破解化工行业低景气加融资难问题的钥匙,专注长期价值,能承受波动,政策层面已出台中长期资金入市意见 [12] - 通过政府母基金、提高保险资金创投比例、扩大银行股权投资试点、优化国资考核及公募基金长周期激励,引导社保、保险、公募、国资等成为长期投资者 [13] - 需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强化信息披露,营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制度环境 [13] ESG治理与估值重塑 - ESG正重塑化工估值,企业应将ESG从合规披露升级为核心战略,以赢得长期资本并重构估值体系 [15] - 化工企业ESG披露率三年内由22%升至44%,但环境维度仍弱,政策端双碳与绿色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码 [15] - ESG评级显著影响估值,领先企业融资成本更低、长期资金占比更高,2025年全球ESG资管规模将超53万亿美元 [15] 企业ESG实践案例 - 利民控股建立对标UN SDGs的价值模型,2023年研发投入1.62亿元,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及700多名研发人员,新获专利25项,五大基地全部获评绿色工厂,环保投入1.87亿元,废水废气达标率100% [17] - 供应链本地采购占比52%,主导54项标准,安全零死亡、零职业病,客户投诉下降10.9% [17] - 公司以持续创新、绿色工艺和全球标准为引领,实现长期高质量增长 [17] 绿色低碳战略实施 - 兰州助剂厂践行以工艺革新为核心的绿色低碳战略,通过连续化反应、智能温控、余热回收等措施,能耗下降15%,碳排放强度下降30%,废水回用率超85%,产品收率提升6.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 [20] - 规划三大工程:低碳技术攻坚工程突破绿色合成工艺,实现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循环经济深化工程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至90%,固废资源化率提至90%;人才与研发工程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研发投入占比提至7%,力争主导制定2项行业绿色标准 [20] 兰州新区化工投资环境 - 兰州新区凭国家级新区、低成本要素、全流程配套三大硬优势,年供水5亿立方米,清洁能源全覆盖,电价仅0.45元/千瓦时,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政策 [22] - 园区40平方千米打造四化六链六集群现代化工体系,20平方千米基础设施全部投用,入驻500强企业3家、上市公司8家、高新企业50余家,累计投资超700亿元,年销售额超400亿元 [22] - 配套标准地16万元/亩,水电气蒸汽、污水危废处理、铁路危化品物流园一应俱全,全国最大专精特新化工孵化基地已投用207栋厂房,130余家企业及中国科学院团队入驻 [22]
金茂服务2025年中期实现收入17.83亿元 经营效能实现有质量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8: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83亿元 同比增长19.6% [1] - 毛利润4.02亿元 同比提升9.6% [1] - 净利润1.84亿元 同比提升1.9% [1] - 基础物业管理业务收入13.22亿元 同比增长31.0% [2] - 非周期业务收入16.37亿元 同比增长24.5% [2] - 销售费用率降至5.9% 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2]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15.3港仙/股 同比提升82% [3] 业务规模与结构 - 在管面积达10853万平方米 第三方项目占比52% [4] - 外拓新增合约面积690万平方米 [2] - 新签项目中非住宅业态占比显著提升 [4] - 已进入中国70个城市 在管项目623个 [4] - 85%新签项目位于深耕城市 [2] - 高能级城市在管面积占比达92% [2] 增值服务发展 - 社区增值业务采用"高点爆品+全域宣传+C端渗透"模式 [2] - 悦邻资产标准化门店达65家 累计服务超52000名客户 [2] - 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800余场 [4] - 老业主满意度达90分位 [4] 科技与能源布局 - 完成对金茂绿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收购 [4] - 在IFM项目落地清洁机器人、文件派送机器人等AI应用 [5] - 开展102项节能改造 [6] - 形成"科技+服务"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4] 组织与治理 - 实施"点金计划""凌云计划"等人才优化措施 [3] - 发布增值业务激励与市场拓展激励方案 [3] - 全职员工培训覆盖率100% [6] - 开展超330场职业健康宣讲活动 [6] 品质与服务体系 - 推行"MOCO服务体系2.0"核心理念 [4] - 构建"金府九礼、璞逸五美、寻满四时、至棠三色"四大服务矩阵 [4] - 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100% [6] 可持续发展成就 - ESG评级由BBB级跃升至AA级 [6] - 房地产行业ESG排名从第128名提升至第9名 [6] - 获"2024中国物业管理上市公司领先企业-ESG可持续发展TOP10"等多项权威奖项 [6]
渤海轮渡: 渤海轮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3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2%至7.2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95%至1.02亿元,主要受渤海湾滚装车辆运输市场需求下滑影响[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201.81%至2.65亿元,主要由于收到上年末应收款及燃油支出减少[2][3] - 公司实施积极分红政策,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并已完成2024年特别分红和年度分红[1][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下降5.02%,主要因滚装车辆运输市场需求下降[2] - 营业成本6.03亿元,同比下降3.83%,与收入减少同步[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2.95%[2] - 基本每股收益0.22元,与上年同期持平[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1.81%[2] - 货币资金2.50亿元,较年初增长25.05%[4] 业务运营 - 客滚运输业务拥有9艘大型客滚船,总吨位27.59万吨,总客位2.4万个,市场占有率约60%[3] - 完成威海市海大客运有限公司收购,实现胶东半岛客滚航线全覆盖[3] - 完成"绿安通"轮和"绿安达"轮升级改造,专门用于新能源车运输,5-6月已投入运营[7] - 车运量31.82万辆次,客运量108.77万人次[3] - 融资租赁业务通过磐茂基金投资确认利润438.97万元,累计收到分配现金1.24亿元[3] 分红与股东回报 - 2025年半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1] - 2024年实施特别分红每股0.22元,合计1.03亿元[9] - 2024年年度权益分配每股派现0.40元,合计1.88亿元[9] - 控股股东辽渔集团报告期内增持公司股份达到1%[8] 资产与负债 - 总资产43.48亿元,较年初下降2.62%[2] - 应收账款4683万元,较年初下降71.93%,主要因收到上年末应收款[4] - 合同负债1202万元,较年初大幅增长485.45%,因预售船票款增加[4] - 短期借款9000万元,较年初下降52.6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3.37亿元,较年初下降7.46%[2] 行业与市场 - 渤海湾客滚运输市场竞争加剧,高铁等替代交通方式带来挑战[3] - 公司通过价格调整、客户开发和新媒体营销应对市场变化[3] - 开辟新能源汽车运输新赛道,解决渤海湾新能源汽车过海难题[7] - 燃油成本约占营业成本30%以上,年耗用燃料油约9万吨[3]
洛阳钼业董事长刘建锋:解码洛阳钼业新蓝图、新目标
全景网· 2025-08-12 15:2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河南洛阳起步,最早凭借本土钼资源立足,后通过并购快速崛起,如今已稳居全球铜、钴、钼、钨、铌生产商前列 [1] - 公司成长采用"三步走"模式:打基础(本土钼矿积累)、上台阶(全球资源并购)、大发展(多国多矿种协同) [2] - 公司2025年7月荣获德勤中国第七届中国卓越管理公司奖项 [1] 全球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从区域性矿山向全球资源布局跨越,重点布局刚果(金)、巴西等地 [2] - 未来将在铜资产基础上布局黄金等新资源,拓展更多关键矿产国 [2] - 2019年收购全球金属贸易商IXM,形成"矿业+贸易"双轮驱动格局 [3] 商业模式创新 - 通过"矿业+贸易"模式提升对全球金属流向掌控能力,增强价格波动对冲能力 [3] - 借鉴制造业"微笑曲线",重点布局高附加值的大宗商品贸易环节 [3] - 该模式旨在实现从矿石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把控与整合 [3] 数智化转型 - 应用5G智慧矿山和数智化2.0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4] - 实现"现场无人、远程有人"模式,大幅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4] - 无人驾驶矿车和AI配矿技术使配矿偏差率从11%-15%降至3%以下 [5] 技术应用成果 - AI技术实现冶炼环节化学试剂智能配比,提高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 [5] - 中国区上房沟矿山通过智能配矿显著提升选矿回收率 [5] - 中国矿山企业在数智化应用方面比国际同行更积极先进 [5] ESG实践 - 连续三年入选标普可持续发展年鉴,MSCI ESG评级达AA [7] - 在刚果(金)建立专属苗圃保存40种金属耐受植物,与大学合作开展生态研究 [7] - 刚果(金)社区累计为40万人口修建27所学校,疟疾发病率从77%降至10%以下 [8] 社区发展 - 小额信贷项目使当地农业产量从每公顷0.8吨跃升至6.8吨 [8] - 2024-2025年向1500多公顷耕地发放数百吨农资,惠及1677户家庭 [8] - 建立水资源社区共治机制,推动环境治理从专业闭环转向社会共建 [8] 全球化管理 - 业务收入、利润和人员90%来源于海外,坚持"在地化"管理原则 [9] - 采用"全球总部+本地运营"模式,在各国用当地员工和制度 [9] - 通过授权与信任构建灵活治理体系,应对地缘政治和大宗商品周期波动 [10] 未来规划 - 未来三到五年聚焦业务全球化能力进阶、技术体系演进和组织文化升级 [10] - 坚持"并购-投产-修复资产负债表"三步循环确保财务健康 [10] - 持续吸引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专业人才 [10]
小米汽车在丢掉消费者信任吗?
虎嗅APP· 2025-08-09 17:33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因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引发消费者权益争议,被质疑存在"霸王条款"和交付时间模糊问题 [2][3][6] - 行业惯例为"验车合格后支付尾款",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品牌均采用此模式 [7] - 事件反映出公司在治理(G)层面存在缺陷,可能影响ESG评级和市场信任 [8][13] - 创始人个人IP带来的信任红利与销售端体验落差形成鲜明对比,存在声誉风险 [11][12] 条款争议分析 - 购车协议规定:锁定订单后公司有权随时通知支付余款,7日内未支付视为违约且定金不退 [2][3] - 交付时间条款模糊:APP显示时间仅为参考,实际以交付通知为准 [6] - 律师指出条款存在三处不合理:①单方面判定违约 ②加重消费者责任 ③自身义务描述模糊 [6][7] - 涉嫌违反《民法典》第496-498条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 [7] 行业对比 - 汽车行业普遍采用"验车合格后支付尾款"模式,已成为消费者基本认知 [7] - 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品牌均支持验车后付款 [7] - 小米汽车在答网友问中曾明确表示支持验车后付款,但实际执行存在偏差 [20] 治理问题 - 合同条款设计缺乏弹性:未设置锁单前二次确认、延迟支付说明等机制 [17] - 承诺与执行不一致:公开承诺"验车后付款"但未落实至合同条款 [18] - 交付周期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投诉锁单后才显示交付周期(最长54周) [10][11] - 未建立消费者投诉数据闭环和治理改进机制 [20] 品牌风险 - 创始人个人IP建立的信任与冰冷销售规则形成心理落差 [12] - 负面事件归因路径被简化:直接关联"雷军未兑现承诺" [12] - 治理断层可能外溢至小米其他业务板块 [12] - 2024年ESG报告中"与用户交朋友"承诺与实际服务存在差距 [13] 改进建议 - 合同加入弹性机制:锁单前二次确认、延迟支付说明等 [17] - 实现承诺显性化:将"验车后付款"落实至平台界面和合同条款 [18] - 建立消费者权益追踪体系:定期发布治理改进报告并纳入ESG披露 [20]
三一重能廖旭东: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成常态 风电范围3难界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07:04
行业发展趋势 - 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成为新增主体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新增装机总容量中占比高达82.6% [1] - 风电设备制造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 包括产能扩张与碳排放矛盾 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存在边界模糊和供应链数据缺失等痛点 [1] - 海外市场因严苛绿色贸易政策抬高准入门槛 推动企业将碳减排 绿色制造和供应链责任纳入全流程管理 [1] 公司ESG治理架构 - 采用董事会—领导小组—执行层三层架构 董事长亲自牵头ESG委员会负责战略规划 [5] - 各部门设置专职ESG联系人 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ESG评级 生产部门落实零碳工厂建设 形成PDCA闭环管理 [6] - 接受商业道德培训员工覆盖率100% 保障公司稳健运营 [4] 碳排放管理措施 - 实施绿电双轨制 通过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消费绿色电力 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和设备节能改造优化用能结构 [7] - 制定运营脱碳三大路径 包括数智化发展带动节能提效 电气化替代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自发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减少外购电力 [9] - 监控行业特有高能耗环节 包括风机叶片制造中树脂固化能耗 塔筒制造焊接能耗和设备空载运行能耗 [9] 供应链碳管理 - 成立可持续采购委员会作为供应链管理最高责任机构 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手册 [10] - 在供应商准入环节要求承诺遵守行为规范准则及劳工与人权 环境与气候合同条款 [10] -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要求 包括自我评估问卷和现场审核两种形式 优先与可持续发展表现优秀供货商合作 [10]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明确设计开发 制造和使用等阶段产品对环境影响 通过优化工艺减少产品碳足迹 [10] - 开展重点机型EPD认证 涵盖从设计 制造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数据 [10] 国际化战略 - 主动制定科学碳目标 推动全价值链绿色转型 积极披露ESG绩效 契合全球市场对绿色能源企业高期望 [11] - 满足海外市场环保法规要求 包括风机碳排放和噪声污染等具体限制 提升品牌信誉并带来市场份额增长 [11] 技术研发重点 - 持续投入海上风机和陆上大兆瓦技术研发 推动清洁能源广泛应用 [3] - 推进韶山叶片工厂先进数字技术应用 实现业务全流程在线化与高效协同 工厂在孪生模型中集成微电网与能耗数据 [9] 范围3碳排放挑战 - 范围3边界界定存在困难 风机全生命周期需覆盖20年运行期碳排放 但实际服役期限不确定性导致预测偏差 [8] - 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 相关碳排放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8]
你以为你吃的是麻六记,其实不过是代工“盲盒”
虎嗅APP· 2025-08-06 22:35
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代工模式治理短板 - 麻六记270g酸辣粉因粉饼发霉、刺鼻气味被多地开市客下架 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承认生产消杀不足导致细菌污染 [2] - 事件揭示食品供应链三角链条(品牌方-代工厂-零售商)的治理断层 多品牌共用代工体系易引发行业级灾难 [2] - 麻六记未主动披露问题 被动响应暴露监管依赖外包厂商的治理真空 [4] 品牌端与生产端的双重失责 - 麻六记曾涉嫌"成分漂绿":宣传使用红薯粉实际掺杂木薯粉、蕨根粉 添加硫酸铝铵但未明确风险 [4] - 代工厂白家阿宽为李子柒、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多品牌代工 共享生产线放大风险传导效应 [4][5] - 品牌方驻厂监管仅停留签约标准 缺乏实时数据监控与责任追溯机制 [5] 多品牌共线代工的体系性风险 - 代工厂对多品牌采用"中间标准"运营 难以区分不同品牌的质量要求 [5] - 生产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无法追踪实际生产厂商、地点及批次 形成监管盲盒 [5] - 单点问题引发系统性危机 如白家阿宽事件连带李子柒等未涉事品牌受质疑 [9][10] 代工模式与ESG治理的冲突 - 品牌方掌握产品定义与利润分配 却将生产风险转嫁给代工厂 形成"道德外包"结构 [8] - 轻资产+强营销模式导致生产监管基因缺失 部分品牌仅作为IP转授权方规避监督责任 [10] - 违反GRI供应链标准 企业未对重大上下游环节承担可验证监督责任 [10] 构建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 - 强制品牌披露供应链分级管理体系 明确代工厂审核与惩戒机制 [12] - 通过IoT、AI技术实现车间级ESG数据上链 建立生产可视化监管 [12] - 设立代工风险储备金用于事故应急 将碳排放监控等纳入合规协议 [12] 行业治理能力的长效要求 - 食品安全需依靠制度而非良心 新消费品牌需平衡营销与治理能力 [12] - 企业增长依赖可公开审视的治理体系 非短期流量爆款 [13] - 贴牌代工若不纳入ESG框架 将成为食品行业最大灰犀牛风险 [11]
你以为你吃的是麻六记,其实不过是代工“盲盒”
虎嗅· 2025-08-06 21:16
一场看似孤立的食品安全事件,正在牵出中国整个新消费赛道中的治理短板——贴牌代工。 近日,麻六记270g规格酸辣粉被曝粉饼发白、发霉,且有一股刺鼻味道。随后,多地消费者反映开市客下架麻六记酸辣粉。有消费者向媒体反馈,开市客下 架麻六记,或与其产品质量有关。 7月27日,作为麻六记产品代工厂的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麻六记部分批次酸辣粉产品召回的声明》称,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 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出现湿粉饼保质期缩短或霉变。7月28日,麻六记公开发表声明向消费者道歉,称全力推进退货及妥 善的补偿方案。 麻六记酸辣粉事件远非一次普通质量风波,而是暴露出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治理漏洞——当品牌方、代工厂与零售商构成一个三角链条,任何断层都可能成 为食品安全危机的爆发点。 为何多个品牌共用的代工体系,一出问题就是行业级灾难?为什么治理写在合同里,却落实不到工厂车间?又是谁在承担这场信任崩塌的代价? 两次出卖消费者:品牌端"漂绿",生产端"失守" 回顾麻六记酸辣粉的危机爆发路径,可以清晰看到品牌方曾两次试图"混淆视听"。 第一次,是成分信息的标签与实际内容不符。2023年3·1 ...
首旅酒店:制定《市值管理办法》提升ESG治理效率
搜狐财经· 2025-08-06 15:45
公司回购与市值管理措施 - 公司表示涉及股本变动事项需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通过 后续如有回购计划将及时披露 [1] - 公司将做好企业经营作为市值管理核心 秉承"发展为先、产品为王、会员为本、经营至上"等核心战略 [1] - 公司重视可持续发展和股东长远利益 持续提升ESG治理效率和质量 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 [1] - 公司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 围绕价值实现多措并举深化资本市场形象 包括制定《市值管理办法》 [1] - 公司在盈利年度坚持现金分红 全方位提升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交流工作质量 [1] 政策背景 - 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股票 [1]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1]